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汗及汗法     
汗法是治疗表证的基本大法,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奠定了汗法的立法依据。张仲景著《伤寒论》,将汗法针对于太阳病及太阳变证、兼证的治疗,为后人所推崇。至张元素汗剂方药除辛温剂用仲景方外,  相似文献   

2.
1 汗后伤阳的辨证汗法是祛除表邪的治疗方法 ,故为《伤寒论》治疗太阳经病首用之法。而汗为阳气加于阴液所化 ,若是中风误用峻汗之法 ;或虽未用峻汗 ,而病者体弱 ,不胜药力 ;或不参天时 ,暑热之季用峻汗 ;或汗而再汗等 ,均可导致汗出过多 ,甚至“如水流漓”。如此则阳气随汗出而耗泄 ,相应于阳虚的程度及部位 ,出现不同之变症。《伤寒论》“太阳篇”中所列举汗后伤阳条文 ,为此类变症的辨证提供了借鉴。1 1 汗后卫阳受损《伤寒论》6 8条云 :“发汗 ,病不解 ,反恶寒者 ,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此条中“发汗病不解”之“不”字 ,《…  相似文献   

3.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阳气者 ,若天与日 ,失其所 ,则折寿而不彰。”仲景秉承古训 ,在《伤寒论》中始终把助阳扶正的思想作为治疗学的核心。笔者研读《伤寒论》 ,将仲景助阳扶正之法概括为“八法” ,略述如下。1 扶阳解表法此法主要用于阳虚之表证或表里同病。如太阳病发汗太过 ,致阳虚漏汗并表证不解者 (2 0条 ) ,治以桂枝加附子汤。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 ,解肌祛风 ,熟附子温经复阳 ,固表止汗。再如 30 1条 :“少阴病 ,始得之 ,反发热 ,脉沉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是里虚寒证 ,不该发热 ,今“反发热” ,说明复感外邪而兼有…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第141条云:“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口田共)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此文之解,历代注家大多诠为太阳伤寒证,细研仲景辨证旨义,似有辨太阳温病之内涵,笔者试将拙识略述于次。 审文中言“病在阳”有别于第51条“病在表”之太阳伤寒证。因阳者热也、表也,热蕴病机,表寓部位。可见阳字用义之深刻,有画龙点睛之殊,旨在本辨为太阳温病。其治在常态下,法应“以汗解之”,宜辛凉解表,方用桂枝二越婢一汤。但因太阳温病证在表之邪热尤重,恐辛凉之剂不能速解在表尤重之热,于此遵“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要法,更辛凉汤剂易“冷水”喷洒病之以速解在表尤重之热。  相似文献   

5.
笔者临证之余.研习《伤寒论》,发现张仲景在全书397条文中,涉及汗证与汗法的条文多达百条卫详细地描述了六种汗出的机制、汗法的适应证、禁忌及过汗变证等.笔者据此认识到.无论是药物发汗、非药物发汗或是自汗出等均为邪从汗解之征象,就此笔者作一初步阐述,望同道指正。1通用发汗药而避邪仲景遵《素问·阴阳应象大伦》中日:“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把汗法作为太阳经证的正治法,通过发汗使邪随汗而解.风寒在表虽均用汗法.但仲景运用各有法度,不尽相同。对太阳中风表虚证.仲景则用挂技汤解肌祛风,调合营卫.并嘱服枝枝汤…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中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46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利条,“太阳病,项背强nit,无汗恶风,葛根场主之。”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这4条主证中皆有无汗(不汗出),三方中皆用麻黄,且38条又云,“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眼之,服之则厥逆,筋仍肉脯,此为逆也”。据此,有人提出“有汗不得用麻黄”。此言差矣。今笔者不揣浅陋,分析…  相似文献   

7.
真武汤出自仲景《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五味药物组成。功能温阳利水。是治疗肾阳衰微,水气内停的方剂。仲景在太阳病篇用于治太阳病误汗,转入少阴,乃为救误而设,少阴病篇则用于治疗肾阳衰微,水气不化。阳衰而不用四逆,缘于  相似文献   

8.
汗法是仲景《伤寒论》中所用的治法之一 ,应用范围广泛。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对汗法的探讨 ,但一般都将微似汗与微汗等同视之 ,将微似汗当作微汗解释为微微发汗 ,发小汗 ,究其曲解的原因 ,几乎都是从病因病机与治则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 ,避“似”字于不释。《尔雅·释黄》中谓 :“似 ,嗣也”。《玉篇》谓 :“嗣 ,续也 ,继也”。根据以上释义 ,“似”字有持续之意 ,含有时间的概念。因此笔者认为“微汗”是微微发汗 ,发小汗 ,而“微似汗”则除了微微发汗 ,发小汗之意外 ,尚要求持续一定的时间。至于应持续多长时间 ,仲景在桂枝汤煎服法中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9.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立了辨证施治准则,灵活地运用八法治疗许多疾病。本文试将仲景对疸病的证治阐述于后,谬误之处,请同道斧正。痘病的证治。仲景对疸病的阐发,集中地分布在《伤寒论》阳明篇和《金匮要略》黄疸篇中,而在太阳篇和虚劳篇中亦有论述。(一)湿热为患清利退黄黄疸的形成,与湿邪关系最为密切。“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若湿与热合,交互郁蒸则发为黄疸。《伤寒论》238条、204条所述的均为湿热致黄的证治。如204条  相似文献   

10.
《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中医学中非常重视对汗的辨识。辨汗对判断病邪的性质及人体阴阳盛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仲景在《伤寒论》中对辨汗之法有着非常详尽的论述。其中对“但头汗出”论述非常典型。仲景在伤寒论中明言“但头汗出”的条文有111条,134条,147条,216条,228条,236条共6条,和相关条文如但头微汗出、头汗出、额上微汗出、额上生汗136条,148条,200条,219条共4条。这些条文中头部汗出的症状虽同,但所述病机却大异。现将其病机分类归纳如下:1火劫伤津,阴虚于下而阳攻于上如《伤寒论》111条所云:“太阳病中风,以火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