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7例,一期采用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前路髓核摘除椎体次全切骨化物切除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3-24个月,采用JOA评分,Nurick分级及X线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术后JOA评分从术前的(7.5±1.3)分提高到(15.8±0.7)分(P<0.05);Nurick分级从术前的(3.2±1.4)级改善到术后的(0.6±1.1)级(P<0.05);X线检查表明所有病例在术后3个月植骨得到不同程度的融合.结论 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是治疗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导致胸椎管狭窄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及经椎弓根截骨技术治疗中老年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老年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6例,术前均行MRI、CT及X线摄片明确诊断.合并颈椎管狭窄1例、腰椎管狭窄1例、胸椎管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黄韧带骨化1例.单节段3例、双节段2例、三节段1例,局限型3例、连续型3例,共10个病变节段.对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后路手术经椎弓根截骨同时前方摘除骨化灶,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后疗效评价参照Epstein标准.结果 6例患者随访3~9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疗效优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3.3%.结论 经椎弓根截骨技术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长期疗效及死亡率.方法 2001年3月至2005年2月住院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34~75(61.42±10.36)岁;其中扩张性心肌病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缺血性心肌病6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10例、Ⅳ级15例.所有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0 mm,左室射血分数(LVEF)<0.40,QRS>130 ms.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心功能各项参数及死亡率,平均随访时间为(20.88±11.51)个月.结果 (1)死亡率死亡5例,非心原性死亡3例,心原性猝死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2)术后3个月至3年,平均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1).(3)NYHA心功能分级,术后3个月至3年,心功能明显改善(P<0.01),平均心功能降低1级以上.(4)LVEDD术后3个月至3年,LVEDD明显减小(P<0.05~P<0.01).(5)LVEF术后3个月至2年,LVEF明显增加(P<0.05~P<0.01);术后第3年 ,LVEF也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宽QRS慢性心衰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功能,减少LVEDD,逆转左室重构,长期治疗疗效巩固,并能降低心衰导致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选择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及后路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23~72岁,平均(46.02±10.13)岁;胸椎结核20例,胸腰段结核10例,腰椎结核8例,腰骶段结核7例;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rankel分级、脊柱后凸角、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和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价。4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30.27±15.86)min,术中出血(489.89±35.87)ml。患者术前VAS评分为(7.50±1.13)分,术后3个月随访时降低至(0.89±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P<0.001)。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为:术前7例B级患者中,4例恢复至E级,3例恢复至D级;术前8例C级和15例D级患者全部恢复至E级。脊柱后凸角度术前为(33.93±7.01)°,术后3个月降低至(15.07±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0,P<0.001);ESR由术前的(69.75±14.62)mm/1h降低至术后3个月的(13.16±5.27)mm/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1,P<0.001)。45例患者随访24~70 个月,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植骨均获得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出现。作者认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MRI在氟骨症脊柱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8例氟骨症脊柱病变患者脊柱MRI资料,并与X线对比,并通过配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未患有氟骨症的96例颈椎MRI做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MRI结果。结果所有椎体信号在T1WI、T2WI上均显示为不均匀或均匀性降低,氟骨症组患者C3~7椎体信号强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显示黄韧带与后纵韧带骨化68例(87.18%),与X线平片相似,其中7例(8.97%)黄韧带骨化(均于胸椎内),34例(43.59%)后纵韧带骨化,27例(34.62%)黄韧带与后纵韧带骨化。61例骨化后纵韧带在T1WI上有30例(49.18%)显示为中等信号强度,34例骨化黄韧带在T1WI上有30例(88.24%)显示为中等信号。78例氟骨症患者中72例(92.31%)椎管狭窄,脊髓受压60例(76.92%);椎间盘突出65例(83.33%);椎间盘变性54例(69.23%)。56例颈椎MRI表现出47例(83.93%)脊髓受压,而X线平片判定脊髓受压39例(69.64%)。氟骨症组患者椎间盘突出及变性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显示氟骨症椎体信号强度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性降低,可直接反映骨髓内脂肪分布、含量及成骨活动增强程度。MRI可准确显示出椎间盘突出、变性、脊髓内病理学变化及脊柱受压情况,在氟骨症脊柱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固定在颈椎结核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1996年 10月至 1999年 4月期间 ,我们采用颈前入路病灶清除、自体植骨并内固定治疗 8例颈椎结核患者 ,取得满意的疗效。临床资料 男 5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3 9 4岁 ( 2 4~ 5 2岁 )。其中病灶位于颈5、6 4例 ,颈6、73例 ,颈4、51例。患者均出现颈肩痛 ,3例有双上肢放射痛 ,4例咽后部脓肿 ,经X线、MRI/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颈椎结核。发病时间最长1年 ,最短 1个月。术前神经损害按Frankel分级 ,E级 3例 ,D级 4例 ,C级 1例。入院后予以颈部严格制动 ,应用三联 (异烟肼 ,链霉素及利福平 )或四联 (附加吡嗪酰胺或乙胺…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颈椎病表现有颈脊髓受压损害引起的上、下肢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解除压迫可阻抑病变发展,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1992年11月至2002年8月,我院采用颈前路截骨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2例,其中35例在前路截骨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切除退变增厚的后纵韧带,手术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灌注药物治疗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2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进行药物灌注治疗,注入新鲜的骨髓干细胞,以达到刺激骨细胞再生的目的。结果患者经股动脉介入灌注药物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16例患者治疗后恢复至正常,5例1级,3例2级,其中1级的关节功能改善率100%,显著高于24级患者(χ2=5.78,7.87,13.42,P<0.05)。患者于手术后34级患者(χ2=5.78,7.87,13.42,P<0.05)。患者于手术后36个月复查,X射线表现死骨有吸收,坏死区明显减小或消失。结论股动脉介入灌注药物治疗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损伤较小,且疗效显著,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有着较好的帮助作用,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D3片(福美加)对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OP)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治疗1年以上30例绝经后OP患者的完整资料。患者均在口服钙尔奇D1粒/d基础上加用福美加(2 800 IU)70 mg1粒/w,疗程为1年。检测每位患者治疗前(第0个月),治疗第3、6、12个月的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的水平,同时对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12个月的骨密度进行测量;分析服用福美加1年后,绝经后OP患者β-CTx、P1NP的变化特点。结果口服福美加第3个月骨转换标志物下降明显(P0.01);β-CTx在治疗后3、6、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分别下降了52.49%、60.25%、76.85%;P1NP在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下降了33.14%、46.37%、53.62%,β-CTx下降幅度比P1NP大,两者各时间截点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口服福美加可以提升绝经后OP患者的骨密度,L2~4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的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美加治疗绝经后OP患者可以明显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转换率,治疗后第3个月骨转换标志物明显下降,后期骨转换指标下降幅度减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对前循环大面积缺血性卒中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DC)需求及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在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发病24 h内的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转归指标包括DC需求和3个月时转归不良, 后者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C需求和3个月时功能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81例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男性203例(53.3%), 年龄(70.7±14.3)岁, 中位发病至入院时间4.5 h, 中位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7分, 中位基线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omputed Tomography Score, ASPECTS)为7分, 139例(36.5%)接受EVT, 64例(16.8%)有DC需求;376例(98.7%)完成3个月随访(5例未完成3个月随访者均无DC需求, 其中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儿童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搜集2009年2月至2017年2月于北京儿童医院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68例腰椎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范围为3~12岁,平均年龄为(7.6±2.3)岁;病程范围为3~10个月,平均病程为(5.6±1.5)个月。所有患儿随访时间达36~48个月,平均(41.2±3.4)个月。分析患儿术前及术后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Cobb角、局部后凸角、脊髓神经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植骨融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ESR值为(20.2±5.8)mm/1h,较术前[(50.2±13.3)mm/1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68,P<0.01);CRP值为8(2,10)mg/L,较术前[20(4,30)m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42,P<0.01);Cobb角为(11.6±3.7)°,较术前[(25.2±6.7)°]明显改善(t=10.334,P<0.01);腰椎后凸角为(35.6±5.4)°,较术前[(15.2±4.7)°]明显改善(t=23.500,P<0.01)。术前共有54例患儿(79.4%)出现脊髓神经功能改变,术后末次随访时降至8例(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24,P<0.01)。患儿术后植骨融合均达到Bridwell Ⅰ级标准,融合率达100%,融合时间为3~11个月,平均为(6.6±2.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共有4例(5.9%)发生术后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在使用抗结核药品有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腰椎结核患儿腰椎后凸畸形及神经功能,植骨融合率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少,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儿童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搜集2009年2月至2017年2月于北京儿童医院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68例腰椎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范围为3~12岁,平均年龄为(7.6±2.3)岁;病程范围为3~10个月,平均病程为(5.6±1.5)个月。所有患儿随访时间达36~48个月,平均(41.2±3.4)个月。分析患儿术前及术后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Cobb角、局部后凸角、脊髓神经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植骨融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ESR值为(20.2±5.8)mm/1h,较术前[(50.2±13.3)mm/1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68,P<0.01);CRP值为8(2,10)mg/L,较术前[20(4,30)m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42,P<0.01);Cobb角为(11.6±3.7)°,较术前[(25.2±6.7)°]明显改善(t=10.334,P<0.01);腰椎后凸角为(35.6±5.4)°,较术前[(15.2±4.7)°]明显改善(t=23.500,P<0.01)。术前共有54例患儿(79.4%)出现脊髓神经功能改变,术后末次随访时降至8例(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24,P<0.01)。患儿术后植骨融合均达到Bridwell Ⅰ级标准,融合率达100%,融合时间为3~11个月,平均为(6.6±2.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共有4例(5.9%)发生术后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在使用抗结核药品有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腰椎结核患儿腰椎后凸畸形及神经功能,植骨融合率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少,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不同方式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6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2组都给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经钉道给予骨水泥灌注,观察组经钉尾灌注骨水泥,2组的骨水泥均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记录2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人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单椎体骨水泥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椎前缘高度的丢失分别为(4.53±1.11)mm和(5.09±1.42)mm,均明显低于术前的(6.41±1.39)mm和(6.38±1.31)mm(P0.05),观察组术后椎前缘高度的丢失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脑脊液漏、骨水泥渗漏、切口感染、内固定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为21.3%,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Frankle评级A级0例,B级0例,C级5例,D级9例,E级34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7例、10例、10例与17例,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具有很好的应用可行性,经钉尾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椎前缘高度的丢失,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外渗原因及防范方法。方法 135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纳入本研究,共171个椎体。对患者进行术前VAS疼痛评分,根据Genant半量法对塌陷的椎体进行分级。按常规方法实施椎体成形术。结果 122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8.2±1.22和2.5±1.26。术中36例患者、共41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在渗漏的41个椎体中,4个渗漏至椎管内,2个渗漏至神经根管周围,7个渗漏至椎旁或沿椎旁静脉扩散,9个渗漏至前纵韧带下及周围组织,17个渗漏至椎间隙,2个回渗至椎弓根。2例患者出现下肢神经症状,术后短期内恢复。骨水泥渗漏与总体疼痛缓解无明显相关性,但与术前椎体的压缩程度及手术技巧明显相关。结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某些椎体病损的有效方法,避免骨水泥渗漏的措施包括术前确认椎体的形态和穿刺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脊髓型颈椎病表现有颈脊髓受压损害引起的上、下肢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解除压迫可阻抑病变发展 ,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1 992年 1 1月至 2 0 0 2年 8月 ,我院采用颈前路截骨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62例 ,其中 35例在前路截骨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切除退变增厚的后纵韧带 ,手术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据症状、体格检查及 CT、MRI结果确诊 ,男 49例 ,女 1 3例 ;年龄 38~ 73岁 ,平均 5 6.4岁。缓慢发病 42例 ,轻度外伤后发病 1 2例 ,劳累后发病 6例 ,无原因突然发病并迅速加重 2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方法 2000年7月至2012年10月共完成45例手术。关节镜下进行骨折复位,利用前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在骨块上准确确定钻孔位置,钢丝横穿前交叉韧带基底并经骨块上的钻孔及骨隧道引出关节外打结、固定。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5个月;膝关节活动正常41例,受限4例,但超过90;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均为解剖复位。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方法简便易行,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作为治疗此类骨折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伴钙化患者甲状腺激素与5年内发生恶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对427例甲状腺结节伴钙化患者(观察组)和1147例单纯甲状腺结节患者(对照组)定期随访约5年,观察2组患者甲状腺结节恶变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中有51例(11.94%)患者发生恶变,对照组中有58例(5.06%)患者发生恶变,观察组恶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结节恶变发生在随访后的25.0~75.0个月,恶变中位时间48.5个月,对照组发生在随访后40.0~81.5个月,中位时间66.5个月。观察组恶变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在观察组51例发生恶变的患者中,有48例为微钙化,占94.12%,剩下3例为粗大钙化。2组中,恶变与未恶变患者,在随访前后甲状腺激素(FT_3、FT_4和TSH)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患者甲状腺激素与恶变无明显相关性(r=0.217,P0.05)。结论:健康人群中甲状腺结节伴钙化恶变发生率要高于无钙化的单纯甲状腺结节患者,绝大部分为微钙化,且恶变的发生与甲状腺激素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联合置管冲洗治疗原发性胸腰椎非特异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46例原发性胸腰椎非特异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胸椎4例,胸-腰段椎体5例,腰椎椎体33例,腰-骶段椎体4例;术前抗感染治疗时间为2~4周;手术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联合置管冲洗术,术后冲洗时间为3~28d,平均(14.0±4.3)d。分析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感染控制情况、术后下床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46例患者术中标本细菌培养阳性15例,阳性率为32.6%。患者术后3周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平均为(2.59±0.20)分,与术前的(7.09±0.2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5,P<0.05);术后3周血红细胞沉降率(ESR)为(43.30±3.13)mm/1h,术前ESR为(65.98±4.56)mm/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P<0.05);术后3周C-反应蛋白(CRP)为(17.15±1.10)mg/L,术前CRP为(34.54±2.4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3,P<0.05)。二次手术患者1例,二次手术率为2.2%(1/46)。术后患者佩戴支具下床时间5~21d,平均(12.6±4.7)d。12例术前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2例由术前A级分别恢复至B级和C级;2例由术前B级分别恢复至C级和D级;8例由术前C级恢复至D级3例, E级5例。46例患者椎间植骨块融合时间为3~12个月,平均(7.6±1.8)个月;按照植骨融合标准,其中优35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5.7%(44/46)。结论 对有手术适应证患者实施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联合置管冲洗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快速控制感染、解除患者疼痛、恢复神经功能、早期下床活动等优势,是治疗脊柱非特异性感染可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心力衰竭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 82例 ,男 5 8例 ,女 2 4例 ,年龄 6 0~ 86岁 ,平均 6 8 0岁。其中心肌病 3例 (3 7% ) ,瓣膜钙化性心脏病 18例 (2 2 0 % ) ,肺心病 3例 (3 7% ) ,风湿性心脏病 4例 (4 9% )。 82例患者中并存疾病为 :高血压病 4 9例 ,糖尿病 2 5例 ,高脂血症 30例 ,肾功不全 2 8例 ,高尿酸血症2 0例。诊断标准 :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 ,左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 4 0 % ,心功能分级采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法 ,均为 3~ 4级。其中 3级 30例 ,4级 5 2…  相似文献   

20.
89SrCl2对老年人前列腺癌转移性骨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89SrCl2 对老年人前列腺癌转移性骨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2 9例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伴骨痛患者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89SrCl2 ,每次 1 4 8~ 2 2 2MBq kg ,重复使用在首次用药后 3~ 6个月 ,治疗 2个疗程 ,观察其疗效。 结果 治疗后骨痛减轻或消失 2 4例 ,总有效率为82 8% ;骨痛缓解可维持 3~ 6个月。治疗后 3个月做骨显像有 16例 (5 5 2 % )骨转移灶代谢减低 ,对治疗前、后骨显像感兴趣区 (ROI)比值 (治疗前为 5 4 0± 3 2 3,治疗后为 3 0 6± 1 79)进行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治疗前 17例 (5 8 6 % )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2 0 μg L ,治疗后 3个月复查仅有 4例 (13 8% )≥ 2 0 μg L ,PSA在异常范围的患者所占百分率明显下降。治疗后有 6例(2 0 7% )出现Ⅰ~Ⅱ度血液学毒性反应 ,但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结论 89SrCl2 对缓解老年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癌疼痛有较好的疗效 ,副作用小 ,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