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冉冉 《吉林中医药》2012,32(3):220-221
脾胃学说奠基于《黄帝内经》《难经》,历代医家皆有所发展.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现存最早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其临床治疗思想始终不离顾护脾胃,将脾胃学说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地结合,在脾胃学说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梁华龙 《河南中医》1998,18(4):197-199
从发病学、治疗学、护理学以及疾病传变学等方面,进一步揭示仲景脾胃学说的内涵。认为:六经病证的发生发展,往往取决于脾胃的盛衰;治疗时在立法、组方、用药以及服法上处处顾护脾胃;诊察脾胃之气的盛衰以测知疾病的传变及预后;药后饮热粥、禁生冷和久病的调、补、和、清之法均意在顾护和恢复胃气  相似文献   

3.
历代医家对脾胃学说的论述极为丰富,笔者在《内经》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医家加以分析,如仲景、东垣、叶氏,其共同点可以归纳为:三位医家均重视脾胃,用药均顾护脾胃。其不同点为:仲景、东垣善补脾气、升脾阳,为后世甘温补益的典范;而叶氏弥补不足,创立了胃阴辨证学,使脾胃学说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4.
探讨中医脾胃学说之起源,论述四大经典之一的《伤寒论》对脾胃的重视及脾胃与六经病之间的联系,并将该书中调理脾胃之法总结为温补脾胃、清热生津益胃、调理寒热、温阳化饮、通腑攻下、肝脾并调、益火生土、清热利湿、顾护胃气,这些思想对后世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广泛而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李玉贤主任医师诊治内科疑难杂病经验丰富,将《黄帝内经》脾胃学说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收效较好,凝炼李玉贤主任医师对《黄帝内经》脾胃学说的继承与发挥,以期更好地指导中医脾胃病之治疗。  相似文献   

6.
朱春冬  张胜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73-2074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提出了老年人的病理特点 ,一为气血不足 ,二为脾阳虚弱或胃阴亏虚 ,并结合病例分析了应用脾胃学说在老年病治疗中的一些体会 ,提出了老年病的治疗必须以顾护脾胃为本 ,以期促进中医老年病学的发展。运用脾胃学说 ,不仅能治疗老年人脾胃本身的疾病 ,还能治疗脾胃以外其他相关脏腑的疾病 ,为世界老年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朱春冬  张胜 《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73-2074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提出了老年人的病理特点,一为气血不足,二为脾阳虚弱或胃阴亏虚,并结合病例分析了应用脾胃学说在老年病治疗中的一些体会。提出了老年病的治疗必须以顾护脾胃为本,以期促进中医老年病学的发展。运用脾胃学说,不仅能治疗老年人脾胃本身的疾病,还能治疗脾胃以外其他相关脏腑的疾病,为世界老年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后天之本”。临床上调理脾胃更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措施。历代名医皆于其著作中重视脾胃,于其辨治中处处顾护脾胃之气,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更将脾胃学说推向了新高峰。在其所著的《脾胃论  相似文献   

9.
虞抟作为丹溪学派的重要传人,继承并发扬了金元时期各学派脾胃病证治精髓.通过《医学正传》中有关文献的收集整理,探析其脾胃学说的来源,总结归纳其相关学术观点和临床方药特点,说明虞抟治疗杂病过程中对脾胃的顾护及治疗大法对丹溪学派的脾胃学说体系形成起到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伤寒脾胃观     
归纳《伤寒论》中六经、防病、治病、预后方面相关内容,将其与脾胃之间关系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伤寒论》对于脾胃的认识,发现《伤寒论》关于脾胃的论述颇丰,仲景先师在对疾病各个过程的论述中均可见脾胃相关内容的踪影。表明《伤寒论》十分重视脾胃的作用,认为脾胃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影响,脾胃为后天之本,顾护脾胃的观点应贯穿于治病、防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抱朴子》说:“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有人据此创立“以通为补”学说。所谓补,主要足补脾胃,即指对脾胃生理机能有所稗益。本义试就“以通为补”调治脾胃,作粗浅探讨,就正医林同道。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虽以外感立法,但各处均体现着注重脾胃之思想,不仅单列阳明、太阴2专篇,且在各种外感及内伤病证的辨证治疗、预后调护方面渗透着重视脾胃、顾护脾胃的理念,为脾胃学说的形成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亦对后世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与启发。总结《伤寒论》治脾胃八法。探究仲景治脾胃思想及规律,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观点被后人广为流传,并在治疗上多提倡顾护后天生化之源——脾胃,这一思想在他的代表作《格致余论》中多有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中医辨证论治之鼻祖的《伤寒论》始终贯穿着保胃气的思想,十分重视脾胃在人体发病和辨证论治中的作用,顾护脾胃的思想和保胃气之秘旨贯穿于《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和杂病辨证论治体系通篇。从承前启后重视脾胃,六经发病重在脾胃,六经传变脾胃为枢,治疗原则无犯胃气,立法处方法重脾胃,调理脾胃寒热虚实,提出治禁源于护胃,煎服调护顾护脾胃,预后吉凶胃气为本,病瘥调理继培后天等10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萧琢如是民国时期著名医家,《遯园医案》载有萧氏30年所治之疑难验案150余则。萧氏治疗,一重温补,充分体现"中医火神派"的风格;二注意顾护脾胃,强调后天之本;三尊崇仲景学说,善用经方,又提倡变通。学习和研究《遯园医案》,对于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探析新安医家对李杲脾胃学说的发展与继承情况。提炼李杲《脾胃论》一书中脾胃学说的主要学术思想,并研究新安地区代表性新安医家相关的学术思想,探明各代表性新安医家脾胃学说的理论源流,探析新安各家对李杲脾胃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新安医家受李杲脾胃学说影响深远,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挥与创新,如汪机受其影响首创“固本培元”学说,孙一奎结合医易之理,创“命门动气说”,罗周彦首“将元气分元阴、元阳”,创培补元阴元阳四方;吴澄著《不居集》,首倡“理脾阴”一说;新安医家形成了临床以调理脾胃为基本的治法,近现代新安医家王仲奇、程雁宾也在前人之基础上有所发挥。  相似文献   

17.
脾胃学说导源于《内经》,汉代张仲景在临证治疗方面.制订了黄芪建中汤、三承气汤、附子理中汤、吴茱萸汤、小陷胸汤、泻心汤等针对脾胃虚实寒热不同的治疗方剂。宋代许叔徼,严用和肇启真火与脾胃相关观点。金元时代的李东垣,奠定了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治法重视升补脾胃清阳;明代张景岳具体化了补火生土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脾胃学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勤 《陕西中医》2003,24(7):637-639
脾胃是后天之本 ,研究脾胃的特性和脾胃在治疗中的作用 ,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临床价值 ,脾胃学说作为中医学中一个独立的学说 ,具有重要的地位。脾胃学说从提出到建立、完善 ,经历了几个阶段 ,其中仲景的脾胃学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在《伤寒论》中 ,脾胃学说作为一个完整的学说已初露端倪。因此 ,研究《伤寒论》中的脾胃思想 ,对整理、深化脾胃学说 ,开拓视野 ,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黎世尧 《陕西中医》1990,11(1):21-22
<正> 脾胃学说在中医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伴随中医学的发展,脾胃学说经历了四次突破性发展,即脾胃学说的奠基、充实、完善和深入,现略述如下。一、秦汉时代脾胃学说的奠基秦汉时代成书的《内经》、《难经》和《伤寒论》中关于脾胃学说的论述,初步奠定了脾胃学说的基础。主要体现于以下三方面。(一)脾胃的解剖形态胃的解剖形态在  相似文献   

20.
高濂所撰《遵生八笺》为明代具有代表性的养生学著述,书中尤其重视五脏养生,在继承《黄帝内经》学说的同时又有颇多发挥。高氏结合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来阐述五脏养生的理论与实践,重视五行生克对于保养五脏精气的意义,倡导合五行养五脏,运用五脏相生相克的关系来防病祛疾,并详述顺应四时气候特点安养五脏之神、保养五脏之精的方法,以强调顺应四时月令的变化来养护脏腑对于养生的重要性。高氏所述养生之法多重视心脾两脏,他倡导节饮食以顾护脾胃,认为善于养生之人,应该顾护脾胃之气以充肌养身,节制饮食以安养五脏;并注重燕闲清赏、安神养心,认为清闲是调摄情志的重要前提。此外,高氏特撰《灵秘丹药笺》,集奇方秘药,多在灵药入脏祛疾方面有所阐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