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枫  胡定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119-3120
脊柱胸腰段是胸椎后凸和腰椎前凸的转折点,随着活动加大,造成其骨折发生率增高,胸腰椎骨折约占脊柱骨折脱位的70%左右。胸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常见的类型,主要由于骨折块突入到椎管内,从而导致椎管狭窄,脊髓或者马尾神经因受压而损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冰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119-120
目的探讨椎管前外侧减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30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给予椎管前外侧减压术治疗,平均随访12个月,对治疗前后畸形矫正、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椎体后凸、侧凸角度明显缩小,神经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椎管前外侧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易导致脊髓继发性损伤,加之骨折块向椎管内移位,或椎管内血肿形成,椎管容积显著减少,脊柱稳定性破坏严重,进一步加重了脊髓损伤[1].保守治疗适用范围有限,而且降压和复位效果有时欠佳,因此手术治疗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对于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目前还有一定争议,我院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分别施行上述两种手术,并对二者疗效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于胸腰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治疗 ,报道较多 ,随着内固定材料性能的提高 ,出现了各种减压内固定手术。从椎体爆裂骨折 CT扫描显示可以看出 ,椎体后缘骨折移位进入椎管 ,使椎管矢状径减小。 X线片显示椎弓根距离增大 ,椎体高度减小 ,说明节段性骨性椎管有效容积的减小 ,主要和导致矢状径减小的后移骨折块相关 ,使得脊髓神经组织受压引起临床症状及体征。近 8a来对胸腰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病例 ,采用椎管前后方减压 ,扩大椎管矢状径 ,恢复椎管有效容积 ,同时使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 ,重建脊柱稳定性 ,疗效满意。对资料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前后方同时减压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23例,均采用后路椎管前后方同时减压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问为(173.6±32.8)min,术中出血量为(649.5±203.1)mL,术后24h伤口引流量为(297.2±56.3)mL,骨折愈合时间为(16.8±3.4)周。术后患者发生感染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椎管容积率均明显大于术前,术后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rankel分级评定情况明显好于术前。结论后路椎管前后方同时减压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段爆裂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减压彻底,骨折复位效果好,内固定更为牢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许军 《淮海医药》2012,30(3):218-2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选择中价值.方法 对36例共38个椎体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并应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骨折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结果 MSCT能显示椎体、椎管及附件损伤情况,判断脊柱稳定性,稳定骨折保守治疗25例,前路手术4例,后路手术6例.结论 MSCT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前综合判断及治疗方案、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半椎板切除减压、撬拨复位伤椎体内植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对32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半椎板切除减压、撬拨复位伤椎体内植骨治疗。采用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价脊髓及马尾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通过手术前后摄X线片测量骨折椎体相对高度、Cobb 角及CT测量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情况评价骨折愈合及椎管减压情况。手术时间120~190 min, 平均150.4 min;术中出血量200~500 mL,平均340 mL;术后1年伤椎体水平椎管狭窄率明显降低,狭窄程度明显减轻(P<0.01);术后各时间点Cobb 角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恢复(P<0.01);术后各时间点椎体相对高度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1);30例患者的术后1年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有1~3级改善。半椎板切除减压、撬拨复位伤椎体内植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椎管得到充分减压,椎体内植骨重塑了椎体的形状和高度, 伤椎愈合、植骨融合良好,取出内固定后矫正度无明显丢失,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后路改良环椎管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90例,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后路不同方式的环椎管减压AF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280例,平均随访36个月(3~80个月)。术前后凸成角平均26°,术后平均9。;术前椎管狭窄率平均54%,术后平均10%。172例患者获得Frankel分级1~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后路改良环椎管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减压彻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植骨方便等优点,是治疗新鲜胸、腰椎爆裂骨折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美玲 《河北医药》2011,33(18):2876-2877
胸腰椎部位的骨折是脊柱骨折中最容易看到的骨折类型,胸腰椎骨折常伴有脊髓的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对于不稳定骨折伴有截瘫的患者,脊柱损伤严重,稳定性很差,常有骨折块凸出进入椎管压迫硬脊膜,加大了医生的治疗难度。  相似文献   

10.
薛健康  谈中文  张军 《安徽医药》2013,17(7):1196-1198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陈旧性胸腰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实际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5年11月—2011年11月间入院治疗的40例陈旧性胸腰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前后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该组患者实施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方法后Frankel分级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椎体高度(后缘)、椎管狭窄程度、Cobb角等三项临床指标比较结果上看,实施手术后患者三项指标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且治疗前后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陈旧性胸腰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过程中,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安全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1.
脊柱骨折(胸腰段)86例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孟海霞  张志远 《河北医药》2002,24(7):565-566
目的 通过脊柱胸腰段骨折的CT分析,评价三柱分类的实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8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病案,结合临床资料、CT征象综合分析。结果 脊柱骨折采用Denis分类法,椎管狭窄按Wolter的方法均有明显变化。结论 Denis等三柱结构分类法是建立在平片观察的基础上的分类方法,它能够反映脊柱损伤的严重程度及脊柱的稳定性。而CT检查能进一步清晰显示椎体骨折程度、骨折片移位情况,椎小关节脱位,椎管的大小、形态,有无骨片突入,引起椎管狭窄的程度,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情况,对治疗、手术范围、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牟善营  亓光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419-2420
目的:探讨AF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胸腰段骨折经AF系统内固定,并行关节突或横突间植骨的胸腰段骨折患者的术前、术后X线、CT等检查结果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复位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X线、CT复查提示椎管有效矢状径达到正常范围,Cobb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明显恢复.远期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79.2%.结论:后路AF系统固定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节段少等优点,适用于胸腰段骨折需后路减压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治疗,对椎管减压、伤椎高度恢复疗效肯定,但存在矫形丢失、内固定断裂、松动等问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使用椎弓根螺钉能获得良好的复位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AF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种常见性骨折,发病率高,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2种。非手术治疗标准:胸腰椎爆裂骨折后凸畸形〈20%,椎体压缩〈50%,椎管残腔〉50%,神经功能无损伤。手术治疗标准:有神经系统损害,后凸〉20%,椎体压缩〉50%,椎管残腔〈50%,脊椎严重不稳者。笔者自2008年6月-2009年6月行后路AF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0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6例,其中前路组14例,后路组2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前路组相比,后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椎体高度恢复以及Cobb角矫正率、椎管狭窄恢复情况均优于前路组(P<0.05)。结论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中后路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效果更优,安全性高,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静态侵占与脊髓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5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进行CT扫描 ,测量椎管矢状径和椎管面积 ,通过计算骨折椎的椎管狭窄率和椎管侵占率来反映爆裂性骨折的椎管静态侵占程度 ,并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ASIA损伤分级和运动评分 ,对不同神经功能状况的椎管静态侵占进行比较。结果 :脊髓损伤组与无脊髓损伤组的椎管狭窄及椎管侵占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0 05) ;31例脊髓损伤病人低运动评分组 (<25分 )与高运动评分组 (≥5分 )的椎管狭窄率和椎管侵占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5) ,椎管狭窄率和椎管侵占率与ASIA损伤分级和运动评分呈负相关 (rs= -0.46~ -0.52,P≤0 01)。结论 :椎管静态侵占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脊髓损伤结果有影响 ,椎管狭窄率和椎管侵占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6.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椎体骨折块向两侧分离,骨折块向椎管内移位,常损伤脊髓及神经根。随着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该处骨折有增多趋势,而且伤情更加复杂,并发症多,致残率高。本院自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3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前路减压Z—plate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Z-plate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采用前入路椎管减压,髂骨植骨Z-plate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2-6个月,18例中15例获痊愈,优良率83.3%。结论:前路减压Z-plate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好。有利于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本院诊治的43例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患者入院后,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平均随访12个月,对术前、术后运动功能(AMS)评分、压缩剩余高度、椎管容积比、Cobbs角,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AMS评分、压缩剩余高度、椎管容积比均明显升高,Cobbs角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骨折处之一,且发病率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常会伴随有脊髓神经的损伤,对其治疗治疗主要是以恢复椎体高度及椎管容积为主要目的[1]。目前,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前路、后路手术)为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可有效恢复脊柱稳定,已广泛应用于胸腰椎段脊柱骨折[2]。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路钛网植骨VentroFix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前路椎管减压、钛网内植骨及应用VentroFix进行内固定。结果16例经9~18个月随访,植骨全部融合,无明显的后凸角丢失和高度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钛网移位。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前路椎管减压、椎体间钛网植骨、VentroFix固定重建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