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用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者随机分为2组,各为60例,治疗组用天津天士力制药生产的养血清脑颗粒,4g/次,三次/日,联用尼莫地平一次40mg/次,三次/日治疗,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一次40mg/次,三次/日。治疗14天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血液动力学改善情况及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治疗组两药联用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P〈0.05)。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联用疗效明显,无显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口服联合川芎嗪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及治疗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一2011年6月收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20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2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实验组101例,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笔者采用不同剂量养血清脑颗粒治疗VBI性眩晕患者64例,对其临床疗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伟锋 《新中医》2014,46(11):57-59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4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血塞通注射液,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LVA、RVA和BV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血塞通注射液能缓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眩晕症状,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较少,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更高.结论:临床上采用常规综合性治疗方法配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能够起到更显著的治疗效果,减少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更容易得到临床患者的接受和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2例采用眩晕宁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60天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眩晕宁治疗组为88.5%(46/52例),复方丹参片对照组为68.1%(32/47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3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8.
黄煦霞 《吉林中医药》2011,31(8):774-775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老年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使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照组使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14 d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40例,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有效29例,总有效率67.44%。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来看,治疗组相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改善和降低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黏度,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低,易被老年患者接受,显示恰当的单味单体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9.
卢晓东  张召平  崔静 《四川中医》2008,26(12):68-69
目的:观察清脑开窍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运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服清脑开窍基本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s)的变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5%,对照组为72.5%;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清脑开窍法具有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天眩清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刺五加、维脑路通治疗。疗程1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为70%(P<0.05)。治疗组能有效改善眩晕、耳鸣、头痛等症状。提示天眩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椎-基底动脉型脑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T2DM合并椎-基底动脉型脑供血不足病人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奥扎格雷钠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90例,用药14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椎-基底动脉型脑供血不足疗效明显,对脑血液循环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芎蝎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和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注射用盐酸川芎嗪12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芎蝎胶囊2.5g,每日3次口服。2组均15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经颅多普勒(TCD)探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收缩峰流速(Vp)和舒张末期流速(Vd)。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3.3%,总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率60.0%,总有效率86.7%,2组总有效率、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BA的Vp和Vd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芎蝎胶囊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李达仁 《中药材》2003,26(9):689-691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 3例和对照组 37例。两组均静滴能量合剂 ,治疗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 ,对照组加用尼莫地平片 ,疗程 30天。观察治疗前后椎 基底动脉收缩末期最大流速 (Vs)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0 70 %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组在降低血液粘性 ,提高脑部血流速度等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 0 5 )。提示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确切 ,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孙玉琴  杨文波 《陕西中医》2008,29(5):523-524
目的:观察补益肝肾、活血、养血类中药配伍与费斯兰合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生理盐水500ml+丁咯地尔200mg~400mg,每日1次,静脉点滴;同时口服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应用氟桂利嗪10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2.5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药合用,能够较好地解除脑血管疾患,改善脑循环,增加脑组织供血,用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每次4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4片,每日3次,疗程为12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同时给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观察治疗前后脑血流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oCA、MMSE、HDS得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对认知功能障碍及脑血流均有改善,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天丹通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2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例予天丹通络胶囊口服,对照组予丁咯地尔注射液静滴,治疗14d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92%,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患者脑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结论天丹通络胶囊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桂哌齐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采用灯盏花素联合桂哌齐特治疗,对照组96例采用桂哌齐特加用碳酸氢钠治疗,治疗7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脑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脑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但治疗组在疗效上更为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桂哌齐特治疗能更好地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及临床症状,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黛力新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谷维素及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另口服黛力新与天麻钩藤饮治疗,两组均连用2周后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黛力新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血宁和西比灵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用舒血宁和西比灵治疗,对照组39例用复方丹参和眩晕停治疗,均治疗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7%,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和西比灵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芪参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芪参胶囊,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两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芪参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