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桂东南某河流铊污染3年后沿岸某村井水、土壤、地产食用农产品以及居民重金属铊含量水平,评估当地居民健康风险.方法 于2016年,选择2013年发生铊污染事件的某河流沿岸某村作为污染区,选择该河流污染段上游沿岸的1个自然村作为对照区.采集井水、土壤、地产食用农产品及(18-75)岁常住居民尿液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  相似文献   

2.
Zhang W  Yao D  Feng J  Zeng D  Fan D  Shang Q 《卫生研究》2011,40(3):342-344
目的针对贵州赫章县多年矿山开采重金属污染地区开展人体铊含量特征调查。方法在开采污染最严重的妈姑镇和未曾有过开采的撒拉溪镇随机选取45岁以上村民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村民的尿液进行铊含量检测。结果妈姑镇人群尿铊含量高于撒拉溪镇,女性尿铊含量高于男性,两地区人群尿铊多数在正常人尿铊的生物接触上限值内。结论调查地区村民没有慢性铊接触中毒,妈姑镇45岁以上女性非职业人群尿铊95%上限为8μg/gCr,其余45岁以上非职业人群尿铊95%上限为5μg/gCr。  相似文献   

3.
兴仁县回龙村矿石,废矿渣对周围环境的铊污染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钻井矿石堆积及炼汞废弃矿渣堆积而引起周围环境的铊污染,面积约1×2.5公里,污染区内,土壤铊在430~17570μg/100g之间,野生草本植物及灌、乔木中铊含量为0.20~43.50μg/1009,动物中铊检出量在0.67~1026μg/100g间,鸡卵为25~1270μg/100g,在污染中心区,井水为0.04~13.8nmol/L,河水0.04~2.77nmol/L,蔬菜在36.50~990.00μg/100g,粮食为8.5~40.00μg/100g间,该地区为铊的严重污染区,当地居民因长期食用其蔬菜、粮食、水及鸡、猪肉等而引起慢性铊中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环境镉污染重点地区土壤及食物镉含量水平。方法于2014—2015年,在广西3个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选择污染较严重的4个行政村作为污染区,同时选择3个行政村作为对照区,采集183件土壤样品和971件地产食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镉含量。结果污染区和对照区土壤镉合格率分别为0.0%和16.7%。污染区农田、菜地土壤镉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2.31 mg/kg(范围为0.84~13.50 mg/kg)和4.04 mg/kg(范围为0.34~82.80 mg/kg),对照区农田、菜地土壤镉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0.61 mg/kg(范围为0.20~0.92 mg/kg)和0.83 mg/kg(范围为0.18~1.38 mg/kg)。污染区土壤镉含量高于对照区,合格率低于对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污染区食物镉合格率66.9%,对照区食物镉合格率83.2%。以大米的镉含量最高,污染区大米镉合格率仅为25.5%。结论污染区土壤镉污染严重,由此造成的食物镉污染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环境镉污染人群健康影响评估技术,评价环境镉污染区居民健康风险及健康危害水平,为政府制定相关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4—2015年,在广西3个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选择污染较严重的4个行政村作为污染区,同时选择3个行政村作为对照区.采集18~75岁常住居民尿液及其家中粮食、蔬菜等食物及饮用水和调查村空气样本,检测样本中镉的含量及尿β2-MG、NAG,应用点评估方法计算居民环境镉暴露量,评价暴露风险和健康危害水平.结果 污染区食物(n=625)中的大米、干豆和蔬菜镉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389 mg/kg、0.216 mg/kg、0.052 mg/kg,均高于对照区;污染区饮用水和空气中的镉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0.54μg/L、0.19μg/m3,也高于对照区.居民环境镉暴露主要来源于膳食摄入(约占99%),每月膳食镉摄入量污染区为61.8μg/kg bw、占PTMI的247.31%,对照区为20.9μg/kg bw、占PTMI的83.41%.污染区居民尿镉负荷(平均值4.58μg/g肌酐、中位数3.46μg/g肌酐)和NAG活性(中位数2.18 U/g肌酐)均高于对照区,但未发现尿镉、尿β2-MG含量和NAG活性这三项健康危害指标同时达到判定值的个体,即研究地区未出现镉污染所致慢性早期健康危害的个体.结论 广西环境镉污染区人群健康危害水平处于相对低的状态,但应持续关注居民尿镉高负荷和大米等食物镉富集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环境重金属污染重点地区土壤及食物砷含量水平。方法于2014—2016年,在广西3个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选择污染较严重的4个行政村作为污染区,同时选择3个行政村作为对照区,采集279件土壤样品和1 374件当地产食物样品,测定土壤砷含量、大米无机砷含量及食物总砷含量,并进行评价。结果污染区和对照区土壤砷合格率分别为19.7%和91.7%。污染区农田、菜地土壤砷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29.2 mg/kg(范围为2.2~847.0 mg/kg)和46.8 mg/kg(范围为2.5~379.7 mg/kg),对照区农田、菜地土壤砷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1.5 mg/kg(范围为3.2~91.5 mg/kg)和13.8 mg/kg(范围为2.5~160.0 mg/kg)。污染区土壤砷含量高于对照区,合格率低于对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污染区食物砷合格率97.4%,对照区食物砷均合格。以污染区大米的砷含量最高,合格率为94.6%。结论污染区土壤砷污染较严重,由此造成的食物砷污染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一般人群尿中镓、铟、铊水平,分析其人群分布特征。方法于2009—2010年,在我国东部、西部和中部8个省(市、自治区)的24个地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18 120名(6~6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集其尿液样品。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尿样进行镓、铟、铊含量检测,统计分析性别、不同年龄人群尿中镓、铟、铊水平的分布。结果我国一般人群尿镓第50百分位数LOD(0.08μg/L);第95百分位数为1.72μg/L;男性和女性尿镓第50百分位数均LOD(0.08μg/L),男性和女性人群尿镓检出率分别为26.5%,21.6%(χ~2=43.478,P0.01)。一般人群尿铟第50百分位数为LOD(0.03μg/L),第95百分位数为0.61μg/L;男性和女性尿铟第50百分位数均为LOD(0.03μg/L),男性和女性人群尿铟检出率分别为16.3%,18.1%(χ~2=5.234,P0.05);一般人群尿铊几何均值为(0.17±0.01)μg/L,第50百分位数为0.27μg/L,第95百分位数为1.37μg/L。男性和女性尿铊几何均值分别为(0.18±0.01)μg/L、(0.16±0.01)μg/L(Z=4.86,P0.01);男性和女性人群尿铊检出率分别为84.0%,83.0%(χ~2=2.577,P0.05)。结论本研究报道了我国2009—2010年一般人群尿中镓、铟、铊的含量和分布水平,为进一步开展镓、铟、铊的生物监测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省赫章县环境镉污染区人群健康状况。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法获得调查对象,采集人群尿样,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法(ICP-MS)检测尿镉,分光光度法测定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肌酐,放射免疫法测定β2-微球蛋白等指标。结果完成人群尿样筛查共1351人份,污染区948人,对照区403人。污染区与对照区人群尿镉水平分别为8.79和2.93μg/g 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镉阳性率分别为10.8%和1.2%。两地区人群尿β2-MG和尿N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污染区与对照区人群联合反应率分别为1.6%和0.5%。结论赫章县环境镉污染对人群存在潜在健康危害,联合检测尿镉、NAG和β2-微球蛋白能够全面反映环境镉污染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环境镉污染重点地区人群尿镉水平。方法于2014—2015年,在广西3个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选择污染较严重的4个行政村作为污染区,同时选择3个行政村作为对照区,采集18~75岁常住居民尿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尿镉水平。结果共检测1 709人,其中,污染区1 129人的尿镉水平为0.04~45.41μg/g cr,平均值为4.58μg/g cr,中位数为3.46μg/g cr,合格率为97.3%;对照区580人的尿镉水平为0.11~14.21μg/g cr,平均值为3.19μg/g cr,中位数为2.77μg/g cr,合格率为100.0%,污染区人群尿镉负荷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区(P0.01)。不同性别比较,在相同研究区域,女性尿镉水平高于男性;在不同研究区域,污染区女性尿镉水平高于对照区(P0.01),男性则区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随着年龄增长,调查对象尿镉水平逐步增加的趋势。结论广西环境镉污染区人群镉负荷处于相对低健康危害风险的状态,环境镉污染对人群健康依然存在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柳江河沿岸村屯居民尿镉含量的调查研究,评价柳江河镉污染对柳江河沿岸居民健康的影响程度。方法根据《环境镉污染健康危害区判定标准》,2014年选择长期定居柳江河沿岸和对照区居民划分为25~34、35~44、45~54岁3个年龄组,男女性别各半作为观察人群,现场采集暴露区212人和对照区210人的尿液进行尿镉测定。结果暴露区居民尿镉含量中位数(0.30μg/g肌酐)与对照区居民尿镉含量中位数(0.33μg/g肌酐)无统计学差异(Z=-0.713,P=0.476)。按年龄-性别组比较,对照区男性3个年龄组间尿镉含量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7,P=0.006)、暴露区男女尿镉含量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09,P=0.000)。结论柳江河镉污染对柳江河沿岸居民尿镉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某乡镇铅冶炼厂对环境和儿童血铅及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活力的影响。方法比较研究污染区和对照区生活环境中土壤、饮用水及稻谷中铅的含量和儿童血铅及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活力。结果污染区土壤、饮用水和稻谷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污染区和对照区儿童血铅含量分别为(0.741±0.222)μmol/L、(0.210±0.097)μmol/L,两者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污染区儿童血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结论该铅冶炼厂已造成附近居民生活环境区域性铅污染,并对儿童造成铅危害。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某地环境汞污染对女性生殖健康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山西省某地区环境中汞污染状况及对当地女性居民生殖健康影响。方法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当地大气、水、粮食和居民尿中汞含量;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获得女性人群基本健康资料和生殖健康情况。结果污染区空气中汞含量为(0.11±0.01)μg/m3,明显高于对照区(P0.05);污染区小米、玉米中汞含量分别为(0.013±0.006),(0.006±0.003)mg/kg,明显高于对照区(P0.05);污染区女性尿汞含量为(1.06±1.23)μg/L,明显高于对照区(P0.05);污染区女性月经异常检出率和妊娠结局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区女性(P0.05);污染区女性妊娠合并高血压和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区(P0.05)。结论污染区环境(主要是空气、土壤和农作物)存在汞污染;污染区女性居民体内汞负荷增高;汞对污染区女性生殖健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西镉污染区饮用水、食用农产品和空气镉污染状况,对居民通过饮用水、食物和空气镉暴露水平进行评估。 方法 2014-2015年在广西污染区和对照区分别采集饮用水、食物和空气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法(ICP-MS)检测重金属镉指标,应用点评估方法计算居民环境镉暴露量,评价暴露风险。 结果 污染区和对照区饮用水镉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000 25和0.000 05 mg/L,合格率均为100.0%,污染区饮用水镉含量高于对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污染区空气镉含量中位数为12.4 ng/m3,高于对照区的2.69 n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污染区食物中的大米、干豆类和蔬菜类镉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389、0.216、0.052 mg/kg,均高于对照区(分别为0.119、0.161、0.025 mg/kg)。污染区和对照区调查对象每人每日从环境介质(饮水、食物和空气)摄入镉的暴露量分别为117.46、39.55 μg,其中食物镉摄入分别为116.77和39.41 μg,占比99%以上;每月膳食镉摄入量分别为61.78、20.85 μg/(kg·BW),每月通过膳食摄入镉的量分别是PTMI的2.47、0.83倍。 结论 广西污染区食物镉暴露对人群健康存在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土壤中砷含量与非砷职业暴露人群肺癌发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土壤中砷含量与非砷职业暴露人群肺癌发病率的关系。[方法]测定污染区与对照区土壤中砷含量,收集其非砷职业暴露人群与砷职业暴露人群肺组织中砷含量及其肺癌发病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污染区土壤砷含量是对照区的14.3-19.7倍。[结论]土壤中砷含量与非砷职业暴露人群肺癌发病呈显著及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9281-0.963,P<0.05-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金属污染防控区农田土壤中铬污染程度,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在污染区和对照区采集土壤56份,测定铬含量,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其对土壤的污染程度。结果重金属污染区农田土壤中铬平均含量为58.81 mg/kg,含量范围为42~91.25 mg/kg。没有样品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值,但有14.29%的样品超出研究区的背景值(68.3 mg/kg)。污染区与对照区农田土壤中铬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区域铬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分别为0.56~1.22和0.54~0.65,均处于轻微生态风险水平。结论该县污染区农田土壤受到了铬污染,属于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66名铊作业者,31名对照者尿中β_2—m测定结果(Pharmacia β_2-mEIAKit)66名作业者尿β_2-m均值136.76±132.30ug/L,对照组尿β_2-m 72.04±65.79μg/L,两者上限分别为390μg/L和204μg/L(m+2SD),作业组各工龄段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果提示:尿β_2-m的变化可作为铊作业者肾小管损伤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尿中的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准确可靠的尿中铊的快速分析方法.方法:用1%硝酸酸化尿样,以PdCl2为基体改进剂消除干扰,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尿铊.结果:铊在0~100μg/L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1,方法检出限0.54μg/L,最低检出浓度1.1μg/L,高中低铊含量尿样日内精密度分别为4.0%、1.4%、3.0%,回收率98.8%~101.5%.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和稳定性很好,可以满足尿中铊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山区公路边儿童铅蓄积状况与相关因素,为制定儿童铅中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年12月—2007年4月,随机整群抽取山区公路边8~12岁儿童118名(暴露组)和远离公路的同年龄段儿童51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监测山区公路边(污染区)和远离公路(对照区)的土壤和农作物的含铅量;按拟定的调查表调查儿童的基本情况;采集儿童指端末梢血,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比较两组儿童血铅水平;分析铅中毒对儿童智力、体格发育的影响;并对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污染区土壤和农作物的平均含铅量[(96.89±15.05)mg/kg,(0.86±0.29)mg/kg]显著高于对照区[(29.83±1.41)mg/kg,(0.17±0.03)mg/kg;土壤:P<0.01;农作物:P<0.01];暴露组血铅水平[(85.38±27.76)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68.28±18.02)μg/L,t=4.0427,P<0.01];暴露组中铅中毒儿童的语文成绩平均分和语文、数学成绩高分率显著低于非中毒儿童(P<0.05);暴露组中铅中毒儿童的IQ值比非中毒儿童平均低0.66,身高、体重上等率...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井水受到电镀废水的污染,致使六价铬含量增高,污染区平均含量达1.68μmol/l(0.087mg/L),显高于对照区(P<0.05)。污染区居民健康状况较差,头晕、乏力、纳差、腹隐痛、皮炎等发生率比对照区高;污染区居民血压普遍低于对照区;36名居民尿铬含量达0.13μmol/L(6.5μg/L)显高于对照区(P<0.05)。通过调查说明,居民长期饮用高铬水对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用微波将尿样充分消解后,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尿中铊的含量。结果方法的测定下限为1.38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1.9%~99.0%之间。本方法能快速检测尿中铊的含量,并节约试剂,操作简单,完全满足生物材料分析方法的研制准则(尿样及血样)(WS/T68—1996)的要求,可作为尿铊的检测方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