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进行分析。方法:采集2017-08~2019-08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病人11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55例对照组(常规给药)与55例研究组(严格控制给药时间与给药方式),比较不同给药模式实际用药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率更低,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合理给药率更高,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以大环内脂类为主(23.6%),对照组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为主(27.3%);两组各类型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中,可通过控制给药时间与制定合理给药方案的方式以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减少,可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临床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抗菌药物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药途径亦趋多样化.虽然近年来不主张局部给药,认为可能增加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但不失时机、恰当地局部给药仍有其独特效果,尤其对药物分布差的病灶部位,不仅能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效果更加显著.本文就此复习文献并结合我们临床体会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3.
比阿培南是新一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其抗菌谱广,临床应用广泛,是治疗重症感染的杀手锏。但说明书对于具体给药方案并无明确的说明,其个体化的给药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比阿培南给药方案可以从给药剂量、给药频次、输注时间等方面来优化,具体的方案还需根据病原菌、治疗部位、治疗人群等的不同来进行选择,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ppk)结合患者个体资料、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及药效学资料可实现个体化给药,从而优化比阿培南的给药方案。本文就近年来比阿培南给药方案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盛素红 《工企医刊》2004,17(1):71-7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主要的给药途径,也是护理人员最基本的一项操作技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长期存在着一定量药物的丢失的现象,使进入机体内的药液有时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总量,既影响疾病的治疗,又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为此,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找到了一些简单可行的方法,最大程度的减少药物的丢失,目的在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ADR)发生情况,了解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我院妇产科上报的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5例ADR报告,患者平均年龄(28.76±6.80)岁;用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149例,占90.30%;其次为肌肉注射12例,占7.27%;口服给药4例,占2.43%。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何心脏循环系统损害。发生ADR以头孢菌素类药物为主,占73.33%。结论加强抗菌药物ADR监测,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是减少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静脉用抗肿瘤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总结某院静脉用抗肿瘤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更新制度与优化流程、完善信息系统、加强人员培训,并从给药前、给药中、给药后对静脉用抗肿瘤药物实施全面质量控制,比较实施前后的质控效果。结果 实施给药全程质量控制后,达到2个方面的效果。一是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安全。一方面确保了医嘱的合理性及输液批次的正确划分;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给药环节的正确操作率。实施给药全程质量控制8个月后,静脉用抗肿瘤药物专用输液器使用、滴注时间、顺序依赖性抗肿瘤药物输注间隔时间这3个方面的合格率分别由实施前即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的49.5%、64.3%、39.0%上升至实施后即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的97.5%、75.5%、70.6%,P <0.01。二是通过成品输液标签标注及微信公众号的科普知识宣传提高了临床护士的满意度。结论 给药全程质量控制模式可促进静脉用抗肿瘤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治疗中,静脉给药是非常方便的给药方式。但若操作不当可致皮下淤血,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引发纠纷。笔者经过临床观察与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彭光军 《中国卫生产业》2013,(32):100-100,102
目的 探讨治疗急性胰腺炎时奥曲肽不同给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按随机分组方法分成两组,第一组47例,采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注入奥曲肽,第二组51例,采用一般静脉点滴分次给药,记录患者症状减轻时间、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情况和治疗效果并得出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和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别,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急性胰腺炎使用奥曲肽时,持续静脉给药方案疗效优于常规静脉点滴分次给药,值得在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抗菌药物用药间隔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可能原因,提出对策.方法 回顾性随机抽取静脉用抗菌药物出院患者病历及特殊抗菌药物登记表共408份,对其抗菌药物用药间隔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调查静脉用抗菌药物品种16种,以β-内酰胺类为主,其中142份病例用药间隔不合理,不合理率为34.80%,主要存在问题为给药频次减少用药间隔延长、1次/12h按2次/d给药.结论 临床医师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药效药动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严格遵守给药间隔,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指各种原发病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临床上常伴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贫血,恶心、呕吐,高血压等症状,往往需要使用多种药物、多种途径综合治疗,给药的方法及途径不合理,能影响疗效或者病人不能耐受而影响给药效果。因此,合理给药及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作用。现就该病在给药的方法、时间、用药后的观察及护理方面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肿瘤治疗静脉给药时的护理风险和管理。[方法]根据抗肿瘤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评估发生意外的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管理。[结果]对高风险抗肿瘤药进行静脉给药时,做好有效的风险管理,可明显减轻对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损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抗肿瘤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较大,如果使用不当容易引起静脉损伤和组织坏死。抗肿瘤治疗进行静脉给药时,护士应做好护理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保障化疗工作顺利进行,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奥德金鞘内持续给药治疗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实验组每日鞘内注射奥德金100mg,对照组每日静脉给相同剂量的药物,损伤组不给药。3组进行功能恢复与镜下形态恢复情况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镜下形态恢复实验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鞘内应用奥德金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改善神经功能恢复及形态学恢复都好于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13.
选择给药途径和方法的根据一般是病情、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作用。口服给药法是最常用、最方便、比较安全的给药方法。注射给药法则由于剂量准确、显效快而适用于急重症患者和因各种原因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但目前临床应用的情况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4.
临床口服给药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给药是目前临床应用常见的给药方法,这种给药途径方便、安全。但是由于患者对服药知识缺乏了解,造成药物的浪费,疗效不佳,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必需要重视口服给药的注意事项,以便增加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直肠给药是把祖国医学传统的导药法与现代医学的灌肠法相结合的给药方法,将制剂注入直肠或乙状结肠内,药物经肠壁周围丰富的血管、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的作用。与口服药物比较,直肠给药有吸收快、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防止胃酸及各种酶对药物的破坏作用、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显效快等特点,临床常用于多种急症,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现将我院的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叶玉清 《健康大视野》2006,14(9):103-103
在给药过程中,静脉给药的特点是吸收快,剂量准确,效果可靠。须静脉给药者,如何做到正确选择和保护静脉,即减轻病人的痛苦,又提高工作效率。现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 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静脉 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对血管刺激性大的、使用时间较长的药物,应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一般应由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忌用末梢循环差的静脉,并采用交替注射法。如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使损伤的静脉得以修复。使用抗肿瘤药物,尤其使用发泡作用的药物,勿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部位的静脉。因下肢静脉易于栓塞,除上腔静脉受压迫外,一般不宜采用下肢静脉注药。对造血系统肿瘤病人更应注意保护静脉。  相似文献   

17.
沈平绒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183-2184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和静脉给药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两种方法成功率及治疗后患者输卵管再通率的比较。方法:选择具有保守治疗条件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和静脉给药保守治疗,比较他们的成功率,并随访1年,比较它们的输卵管再通率。结果:78例保守治疗对象中38例研究组中给药后7天β-HCG下降率为76.15%,对照组40例中给药7天β-HCG下降率为42.5%,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妊娠具有疗效高、微创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研究鞘内给药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3月—2013年7月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116例,将其按住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住院编号尾数为奇数)与观察组(住院编号尾数为偶数),每组各5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给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鞘内注射药物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7天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菌株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鞘内给药方法应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早期治愈率,对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及节省医疗资源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青霉素问世以来,抗菌药物作为抗感染治疗的重要药物,在治疗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效果.但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发展,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已成为各科医师关注的焦点.本综述针对临床常见的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和单药治疗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说明联合治疗与单药治疗在不同感染性疾病上各自的优劣,进而帮助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刘丽梅 《现代养生》2014,(8):157-158
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选择是否符合"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问题通知"。方法:通过调阅相关手术,对2012年11月—12月和2013年同期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使用天数、使用率及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执行"通知"以后,我院围手术期术前0.5—2h给药数百分率从93.4%上升到98.1%,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百分率从61.2%下降到17.3%,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时间严格控制在24h以内。结论:治理前后,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日趋合理。但个别科室仍然存在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