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体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升平  胡锐明  陈镇秋 《广东医学》2002,23(10):1059-1060
目的:了解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价值和选择。方法:对30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采用假体置换治疗,其中15例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15例用全髋关节置换,均用骨水泥固定。结果:两种术式早期并发症较低,在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其髋部及大腿痛、髋臼磨损等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全髋关切置换组。结论:假体置换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目前最理想的方法,如果患者全身情况允许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提供一个更为稳定和不痛的关节,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42例人工全髂关节置换翻修术前资料的系统回顾性研究。评价采取不同固定方法的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对行髋关节置换的42例实行了全髋翻修术,并对全部病例进行了术前X线评价及术中假体松动情况调查,并做X检验,判断不同假体固定方式对假体寿命的影响。结果:早、中期假体松动主要为非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固定的假体与非骨水泥固定的假体远期均存在很高的松动下沉率,以骨水泥臼的松动为多数。髋臼侧骨溶解发生率以I区为高,股骨柄侧骨溶解发生率以股骨近端为最高。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生物性固定初期并不十分牢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固定假体松动主要发生的远期,并且以髋侧骨水泥松动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6年2月-2017年12月住院期间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病例资料,根据选择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类型将其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组(A组)和半髋关节置换术组(B组),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引流量及完全负重时间,术后3、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假体髋臼前倾角及假体髋臼外展角变化,以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引流量均明显高于B组,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及假体髋臼前倾角均明显高于B组,假体髋臼外展角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感染、假体松动、髋部疼痛及静脉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B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有助于髋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及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0年6月我院髋臼骨缺损患者29例(29个髋关节)行翻修术,采用打压颗粒植骨、髋臼假体置换重建髋臼骨缺损后进行假体固定。应用Harris评分标准及髋正位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行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性假体松动。本研究29例患者到随访结束时均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位置变化。经Harris评分显示,术前患者平均得分为(37.5±7.9)分,末次随访时平均得分为(91.3±8.3)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无菌性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而打压颗粒植骨联合髋臼假体置换能合理、有效地重建缺损的髋臼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男3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76岁(70~89 岁).采用Vancouver分型,A型3例,B1型1例,B2型2例,C型3例.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病例中长柄假体翻修 自体植骨 捆绑带固定2例.其中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1例,骨水泥型假体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例.结果:平均随访25.6个月(8~45 个月).8例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4~8 个月);1例(C型)骨折未愈合,为手术治疗患者,并出现螺钉断裂,再次手术行内固定治疗.7例假体稳定,1例出现连续的影像学透亮线,1例假体松动.假体稳定的患者功能好于假体松动者.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用Vancouver分类方法分类简单,适用.假体稳定的A型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B1型和C型骨折,如无手术禁忌,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假体松动的骨折患者(如B2型),使用长柄远端固定非骨水泥型假体联合植骨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发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2例,1例行LISS钢板固定,1例行围关节钢板固定。术中股骨干骨折3例中,2例行捆绑带及钢丝固定,1例行钢板及捆绑带固定。其余11例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按Vancouver假体周围骨折分型标准,2例(A型)1例采用牵引行保守治疗,1例行大转子骨折切复张力带固定治疗,5例(B型)应用加长柄全髋关节翻修术及钢缆捆扎治疗,4例(C型)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1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22月(6个月至4年),11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断裂发生。关节置换组患者无假体松动、下沉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日常能生活能自理,效果满意。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比较困难,应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骨质质量及身体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最终减少骨折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评价全髋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2月~2003年8月共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28例(29髋),根据前次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组分析。初次关节置换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19例(20髋),全髋关节置换8例,双杯髋关节置换1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15例16髋,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11例11髋,感染1例1髋,髋臼位置不良1例1髋。结果:平均随访2.4年。骨水泥翻修组26例,优良18例(69.1%),尚可6例(23.1%),差2例(7.8%),其中再翻修2例(7.8%)。非骨水泥翻修组,优良2例(66.7%),尚可1例(33.3%),无1例再翻修。结论:翻修的最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也是翻修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较年轻的患者,如行假体置换,最好采用全髋关节置换。非骨水泥翻修疗效显著优于骨水泥翻修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型与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将63例(103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患者随机分成行A、B两组,A组33例(58髋)行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B组30例(45髋)行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平均随访时间为21.3(16~5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Harris 评分优良率和术后假体松动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A、B 两组Harris 评分明显提高,但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A组术后有6例发生假体松动,B组无假体松动病例,假体松动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预防假体松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其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共32例,设立为A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设立为B组.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0.5±12.2)min、术中输血量(219.6±53.2) mL,分别短于B组或少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9.1±5.1)d,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有效率达85.7%,与A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并发症发生率达43.75% (14/32),B组并发症发生率达28.57% (8/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早期并发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达17.86%(5/28),明显少于A组31.25%(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而全髋关节置换具有下床活动早,疼痛轻、且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晚期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中空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5~65岁有移位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85例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其中51例行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3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了住院情况,术后1年,术后3年功能评估。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全髋关节置换假体费用较贵,3年后有2例出现假体松动。中空加压螺钉固定组有45例3年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髋关节功能活动良好,且能够从事正常体力劳动。结论中老所股内颈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应首选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1年6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72~86岁,平均78.5岁;骨折按Vancouver分型:A型1例,B1型5例,B2型2例,B3型2例,C型1例。A型采用患肢外展皮牵引治疗;B型及C型分别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钢丝或钢缆环扎固定、长柄假体翻修、股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25个月,平均12.5个月。其中10例患者骨折愈合;1例患者骨折愈合欠佳,经再次植骨固定。患者无感染、畸形愈合、假体松动脱位、内固定断裂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5例,中2例,差1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需结合骨折部位、假体有无松动、局部骨质量、身体状况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生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并获得随访的85例年龄在65~74岁的青年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患者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术,52例患者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术后关节脱位率6.0%(2/33),股骨假体松动翻修率3.0%(1/33)。聚乙烯髋臼杯磨损率3.0%(1/33)。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91分,优良率为91.7%。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术后关节脱位率5.8%(3/52),髋臼磨损率59.6%(31/52),其中3(5.7%)例翻修。股骨假体松动翻修率3.8%(2/52),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8分;优良率为80.7%。结论: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老年股骨颈骨折可提高青年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青年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骨水泥假体与生物型假体不同固定方式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假体选择适应证。方法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89例89髋,同期采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92例92髋。对比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患者卧床时间、使用助步器的时间、并发症、假体位置、术后Harris髋评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生物型假体平均手术时间方面有优势且差异显著(P〈0.05);骨水泥型假体组较生物型假体组在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使用助步器的时间等方面有优势且差异显著(P〈0.05)。骨水泥型假体组术后早期Harris髋评分较生物型假体组高,功能恢复较生物型假体组快。结论正确识别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骨水泥假体与生物型假体,在髋关节初次置换中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使用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62例患者。我院给A组患者使用固定平台假体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给B组患者使用旋转平台假体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KSS(世界膝关节学会)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和膝关节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以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KSS评分、HSS评分和膝关节的WOMAC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KSS评分、HSS评分均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其膝关节的WOMAC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的KSS评分、HSS评分和膝关节的WOMAC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9.68%,B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6.45%。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大体相当,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应用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均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两种假体无明显的优劣之分。临床医生应根据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假体的种类。  相似文献   

15.
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髋关节疾病和髋关节功能重建手术中最为有效的手术之一。但是因各种原因导致术后并发证如假体松动、脱位、感染等则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另外,术后脱位可引起功能障碍、延长住院时间甚至需要再次手术,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6%~7.0%,而且大多数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Turner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发生率为2%~10%,脱位后需手术复位的约占脱位总数的32%~44%。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至少有1%的病人因髋关节不稳定而需要手术翻修。本文就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全髋关节置换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原因及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必要性。方法对2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并进行随访。结果26例患者随访时间1~7年,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率达92.3%。结论假体松动、髋臼磨损、人工股骨头脱位、关节周围骨化等并发症,是造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能明显改善这些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应用组配式髋关节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7年1月~2011年1月,对7例(8髋)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应用组配式髋关节假体( S-ROM)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CroweⅢ型2髋,CrowIV型6髋。术前和术后随访时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影像学检查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平均随访30个月(12~4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的良好的随访,Harris评分从平均52.5分提高到平均82.5分。所有股骨柄假体均获得稳定的固定,有5例表现出骨长入和3例纤维长入,部分转子下截骨均达到骨性愈合。直至末次随访没有发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及进行性透亮线,所有患者术后半年均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7髋(占87.5%)显示良好的随访结果。结论:严重的DDH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使用组配式髋关节假体( S-ROM),术中操作方便,中远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羟基磷灰石涂层假体行全髋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5髋)接受用羟基磷灰石涂层假体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定期随访拍摄骨盆平片及患髋正侧位片进行影像学评估及髋关节功能检查。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5年以上,终末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92.5分,术后X线片1年内出现股骨柄假体下沉(均<2mm)者5髋。所有股骨侧假体术后1年内复查在Gruen2区、6区上段出现典型的骨锚固征,终末随访股骨柄假体未出现骨溶解及假体松动表现。术后X线片髋臼初始固定良好,终末随访5例髋臼假体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伴松动,并行髋关节翻修术。结论:羟基磷灰石涂层股骨柄假体中期未出现骨溶解、假体松动表现。但髋臼假体出现多例假体周围骨溶解导致假体松动,中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一种根据X线片诊断是否存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机器学习算法的能力。方法:选取2014年~2019年53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搜集翻修术前的骨盆正位片,并根据手术记录将患者分为假体松动组和假体稳定组。使用卷织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来预测翻修术前X线片是否存在假体松动。结合术中情况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训练组,包含17例松动患者和25例假体稳定患者;另一组为验证组,包含4例松动患者和7例假体稳定的患者。患者的影像资料首先需要在内转化为256×256像素的矩阵图。在经过图像训练后输入验证组图像对模型验证假体松动的准确率进行评估。结果:验证组中共计6例患者被模型判断为假体松动,其中包括4例松动组的患者和2例稳定组的患者。模型判断假体松动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6%。结论:卷织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协助临床医生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进行诊断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正0引言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发展和改进,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人工关节长期使用所引发的无菌性松动是成为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的主要病因。因此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逐渐成为关节骨科医生的主要研究方向,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男,63岁,1999年因左股骨头坏死在我院行"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现因"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