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外伤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4岁425例儿童眼外伤中继发性青光眼共67例(67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组52例(52只眼),开放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组15例(15只眼)。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其效果。随访时间1个月~2年。结果:425例儿童眼外伤中有251例闭合性眼外伤和174例开放性眼外伤。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发生率(20.72%,52/251),高于开放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发生率(8.62%,15/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23,P=0.001)。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发病时间早于开放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前房积血是闭合性眼外伤青光眼的主要病因(40.38%,21/52),混合型机制是开放性眼外伤青光眼的主要病因(73.33%,11/15)。患者均经常规药物治疗,眼压不能控制者闭合性眼外伤青光眼组有22例行手术治疗(42.31%,22/52),开放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组有3例(20.00%,3/15),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χ^2=2.477,P=0.116)。末次随访闭合性眼外伤青光眼组患者的平均眼压高于开放性眼外伤青光眼组(t=2.828,P=0.006)。两组患者末次随访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4,P=0.218)。结论: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较开放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常见。前房积血和混合型机制分别是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和开放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常见发病原因。药物治疗仍是首选,但滤过手术是控制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病因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眼外伤患者继发青光眼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收集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103例(103只眼)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或联合手术治疗,大部分病人眼压可得到理想控制.治疗后随访半年,眼压<10mmHg者3例(2.91%),10~21 mmHg者92例(89.32%),>21 mmHg者8例(7.77%).结论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外伤早期应积极采取药物治疗,并在适当时机联合手术治疗,对每个具体的病例应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术后早期继发青光眼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2007-01/2008-12我院128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出现继发青光眼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术后128眼中发生继发青光眼26眼(20%)。常见的原因是术后眼部炎症反应、硅油入前房、全视网膜激光光凝以及巩膜环扎术。术后发现有继发性青光眼者,局部或联合全身降眼压治疗,并积极寻找病因并针对病因治疗。结论:硅油充填术后继发青光眼发生率较高,药物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4.
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昱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3):489-491
目的:分析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6/2010-06收治的87例87眼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原因包括眼内出血40眼(46%)、晶状体源性27眼(31%)、前房角挫伤14眼(16%)、眼内炎症6眼(7%),根据不同的眼外伤原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经药物和手术治疗后随访3~12mo,79眼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控制率为91%;视力提高91%。结论: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及机制比较复杂,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及时治疗,控制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62眼)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分类与分析。结果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将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归纳为以下几类:前房积血型、房角损伤型、晶状体源型和粘连增生型。药物治疗或联合前房冲洗29例(46.77%),其他手术治疗(包括滤过手术、玻璃体切除和联合手术等)33例(53.22%)。治疗后眼压正常者眼压(6~21mmHg)53例(85.48%),眼压〉21mmHg者7例(11.29%),眼压〈6mmHg者1例(1.61%)。视力下降或丧失者4例。余58例视力均与人院视力相同或提高。术后低眼压1例,术后眼内出血1例。结论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是由多种发病机制形成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预后也较差,临床治疗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调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讨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病因及其在外伤青光眼中的发生率 ,作为外伤后继发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 1 2例眼外伤后继发青光眼的临床资料 ,探讨继发青光眼的原因、发生时间及与眼外伤的关系。结果 眼挫伤后继发青光眼与外伤性白内障、超过 1 80°范围的前房角后退、虹膜明显损伤和晶状体异位有高度一致性。 4种原因中的 2种存在于所有病例中。穿孔性眼外伤后继发青光眼与粘连性角膜白斑、可见的晶状体损伤或晶状体异位有关 ,集中于晶状体虹膜隔的损伤 ,而引起小梁网明显的功能损伤。结论 眼外伤的正确处理 ,密切随访 ,观察眼压 ,尽可能早的预防不必要的视力损害  相似文献   

7.
儿童眼外伤继发青光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病因及其在外伤青光眼中的发生率,作为外伤后继发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了89例儿童眼外伤后继发青光眼的临床资料,探讨了继发育光眼的原因、发生时间及与眼外伤的关系。结果 儿童眼球顿挫伤后继发青光眼与外伤性白内障,超过180。范围的房角后退,虹膜明显损伤和晶状体异位有高度一致性。四种原因中的二种存在于所有病例中。儿童眼球穿通伤后继发青光眼与粘连性角膜白斑,可见的晶状体损伤或晶状体异位有关,集中于晶状体虹膜膈的损伤,而引起小梁网明显的功能损伤。结论 儿童眼外伤的正确处理。密切随访,观察眼压,尽可能早的预防不必要的视力损害。  相似文献   

8.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谦  黎静  程依琏 《国际眼科杂志》2009,9(9):1707-1708
目的:探讨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100例100眼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眼外伤继发青光眼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根据本组资料可将其发病原因主要归为4种:眼内积血、前房角挫伤、晶状体源性、炎性粘连或增殖。单纯药物治疗25眼,药物联合各类手术治疗75眼(前房冲洗、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割、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治疗后随防2~12mo,眼压正常者(6~21mmHg)(1mmHg=0.133kPa)82眼(82%);眼压>21mmHg者14眼(14%);眼压<6mmHg者4眼(4%)。结论: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复杂,应针对病因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勇 《国际眼科杂志》2009,9(7):1290-1291
目的:探讨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5例65眼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分类与分析。结果: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将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归纳为以下几类:眼内出血24眼(37%);房角挫伤20眼(31%);晶状体脱位或损伤12眼(18%);眼球穿通伤术后9眼(14%)。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治疗。随访3~6mo,眼压6~21mmHg(1mmHg=0.133kPa)55例55眼(85%),>21mmHg10例10眼(15%),有56眼(86%)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有4眼(6%)视力下降,术后有2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除了眼压增高这一危害因素外,还有较为严重的眼内组织损伤,因此在治疗上往往比原发性青光眼更为复杂,预后也较差。  相似文献   

10.
儿童青光眼是指发生在从出生到18岁、多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类型青光眼所组成的一组疾病.这组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上存在相当难度,严重危害儿童视力.目前,药物治疗只能采用成年人抗青光眼药物,但药物副作用明显大于成年人;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存在一系列并发症、再手术和晚期失败的可能性.本文着重叙述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和Sturge-Weber综合征继发青光眼这三种常见类型的儿童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栗刺所致眼外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栗刺所致眼外伤256例(256眼).位置各异、深浅不一、数目不等的角膜、结膜、巩膜异物伤及穿孔伤为其基本特点,部分病例合并有角膜感染、前房积血、晶状体破裂、继发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睫状体脱离、全葡萄膜炎和感染性眼内炎等.在明确诊断后,分步骤在裂隙灯显微镜或手术显微镜摘出栗刺异物,并对相关并发症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 256例中,单纯异物伤198例在异物剔除后给予抗炎营养角膜等对症治疗,视力恢复到术前视力,或视力下降在两行以内;25例角膜细菌感染预后较好,3例真菌感染预后较差;9例前房积血和7例玻璃体积血经药物治疗恢复良好;13例晶状体刺伤、破裂中5例晶状体浑浊不明显,仍在随访观察,其余8例中有5例继发青光眼,分别于受伤后6d~3个月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眼压控制,视力恢复至0.4 ~1.0;2例睫状体脱离的原因均为栗刺经巩膜刺伤睫状冠部或平坦部引发的出血性脱离,药物治疗2个月后恢复.1例全葡萄膜炎药物治疗后视力由眼前指数恢复到1.0.2例感染性眼内炎视力恢复较差,分别为眼前手动和0.04.结论 栗刺相关性眼外伤为陕西商洛地区常见的眼外伤,推测其年发病率超过1/10000.多发于中年男性,男女比例约9∶1.主要表现为角膜异物伤,严重病例还合并角膜感染、前房积血、晶状体刺伤破裂、继发性青光眼甚至眼内炎等.在受伤后及时就诊,积极进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加强防护意识,作业时戴草帽或防护眼镜为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前房穿刺术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疗效。方法:对33例33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术前眼压均>60mmHg)在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未能有效降低眼压后,采用改良前房穿刺术,放出房水。结果:所有患者经改良前房穿刺放液后高眼压及眼痛迅速缓解,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眼压平均为15mmHg,未发生与前房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改良前房穿刺术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损伤小、反应轻、简便高效,可以避免长期大量应用降眼压药物引起的副作用,迅速降低眼压,可以缓解患者痛苦,减轻因高眼压造成的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眼外伤患者早期继发青光眼的分类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39例(139只眼)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分型和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将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分为5种类型眼内积血型、房角挫伤型、晶状体相关型、粘连增殖型和眼内炎型.单纯药物治疗37例(37只眼)(26.62%);药物治疗联合前房穿刺或冲洗32例(32只眼)(23.02%);其他手术治疗(包括玻璃体切除、滤过手术和联合手术)70例(70只眼)(50.36%).治疗后随访3~6个月,未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正常患者(6 mm Hg≤眼压≤21 mm Hg)121例(121只眼)(87.05%),眼压>21 mm Hg者13例(13只眼)(9.35%),眼压<6 mm Hg者5例(5只眼)(3.60%).视力下降或丧失7例(7只眼),余132例(132只眼)视力与术前相同或提高.术中和术后眼出血8例(8只眼),视网膜脱离2例(2只眼).结论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对每种病例应采取具体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眼球摘除及眼内容剜出的危险因素及改善预后的方法。方法:收集2006-01以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眼科89例眼球摘除及眼内容剜出病例,从年龄分布、就诊原因、术式选择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回顾性分析。结果:眼外伤是近年来造成眼球摘除及眼内容剜出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做好自我防护及外伤后及时有效的处理是争取保留眼球的关键。恰当的术式及合适的义眼台植入时机将对患者预后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付蓉花  刘平  王新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100-2102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后继发性青光眼(post-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glaucoma,PPKG)的病因、分类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7例206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52例52眼(25.2%)诊断为PPKG;34例34眼经联合药物治疗后眼压得到控制;18例18眼行手术或激光治疗后眼压控制良好。结论:PK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能够降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根据PPKG的不同病因进行不同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眼外伤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与治疗方法。方法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50例(50眼),对其致伤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及分析。结果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由眼挫伤、前房积血、晶状体源性、炎症性粘连等所引起。单纯药物(全身和滴眼)治疗35例(35眼),联合手术治疗(前房冲洗、白内障摘除、小粱切除等)15例(15眼)。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者47例(47眼);眼压高于21mmHg(1mmHg=0.133kPa)者3例(3眼),但较治疗前眼压有所下降。结论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病因复杂,多为钝挫伤及眼内积血引起,需针对病因积极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存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学龄前儿童眼球外伤的常见致伤原因、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为更好地开展临床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01/2013-01我院收治入院的37例学龄前儿童眼球外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外伤种类、视力情况、诊断及治疗原则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探索该类疾病的临床防治途径。结果:学龄前儿童眼球外伤发病突然、病情重、男孩多于女孩、致伤性质以锐器伤多见,是儿童致残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学龄前儿童眼球外伤病情多急重、并发症多、预后不良,及时发现及正确的诊治、把握手术适应证可以减少眼球外伤对视功能的损害,降低致盲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