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观察组36例,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观察组为86.1%(31/36),对照组为62.5%(20/32),1、2、3年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86.1%,52.8%,22.2%,对照组分别为65.6%、46.9%、18.8%。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无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动脉、门静脉双重插管区域灌注化疗在中晚期不能切除原发性肝癌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988年-1999年68例中晚期不能切除原发性肝癌肝动脉、门静脉插管皮下埋藏灌注器区域灌注化疗,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本组显效率22.1%、有效率57.3%、无效率20.6%。半年带瘤存活率73.5%、一年带瘤存活率55.9%、二年带瘤存活率8.8%。结论:中晚期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使用肝动脉、门静脉双重插管灌注化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延长存活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疔栓塞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将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仅给予化疗栓塞;观察组25例,先行化疗栓塞后给予3D—CRT,观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观察组为84%(21/25),对照组为64%(16/25),1、2年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84%、51%,对照组分别为64%、45%。结论化疗栓塞联合3D—CRT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巨块型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89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碘油用量为20~50ml.再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发现肝外肿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插管化疗栓塞后,注入适量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中首次DSA造影发现11例存在肝外动脉供血;64例出现肝外供血动脉共计67支.术后甲胎球蛋白下降均>50%.术后4~6周复查CT,肿瘤最大直径缩小3.5~5.9cm.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3.8%、48.3%和28.5%.结论 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大剂量碘油栓塞联合肝外肿瘤供血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提高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介入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了探讨原发性肝癌在肝动脉化疗栓塞(简称TAE)后血AFP浓度与疗效的关系,现将我院1986-1992年收集资料完整并获随访的57例原发性肝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E)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患者1年生存率34.3%。我们TAE基础上加用核素32P磷酸铬胶体溶液(核素组)在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取得显著效果,患者1年生存率53.8%[1]。为了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影...  相似文献   

7.
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躯体感觉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躯体感觉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变化规律,探讨ERP在肝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后进行躯体ERP检测,并以5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在肝动脉化疗栓塞后及部分合并亚临床肝性脑病(SHE)患者中N2、P3波的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躯体感觉ERP可作为诊断大脑智能障碍的一种客观指标,有助于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的脑功能判断。  相似文献   

8.
吕卫红 《医学信息》2009,22(10):2199-2200
原发性肝癌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不少肝癌在发现时已属中晚期以致不适于手术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有效控制瘤体生长,成为中晚期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常用方法。而其间良好的护理.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药物的全身毒副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认为通过整体护理,由责任护士耐心细致周到的全程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钱峰 《医学信息》2006,19(7):1252-1253
目的 观察TACE联合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X线监护下采用股动脉入路,明确肝脏病变部位及范围后,应用碘化油及抗癌药物进行栓塞化疗,1月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结果 48例进行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超声介入下无水酒精瘤内注射后,直径〈3cm的肝癌患者1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和82%,直径3~10cm的肝癌患者1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5.50%和46%。结论 TACE联合PEI治疗原发性肝癌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更符合临床治疗学的综合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急诊肝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使用明胶海绵、碘化油对14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术,其中4例同时加用表阿霉素行栓塞化疗。结果:14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全部止血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无复发出血。其中2例术后2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余12例生存4~25(平均7.6)个月。结论:TAE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1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定义 是指经皮穿刺股动脉,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插至固有动脉或其分支注射抗肿瘤药物和栓塞剂等材料,使肿瘤局部区域化疗药物浓度较高,栓塞后阻断动脉对肿瘤的血液供应,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可导致肝癌组织坏死,使肿瘤体积缩小,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高从敬 《解剖与临床》2009,14(5):307-309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就诊时通常已属中晚期,90%患者已丧失手术机会。在临床工作中,肝肿瘤的介入治疗已成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基本原理是经导管进行肿瘤供血动脉的局部治疗,包括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达到肿瘤组织坏死、缩小的目的。肝癌的血供是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关键因素,与其疗效直接相关。因此,充分研究肝癌组织血供特点,并且根据不同的血供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对提高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罗舒  陈非  郭黔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6):611-612,614
目的探讨介入热化疗栓塞(IHC)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进行对比。方法IHC治疗的中晚期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纯行TACE治疗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二次手术率、血清AFP下降程度、生存率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9.4%)显著高于对照组(56.3%),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二次手术切除率(70.6%)显著高于对照组(43.8%),P〈0.01。观察组经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增加20分以上者(35.3%)显著高于对照组(12.5%),P〈0.01;AFP下降程度大于50%者所占比例(52.9%)显著高于对照组(25.0%),P〈0.01。观察组术后12、18、24个月患者存活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HC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可增加患者二次手术的机会,是治疗巨块型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血清恶性肿瘤生长因子检测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正>肝动脉化疗术(TAI)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肝癌)的首选方法,其疗效常以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变化及病人生存期来评价。本文检测肝癌患者介入术前后血清中“恶性肿瘤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y, TSGF)含量,以探讨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经皮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及生物制品加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对于无Ⅰ期手术指征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海口市187医院自1989.1~1994.8采用经皮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及生物制品加栓塞治疗52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ATP及肿块大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延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块状型肝癌化疗栓塞(TACE)后肝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1例肝右叶块状型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微导管超选择至肿瘤的供血动脉,经栓塞-化疗-再栓塞后再次行DSA造影检查。TACE术前、术后两次造影条件相同,观察肿瘤区和非肿瘤区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51例中,肿瘤组织内动脉有增生或显著增生的血管网43例(84.3%),主瘤栓塞后DSA检出1~3个大小不等的次瘤34例(66.7%)。TACE后,肿瘤区血管密度减小、非肿瘤区血管密度增大,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管径增粗、血流量增多。结论:TACE后肝肿瘤区血流速度减慢,有利于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的存留。主瘤栓塞后次瘤的发现,对于手术治疗的取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观察TACE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肿瘤综合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信息。  相似文献   

17.
白芨栓塞能阻止肿瘤再血管化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介入放射科教授冯敢生最近报告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中药白芨在栓塞肝动脉治疗肝癌中,不仅无毒副作用,能促凝血,而且能抗炎、抗肿瘤,具有栓塞和化疗的双重作用。接受治疗的病人生存期明显延长,3年生存率达33.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注射液单药连续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手术不能切除的非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As2O3治疗组26例:患者采用经股动脉肝动脉碘油栓塞后埋置皮下化疗泵,予以连续区域灌注As2O3化疗,20mg/d,每天1次,共7d,间隔4周重复,共5疗程。(2)对照组29例:采用经股动脉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2次TACE15例,3次TACE14例。结果As2O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34.6%(9/26)、肿瘤复发率为15.4%(4/26)、1年生存率为80.7%(21/26);TACE组分别是31.0%(9/29)、37.9%(11/29)、51.7%(15/29)。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2O3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未见不可逆不良反应。结论经股动脉肝动脉碘油栓塞后埋置皮下化疗泵予以连续区域灌注As2O3化疗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不良反应轻微、疗效确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Ⅱ介导栓塞治疗肝癌的病理观察苏长青,姜小青,乐美兆,殷广福,宋小明对8例经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肝动脉升压化疗栓塞后,获二期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并与12例一期切除肿瘤进行了对比,探讨化疗后肝癌的形态学变化,以指导临床的治...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原则主要是以外科治疗(包括肝癌切除,肝动脉结扎,肝动脉栓塞化疗,肝移植等)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根据近年的临床统计,发现部分合并HBV感染的HCC患者经过外科治疗后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仅有10%~30%的患者可获手术切除,根治性切除术后仍具有较高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