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motorneuropathy,MMN)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主要累及运动纤维的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非对称性的、缓慢进展的、以上肢为著的肢体无力;神经电生理表现为持续性阶段性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部分患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GM1)滴度升高,对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有效。现报告1例MMN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多灶性传导阻滞性神经病(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 with nerve block,MMN)目前已有不少报道,其主要表现为不对称性肢体肌肉力弱,伴感觉减退。据报道在运动神经元病中1%为MMN者。由于运动神经元病至今多无特效治疗,而MMN对免疫球蛋白治疗有效,因此在运动神经元病中发现MMN有重要治疗价值。现将2例诊断运动神经元病合并MMN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灶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MMN)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3例MMN患者进行神经传导和常规肌电图(EMG)检查,采用微移(inching)技术判定是否有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结果:全部患者均隐袭起病,进展缓慢,临床上以单肢无力为首发症状,随病情发展,受累部位增加。常规神经传导检查可见所有明显萎缩肌肉的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13例患者神经受累区域以下所支配肌肉EMG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神经原性损害。采用微移技术共测定出CB25处和拟诊CB6处。在3条临床及EMG测定均正常的神经发现5处CB,其余26处CB或拟诊CB均发生于轻度至中度无力的肌肉所对应的20条神经。结论:MMN是一种以远端神经受累为主的不对称性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MMN起重要作用,CB是MMN的主要神经电生理表现。  相似文献   

4.
A阿尔茨海默病3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电图表现(梁少辉)122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听觉感觉记忆缺陷的神经电生理观察分析(李乐加)195的临床价值(吕海燕)84电刺激术中直接皮层电刺激判断大脑功能区在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乔慧)331多灶性传导阻滞性神经病多灶性传导阻滞性神经病2例  相似文献   

5.
Leber病一家系3例报告浙江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315731)张礼才浙江富阳市中医骨伤科医院周永明Leber病又称家族性球后视神经炎、家族性视神经萎缩、遗传性视神经病。临床上表现为青春期后的双眼中央视力丧失及视神经萎缩,所见不多,故予报告。病例与...  相似文献   

6.
免疫性周围神经病如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多病灶运动神经病(MMN)等常规方法治疗疗效有时较差和毒性较大。目前几种单克隆抗体(MAbs)已经试用于免疫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小范围研究或在单个病例,以建立未来的方向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未来方向。利妥昔单抗,是治疗免疫性神经病应用最广泛和最有前景的MAb,阿仑单抗和贝伐单抗等也试用于治疗各种免疫异常的神经病变。对有些难治性周围神经病,单克隆抗体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关于经典认知性电位(cognitive evoked potential)的关联性负变(contingent negative varation,CNV)和P300已有介绍。现再介绍认知性电位领域的一项新指标—失配性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多数研究说明多发梗塞灶容积大小及梗塞灶的部位等是引起痴呆的主要原因,而且梗塞灶的容积大小与智能障碍的程度成正比[1-3]。老年脑多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关于脑萎缩与MID的关系研究不多。本研究采用病...  相似文献   

9.
免疫组织化学与特染结合双重染色方法在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杜娟钟延丰杨京平杨金辉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CID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为了解患者的外周神经髓鞘与轴索病变的分布情况及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方式,我们采用免疫组化与特染结合的双重染...  相似文献   

10.
车瑜桃  蔡连勇  谢华飞 《医学信息》2009,22(12):2853-2854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2008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14例患者.结果 14例患者中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3例;结核性脑膜炎及肺结核1例;HIV脑病3例;脑梗塞并有口腔念珠菌感染1例;艾滋病痴呆2例;拟诊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1例;肌病3例;周围神经病4例;表现为GBS,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多颅神经损害;脊髓病1例.结论艾滋病累及神经系统的部位及表现形式多样,在临床中应提高警惕,加强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1.
局灶性癫痫(focal epilepsy)又称部分性癫痫或部位相关性癫痫(local-related epilepsy)。我院神经科近年来接诊儿童局灶性癫痫12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栓线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0)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体征的促恢复作用,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血液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者的失匹配负波(MMN)的波形特点和变异情况。方法:应用Odd—ball模式在非注意状态下对网络成瘾组和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MMN成分的检测,分析其波形特点及潜伏期、波幅的变化情况。结果: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均出现典型的MMN波形,其中以Fz导联波幅最大;网络成瘾组在Fz导联的MMN的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网络成瘾组为(9.58±3.27)12V,对照组为(7.52±3.36)pV,P〈0.053,但两组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网络成瘾组为(212.00±22.53)ms,对照组为(217.55±25.81)ms,P〉0.05]。结论:网络成瘾组MMN的波幅升高,可能与其对信息变化的自动检测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所致婴儿痉挛症患者发作期脑电活动局灶改变及其分布优势侧的特征现象,以及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了31例TS术前脑电图定位在发作期呈现的局灶、一侧多灶,或双侧均有病灶而以一侧占优势的脑电图现象,并结合术后随访结果对比分析其差异。结果:局灶性放电(单灶)6例,一侧多灶14例,双侧改变以一侧占优势的11例。经统计学处理,局灶与一侧多灶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两侧均有以一侧占优势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TS所致婴儿痉挛症患者间歇期表现为多灶性弥散放电甚至高度失律,但发作期起源灶相对明确,呈现局灶、一侧多灶或者两侧均有以一侧占优势,给外科干预提供有力的依据,并获得良好疗效,尤其对于发作期局灶改变者效果尤好。  相似文献   

15.
局灶性肝内结节增生被认为是肝细胞对血管异常的一种局部增生性反应,是一种良性病变。这种病变通常见于年轻女性,常被影像检查发现。虽然口服避孕药与肝细胞腺瘤的产生和恶化有关,但其对于局灶性肝内结节增生(FNH)的产生及恶变还有争论。从1989~1998年,作者研究216例患FNH的女性,中位年龄36.2(14~17)岁,其中144例按照以前文献标准用MRI诊断。另外72例在MRI上有典型特征,经手术活检(N=36),切除(N=36)分别证实。作者将其分为5组:不服用避孕药(n=28);高剂量服用组(炔…  相似文献   

16.
Castleman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Zhang Y  Li GD  Liu WP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12):812-815
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或血管淋巴性滤泡组织增生,是一种以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上,按肿大淋巴结的分布分为局灶型(local Castleman's disease,LCD)和多中心型(muhicentric Castleman’s disease.MCD)。病理学上,按组织学特征分为透明血管型(hvaline-vascular type,HV)、浆细胞型(plasmacelltype,PC)和兼有二者特征的混合型。HV型约占80%~90%,常无症状,临床多呈局灶型;PC型约占10%~20%,部分伴有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性神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损害的频度很高,可见各种末梢神经症状。临床上,不管是显性或隐性,只要其末梢神经损害可除外其他原因,并可证明是糖尿病引起,即总称糖尿病性神经病(diabetic neuropathy)。在这些末梢神经损害中,根据发病样式、障碍分布、末梢神经功能、部位、成因、病理等等各种因素,产生了多个病型分类。  相似文献   

18.
Alzheimer氏病和脑血管病性痴呆的CT和SPECT扫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临床诊断为可能性大的Alzheimer氏病(AD)和脑血管病痴呆(CVDD)患者CT及SPECT特点。结果提示:AD患者头颅CT均表现为脑萎缩,无局灶性低密度改变,SPECT结果提示全脑弥散性血流减少;而CVDD患者,头颅CT均有限局性低密度改变,且与临床症状及体征一致,SPECT结果提示区域性脑血流减少,脑血流减少区域多与CT低密度部位一致。两种影像学的结果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和其理想动物模型即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都是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system,CNS)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为主,可伴有多灶性白质脱髓鞘为病变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特异致敏的CD4^+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TLC)介导,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和其它免疫活性细胞的介入与其发生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与非产后抑郁症患者失配性负波(MMN)的差异,为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选择2011年4月一2012年12月解放军第三医院精神科收治的24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产后组)和25例非产后抑郁症患者(非产后组)为研究对象,并检测其事件相关电位MMN,将其与2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产后组、非产后组blMN潜伏期均显著延迟(t=2.84,5.26;P〈0.05),波幅均显著降低(t=4.16,4.19;P〈0.01);②与产后组相比,非产后组MMN潜伏期显著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P〈0.05);两组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与非产后抑郁症患者信息自动加工功能均受损,非产后抑郁患者受损程度大于产后抑郁患者。提示产后与非产后抑郁症患者大脑对外界信息的自动加工采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