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评估叶绿酸能否降低肝癌高危人群尿中黄曲霉毒素(AFT)-N7-鸟嘌呤的水平.[方法]采用随机双育、以安慰剂为对照的预防干预试验.将180名健康成人随机分成叶绿酸干预组(服用100mg叶绿酸)和安慰剂对照组.采用顺序免疫亲和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结合电子喷射质谱法测定尿中AFT-N7-鸟嘌呤的变化.[结果]在169份尿样中,105份检出AFT-N7-鸟嘌呤.叶绿酸组尿中AFT-N7-鸟嘌呤比安慰剂组下降了55%(P=0.036).未见副作用.[结论]应用叶绿酸或富含叶绿素的食物进行预防干预是可能阻断肝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茶多酚对广西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在黄曲霉毒素暴露中的预防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法进行为期1 年的茶多酚干预性试验,共有130 例经过筛选的实验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茶多酚组和安慰剂组;各组分别服用茶多酚500mg/d 和相应的安慰剂;并在多个时间点采集血液样品,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时间点两组实验对象血清中的黄曲霉毒素白蛋白加合物水平。结果:130 例实验对象的血清中均可检测到黄曲霉毒素白蛋白加合物。两组中茶多酚干预组实验对象血清的黄曲霉毒素白蛋白加合物水平呈下降趋势,并在服用茶多酚12个月后呈现显著性降低的情况(P<0.05);而安慰剂组实验对象血清各时间点的黄曲霉毒素白蛋白加合物水平未出现显著性的改变(P>0.05)。 结论:茶多酚可以降低原发性肝癌高发人群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3.
乙肝病毒和黄曲霉毒素与肝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陆培新  张启南 《中国肿瘤》1999,8(7):305-30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和黄曲霉素素(AF)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562例HBsAg阳性的肝癌高危人群和719例HBsAg阴性的对照人群进行10年前瞻观察,同时采用抗AFM1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系统,以免疫浓和高压液相(HPLC)系列测定由25例肝癌和125例非肝癌对象组成的病例对照人(1:5)尿中AFM1排出量。结果 (1)HBsAgbj ntg xeg efh ukkmw rh f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以肝组织形态学变化,胎盘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P)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为观察指标,探讨碳酸锂(Li2CO3)对化学诱导肝癌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阴性对照组;B组:阳性对照组;C组:Li2CO3同时给药组;D组:Li2CO3先期给药组),于实验第6、9、10周分批断头处死动物,取动物肝脏进行肝组织学检查,GST-P及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D两组动物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肝癌前期病变程度明显减轻,肝癌标志酶GST-P表达减弱(P〈0.01),PCNA阳性率显著降低;D组动物一般状况明显好于C组,GST-P阳性灶及PCNA阳性率的下降趋势优于C组。结论Li2CO3对化学诱导肝癌有抑制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广州某茶叶市场普洱茶中多种生物毒素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解广州某茶叶市场湿仓储存普洱茶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对所抽取的70份普洱茶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伏马毒素(fumonisin B1,FB1)、呕吐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T-2毒素的浓度水平进行检测,旨在为制定有关普洱茶叶安全卫生管理规范和相关的卫生标准提供数据资料。方法:随机抽取广州某茶叶市场湿仓储存普洱茶70份,破碎、浸提、过滤后采用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AFB1,ELISA试剂盒检测FB1、DON和T-2毒素的污染情况。结果:本次调查所采70份普洱茶样品中,AFB1污染水平超出标准规定限值(5μg/kg)的有8例(11.43%),DON污染水平超出标准规定限值(1 mg/kg)的有63例(90%),FB1和T-2毒素污染水平均未超出标准规定限值(分别为1 mg/kg和100μg/kg)。结论:本调查结果提示广州市该茶叶市场中的湿仓储存普洱茶存在不同程度的AFB1及DON污染情况,而FB1及T-2毒素虽未超出标准规定的限值,但在样品中均可检出,应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4g讨MCM7基因在黄曲霉毒素B1(AFB1)实验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70只雄性4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FB1组(50只)和对照组(20只),AFB1组腹腔注射AFB1,对照纽则给予溶媒二甲基亚砜。在诱发肝癌过程中,分别于第13、33和53周对大鼠进行肝活检;实验至第73周处死全部大鼠取肝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中MCM7rn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FB1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为44.1%(15/a4),对照组为0(0/16),AFB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093,P〈0.001。随着大鼠肝癌的形成,MCM7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步升高,AFB1组第53和73周显著高于第13和33周,F值分别为55.632和207.253,P值均〈0.001;对照组各时间点的表达较低且变化不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FB1组第53周McM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6.7%且以弱阳性为主,第73周MCM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且多为强阳性,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比其他时间点的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MCM7表达水平随着肝癌的形成逐渐上升,且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最高,MCM7有可能是参与肝癌形成的关键基因,但其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曹阳博  李爽爽  刘栋利  王璐 《癌症进展》2024,(4):446-448+452
目的 探讨手术室风险预防干预在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20例肝癌介入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常规干预)和观察组(n=60,手术室风险预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风险预防干预应用于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中,可以缓解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的茶叶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具有严格对照设计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启东肝癌高发区对茶叶提取物在高危人群(甲胎蛋白低浓度阳性者)中是否具有预防或延缓肝癌发生的作用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显示,在10个月的观察期间干预组肝癌的发病率为15%(12/80),安慰剂对照组为14.1%(11/78),两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干预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如AFP、ALT、AKP、γ-GT以及乙型肝炎标志物的改变在干预组和对照组间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一特定的肝癌高危人群中给予茶叶提取物似无预防或延缓肝癌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尿中黄曲霉毒素M_1排出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抗—黄曲霉毒素M_1(AFM_1)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系统,以免疫浓缩和高压液相(HPLC)系列,在肝癌高发现场测定了150例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肝癌高危人群累积尿中AFM_1量,结果≥5ng/L尿占52.67%(79/150),ALT异常者尿中AFM_1阳性率(73.04%,52/71)显著地高于ALT正常者(34.18%,27/79)。长期肝病史(≥10年)及大量饮酒(酒精量≥50g/日)与肝功能持续不正常明显相关,4例肝癌病人尿中均有一定量的AFM_1排出,指出对多次累积尿进行AFM_1测定是研究人群黄曲霉毒素(AF)暴露量的一种可取的方法,提示了AF暴露量与慢性肝炎及肝癌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β-榄香烯乳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β-榄香烯乳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入组4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21)和对照组(n=21)。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联合组行肝动脉灌注β-榄香烯乳联合TACE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生存情况。[结果]联合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7.1%vs 28.6%,P=0.032)。对照组和联合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31d和183d(P=0.011),中位生存时间(MST)分别为230d和253d(P=0.096)。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联合组腹痛较对照组轻(P=0.039)。[结论]β-榄香烯乳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肝癌的病因及预防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建国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1):1121-1125
目前已确定肝癌的主要病因为乙型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丙型肝炎病毒、遗传病因及饮水污染问题也得到重视;激素、糖尿病等因素备受关注。围绕主要病因开展人群干预已取得较大进展,化学预防研究中采用补硒、吡噻硫酮和叶绿酸等业已证明有良好的效果,癌前期患者的诊治对肝癌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癌的病因及预防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已确定肝癌的主要病因为乙型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 ,丙型肝炎病毒、遗传病因及饮水污染问题也得到重视 ;激素、糖尿病等因素备受关注。围绕主要病因开展人群干预已取得较大进展 ,化学预防研究中采用补硒、吡噻硫酮和叶绿酸等业已证明有良好的效果 ,癌前期患者的诊治对肝癌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1双暴露相关肝细胞性肝癌(HCC)中PTEN基因的突变特点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108例HCC来自广西不同地区样本,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情况,分为4个亚组:A组:HBV(+)/AFB1-DNA(+),共48例;B组:HBV(+)/AFB1-DNA(-),共27例;C组:HBV(-)/AFB1-DNA(+),共19例;D组:HBV(-)/AFB1-DNA(-),共14例。采用PCR联合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108例肝癌组织中PTEN基因第4、5、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同时采用RT—PCR法检测其基因mRNA的表达状况。结果(1)PTEN基因第4、5、8外显子测序结果未发现发生在外显子上的突变。但在第4外显子与第4内含子交界处有61例发生大片段的缺失,缺失率为56.4%。②PTEN缺失率在A、B、C、D组中分别为60.4%、62.9%、47.3%和46.6%,其差异在4个亚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mRNA在4个亚组中的表达半定量灰度值分别为:A组:0.54±0.13;B组:0.59±0.16;C组:0.97±0.16;D组:0.92±0.13。其中,A、B组分别与C、D组相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AC=0.002,PAD=0.032,PBC=0.000,PBC=0.011)。结论在广西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B1的双暴露肝细胞癌中,PTENmRNA的表达下调是一个常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PTENmRNA表达下调可能主要与HBV感染有关。AFB1对PTENmRNA的表达下调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门地区黄曲霉毒素暴露与肝癌危险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6年在江苏海门进行的人群为基础的肝癌病例与对照研究对象血清各64份,并从海门肝癌队列研究对象中采集1987年,1992年一般人群的血清62份和74份。应用夹心ELISA法测定黄曲霉素血清清蛋白加合物水平。结果表明:FT-HSA水平与与肝癌危险明显相关,且肝癌危险度随国合物水平升高而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叶绿酸抑制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恶性转化的相关差异表达cDNA序列。方法:以叶绿酸及反式-BPDE共同处理的16HBE2细胞为实验细胞,以反式-BPDE单独处理的16HBE细胞为对照细胞,采用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法,比较2种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分离叶绿酸抗反式-BPDE作用的相关差异表达cDNA片段。分离的片段分别与pGEM-T载体连接并转化入JM109细菌中,对质粒DNA进行测序。以BLASTN程序进行GenBank的同源性检索。结果:克隆的5条cDNA序列中,有3条为新基因序列,另2条分别与类S18/S6人核糖体蛋白及alpha-烯醇酶等有同源性。结论:克隆的5条cDNA序列所在的基因可能与叶绿酸抗细胞恶性转化分子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华蟾素持续动脉灌注联合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华蟾素持续动脉灌注联合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经右股动脉穿刺并于大腿内侧皮下留置化疗泵内灌注华蟾素注射液并进行栓塞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右股动脉穿刺插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2.5%和61.3%(P〉0.05)。治疗后治疗组AFP下降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华蟾素注射液持续动脉灌注联合栓塞治疗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展,延长生存期,且具有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与常模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非干预组与常模仅在精神健康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与常模在生理机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其余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干预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曲霉毒素人血清白蛋白加合物(AFT-HSA)水平与肝癌危险的关系。方法对1996年在江苏省海门市进行的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对象64对血清、一般人群中1987年和1992年分别采集的血清12份和24份,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黄曲霉毒素血清白蛋白加合物水平。结果病例组中加合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5098,P<0.001),且肝癌危险度随加合物水平升高而明显增高(χ2趋势=15.142,P=0.0001)。比较1984年、1992年和1996年当地居民加合物水平,1992年和1996年明显下降。结论改粮使得当地居民摄入黄曲霉毒素量有所下降,但黄曲霉毒素污染仍可能是当地肝癌高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尤建良  阮纪恺 《肿瘤学杂志》2011,17(10):793-794
[目的]评价中药行气消坚方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艾迪注射液静滴联合中药行气消坚方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艾迪注射液静滴治疗,28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Karnofsky体力状况评分提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6.25%和3.33%,疾病控制率(CR+PR+SD)分别为75.00%、7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行气消坚方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黄铧  陈家坤 《癌症》1996,15(4):259-261
本文报道106~104mol/L亚硒酸钠(Na2SeO3)和0.1mg~0.2mg/ml叶绿酸对致癌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和苯并[a]芘(BaP)诱发BALB/3T3细胞DNA非程序合成(UDS)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0.001)。加致癌物前24小时加入Na2SeO3或叶绿酸,其抑制作用大于同时加入者(P<0.01~0.001)。Na2SeO3与叶绿酸联合作用比单独使用抑制作用更强(P<0.001)。加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能减弱叶绿酸对两种致癌物的抑制作用(P<0.01和<0.05),提示其作用机理可能与SOD消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