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爱西特与大黄附子汤保留灌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疗效。方法:将2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96例(爱西特联用大黄附子汤组),B组84例(爱西特组),C组80例(大黄附子汤组)。观察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和体征以及检测治疗前后各2次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 r)。结果:三组BUN、UA、SCr均明显下降。A组总有效率92%;B组总有效率85%;C组总有效率63%。经比较分析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爱西特灌肠与大黄附子汤灌肠治疗CRF均有疗效,但两者联合灌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爱西特与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期患者94例,肾衰竭期患者95例。氮质血症期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肾衰竭期患者随机分为D、E、F三组。A、D组予爱西特口服,B、E组用中药灌肠,C、F组爱西特口服配合中药灌肠。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及病情变化。【结果】①六组患者治疗后BUN、SC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Cr均显著升高;②爱西特口服配合中药灌肠组较单用爱西特口服组或中药灌肠组肾功能指标改善更显著。【结论】爱西特与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慢性肾衰竭对于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疗效肯定;其疗效优于单用爱西特或中药灌肠;此方法简便易行,价格低廉,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3.
药用碳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药用碳(爱西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药用碳30片,研碎稀释于透析液100ml中,保留灌肠,2次/d,疗程14d。在治疗前后,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液,测定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血清尿酸(UA)等指标。结果药用炭灌肠后BUN、Scr、UA均在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1,P〈0.05),Hb、TP、Al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用碳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有明显疗效,是慢性肾衰竭患者非透析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观察组先行结肠透析,之后以中药制剂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11盘床症状和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SCr、BUN、β2-MG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中药灌肠治疗CRF有一定疗效,而结肠透析配合中药制剂保留灌肠治疗CRF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赵翠  丁芳  林海英  冉蕾  张俊霞  牛洪琳 《临床荟萃》2011,26(15):1310-1313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0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血肌酐〉133μmol/L未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者)且结肠透析次数〉5次(2~3次/周)观察2周。其中将应用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治疗的6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定为治疗组(其中血肌酐值在〉500~1 167μmol/L范围31例,血肌酐值在133~500μmol/L范围38例)。将只应用药用炭胶囊或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1次/d)的40例患者定为对照组,其中应用药用炭胶囊灌肠组20例,应用尿毒清灌肠组20例。均共观察2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肌酐、尿素氮、血磷、血尿酸来观察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的疗效。结果①所有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症状改善明显。②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血磷、血尿酸均较前改善,且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组疗效明显优于只应用尿毒清或药用炭灌肠组(P〈0.05)。③治疗组中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血磷、血尿酸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肌酐133~500μmol/L组与血肌酐〉500~1 167μmol/L组相比,对于血肌酐及尿素氮的降低疗效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血磷及血尿酸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与单纯保留灌肠相比,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对于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对血肌酐、尿素氮、血磷、尿酸的降低均有较明显的效果;②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尤其对于早、中期(血肌酐值在133~500μmol/L范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③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过程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茹海燕  谭小梅  冯明 《护理研究》2011,25(29):2669-2670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病人的疗效。[方法]将慢性肾衰竭病人7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结肠途径治疗机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同样中药液,常规保留灌肠。[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恶心、呕吐、胃纳差、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治疗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灌肠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结肠序贯透析加中药保留灌肠对中晚期慢性肾衰竭(CRF)的疗效.方法 选择CRF3期患者76例,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8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为低蛋白饮食+α-酮酸联合香砂六君丸,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结肠序贯透析+中药大黄牡蛎灌肠方200 ml保留灌肠,疗程均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钙(Ca2+)、磷(P3+)、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SCr、BUN、P3+、UA及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SCr、P3+、UA、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仅BUN降低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以治疗组较为显著(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15%(P<0.01).结论 对中晚期CRF患者进行结肠序贯透析加中药保留灌肠,在改善肾功能和临床症状,降低血P3+、UA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能降低hs-CRP,改善微炎症状态,从而延缓CRF进展,推迟进入终末期肾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耳穴贴压对改善慢性肾衰竭排毒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借鉴.[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病人12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干预,试验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耳穴贴压干预;两组干预周期均10d为1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试验组每次中药保留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较对照组长,干预前后试验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改变差值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耳穴贴压对改善慢性肾衰竭排毒的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康宁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将102例CR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肾康宁灌肠液。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爱西特片灌肠。用药30天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血红蛋白(HGB)、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患者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UN、UA、Sc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组间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以上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能改善贫血,但两组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不能降低PTH。结论肾康宁灌肠液治疗CRF疗效显著,能改善肾功能延缓CRF进展,优于爱西特片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时辰中药保留灌肠对药物保留时间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辰时(7:00—9:00)进行灌肠,对照组在常规时间戌时(19:00—21:00)进行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观感受和不良反应、灌肠前排便率、灌肠后出现便意感程度、灌肠后药物保留时间、灌肠前后血肌酐( Scr )、尿素氮( BUN)、尿酸( Ua)的变化。观察周期为30 d(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肛门疼痛、肛门坠迫感与对照组相比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灌肠后出现便意感的人次数及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前平均排便率观察组为83.3%,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52,P<0.01);药物保留时间观察组为(324.12±129.47)min,对照组为(225.32±104.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5,P<0.01);两组患者灌肠后血BUN、Scr、Ua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辰时(7:00—9:00)中药保留灌肠可以增加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并可提高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凯时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凯时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凯时注射液及川芎嗪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及24小时尿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 对照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中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凯时注射液及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可延缓肾衰竭进展,且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疗效,以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流程。方法:将慢性肾衰竭患者40例分为2组,全部病例均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并予以纠正酸中毒、降压、改善贫血等对症处理,其中实验组采用广州今健结肠途径治疗机进行结肠途径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同样灌洗液,常规保留灌肠。均每3天治疗1次,共进行10天。观察2组临床症状(便秘、纳差、恶心、呕吐、手足麻木等)及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TP)、血红蛋白(HGB),并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常见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胃纳差、乏力等明显减轻或消失,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Ccr、BUN,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P、HGB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其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灌肠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加爱西特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的西药综合治疗方法相同,都是在患者卧床休息,进优质低蛋白质饮食的基础上,应用保肾药物,但治疗组同时应用中药加爱西特灌肠治疗,对照组未加用其它任何药物治疗。以临床症状改善和血生化分析结果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加爱西特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患者血清铁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例急性肾衰竭的病人(A组),25例慢性肾衰竭病人(B组):并选择18例有急性炎症的病人(C组),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D组)。测定每一位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结果A组SF的水平明显的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和C组相比SF无显著性差异(P〉0.5)。结论急性肾衰患者血清铁蛋白明显增高,而慢性肾衰患者血清铁蛋白升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外敷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药热奄包外敷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血压(B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血红蛋白(Hb)、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血电解质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血清Scr、BUN、UA、Hb和Cc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电解质中K+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HCO3-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两种离子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外敷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缓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6.
大黄为主中药灌肠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为主中药灌肠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40例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4组。常规治疗组(32例)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大黄灌肠1组(3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中药灌肠每日2次;大黄灌肠2组(3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中药灌肠每日1次;混合灌肠组(3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中药灌肠每日1次和药用碳片灌肠每日1次;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SCr)、24小时尿总蛋白(UTP)、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并分析影响SCr下降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大黄灌肠1组,混合灌肠组,大黄灌肠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2%、78.4%、66.6%,大黄灌肠1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BUN大黄灌肠1组和混合灌肠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大黄灌肠1组BUN(8.54±3.02)mmol/L vs混合灌肠组(9.04±2.77)mmol/L和常规治疗组(10.85±3.79)mmol/L;24hUTP大黄灌肠1组、混合灌肠组和大黄灌肠2组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大黄灌肠1组和混合灌肠组又低于大黄灌肠2组,分别为大黄灌肠1组24hUTP(1.66±0.46)g和混合灌肠组(1.81±0.43)g和大黄灌肠2组(2.05±0.53)g vs常规治疗组(2.35±0.57)g。GFR大黄灌肠1组和混合灌肠组均高于常规灌肠组,分别为大黄灌肠1组(45.83±8.43)ml/min、混合灌肠组(39.68±7.95)ml/min vs常规治疗组(35.23±8.82)ml/min(均P〈0.01),大黄灌肠1组又高于大黄灌肠2组,(45.88±8.43)ml/min vs(37.53±7.85)ml/min(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为年龄、病程、收缩压、GFR。OR值分别为0.890、0.857、0.961、1.054(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中药灌肠能够明显降低SCr、BUN、UTP和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功能的进展,改善DN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CKD 3~4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30例、羟苯磺酸钙组(B组)31例和肾康注射液组(C组)31例,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血清胱抑素C(CysC)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B组治疗后24 h UTP、CysC水平较A组明显下降,C组治疗后24 h UTP水平较A组明显下降;C组治疗后BUN、UA及CysC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能有效降低CKD患者BUN、UA及CysC水平,延缓肾功能减退,具有良好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CK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用一般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23.33%,有效率86.67%,对照组分别为13.33%,56.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清除率(Ccr)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CKD,其疗效明显,保护肾功能,从而延缓肾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12/2007—08在我院连续收治的12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6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魏酸钠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对照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前列腺素E1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BUN、Cr、GFR、24h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血BuN、cr、24h尿蛋白定量均有下降,GFR值有增加(P〈0.01,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各观察值改变更为明显(P值均〈0.05)。结论:阿魏酸钠联合前列腺素E1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改善疗效确切,优于单用前列腺素E1治疗;并且CKD3、4期的治疗效果高于CKD5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阿魏酸哌嗪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疗效。方法将8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和阿魏酸哌嗪;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均未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观察患者血压、蛋白尿、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数值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有下降;治疗组蛋白尿、BUN、Scr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魏酸哌嗪可以改善肾功能,延缓CRF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