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7讲小儿积滞朱锦善330006江西中医学院积滞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脾胃病证,由于乳食不节,恣食肥甘生冷,脾胃运化失职,致使孔食内停,积而不化,阻滞气机,蕴积化热,进而损伤脾胃。初伤乳食者,称为新积,也称伤乳、伤食,发病急,病程短,临床表现以不思乳食,甚...  相似文献   

2.
小儿腹泻的辨证施护江西省瑞金市中医院(342500)叶菊南小儿腹泻好发于夏秋季节,因脾胃素虚,喂养不当,内伤乳食,感受暑湿,时邪或饮食不洁,损伤脾胃,致使脾胃对水谷之腐熟运化功能失调,水谷不分,下迫大肠,则成泄泻。张景岳曰:“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指...  相似文献   

3.
小儿“脾常不足”当谓脾胃常不足。其生理内涵是指小儿时期其脾胃的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相对于成人而言,还处于不完善、不成熟状态,但就小儿自身来讲,其脾胃的结构与功能是与小儿的机体状态相适应的。“脾常不足”的病理意义在于小儿时期脾胃的代偿调节机能不足,代偿储备差,因而易出现失代偿状态而发生脾胃病。针对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临证治疗脾胃病当以“脾健贵在运”为指导思想,运用“运脾法”为治疗大法,使脾胃调和,内运健旺。  相似文献   

4.
第6讲小儿厌食朱锦善330006江西中医学院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食量减少,甚则厌恶进食的脾胃病证。是当前小儿常见的病证之一。多见于1~6岁儿童,城镇儿童发病率高,本病经过和预后大多良好,但少数病例由于长期厌食少食,造成营养缺乏,气...  相似文献   

5.
任玉珍  谭杰 《护理研究》2006,20(11):3052-3052
小儿厌食症(infantile anorexia)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1岁~6岁的儿童,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末秋初多见。本病是小儿较长时间见食不贪,食欲减退(不振),纳食而奈,甚至拒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这是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导致的。近年来,小儿厌食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小儿服药难度较大,中医应用外治的方法,疗效肯定,副反应小.患儿易于接受,经过精心护理,效果良好。现将其临床的治疗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腹泻是由于脾胃机能失常所致,又称婴儿消化不良,为儿科常见病,夏秋季节发病率较多,2岁以上小儿多见,由于小儿脾胃发育尚未完善,消化机能软弱,故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乳食,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而致腹泻。该类患儿病情容易反复,迁延时间长,因此,正确的护理,对促使患儿早日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则津液不化,水湿内生,清气上逆而为吐,浊气下注而为泻。因小儿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而生长发育所需水谷精气较为迫切,加之其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无论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虚寒,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运用参苓白术散配合饮食调理(以蒸面粉糊为主食)治疗小儿脾胃虚弱泄泻4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淡渗利湿法治疗小儿泄泻的体会张亚荣泄泻一证是儿科常见病证,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小儿脾常不足,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消化吸收能力差,每当感受外邪,内伤乳食,久病伤及脾胃,则可使胃失腐熟之能,脾失运化之职,使水谷不化,精微不布...  相似文献   

9.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胃痛发生的原因较多,与情志不畅、饮食失节、劳累受寒等有密切关系。这些因素在脾胃功能减退、抗病能力降低时,乘虚侵入人体,正邪相争,遂发生胃痛。其中由于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或恣食生冷之物,中阳暴遏,导致脾不能运,湿从内生,津液内停,气机受阻,胃失和降所致胃痛属里实症。病在脾胃,水湿为患,因阻滞气机,故见胃脘作痛,水湿中阻,胃失和降,兼见胃脘胀闷,胃中有振水声,口不渴,食少,舌淡红、苔白滑,脉沉弦之症。  相似文献   

10.
吴光炯教授为全国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贵州省著名脾胃病专家。吴老不但擅长治疗脾胃病,还擅长通过调理脾胃治疗内、外、妇、儿等其他疾病。由于贵阳地处云贵高原,气候湿冷又喜食辛辣的缘故,吴老很早就发现在内科门诊患者中,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居多,在他个人门诊患者中约占80%以上,而且许多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也每因外感而发作或加重。人体呼吸道和胃肠道都与外界相通,这两个系统的疾病由于生理及病理原因每多相互影响[1],因此吴老非常重视肺与脾胃同治,并在肺与脾胃同治方面有独特的见解。笔者总结了吴老肺脾同治的理论依据及实践,以期能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1.
宋祚民老中医、主任医师,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20世纪40年代拜京师四大名医孔伯华为师,毕业于北京国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60余载,刻苦研习古典医籍,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为己任,擅长治疗外感温病、血液病、小儿脑病等疑难杂证,尤其对脾胃病的治疗颇有独到建树,创制宋氏悦脾汤,加减治疗脾胃病,疗效卓著,深受患者爱戴。现将宋老运用悦脾汤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儿时期生理功能未臻健全,脾胃易受损伤,因而历来有谓小儿“脾常不足”。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脾胃不和,运化失健,是小儿脾胃病的重要病机。运脾法就是从脾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调和脾胃,扶助运化,以达到脾运则健目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以1~6岁的城市儿童最多见,其病因主要由于饮食喂养不当、偏食等,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以较长时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主证兼有形体偏瘦,面色少华,大便干稀不调,多食后脘腹作胀,部分患儿有血清锌、胃泌素含量降低等,病程长者可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近几年来,小儿厌食症病例逐渐增多,笔者在临床辨治中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结合病例总结临床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温中健脾开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45例杜志昌211405江苏省仪征市龙河中心卫生院小儿贪食生冷瓜果,过食油炸之品,以致寒湿之邪伤及脾胃阳气,可致厌食。针对这一致病因素,笔者自90年代起,自拟温中健脾开胃汤治疗45例寒湿困脾之小儿厌食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儿厌食症病因及证治述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厌食是指见食不香或食欲不振或胃纳不佳,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长期厌食,不但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而且还会影响小儿身心健康。本文就小儿厌食的病因病机及证治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攻下药物治疗小儿急症不能单纯理解为泻热通便,更主要的作用在于荡涤实邪,攻逐污秽,借通腑峻烈之气,因势利导,祛邪外出。因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故在治疗上即要护阳,亦要护阴,在攻下同时要时时顾护脾胃。同时要切中病机,认证准确,结合小儿个体特点及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方用药既要谨慎,又要及时果敢,当下则下,中病即止,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健脾消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2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厌食症为临床常见症及多发病。常伴有轻度贫血及血锌含量偏低,给患儿的生长发育带来很大影响。我们认为,此症多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或内伤乳食致使脾胃运化失常所致,是以脾虚为本,积滞为标,虚实夹杂之症。以健脾胃,消食化积相配合,而健脾消食散中寓消于补。补中有消,消补结合,比例恰当,使脾气得升,胃气得降,故健脾消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小儿喉痹从脾胃论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痹是以咽部疼痛或干不适为主要症状的急、慢性咽病 ,是以咽部肌膜红肿、肥厚、或干萎为主要病理改变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咽炎。脾胃乃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小儿脾常不足 ,加之乳食不知自节 ,喂养不当 ,暴饮暴食 ,过食肥甘厚味 ,均可导致肺、胃 (脾)蕴热 ,此时又  相似文献   

19.
正古代中医儿科外治法起源于秦汉,最早在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经过唐宋明清的发展,一直沿用至今,并且根据现代的生活环境及小儿体质变化,在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创新发展。小儿体质特点是脾胃娇柔,尤其在患胃肠道疾病期间,消化吸  相似文献   

20.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见食不贪、见食而烦,甚至拒食而言。近年来本病逐渐增多,直接影响了下一代的生长发育颇为家长及教育工作者担忧。为此我们根据内病外治的脐疗机理,于91年夏季采用中药敷脐疗法对300余例厌食患儿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门诊完整的273例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