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术后复发因素。方法回顾1995~2005年作者手术治疗38例CSDH患者,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后复发4例,复发率为10.02%,复发的患者平均年龄64岁。其中因术后颅内大量积气复发1例,高密度复发1例,等密度到混杂密度复发2例。结论患者的年龄、凝血机制异常、血肿的密度、术后积气和引流量的多少影响CDSH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10年9月手术治疗243例CSDH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复发37例,复发率为15.23%。复发的37例患者平均年龄70岁。其中因凝血功能障碍复发者28例;头颅CT血肿为高密度者复发6例,等密度者复发14例,低密度者复发4例,混杂密度者复发13例;因术后大量颅内积气复发者3例;血肿位于单侧复发19例,双侧复发18例。结论患者的年龄,凝血功能障碍,血肿的性质、部位,术后颅内积气和引流量的多少影响CSDH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术后复发的因素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近14a来经手术治疗的517例CSDH患者,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后复发16例,死亡3例,复发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11%和0.58%。复发的16例患者平均年龄68.20岁。其中因服用抗凝剂复发5例,因术后大量颅内积气复发2例,CT高密度到混杂密度复发7例,CT等密度复发4例。结论凝血机制异常、术中冲洗出纤溶物质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程度、CT影像的密度为CSDH复发的影响因素。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应首选钻孔引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钻孔虹吸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6年采用钻孔虹吸引流治疗的98例CSDH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48 h复查颅脑CT显示,87例血肿完全清除,6例有少量血肿残留,5例有少量颅内积气;术后,所有病人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中线移位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1周复查颅脑CT示残留血肿、颅内积气完全吸收。结论钻孔虹吸引流术治疗CSDH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手术治疗的176例CSDH患者,其中复发患者1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血肿的影像学特征、服药情况,术后头颅CT表现等可能的危险因素;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未复发患者的平均年龄(54.3±19.2)岁,复发患者的平均年龄(73.2±17.4)岁(P=0.01)。37例双侧血肿患者中复发4例(P=0.04)。服用抗凝药物27例患者中,复发4例(P=0.03)。39例术前CT示血肿密度不均一患者中复发9例(P=0.01);术后CT复查脑复张不全患者27例中,有7例复发(P=0.02);15例大量颅内积气患者中复发3例(P=0.04)。117例术中引流管置于血肿腔前部患者中复发5例,49例引流管留置于血肿腔后部患者中复发7例(P=0.008)。结论高龄、双侧血肿、服用抗凝药物、血肿密度不均一、引流管留置于血肿腔后部、术后颅内积气和脑复张欠佳是CSD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与钻孔引流术比较,研究硬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龄多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1例80岁以上单侧多分隔型CSDH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9例(钻孔组),采用硬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12例(硬通道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周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血肿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钻孔组手术时间50~95 min,平均(78±14)min,硬通道组22~40 min,平均(29±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血肿清除率钻孔组92%~100%,平均(96%±3%),硬通道组90%~100%,平均(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钻孔组无癫痫发作,硬通道组癫痫发作1例(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颅内占位性积气、脑实质损伤及颅内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钻孔组无血肿复发,硬通道组复发3例(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龄多分隔型CSDH安...  相似文献   

7.
低位钻孔和高低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低位钻孔和高低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低位钻孔和高低置管引流术治疗的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并发症少,其中1例出现新的出血灶经保守治疗后痊愈,5例少量颅内积气、积液患者经引流管回抽后自然吸收痊愈。结论低位钻孔和高低置管引流术治疗CSDH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一种缓慢性硬膜下出血,症状隐匿,往往颅内已形成巨大血肿时才被发觉.目前微创穿刺引流术可作为CSDH的首选治疗方法[1],但是仍可导致颅内积气(气颅)、蛛网膜损伤后积液甚至血肿复发、脑损伤继发血肿等并发症[2].笔者自2004-06开始应用微创穿刺持续冲洗引流术治疗CSDH,疗效显著,并与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持续冲洗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患者269例,术中采用持续冲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血肿复发11例,长期残留少量积液15例,243例硬膜下积液、积气均逐渐吸收至完全消失。结论 CSDH钻孔引流术中采用持续冲洗可减少术后颅内积气、降低血肿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136例,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72例、经皮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术25例、神经内镜辅助钻孔引流术39例。结果钻孔引流术患者治愈67例,复发5例,术后发生颅内积气20例;经皮穿刺引流术治愈20例,复发3例,术后并发硬膜外血肿1例,硬膜外血肿1例;神经内镜辅助钻孔引流术均治愈,术后残留少量积液、积气8例。结论三种手术方法均有其适用范围及局限性,神经内镜辅助钻孔引流术适用范围更广,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术后血肿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之间接受钻孔引流术治疗的高龄CSDH患者129例,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29例CSDH患者钻孔术后6个月内共有13例复发(10.08%)。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血肿类型(混杂密度型)、血肿厚度及糖尿病与CSDH钻孔术后复发有关;而血肿混杂密度型(P=0.019,OR=2.954)和糖尿病(P=0.011,OR=24.580)是CSDH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混杂密度型血肿和糖尿病是高龄CSDH钻孔引流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特点提供个体化的治疗及随访方案,尽量提高高龄CSDH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术前影像学分型以及手术治疗。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CSDH患者246例,根据术前头颅CT、MRI特征分为5型:低密度型、等密度型、高密度型、混杂密度型及分隔型,并依据分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本组效果良好(Markwalder分级Ⅰ~Ⅱ级)率为93.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5%。低密度型术后5例血肿复发,等密度型1例复发,高密度型1例复发,混杂密度型3例复发;分割型发生癫痫1例。结论 根据CSDH患者术前影像学分型,选择合理的手术策略,并予以个体化治疗,对于治疗CSDH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钻孔引流术(BHID)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采用高位单孔钻颅,扩大硬脑膜切口,硅胶管前端置入血肿腔后极低处,然后注水使水流由低处向高处涌泉式冲洗,术后利用虹吸作用从后极低处进行引流。将80例CSDH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分别采用传统和改良方法钻孔引流治疗。对两组病人术后并 发症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 传统组血肿复发8例,继发颅内血肿5例,颅内积气18例,张力性气颅6例,死亡1例;改良组血肿复发1例,继发颅内血肿1例,颅内积气3例(P<0.05),张力性气颅为0,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这种改良钻孔引流术,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是对传统钻孔引流术的有益改进。  相似文献   

14.
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附28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扩大颅骨钻孔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探讨手术方法。结果经CT扫描证实的2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无1例死亡,术后头颅CT复查12例有颅内积气,无1例患者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采用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治疗CSDH可以减少张力性气颅发生,亦可减少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专用引流管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127例CSDH患者应用专用引流管治疗的术前准备、术中处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结果本组127例患者全部治愈,平均住院天数5.4天,3例继发硬膜下血肿再行开颅手术后治愈,随访3-6个月均无血肿复发。结论应用专用引流管治疗CSDH安全、有效,而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处理治疗并存疾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呈高发势态,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常用钻孔引流、置管冲洗治疗CSDH,但仍存在有置管时易刺破血肿腔包膜、损伤脑组织以及术后血肿腔积气、血肿复发等问题。我院采用单孔灌洗引流术治疗CSDH患者13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2010年03月至2013年3月期间,上海浦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T影像学特征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复发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72例经手术治疗的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CSDH的CT影像指标(血肿密度、厚度及中线结构移位)与其术后复发的关系;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SDH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血肿厚度、中线结构移位患者的CSDH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01);不同血肿密度患者的CSDH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肿厚度大于20 mm以上(厚度 30 mm的OR值为35. 995,95%CI 2. 067~626. 841,P 0. 05),以及中线结构移位大于10 mm以上(移位 20~30 mm的OR值为118. 310,95%CI 9. 553~1465. 196,P 0. 001)是CSDH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肿厚度和中线结构移位是CSDH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与CSDH术后复发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1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CSDH患者术后共有18例复发,复发率为10.5%.单因素χ<'2>检验显示CSDH术后复发与年龄、血肿密度、血肿位置、中线移位、Bender分级、脑萎缩分级、引流量和出血倾向相关(P<0.05).与性别、麻醉方式和有无外伤史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肿密度、中线移位、Bender分级、脑萎缩分级和出血倾向为CSDH患者术后复发危险因素(P<0.05).结论 CSDH患者的年龄、血肿密度、中线移位、Bender分级和出血倾向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应针对复发的高危因素,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手术后的并发症及其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9年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125例老年CSDH病例资料,对手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有31例病人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血肿复发(或继发出血)6例,硬膜外血肿1例,张力性气颅2例,脑挫裂伤2例,脑组织膨胀不满意11例,肺部感染4例,急性尿潴留3例,心力衰竭2例,死亡3例。结论加强对老年人CSDH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和防治是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钻孔冲洗引流术(burr-hol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BHID)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经BHID手术的103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治愈出院,1例(0.97%)死于肺心病,7例(6.80%)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血肿复发4例,癫发作2例,张力性气颅1例.结论 BHID是治疗CSDH的首选且较为安全,其术后并发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得到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