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血清胃蛋白原Ⅰ/胃蛋白原Ⅱ比值(PGR)、幽门螺旋杆菌(Hp)IgG抗体、胃泌素-17(G-17)表达与新型胃癌风险评分系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146例早期胃癌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术。术后12个月采用电话或上门形式随访预后,统计一般资料、血清PGR、Hp IgG抗体、G-17表达及新型胃癌风险评分系统得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各指标与新型胃癌风险评分系统相关性,采用Cox向前逐步回归法分析胃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术后12个月随访,复发率为28.78%(40/139)。复发组PGR低于未复发组,Hp IgG抗体阳性率、G-17水平及新型胃癌风险评分系统得分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2)复发组低风险患者PGR高于中风险、高风险患者,且中风险患者PGR高于高风险患者(P<0.05);复发组低风险患者G-17及Hp IgG抗体阳性率均低于中风险、高风险患者,且中风险患者G-17及Hp IgG抗体阳性率均低于高风险患者(P<0.05);(3)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GR与新型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前后血清胃泌素-17(G-17)、糖类抗原-125(CA125)及胃蛋白酶原(PG)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杭州市肿瘤医院接受ESD手术治疗的68例早期胃癌患者为手术组,同期选取4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组,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G-17、CA125及PG水平,观察手术治疗前后早期胃癌患者血清G-17、CA125及PG水平的变化,同时比较治疗前手术组与健康组上述指标,分析其与预后关系。结果手术组手术前血清PGⅠ水平及胃蛋白原比值(PGR)明显低于健康组,血清PGⅡ、G-17及CA12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和90 d早期胃癌患者血清PGⅠ水平及PGR明显上升,血清PGⅡ、G-17、CA125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经胃镜及病理结果确认,8例患者复发转移(复发组),60例患者未复发转移(未复发组),复发组患者血清PGⅠ水平及PGR明显低于未复发组,血清PGⅡ、G-17、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Ⅰ、PGR、G-17及CA125水平可作为早期胃癌人群的筛查指标,早期胃癌患者ESD后血清PG、PGR、G-17及CA125水平的数值随访可发挥预防和监测胃癌是否复发的作用,且术后血清PG、PGR、G-17及CA125水平可间接评价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浓度与组织HER-2表达水平的一致性。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HER-2浓度;应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乳腺癌组织HER-2表达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组织HER-2阳性的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中有62例血清HER-2阳性,阳性符合率为74.7%,组织HER-2阴性的患者有96例血清HER-2为阴性,阴性符合率为82.1%。血清HER-2水平与组织HER-2表达状态呈正相关(kappa=0.653,P<0.01)。结论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浓度与组织HER-2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别,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血清HER-2浓度可作为临床个体化治疗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清癌胚抗原(CEA)、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PGR)、促胃液素17(G-17)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例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00例胃黏膜正常或轻度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CEA、PGR、G-17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CEA水平和G-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G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血清CEA、G-17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胃癌患者或对照组研究对象,PGR显著低于早期胃癌患者或对照组研究对象,早期胃癌患者的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窦癌患者的血清PGR水平显著高于胃体癌患者,胃体癌患者的血清PGR水平显著高于近端胃癌患者,胃体癌患者的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近端胃癌患者,近端胃癌患者的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胃窦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表现为血清CEA、G-17水平的上升和PGR水平的下降,三种血清学标志物对于胃癌的诊断具有辅助价值,而且血清G-17和PGR检测还可用于辅助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病变部位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miR-30a表达情况与血清胃泌素-17(G-17)及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足医院确诊的68例初诊胃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样和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者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提取血清和组织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30a相对表达量,另外检测血清G-17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30a和胃泌素基因(GAST)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 GEPIA数据库和OncomiR数据库分析显示,胃癌组织GAST表达量较癌旁正常组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iR-30a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AST与miR-30a表达量呈明显负相关(r=-0.520,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显示,miR-30a mimics和GAST-3′UTR-WT共转染,荧光素酶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健康者血样或相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比较,胃癌患者血清和胃癌组织中miR-30a相对表达量[血清:(0.688±0.279)vs.(1.000±0.200),t=5.524,P0.05;胃癌组织:(0.348±0.244)vs.(1.000±0.175),t=13.211,P0.05]明显降低,且与肿瘤直径、TNM分期、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19-9、CA 125水平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均有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血清miR-30a相对表达量与血清G-17水平呈负相关(r=-0.729,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和胃癌组织中miR-30a相对表达量普遍降低,与血清G-17过表达有关,而且GAST基因是miR-30a潜在的下游靶基因,miR-30a/胃泌素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高娟  井晓  董亚宁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7):910-912,917
目的 分析血清糖类抗原(CA)724、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17)在胃癌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术后感染、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8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为胃癌组,同期西安高新医院80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A724、PG...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肿瘤相关胰蛋白酶原-2(TAT-2)联合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该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病变的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癌前病变31例(癌前病变组)、早期胃癌32例(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32例(进展期胃癌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0例(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DKK-1、TAT-2、PG及G-17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癌前病变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PG-Ⅰ水平逐渐降低,PG-Ⅱ、G-17、DKK-1、TAT-2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胃癌组与进展期胃癌组TAT-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DKK-1水平与胃癌患者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G-Ⅰ、PG-Ⅱ、G-17、DKK-1、TAT-2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癌抗原19-9(CA19-9)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或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26例,术后一周检测血清CEA、AFP、CA19-9表达水平,出院后随访记录术后复发与转移等相关情况。结果 126例患者5例失访,剔除6例非胃癌引发的死亡病例,复发转移患者17例,未复发转移患者98例,复发转移组与非复发转移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转移组血清CEA、AFP、CA19-9水平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复发转移组血清CEA、AFP、CA19-9水平两两之间呈正相关(P0.05);血清CEA、AFP、CA19-9水平是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血清CEA、CA19-9表达水平显著降低,AFP表达水平有显著提高,三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可作为术后复发转移预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PS2,E-Cad癌变组织表达与中晚期乳腺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性探究。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86例,均为随访5年以上的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上述乳腺癌患者癌变组织的石蜡包埋切片中的PS2,ECad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PS2,E-Cad表达水平与影响乳腺癌治疗及预后因素(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86例乳腺癌患者的癌变组织中PS2、E-Cad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E-Cad与PS2的表达阳性率在SD与PD患者间存在差异,SD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P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2cm患者的E-Cad与PS2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大小2c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Ⅱ期患者的E-Cad与PS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Ⅲ、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期Ⅱ期患者的E-Cad与PS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Ⅲ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Cad与PS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ad、PS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进程密切相关,对E-Cad、PS2的表达进行检测可以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情况,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胃癌病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病变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测定,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组织的VEGF。结果:胃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较术前升高,肿瘤组术后较术前升高(P<0.05)。肿瘤组术前血清VEGF水平、肿瘤组织中的VEGF与浆膜受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肿瘤组术后随访24~36个月中出现复发转移和死亡的患者,术前VEGF表达较其他患者升高(P<0.05)。结论:血清VEGF水平及肿瘤组织中的VEGF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检测血清VEGF及肿瘤组织中的VEGF对胃癌浸润、转移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