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主张以虚实辨证为纲,分析病因病机,以便确立相应的治则。高血压病偏于实证者,多由素体阳盛,或忧思恼怒过度情志所伤,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致肝气疏泄失常,阳热亢盛,或化火生风,或伤阴耗血,或酿痰致瘀,形成肝火炽盛,肝阳上亢为主要证型,兼夹风、火、痰、瘀等证;偏于虚证者,多因年老体弱肾虚精亏,阴不敛阳,或阴虚及阳,以致阴阳失衡,水不济火形成阴虚及阳,阴阳两虚为主要证型,兼夹痰浊上逆、阳虚水泛等证。至于病程日久实证转虚,或病情变化,虚中夹实,仍可以虚实为纲,权衡病情的轻重缓急,辨明主次,酌情治  相似文献   

2.
少阴病是伤寒六经病之重证 ,多值六经病变过程中后期危重阶段 ,预后较差 ,故有人说 ,少阴病多死证。少阴主心肾 ,司水火 ,心主血属火 ,为一身之大主 :肾藏精 ,主水 ,为一身阴阳之根本 ,病及少阴心肾 ,真阴真阳俱衰 ,因此 ,少阴病常关系到生命的存亡 ,故临床不可等闲视之。伤寒为感寒而发的病证 ,基于寒邪袭人 ,易伤阳气 ,病至少阴虽有寒化与热化之分 ,但以寒化为主 ,少阴寒化证的病理机制在于心肾阳衰 ,阴寒内盛 ,其病情的好转与恶化 ,则以阳气的盛衰为转移。病变过程中 ,阳气或多或少必受损伤 ,阳损轻者病证亦轻 ,阳损重者病证亦重。因此 ,…  相似文献   

3.
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是张仲景用以主治痰饮壅盛,闭阻胸阳,阴乘阳位所致"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证的专方。  相似文献   

4.
《素问·热论篇》日:“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两感于寒”的病机是表里同病。临证中两感证虽然两经同病,证情复杂,依据脏腑表里的关系,细致诊断,大胆用药,常可起危疴而速效之间。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属中医中风病的范围,中医的“中风”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等病。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①中脏:阳闭证、阴闭证、脱证;②中腑:肝阳亢盛、气虚血瘀、阴亏血虚;③中经络:风痰阻络、阴亏阳亢型。  相似文献   

6.
张杰 《医药论坛杂志》2011,(18):172-173
目的以桂枝附子汤合生脉散加减方治疗病窦综合征40例,研究其对中医证候疗效及病窦疗效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入选患者40例,口服桂枝附子汤合生脉散加减方(制附子10~20g,桂枝6~15g,细辛3~6g,生晒参10~20g,黄芪30~50g,仙灵脾10~15g,麦冬15~30g,五味子10~15g,丹参15~30g),水煎服,每日一剂;同时配合常规对症支持及原发病治疗;30d为1疗程。结果桂枝附子汤合生脉散加减方以温补心肾,益气活血之法。以阳药为主,辅以阴药,阴能助阳,阴能制阳,共奏温阳益气,活血散寒之功,且避久服阳燥之虞。使其中医证候疗效达90%,病窦疗效达85%。结论桂枝附子汤合生脉散加减方治疗病窦综合征效果显著,应用过程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7.
胸痹,即心脉病症,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感觉胸闷、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了"胸痹"的病名,设有瓜蒌薤白白酒汤证治和瓜蒌薤白半夏汤证治等温通散寒方药专论,并归纳其病机为"阳微阴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中医证型和证素分布规律。方法采集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178例,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中医证型和病性证素进行提取,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中医证型症候分布排序为瘀血内阻证>气虚血瘀证>痰浊闭阻证>气滞心胸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正虚阳脱证>寒凝心脉>水凌心肺证。病性证素分布排序为血瘀>痰>气虚>气滞>阴虚>脱>寒>饮。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中医证型以瘀血内阻证、气虚血瘀证、痰浊闭阻证为主。中医证素以血瘀、痰、气虚为主。  相似文献   

9.
<正> 精神病属于中医癫狂范畴,癫与狂有所不同。朱丹溪认为“癫属阴,狂属阳”,癲证以沉默、呆痴为主;狂证以妄笑好歌、妄行不休为特征。癫狂证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但仲景认为发狂与淤血有关,是因为太阳病未解除,邪热随经入腑与血相搏,结于膀胱,以致病人发狂。后世在大量临床实践中证明。癲狂存在着明显的血淤证,用活血化淤治法取得明显的效果。一、癲狂血淤的病因病机血淤即为血液淤滞。血淤含义很广,包括外伤引起的淤血(离经之血)、积血造成的淤血、久病入络造成的淤血、污秽不洁之血造成的血淤、气虚  相似文献   

10.
桥本氏病又称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在中医上归属于"瘿病""瘿气"范畴,"气滞""痰凝""血瘀"为其主要致病因素,治疗上以疏肝健脾,清肝理气为主要治则,临床疗效显著,然而疾病进展过程中,其证型也发生相应变化,治疗上应随证治之,针对不同证型配伍相应的调理气机药物:情志不畅则疏肝理气,脾阳虚则益气温脾,血瘀不通则通气,湿热胶着则清气,气阴两虚则益气滋阴,肾阳不足则益气温阳,疗效明显。本文以期从理气法为着手点,归纳总结其在桥本氏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儿外感温热病顺传手足太阴肺脾的规律中,手太阴肺气证这一传变过程。方法:以临床观察研究为主,观察目前成都地区中医儿科临床名家治疗小儿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思路,即手足太阴肺脾顺传规律,本文主要观察小儿外感温热病手足太阴肺脾顺传规律过程中手太阴肺气证,以及影响本阶段传变的必要因素:年龄、主证轻重、主证缓解时间。结果:对所观察的患儿发生外感温热病初期时,辨证为手太阴肺卫证,或手太阴肺气证,均有相同的可能性,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年龄、主证轻重、主证缓解时间3个因素均对本证传变产生影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手太阴肺气证证型确为小儿外感温热病发病的初期,临床中医儿科医师应重视本阶段的发生、发展及变化,以防传变,并尽早做好传变至下阶段后的治疗准备。  相似文献   

12.
Ⅰ、概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它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祖国医学在有关肺胀,痰饮,咳喘、水气等证的论述中,有肺气肿、肺心病的各种主要证状的记载。而且对其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也有阐述,其中肺胀所论诸证,尤与  相似文献   

13.
胸属上焦,心肺二脏居于胸中,故胸痛之症,多与心肺疾病有关.各种原因引起的上焦阳虚、阴邪上乘而致胸阳痹阻;或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或外伤瘀血阻滞;或邪热犯肺,气机不利;或阻虚火旺、灼伤肺络等,均可导致胸痛.胸痛一症,常见于胸痹、真心痛、肺痛、肺疹等疾病,主要分为胸阳痹阻型、心血瘀阻型、疾热雍肺型及阴虚炎旺型,现将中医治疗脑痛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病情观察①询问疼痛之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胸部闷痛,胸痛彻背,多为脑痹;刺痛,固定不移居血瘀;心前区突然剧痛难忍,持续不解,当考虑真心痛.①观察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14.
汗证临床极为常见,有自汗与盗汗之别,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各种原因所致的汗证其病理变化可归纳为阴阳不调,腠里开合失司,津液外泄及火热夹邪,灼迫营阴,津液外泄二类,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人之气血,尤阴阳水火,平则宁,偏则病。阴虚阳必凑,故发热自汗,如水热自涌。阳虚阴必乘,故发厥自汗,如水溢自流。”汗证可出现在现代医学多种疾病中,尤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甲亢、结核病等所致者最为多见,西医药对汗证的治疗实无良药,而中医药辩证治疗汗症则有独到之处,疗效远胜一筹。笔者从汗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证候及辩证施治几方面浅论汗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痹”即闭阻不通之意。胸痹是指胸中气血闭阻塞滞而致胸膺满闷不舒 ,疼痛时作 ,甚则疼痛如绞 ,彻背引臂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本病多见于中年人或老年人。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梗死引起的心绞痛等均可参照胸痹进行辨证论治。1 病因病机1.1 病因1.1.1 寒邪内侵 素体阳衰 ,胸阳不振 ,阴寒之邪乘虚侵袭 ,寒凝气滞 ,血行不畅 ,而成胸痹。1.1.2 情志失调 郁怒伤肝 ,肝失疏泄 ,肝郁气滞 ,甚则气郁化火 ,灼津成痰 ;或忧思伤脾 ,脾虚气结 ,运化失司 ,津液不得输布 ,遂聚而为痰。气滞血瘀痰阻皆可使心脉…  相似文献   

16.
抽动-秽语综合征证候繁杂,病位涉及多个脏腑,张喜莲教授从六经辨证入手,认为其病机不离气机失和,以“和”立论,结合临床证候群辨证施治,提出尤以太阳经气失和、少阳枢机不利、阳明中气失调之三阳致病多见,通过调和营卫、疏利枢机、调理脾胃等诸“和法”,分经辨治,常获显著疗效。附验案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7.
金静 《北方药学》2013,(9):181-182
中医治疗及护理冠心病失眠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明显的疗效。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范畴。其病因病机不外乎年老体衰、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而致胸阳不振、心脉痹阻而发病。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常由七情、六淫、内伤、饮食等因素引起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形成。胸痹的"阳微阴弦"与失眠之阴阳不交、心神失养和心神不安是相互影响的。中医理论根据心主神明、形神合一、七情理论和藏象理论、内病外治等,治疗护理原则以"调和"为主,调整阴阳平衡以宁心安神。  相似文献   

18.
桂枝加附子汤由桂枝汤加附子而成方,《伤寒论》有“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20条)条文。<<伤寒论>主要用于误汗而致阴阳两虚(主要是阳虚)_的汗漏不止。笔者在临证时发现,本方不但治阳虚汗漏神效,用于治疗慢性头痛、小儿遗尿、盗汗属于阳虚者  相似文献   

19.
<正>虚劳可由多种原因所致,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久虚难复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肾劳为虚劳病中"五劳"之一,《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首先提出"五劳"病名.西医属  相似文献   

20.
目的獉獉:吸毒人群痰证病理与相关血清因子间关系研究。方法獉獉:对吸毒者和健康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吸毒者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医病理因素采用证素辨证方法采集。结果獉獉:与健康组相比,吸毒组的五脏病位证素积分平均值均显著差异(P<0.01);与健康组相比,吸毒组的痰、湿与气滞和阴虚等病性证素积分平均值均显著差异(P<0.01);痰与5-HT有等级正相关(P<0.05)。结论獉獉:毒品成瘾形成是多脏腑(肝、肾、脾)功能失调的表现,多属虚实夹杂之证。病性主要以痰、湿、气滞、阴虚为主;病位主要在肝、肾。痰证病理产生可能与5-HT指标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