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骨科手术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在气管插管后采用注射泵以0.5μg/(kg·h)速率持续静脉注射,c组以相同方法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两组均术毕前20min内停止注射。记录术中七氟醚和芬太尼用量、术后VAS评分、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芬太尼和七氟醚用量、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舒适度评分、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对比,D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降低,芬太尼和七氟醚用量减少,Ramsay镇静评分和舒适度评分更优,VAS评分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减少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其机理可能与其提供良好的镇静、镇痛和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麻醉对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选择213例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 对照组给予地佐辛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右美托咪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麻醉能够有效稳定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拔管期血流动力学, 减轻对认知功能的损害, 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涂兆珍  韩学敏  张帆 《医学信息》2018,(23):139-141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尿道下裂修补术患儿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全麻下择期行尿道下裂修补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F组和D组,各30例。F组给予芬太尼0.3 μg/(kg·h),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05 μg/(kg·h)+芬太尼0.2 μg/(kg·h),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芬太尼负荷剂量1 μg/kg。手术结束前即刻连接一次性恒速机械镇痛泵,泵注速率2 ml/h。记录连接镇痛泵后2、4、8、12、24及48 h的Wong-Baker脸谱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补救镇痛次数以及术后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F组比较,D组患儿补救镇痛次数、恶心呕吐及躁动发生率降低,患儿2、4、8、12、24及48 h的Wong-Baker脸谱疼痛评分降低、而Ramsay镇静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镇痛过程中均未出现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能提供较好镇痛效果和较佳镇静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行椎体成形术(PVP)中的静脉镇痛、镇静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11月行椎体成形术的72例、年龄70~90岁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SF-DEX,n=36)和实验组(EK-DEX,n=36),实施安定镇痛麻醉。所有患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0 min)。俯卧位后,SF-DEX组静注舒芬太尼5μg(1μg/mL),然后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前5 min; EK-DEX组静注负荷量艾司氯胺酮0.1 mg/kg(1 mg/mL),然后持续泵注0.1 mg/(kg·h)至手术结束前5 min。分别记录在给药前(T1)、手术开始(T2)、灌注骨水泥(T3)、术毕(T4)4个时点的循环指标(SAP、DAP、MAP、HR)、呼吸指标(SpO2)、BIS变化、疼痛程度(VAS评分)、镇静状态(Ramsay评分)及血压波动幅度、是否心律失常、 SpO2下降幅度等情况。结果 SF-DEX组在T3较T1时SAP、MAP明显降低(P<0...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与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时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喷他佐辛组(A组):喷他佐辛300mg+昂丹司琼8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芬太尼组(B组):芬太尼1.0mg+昂丹司琼8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PCIA设置如下: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单次给药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术后4、8、12、24及48h各时段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评分及镇静评分均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喷他佐辛和芬太尼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手术后镇痛,但喷他佐辛PCIA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胃镜检查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小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n=40例),芬太尼组(F组,n=40例)。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输注时间为10min,复合异丙酚1mg/kg;F组静脉输注芬太尼1μg/kg,复合异丙酚1mg/kg。两组术中异丙酚每次追加量为1mg/kg。记录患儿入胃镜室时(T0)、用药5min时(T1)、用药10min时(T2)、胃镜检查开始前(T3)、胃镜通过咽喉时(T4)、胃镜退出咽喉时(T5)和退镜后5min(T6)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记录异丙酚总用量、苏醒及离室时间,记录术中呛咳、严重体动(迫使检查中断)、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时间〉10s)、低氧血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苏醒期恶心呕吐和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在T4-T6时点HR和MAP明显低于F组(P〈0.05);与T0时点比较,F组在T4-T6时点HR和MAP均明显升高(P〈0.05),D组T4-T6时点的HR和MAP无明显差异(P〉0.05);D组的异丙酚用量少于F组(P〈0.05),镜检时间短于F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D组术中呛咳、严重体动、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心动过速及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F组(P〈0.05)。结论与芬太尼比较,0.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对胃镜检查术患儿的麻醉效果好,且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术中术后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杨进斌    韩建阁 《医学信息》2018,(3):134-13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和芬太尼组(P组)以及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组(EP组)。术前2 min给予芬太尼0.5 μg/kg静注,术中丙泊酚以靶控(TCI)模式输注,右美托咪定以恒速模式输注,根据患者镇静深度适当调整注射速度。记录所有患者的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苏醒时间以及出室时间,并记录低血压、心动过缓、缺氧和注射痛等不良事件。结果 EP组围术期低血压、心动过缓、缺氧、注射痛发生率较P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P组患者的起效时间较P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出室时间以及出室前VA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注射痛发生率更小,显著提高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及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咪达唑仑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分别作用于妇科子宫切除手术中的麻醉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全身麻醉下行妇科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A组于麻醉前静脉输注咪达唑仑,B组于麻醉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分析比较两组在麻醉中的镇静、术中知晓及麻醉清醒时镇静的效果。结果根据两组在不同时间段的镇静效果进行Ramsay评分比较,A组T1~T7均高于B组(P<0.05);通过对患者采用术后随访的方式调查患者术中知晓情况发现,A组术中知晓8例,占(16%)高于B组(P<0.05);充分说明A组输注的咪达唑仑镇静效果低于B组输注的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结论右美托咪定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术中、术后的镇静效果,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更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病毒性脑炎患者应用联合右美托咪定及布托啡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2例.以接受右美托咪定镇痛治疗者为对照组,以联合接受右美托咪定及布托啡诺镇痛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接受治疗后的镇痛镇静效果及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接受治疗后止痛起效时间、镇静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及镇静持续时间分别为(10.12±2.77) min、(17.71 ±3.51)min、(766.61 ±86.12) min及(653.55±98.32)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61 ±3.61)min、(21.67 ±3.26) min、(731.21 ±78.24) min及(610.27 ±86.38) min(P<0.05);同时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此外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合右美托咪定及布托啡诺治疗可显著提高病毒性脑炎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效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为3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D组和C组分别注射右美托咪定1 ml(1μtg/kg)+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和生理盐水1 ml+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作用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记录患者入室时(T0)、阻滞后5 min(T1)、10 min(T2)、15 min (T3)、30 min (T4)、60 min (T5)各时间点的心律(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9.8±3.2)min比(7.4±2.1)min;运动:(12.3±2.5) min比(8.2±1.6)min],作用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延长(P<0.05).与C组比较,T1~T5时D组HR减慢(P<0.05),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中有3例发生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发生低血压、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 右美托咪定1μg/kg联合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明显缩短起效时间、延长作用时间及镇痛时间,但需注意心动过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右美托咪啶在腰麻剖宫产术患者中对布比卡因阻滞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剖宫产术的ASAⅠ或Ⅱ级50例产妇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EX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NS组)。蛛网膜下腔穿刺给予0.5%布比卡因8 mg,胎儿娩出10 min后,DEX组予右美托咪啶1μg/kg,10 min输完后改为0.5μg/(kg·h)持续静注,NS组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静注直至术毕。记录腰麻布比卡因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Ramsay镇静评分,记录胎儿娩出前(T0)、娩出后10 min(T1),试验药物给药后10 min(T2)、20 min(T3)、30 min(T4)的MAP和HR。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DEX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与NS组相比均显著延长(P0.05)。DEX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NS组(P0.05),DEX组T2的HR明显低于NS组(P0.05),DEX组中有6例(24%)发生心动过缓。结论在腰麻剖宫产术患者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可以显著延长布比卡因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提供满意的镇静效果,主要不良反应为心动过缓,对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背景:高龄膝关节置换过程中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式。右美托咪啶因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被广泛应用于高龄膝关节置换硬膜外麻醉中,但不同的右美托咪啶应用剂量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效果。 目的:探讨高龄膝关节置换过程中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的硬膜外麻醉效果。 方法:从膝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中选择7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负荷加维持组、右美托咪啶维持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5例,分别给予小剂量右美托咪啶负荷加维持、右美托咪啶维持、静脉滴注等容量生理盐水。测定3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血压、心率、镇静/警觉评分以及手术操作遗忘程度,并进行比较,观察时间点包括T0(硬膜外麻醉后),T1(用药后3 min),T2(用药后5 min),T3(用药后10 min),T4(用药后15 min),T5(用药后30 min)。 结果与结论:用药之后,右美托咪啶负荷加维持组和右美托咪啶维持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出现下降,其中右美托咪啶负荷加维持组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啶维持组(P < 0.05),且在T3时相最慢,右美托咪啶维持组以T4时相最慢(P < 0.05);用药后5 min,右美托咪啶负荷加维持组、右美托咪啶维持组的镇静/警觉评分均出现下降现象;T3时右美托咪啶负荷加维持组患者出现深度镇静且心率明显下降,需给予阿托品方能改善,T4时右美托咪啶维持组评分最低(P < 0.05),但未出现深度镇静,血压、心率下降程度较右美托咪啶负荷加维持组轻。右美托咪啶负荷加维持组和右美托咪啶维持组、生理盐水组对手术相关操作的完全遗忘程度分别为72%,68%,0%,右美托咪啶负荷加维持组和右美托咪啶维持组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 < 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在高龄患者膝关节置换过程中,予以小剂量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硬膜外麻醉可以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并消除患者对手术操作的不良记忆,是一种较为科学的麻醉方式。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术前经鼻喷雾给药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17年6月~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前45 min分别经鼻喷雾使用右美托咪定1 μg/kg(D1组)、1.5 μg/kg(D2组)和生理盐水0.01 ml/kg(C组)。观察患者用药后15 min、30 min及45 min的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记录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记录术后PACU停留时间以及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D1、D2组右美托咪定经鼻喷雾给药后30 min和45 min的MOAA/S评分及用药后45 min的BIS值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与D2组间比较,D2组给药后30 min的MOAA/S评分显著低于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45 min D2组的BIS值显著低于D1组,但是两组M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D2组患者诱导及气管插管前后心率、血压波动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ACU停留时间比较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经鼻喷雾术前给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前镇静,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降低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1.0 μg/kg组比较,1.5 μg/kg右美托咪定经鼻给药可以显著缩短镇静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14.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是老年患者的常见手术,右美托咪定对置换后炎症反应的镇静调控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以期为患者炎症镇静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选择1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老年患者,年龄60-75岁。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镇静应用咪达唑仑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组镇静使用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静脉注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置换前(T0)、置换后24 h(T1)、48 h(T2)3个观察时点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计数等炎症指标及Ramsay镇静评分变化。 结果与结论:T1时两组白细胞计数水平呈现增高趋势,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T2时,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 < 0.05),而对照组已逐渐恢复至T0水平。T2时两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较T1时均有所下降(P < 0.05),但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在T1、T2时点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说明右美托咪定用于髋关节置换后镇静可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术后围拔管期的镇静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进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组(B组)各3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诱导及维持,手术结束时停药,并静注曲马多2mg/kg。B组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输注时间10min。两组均等待患儿自然清醒拔管,观察两组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期躁动、上呼吸道梗阻、术后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B组拔管时和术后清醒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上呼吸道梗阻率分别为6.7%和10.O%,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6.7%和1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0.0%,较A组的3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手术围拔管期的应用能较好地用于儿童扁桃体手术术后拔管期的镇静,稳定患儿循环情况,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郭端  苏行  黄兰 《医学信息》2019,(13):138-140
目的 比较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镇静的临床效果及治疗费用。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24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镇静药物的用量、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镇静药物费用、机械通气费用和 ICU总医疗费用。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镇静药物用量为(0.63±0.15)μg/(kg·h)、镇静药使用总量为(2.72±1.01)mg,分别少于咪达唑仑组的(56.89±14.28)μg/(kg·h)、(301.86±113.25)μg/(kg·h);右美托咪定组机械通气时间为(4.12±1.92)d、入住ICU时间为(6.43±2.81)d,分别短于咪达唑仑组的(5.92±2.64) d、(8.13±3.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镇静药物费用为(2562.08±889.74)元,高于咪达唑仑组的(784.6±229.48)元,机械通气费用为(4030.12±1364.25)元,低于咪达唑仑组的(5835.38±1842.76)元,住ICU总医疗费用为(22160.92±7864.53)元,低于咪达唑仑组的(29619.62±9835.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不仅具有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的临床效应,同时能降低ICU总医疗费用,兼具临床和药物经济学优势,与咪达唑仑比较,是较为经济合理的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腰麻下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腰麻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且ASA分级Ⅰ~Ⅲ级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麻醉后予以右美托咪定以1μg/kg静脉注射,维持浓度为0.5μg·kg~(-1)·h~(-1);对照组患者以同样方式泵注生理盐水。记录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3 d、7 d MMSE评分;检测手术开始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第3天(T2)、第7天(T3)静脉血TNF-α、IL-6、MDA水平。结果术前2组患者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2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2组评分恢复正常。2组患者血清TNF-α、IL-6、MDA水平在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NF-α、IL-6、MDA在T1、T2与同组T0水平相比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IL-6在T1与同组T0水平相比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1、T2时的TNF-α、IL-6及T2时的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腰麻下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血清TNF-α、IL-6、MDA水平,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程燕  张宁  郭金光 《医学信息》2018,(12):83-8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全麻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择期全麻甲状腺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R组给予瑞芬太尼。观察患者入室时、插管前、插管后5 min、手术开始后5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缝皮时、拔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入PACU时的警觉镇静评分、术后疼痛评分、补救止吐和镇痛药物的使用。观察患者0~2 h、2~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T2~T7时D组HR低于R组(P<0.05),两组间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和D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长于R组,D组OAA/S镇静评分低于R组(P<0.05);后2个时段,D组恶心发生率低于R组(P<0.05);止吐药使用率低于R组(P<0.05);两组术后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2 h疼痛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24 h,D组VAS评分低于R组;两组补救镇痛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 μg,维持量0.3~0.5 μg/(kg·h)可有效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症状,减少止吐药物的使用,改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30例。七氟醚组(C组):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泵入+七氟醚吸入;试验组(D1、D2、D3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0.8、1、1.2 μg/kg负荷量,诱导前10 min内静脉泵入)+七氟醚吸入。Viby-Mogeneon气管插管条件分级标准评价气管插管条件。记录入室后(T1)、右美托咪定注射后(T2)、插管前(T3)、插管后即刻 (T4)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与T1比较,C组T4时点MAP、HR升高,D2组T3时点及D3组T2、T3、T4时点HR下降(P<0.05);与C组比较,D1、D2、D3组T2、T3、T4时点HR下降;D1、D2、D3组插管满意率高(P<0.05);与D1组比较,D2组T2、T3及D3组T2、T3、T4时点HR下降(P<0.05);与D2组比较,D3组T3、T4时点HR下降(P<0.05)。D3组出现1例患者HR<50次/min。四组均无SP<80 mmHg病例。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用于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安全有效,1 μg/kg为较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患者80例,年龄25 ~ 65岁,体质量55~ 75 kg,身高155~ 175 cm,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40)和对照组(C组,n=40).D组于神经阻滞前10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μg/kg,继之以0.5μg·kg-1·h-1的速率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两组均注射0.5%盐酸罗哌卡因30ml.记录两组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术中辅助用药情况;记录患者入室时(To)、阻滞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 (T4)、60 min(T5)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组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程度、术中辅助芬太尼用药剂量均低于C组[止血带反应例数:8/40比14/40,止血带反应程度:2.4±0.8比60.2±20.4,辅助芬太尼用药剂量:(4.2±1.2)μg比(130.3±38.6) 1μg,均P<0.05],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迟于C组[(52.2±12.5)min比(30.2±11.8)min,P<0.05)].To时C组与D组两组HR、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5时D组HR较C组减慢(均P<0.05);T1~T3时两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T5时点D组MAP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术中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中有4例发生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发生低血压、局部麻醉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 上肢神经阻滞前1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继之以0.5 μg·kg-1·h-1的速率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可明显减少止血带反应例数、减轻止血带反应程度、推迟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