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冯贺强  张学军  戴随 《山东医药》2011,51(15):13-15
目的提高细菌性阴道病(BV)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诊疗水平。方法采集35例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35例BV患者(BV组)、35例VVC患者(VVC组)阴道灌洗液,用ELISA法检测三组相关细胞因子(IL-2、IL-8、IFN-γ、IL-4、IL-13、IL-10、IgE)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V组IL-2显著降低,IL-13、IL-4、IL-10显著升高,IL-8、IFN-γ、IgE无明显变化;VVC组IFN-γ显著降低,IL-2、IL-13、IL-4、IgE显著升高,IL-8、IL-10无显著变化。讨论BV与VVC均存在Th1/Th2平衡失调,检测两种疾病局部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助于更好的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2.
夏东  王成浩  苏倩 《山东医药》2014,(29):59-61
目的:评价干化学酶法检测阴道分泌物诊断阴道炎的价值。方法选择阴道分泌物标本978份,分别采用干化学酶法、常规镜检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分级正确率,乳酸杆菌、念珠菌、滴虫及细菌性阴道炎( BV)的检出符合率。结果干化学酶法对常规镜检清洁度Ⅰ~Ⅱ度和Ⅲ~Ⅳ度的分级正确率分别为63.1%、59.7%(χ^2=5.83,P<0.05)。相对于常规镜检法,干化学酶法对乳酸杆菌、念珠菌检出符合率分别为99.3%、96.3%(χ^2分别为3.60、0.45,P均>0.05),对滴虫检出符合率为97.1%(χ2=25.14,P<0.05),对BV的检出符合率为99.8%(χ^2=4.00,P<0.05)。结论干化学酶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五项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妇科病筛查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婷  许飞  臧嘉  许婷姝  陈琪  陈道桢 《山东医药》2010,50(26):51-52
目的观察细菌性阴道病(BV)快速诊断试剂检测阴道分泌物唾液酸酶活性诊断BV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收集1 500例在妇科门诊就诊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用Amsel法和BV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对经Amsel法检查确诊的185例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用PCR检测加德纳菌(GV)DNA、BV快速诊断试剂检测唾液酸酶活性。结果 BV快速检诊断试剂与Amsel法检测结果相近(阳性率分别为13.6%、15.4%,P〉0.05)。经Amsel法检查确诊的185例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BV快速检测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7.0%、GV DNA的阳性检出率为88.1%(P〉0.05),两者一致率为93.5%。结论 BV快速诊断法诊断BV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与Amsel法和PCR方法相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溶解性阴道病(CV)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外阴假丝酵母菌病(VVC)的鉴别要点,为CV的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因阴道炎反复发作而就诊于我院阴道感染科的患者进行查体及阴道分泌物检查,确诊病因,记录CV、VVC等确诊例数并统计构成比.分析CV患者的年龄分布、CV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生理周期阶段,比较CV与VVC的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结果 在249例反复发作性阴道炎患者中共发现单纯感染238例,其中VVC、CV分别占37.4%、26.9%.64例CV患者中,76.5%的患者集中于25 ~ 30岁和31 ~ 35岁年龄段.CV发病时患者处于排卵期及黄体前期共45例,占CV患者的70.3%.CV患者灼烧感、外阴痛、性交痛的发生率高于VVC患者(P<0.05),外阴红肿发生率低于VVC患者(P<0.01),阴道分泌物呈乳状的发生率高于VVC患者(P<0.01),阴道pH值<4.0的发生率高于VVC患者(P<0.01).结论 CV是阴道炎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因之一.CV的发病可能与雌激素分泌有关.临床症状、阴道内pH值、分泌物性状有助于鉴别CV与VVC.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及阴道微生态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1 321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妇女HPV筛查、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和阴道微生态检测及支原体培养结果,根据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将HR-HPV感染的229例患者作为HR-HPV组,将HPV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或低危型HPV基因型感染的1 09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RHPV感染率为17.34%(229例),宫颈脱落细胞检测到297株HR-HPV,HPV-52(73株,24.58%)、HPV-16(50株,16.84%)、HPV-58(42株,14.14%)和HPV-53(31株,10.44%)为主要感染类型。TCT异常发生率HR-HPV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乳杆菌减少和解脲脲原体(Uu)感染等阴道菌群异常发生率HR-HPV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BV和Uu感染是HR-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及阴道菌群异常特别是BV和Uu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6.
滴虫性阴道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易复发等特点,其病原体为阴道毛滴虫,在阴道酸碱度发生改变或阴道粘膜抵抗力降低时极易引起感染而发病或复发。近年来我院开展了乳杆菌制剂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研究,通过调整阴道微生态结构,提高患者的生理性防御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25例,病程最短2d,最长4个月,平均2个月,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主诉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味臭、带泡沫;妇科检查阴道及宫颈粘膜红肿,有散在出血点;阴道分泌物镜检滴虫阳性。1.2治疗药物与方法乳杆菌栓(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  相似文献   

7.
赵安珍  姚亮  李道莲 《山东医药》2010,50(46):106-107
目的评价两性霉索B阴道泡腾片阴道置药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单纯性VV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给予两性霉素B阴道泡腾片10mg每晚睡前置阴道后穹窿处、1次/d、连续6d;对照组给予硝酸咪康唑栓,每晚睡前400mg置阴道后穹窿处、1次/d、连续6d。分别于停药4—7d、1个月时复诊,予以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真菌学检查、疗效判定及不良反应评估。结果停药4—7d时,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2.4%、64.7%(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6.1%、94.1%(P〉0.05),阴道分泌物真菌镜检阳性率分别为88.2%、84.3%(P〉0.05);停药1个月时,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1.3%、76.1%(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7.9%、95.7%(P〉0.05),阴道分泌物真菌镜检复发率分别为8.9%、11.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性霉素B阴道泡腾片治疗单纯性VVC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8.
刘浩 《山东医药》2009,49(36):51-52
目的了解妊娠期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所引发并发症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就诊的孕妇常规做中段流式尿沉渣及阴道分泌物悬滴镜检,查滴虫、念珠菌和假菌丝;分泌物作细菌性阴道病(BV)检测,宫颈分泌物培养。以确诊为妊娠合并泌尿系感染的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其妊娠并发症及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发生胎膜早破、早产、贫血、绒毛膜炎、肾盂积水及剖宫产的机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应加大产前宣教的力度,做好孕前、产前检查及筛查,积极防治泌尿系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 和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发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呼吸科住院好转出院的AECOPD患者120例,依据是否因感染诱发AECOPD分为感染组(n=83)和非感染组(n=37).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1 d的血清CRP、PCT水平和WBC.结果 感染组入院时PCT、CRP水平和WBC均高于非感染组 (P<0.05).出院前1 d两组患者 PCT水平、W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感染组CRP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联合检测外周血中PCT、CRP水平和WBC有助于判断COPD患者是否因感染而急性加重,同时可以作为感染有效控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梁结柱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7):1003-100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肺炎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80例感染性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其血清CRP水平、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体温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RP与体温、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感染性肺炎平均CRP水平明显低于有合并其它疾病的感染性肺炎的患者(P〈0.05);在CRP正常WBC增高的患者中,儿童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成人;WBC正常CRP增高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比较多。结论 CRP可作为感染性肺炎诊断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与白细胞计数、体温同时检测,可减少误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李宝珠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21):1621-1622
目的探讨痰液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87例AECOPD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测定痰液及血清PCT、C反应蛋白、白细胞,并与20例对照组(COPD稳定期)进行比较。结果感染组痰液及血清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痰液PCT检测阳性率90.12%(146/162),血清PCT检测阳性率85.19%(138/162),CRP检测阳性率83.95%(136/162),WBC检测阳性率86.42%(140/162),各指标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痰液PCT检测亦可作为AEc0PD是否存在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尿液白细胞检测结果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BC)阴性的糖尿病(DM)患者同时行尿沉渣镜检,并与非DM患者进行对照。结果DM患者尿沉渣镜检WBC阳性率13.91%,显著高于非DM患者(2.56%)。提示DM患者尿液分析仪检测WBC假阴性率较高,对尿糖阳性者应行尿沉渣镜检。  相似文献   

13.
腺苷脱氨酶及结核抗体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腺苷脱氨酶和结核抗体检测用于辅助诊断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价值。方法对11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33例糖尿病合并非结核肺部感染患者以及120例健康人群的血清腺苷脱氨酶(ADA)、结核抗体(TB-Ab)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血清ADA水平(22.7±7.3 u/L)和阳性率(70.3%)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TB-Ab阳性率(71.5%)较糖尿病合并非结核肺部感染患者(8.5%)和健康人群对照组(7.5%)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ADA和TB-Ab联合检测对于辅助诊断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特别是结核症状不典型的病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反流性胆管炎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对30例反流性胆管炎患者行血培养、胆汁细菌培养检查,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PCT、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白细胞(WBC)值,比较各项指标的阳性率并分析PCT、CRP和WBC的比值变化与感染是否控制的关系。结果 PCT的阳性率为96.67%,CRP的阳性率为93.34%,WBC的阳性率为70.00%,血培养的阳性率为40.00%,胆汁培养的阳性率为100%。其余4种检查阳性率均高于血培养阳性率(P0.05);PCT、CRP、胆汁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5),但均高于WBC的阳性率(P0.05)。治疗前后,PCT及CRP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01),WBC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PCT比值对感染控制的判断优于CRP,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95%CI:0.687~1.007,P=0.010),其判断感染控制的阈值为0.847(灵敏度为70.8%,特异度为83.3%)。结论 PCT的检测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反流性胆管炎诊断中是一个灵敏度很高的炎症指标,同时PCT比值的变化可以判断感染是否控制。  相似文献   

15.
孕妇阴道细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305例孕妇阴道细菌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孕龄、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菌性阴道病(BV)联合检测试剂盒检测305例孕妇阴道细菌感染情况。结果305例孕妇的阴道中自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过氧化氢阳性率分别为25.24%、11.14%、18.03%、12.45%。随着孕龄的延长,三者阳性率增加。白色念珠菌阳性者三者阳性率较高。结论部分妊娠期妇女存在阴道细菌感染,其严重程度与孕龄和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细菌性阴道病(BV)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病原体以检出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的报道居多,而同时检出其他病原体的报告甚少。为探讨BV患者阴道病原分布及诊断价值,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及直接荧光抗体技术等检测了368例确诊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GV、UU、霉菌、滴虫的感染水平,并观察了部分患者治疗后的GV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阴道炎五联检试剂盒对白带常规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29例门诊白带常规样本应用阴道炎五联检试剂盒进行测试,同时对所有样本使用显微镜镜检作为比对。结果:五联检试剂盒在判断细菌性阴道炎结果上,与镜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乳酸杆菌、白细胞、念珠菌以及滴虫判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炎五联检试剂盒能够作为白带常规检查的一种辅助的诊断技术,能够与显微镜检测方法进行联合检测,够帮助临床更快速、更准确对妇科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在儿科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3例疑似感染患儿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血细胞分析仪检测CRP、WBC,根据出院诊断将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114例(局部感染组84例,重症感染组30例),病毒感染组46例,非感染组43例,比较各组CRP、WBC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CRP、WBC阳性率及定量值均高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P均<0.05);CRP、WBC诊断细菌感染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4.36 mg/L、13.35×109/L,在临界值时联合检测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CRP联合WBC检测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的确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阴道加纳氏菌(CV)和某些厌氧菌共同引起的细菌性阴道病亦是属性传播疾病之一。对我院106例诊断为阴道炎的患者的分泌物采用涂片镜检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本组病例收集了我院妇科门诊2001年1-4月临床诊断为阴道炎的患者106例,年龄在20-50岁,平均为21.5岁,已婚85例,未婚21例,均有性生活史。临床表现均有外阴、阴道不适、白带增多。其中白带增多、稀薄、有臭味79例,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五联检试剂盒在阴道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应用五联检试剂盒及常规镜检法对317例育龄期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体检测,并以培养法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五联检试剂盒对乳酸杆菌的检出率为77.92%,常规镜检法为6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念珠菌、阴道毛滴虫、白细胞及厌氧菌的检出率与镜检法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联检试剂盒用于阴道炎的诊断效果与常规镜检法相当,但具有简便、快速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