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感染科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感染科护士针刺伤的调查,了解感染科护士被针刺伤的情况及针刺伤发生的时机,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感染科80名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80名护士中,75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93.8%,其中针刺伤2次的5人占6.7%,≥3次的40人占53%3%,针刺伤发生多见于处置针头时、注射或轴血后套回针帽时、处理医疗废物时等,是造成针刺伤的主要原因,与护士防范意识淡薄,护士操作不当等原因有关.因此,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大力提倡接种乙肝疫苗,保护易感人群,规范护士操作行为,广泛应用新技术,针刺伤后的正确处理,以促进医疗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相关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提高自我防护提供参考.方法 对10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对针刺伤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对接受相关知识培训的态度的问卷调查,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00名(83%)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共发生163例次,人均发生1.63次;最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前5项操作环节分别是回套针帽、收集度针头,吸取药液及配药,注射与拔针.结论 建议护理院校增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对在职护士开展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弥补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欠缺;规范护理操作行为,以便切实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工作中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并采取相关防护措施以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调查2018年10月-2019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50名护理人员临床工作中的针刺伤情况,包括针刺伤发生次数、发生风险点、原因、器材、是否上报等方面。结果 50名护理人员中共发生意外针刺伤46人,针刺伤发生率为92.00%。针刺伤后仅有18名护理人员按流程上报。结论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面临着针刺伤的风险较大,且个人防护意识差,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未按照标准规范,医院从加强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规程方面进行了岗前培训和在职教育,大大减少了针刺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相关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提高自我防护提供参考。方法对10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对针刺伤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对接受相关知识培训的态度的问卷调查,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00名(83%)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共发生163例次,人均发生1.63次;最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前5项操作环节分别是回套针帽、收集废针头,吸取药液及配药、注射与拔针。结论建议护理院校增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对在职护士开展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弥补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欠缺;规范护理操作行为,以便切实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有关防护的概念、安全操作行为及报告等问题.方法 自行设计护士针刺伤情况调查表,随机对医院130名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护士中有118名在近1年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90.8%,其中有67.9%被污染针头所刺伤,16.0%被有血液传播性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针头刺伤;而针刺伤发生时的操作环节主要集中在输液完毕拔针、药物配制和处置医疗废物时,分别达到41.1%、21.7%和21.7%;护士在操作时戴手套率仅为13.6%,在刺伤后向上级报告的占39.8%.结论 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发生率高,应对护士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加强针器废弃物的管理,避免护士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内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某教学医院100名内科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针刺伤多发生在护理人员操作中(47.0%),工作量大、紧张繁忙是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工作年限越长,发生针刺伤的概率越小,工作年限与针刺伤的发生有很大关系(x2=14.790,P<0.01).结论 需加强对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硬件建设,减少护理人员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实习护士针刺伤及防护现状,寻找针刺伤发生的规律和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320名实习护士进行针刺伤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有效问卷316份,回收率98.75%;实习护士防护意识差,接触患者前后洗手占3.16%;在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操作中每次戴手套的占11.08%;静脉输液、静脉采血每次戴手套的为0;对防护知识完全不知晓的占18.35%;发生针刺伤1~3次的比例最高,占45.89%;在实习的第2个月内发生针刺伤的实习护士最多,占45.89%;针刺伤发生环节中双手回套针帽最高,占18.49%;316人中有213人发生过针刺伤,但上报率较低,占41.78%.结论 发生针刺伤的根本原因是护理操作不规范,加强实习护士岗前教育,增强防护意识,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带教质量,规范操作,能有效减少针刺伤发生,确保实习护士的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刺伤是当今医务人员所面临最严重的职业危险因素之一,儿科护士更是医院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主要群体。本研究分析荆州市9所妇幼保健院儿科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现状,探讨针对性防护对策。方法 2019-03采用问卷调查对2018-01-01—2018-12-31在荆州市妇幼保健院、荆州区妇幼保健院、沙市区妇幼保健院、公安县妇幼保健院、石首市妇幼保健院、江陵县妇幼保健院、松滋市妇幼保健院、监利县妇幼保健院和洪湖市妇幼保健院从事儿科护理工作>1年的207名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荆州市辖区内9所妇幼保健院儿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59.4%,人均0.9次;工龄≤2年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达到96.4%,人均高达2.2次;工龄越短,针刺伤发生率越高(χ~2=89.76,P<0.001),发生频次明显增多(χ~2=2 430.24,P<0.001)。针刺伤发生操作环节前3位依次是抽吸药液(24.6%)、回套针帽(19%)及处理用后的锐器物(16.9%),累计占比60.5%。护士工龄越短,发生针刺伤人数越多,χ~2=89.76,P<0.001;参加过针刺伤防护培训比未参加培训的护士发生针刺伤人数明显减少,χ~2=42.30,P<0.001;技术操作规范护士比不规范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人数明显减少,χ~2=78.76,P<0.001;儿科住院部针刺伤发生概率高于儿科门诊,χ~2=11.02,P=0.003。在195例针刺伤中,未戴手套防护的占67.7%,伤口只作简单处理的占58.5%,针刺伤发生后未上报的占71.3%。结论护士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多发生在低年资、操作不规范和未参加防护培训护士,应强化针对性培训,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完善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不同工作年限医务人员诊疗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及其防护意识和处理措施,探讨有效干预措施,强化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的整体水平.[方法]随机抽取九省市631名城镇或农村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医院对防护知识的培训、医院对针刺伤的重视程度、医务人员针刺伤的类型和针剌伤后的心理反应等.[结果]被调查的631名医务人员中近一年有406人曾发生过针剌伤,发生率高达64.34%.工作年限越长的医务人员对针刺伤的重视程度越高(P<0.05);工作年限与近一年被针刺伤的总次数呈负相关(P<0.05).医务人员自我防护实施障碍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作年限的差异导致对针剌伤的重视程度的不同,防护方式和流程知晓率低以及防护用品缺乏等.[结论]提高医院管理部门对医务人员针刺伤和职业防护培训的重视,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强职业防护基础建设和管理,将是有效提升医务人员自我防护能力并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的有效措施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90,自引:4,他引:86  
目的 对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进行描述。 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 44 1名临床护士进行现况调查 ,收集有关污染锐器处理情况、针刺伤发生率、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针刺伤意外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 结果  82 %的护士在过去的 1年发生过针刺伤 ,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有套针帽、分离针头、处理针头等。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消毒伤口和挤压伤口 ,5 2 .4%的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感到害怕。 结论 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 ,污染锐器处理不安全。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 ,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等方面减低医护人员针刺伤 ,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分析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自我健康防护的对策.方法 :借由观察分析对我院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具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供应室护士的自我健康防护对策的进行制定.结果 :了解了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发生因素,提升了护士自我健康防护意识,增强了供应室护士的健康水平.结论 :自我健康防护对策对提升护士的健康和消除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规范操作流程和工作条件,保障供应室护士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6年11月(实施防护措施前) 1634名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调查,与2017年11月(实施防护措施后)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16年11月临床护士发生过针刺伤的为1331人(81. 5%),未发生过针刺伤的303人(18. 5%); 2017年发生针刺伤的为345人(21. 1%),未发生的为1289人(78. 9%)。针刺伤发生率下降60. 4%。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保证护士安全,提高护士健康指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风险管理程序对预防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提高针刺伤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内科护士130名、外科护士130名、手术室护士20名、检验科和体检科抽血护士2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法分析针刺伤发生原因、相关防护知识知晓率和防护行为的正确率等,风险管理程序对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风险干预后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临床护士进行风险管理程序干预后,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降低,由原来的年人均3.31次下降至0.73次,下降率为72.22%;防护知识知晓率从51.33%升高至93.60%;针刺伤后正确处理率从45.52%显著升高至9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临床护士进行风险管理程序干预,可有效减少针刺伤发生率,明显提高针刺伤防护意识和针刺伤发生后的正确处理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某基层医疗机构内被针刺伤的护士30例,对其针对针刺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30例护士共出现针刺伤情况223例,处理各类针头发生率最高;造成临床护士针刺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针刺伤危险因素认知不足,针刺伤防护不足,针刺伤后紧急处理不规范,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针刺伤后上报率低等。结论: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中的护士而言,需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理技术操作质量,完善相应规章制度,促使护理操作规范化,规避危险因素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护士进行针刺伤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采取规范操作流程、职业安全培训、操作演练和督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护士进行针刺伤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 2012年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2.38%,低于2011年的1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22,P0.001)。2012年护士临床工作中拔针环节、注射及采血环节针刺伤发生率较2011年明显降低(均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护士实施针刺伤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其针刺伤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手术室医护人员针刺伤现状与预防意识,增强其树立职业防护观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手术室人员进行有关针刺伤情况和防护知识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4.29%,手术医师针刺伤发生率为44.35%。多数医护人员针刺伤后,应急措施选择盲目,仅有38%的人刺伤后检查,且有18.67%的人对其置之不理。对针刺伤产生的原因认识不足,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率高,其原因主要为工作繁忙,患者多。32%对针刺伤危害的认识不足,7.33%操作不熟,违反流程,而26.67%因缺乏防护器具产生针刺伤。医护人员对针刺伤相关保护意识淡薄,知识匮乏,刺伤率发生高,且此现象在不同科室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医护人员对于针刺伤的预防、危害、处理措施等相关知识不足,应加强相关职业安全知识的教育及针刺伤的护理,建立完善的刺伤防护系统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静脉输液安全防护流程在感染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运用过程以及效果进行研究,以便于减少感染科护理当中发生的针刺伤现象,提升护生的职业安全性.方法:针对静脉输液过程当中的针刺伤现象的发生因素进行分析,找到改进措施,对排班方式和带教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同时对穿刺的方法进行重新确定,建立起感染科学生静脉输液安全防护流程,对护生进行规范化的培训以后进行实施.并对比护生在安全防护流程实施前和实施后的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在实施了静脉输液安全防护流程以后,针刺伤现象明显减少(P<0.05).结论:静脉输血安全防护流程在感染科护理临床教学当中进行应用能有效的提升护生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巧,从而达到减少针刺伤现象的目的,有利于提高感染科实习护生的职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顾露  胡萍 《职业与健康》2015,(4):532-534
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其常见情况,为职业防护提供实际依据。方法采用四川省人民医院自行设计的针刺伤报告表,收集2013年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相关资料,并对针刺伤发生的执业阶段、操作过程及科室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 844名护理人员中88人(4.77%)有不同程度的针刺伤。不同执业阶段针刺伤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实习护理人员显著高于在职护理人员(P0.001);最常发生针刺伤的操作过程为处理针头、清理废物、回套针头,比例均20%;发生针刺伤的常见科室有内科、外科、急救中心,比例均20%。结论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最高。应加强高危人群、重点科室的防护培训。规范护理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有助于减少护理工作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在2008年1月~2010年12月3年期间在临床一线的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2008~2010年3年期间护士发生针刺伤人均次数逐年减少,在注射前、准备用物、注射中、处置废物时和其他情况等刺伤环节发生刺伤的人数也显著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率很高的人群,原因是多方面的,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防护知识教育,增强防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明确针刺伤发生的环节,制定具体措施,减少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调查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情况,为采取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90名护士中,78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6.7%。发生在操作后处理针头时被刺伤占79.5%;有79.5%人未主动报告针刺事件;有72%针刺伤发生在上午给患者集中治疗的时间。结论护理人员工作繁忙;防护意识淡薄;处理医疗废弃物时操作不规范是造成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改善医疗设备和条件,建立医务人员个人健康档案,合理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是当前专科医院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