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选取慢传输型便秘患者24例,用3-0肠线植入穴位,观察便次、粪便形态、排便时间等项变化。结果显示,第1、2次埋线后,有效率分别为87.5%和95.8%,结肠传输功能显著改善。结果表明,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益气养阴汤口服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益气养阴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口服莫沙比利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便秘症状积分、结肠传输试验72 h标志物排出数量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便秘症状积分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黄芪润肠颗粒内服结合结肠水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将8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自拟黄芪润肠颗粒内服并用结肠水疗机将药物直接送入全结肠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六味安消胶囊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24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黄芪润肠颗粒内服结合结肠水疗在临床综合疗效和结肠传输试验检测结果方面,均优于六味安消胶囊,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53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资料,其中32例采用口服中药汤剂和胃肠动力药、中药液灌肠、穴位贴药、耳穴疗法等治疗(治疗组);21例采用口服中药汤剂及胃肠动力药治疗(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1%;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7.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排便间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口服中药汤剂和胃肠动力药、中药液灌肠、穴位贴药、耳穴疗法等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便塞通合剂和莫沙必利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我们用便塞通合剂和莫沙必利联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35例(治疗组),单用莫沙必利治疗慢传输型便秘30例(对照组),对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无效病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症状改善方面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便塞通合剂和莫沙必利联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方口服并配合中药外敷神阙穴、莫沙必利口服治疗,对照组口服福松,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1.9%(P〈0.05)。结果表明,中西药合用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评价通便合剂对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通便合剂及麻仁软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和71%(P〈0.01)。结论:结果表明,通便合剂是一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穴位强化埋线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或混合型便秘(MC)的疗效.观察组STC和MC各62例,采用大肠俞、天枢、中极、足三里穴位埋线部分配合肛门局部手术,对照组STC和MC各62例,121服中药四磨汤治疗,MC62例实施肛门局部手术。每天记录排便时间及排便量,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6个月时观察组124例中治愈52例(41.9%),显效5例(4.0%)。对照组单纯STC及MC中无显效及治愈病例。结果表明.穴位强化埋线法治疗STC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复合性治疗方法,配合肛门局部手术可治疗MC,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中医益气养阴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将16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0例采用自拟益气养阴汤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麻仁软胶囊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非药物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将7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麻仁丸口服治疗,治疗组予以非药物疗法(包括穴位推拿、被动腹式呼吸、步行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非药物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能起到改善便秘患者症状,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恢复排便反射的作用,可以减少泻剂的使用,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西沙必利结合中药口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疗效,将225例ST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采用口服西沙必利和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105例采用单纯口服西沙必利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49.2%和1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与61.0%,两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西沙必利结合中药口服治疗STC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中西药联合应用及单独应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治疗组(A组)30例,西药治疗组(B组)(头孢哌酮+吲哚美辛+奥美拉唑)30例,中西药联合治疗组(C组)30例。于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门诊复查,通过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了解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查前列腺液了解白细胞数量情况。结果在症状改善方面,中药组与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中药组与中西药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西药组与中西药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在前列腺液白细胞数量等级上,3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上,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独应用中药或西药;但在前列腺液白细胞数量等级的改善效果与单独应用中药或西药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胚胎解冻后损伤及过夜培养后生长情况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冻融胚胎移植周期303例,共349个周期。(1)根据所移植胚胎卵裂球的损伤程度,分为移植的胚胎均无损伤的完整组(A1,n=193)、全部移植的胚胎均有卵裂球损伤的损伤组(A2,n=30)和移植既有完整胚胎又有卵裂球损伤胚胎的损伤混合组(A3,n=126);(2)解冻后胚胎经过夜培养,所移植胚胎均有不同程度生长的定为生长组(B1,n=187),所移植胚胎均未见生长的未生长组(B2,n=46)和所移植胚胎既有生长的胚胎又含有未生长胚胎的生长混合组(B3,n=116);(3)在生长组及生长混合组中,有胚胎达到桑葚胚状态的桑葚胚组(C1,n=86),无胚胎生长到桑葚胚的无桑葚胚组(C2,n=217);比较各组之间的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流产率之间的差别。结果解冻后完整组(A1)及损伤混合组(A3)妊娠率分别为45.08%、40.48%,均显著高于损伤组(A2)(20%)(P=0.01,0.036);完整组(A1)种植率(24.25%)显著高于损伤组(A2)(11.11%)(P=0.02),活产率及流产率相应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解冻后经过夜培养,生长组(B1)妊娠率(47.06%)显著高于生长混合组(B3)(34.48%)(P=0.031),生长组(B1)种植率(26.34%)显著高于未生长组(B2)(17%)及生长混合组(B3)(16.16%)(P=0.049,0.002)。桑葚胚组(C1)的妊娠率、种植率均显著高于无桑葚胚组(C2)(54.65%vs.37.33%,28.28%vs.19.76%)(P=0.006,0.015)。结论胚胎解冻后胚胎的完整性对妊娠结局有利;胚胎解冻后经过夜培养,有卵裂球细胞生长的胚胎能够获得较高的种植率及妊娠率,且生长为桑葚胚者能够获得较高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术后中药熏洗坐浴对减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16例行混合痔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89例行单纯混合痔切除手术治疗,B组127例行混合痔切除术配合术后中药坐浴治疗。结果显示,B组在术后肛门水肿、出血、疼痛等并发症方面明显低于A组。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配合中药坐浴有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肛门水肿及出血的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最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302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分为A组(内科治疗)57例,B组(内科+抗病毒治疗)80例,c组(内科+抗病毒+人工肝治疗)124例,D组(内科+抗病毒+人工肝+中医治疗)41例。观察患者治疗基线、治疗第1、4、8、12周及治疗结束时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胛A)、HBVDNA等指标,并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观察其存活情况。应用Kruskal—Willis H检验比较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四组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213,P=0.360),治疗12周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722,P=0.033)。四组1年病死率分别为36.84%(21/57)、32.50%(26/80)、26.61%(33/124)和24.39%(10/41)。C组治疗方法的死亡风险是B组的0.566倍(P=0.036);D组治疗方法的死亡风险是B组的0.396倍(P=0.016)。结论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药物及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术可明显提高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活度的125I粒子植入对人纤维肉瘤裸鼠移植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人纤维肉瘤细胞HT-1080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4只,随机分4组,实验组A、B、C组分别植入单颗活度为14.8、22.2、29.6MBq的125I粒子,对照组D组植入单颗空源。15d后比较各实验组及对照组之间移植瘤大小,计算抑瘤率,观察移植瘤微血管结构的变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比较各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结果粒子植入后15d,A、B、C、D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879.32±54.90)mm3、(186.91±32.70)mm3、(122.01±34.72)mm3和(1302.71±62.39)mm3,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4.21,P=0.000)。125I粒子对A、B、C组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32.50%、85.65%和90.63%。与D组比较,实验组可见移植瘤细胞坏死,微血管不同程度减少,内皮细胞杀伤明显。4组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2%(13/24)、29.2%(7/24)、20.8%(5/24)、66.7%(16/24),A、D组间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4,P=0.376),B、C组的VEGF表达均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2,P=0.009;χ2=10.243,P=0.001),A、C组与B组VEGF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086,P=0.079;χ2=0.444,P=0.505),A、C组比较,VEGF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89,P=0.017)。4组MVD表达分别为(27.49±3.10)个、(10.27±3.57)个、(9.14±2.49)个、(30.15±4.26)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3.22,P=0.000),A、D组间MVD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3.814,P0.05),但B、C组的MVD表达均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8.502,P0.05;q=30.123,P0.05)。B、C组与A组表达M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4.689,P0.05;q=26.309,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628,P0.05)。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人纤维肉瘤微血管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粒子初始活度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应用中药超声透人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及肛缘水肿的效果,将1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超声透入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药熏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肛缘水肿的情况及评分,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肛缘水肿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vs63%,P〈0.05);治疗组疼痛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vs50%,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中药超声透人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及肛缘水肿疗效显著,能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nt)拮抗剂方案中用或未用口服避孕药(达英-35)预处理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52个IVF-ET移植周期,分为3组,A组:116例,达英-35预处理GnRH-ant方案移植周期组;B组:46例,未用达英-35预处理GnRH-ant方案移植周期组;C组:90例,GnRH-a长方案移植周期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和剂量、HCG日LH水平、取卵日内膜厚度、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 A组平均年龄(30.9±0.8)较B组(33.9±1.7)年轻,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Gn使用天数和用量比B组多,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HCG日LH水平和取卵日内膜厚度均较B组显著减少(P0.05);A组与B组的可用胚胎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临床妊娠率(18.1%)较B组(37.0%)显著下降(P0.05);B组临床妊娠率(37.0%)与C组(38.8%)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IVF-ET治疗中应用口服避孕药预处理GnRH-ant方案,妊娠率显著下降,但未用口服避孕药预处理的GnRH-ant方案,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高乌甲素超前镇痛加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局部注射对肛肠病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将30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病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00例,镇痛方式:A组术前3h肌肉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8mg,术后于创面局部点状注射亚甲蓝长效止痛剂(亚甲蓝20mg、2%利多卡因5ml、注射用水10ml的混合液);B组仅术后于创面局部点状注射亚甲蓝长效止痛剂;C组仅术后口服曲马多缓释片。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显示,(1)肛门疼痛VAS评分:A组患者术后6~72h几乎无痛。术后6h、24h肛门疼痛VAS评分A组均低于B、c组,P〈0.05或P〈0.01。术后72h肛门疼痛VAS评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1。(2)镇痛效果:A组患者术后6~72h镇痛效果均为优。术后6h、24h镇痛效果A组均明显优于B、c组,P〈0.01。术后72h镇痛效果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均明显优于C组,P〈0.01。结果表明,高乌甲素超前镇痛加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局部注射对肛肠病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精子形态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当前精子形态对体外受精(IVF)的影响尚存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生殖遗传中心659对IVF-ET治疗夫妇,按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分为4组,A组(2%)112个周期,B组(≥2%~4%)180个周期,C组(≥4%~5%)74个周期,D组(≥5%)293个周期。比较各组间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以及新鲜移植周期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指标。结果:4组间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和可移植胚胎率有差异。C组(71.90%)和D组(72.89%)的受精率均显著高于A组(57.97%)和B组(63.29%)(P均0.05),C组与D组间、A组和B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D组的正常受精率(57.16%)显著高于A组(46.52%)和B组(50.89%)(P均0.05),C组正常受精率(54.67%)显著高于A组(P0.05),其余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D组的可移植胚胎率(55.62%)显著高于B组(45.75%)(P0.05),其余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D组的无可移植胚胎患者比例(8.87%)显著低于A组(20.54%)和B组(18.89%)(P均0.05),C组(12.16%)与其余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各组间新鲜移植周期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对IVF-ET的受精率及胚胎形成有一定影响,用于评估IVF受精结局时,5%临界值略优于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