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目的 对荣成市进行眼病及盲目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原则,以2.16%的抽样率抽取14789人做为调查对象。结果 各种眼疾患病率为2.64%,盲目患病率为0.142%,其中白内障占首位(38.1%),第二位为青光眼(14.3%),第三位为视神经萎缩、角膜白斑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各占9.5%),其它占(19.1%)。结论 眼病及盲目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了主要致盲病因为白内障,手术治疗白内障仍是今后防盲治盲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致盲原因及早期防治的重要性,为防治儿童盲或低视力提供有效的对策。方法采用常规眼科检查方法对长沙市82名盲校学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视力、眼前节、眼位、眼底检查,以表格问卷形式调查盲童出生史、家族及父母眼病史,既往患病史(外伤、高热及其他全身病史)。结果致盲原因中以先天性遗传性眼病为主,占74.39%,其中包括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病变;其次为眼外伤,占16.43%;其他高热脑炎后占9.58%。视力〈0.02-无光感为35例,占42.68%;残余视力≥0.02者47例,占57.32%。结论长沙市盲校学生致盲原因中,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占第一位,眼外伤占第二位。揭示儿童盲的防治必须从胎儿期开始,预防为主,正确及时治疗先天性眼病极为重要,同时应高度重视眼外伤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信阳市(含八县两区)白内障患病率,白内障致盲率,白内障手术负荷量;评价我市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实施以白内障手术治疗为主的防盲治盲工作效果。方法2006年12月-2007年7月,对全市眼病人群进行白内障的筛查。白内障定义为:至少1眼晶状体浑浊矫正视力〈0.6者,其中最好眼矫正视力〈0.05者为白内障盲人,矫正视力〈0.1眼为白内障手术对象。结果眼病人群共3472例,接受检查3469例,总受检率99.91%,白内障患病率为65.84%,白内障致盲率为3.06%,白内障手术负荷量为30.18%。结论白内障盲人所造成的社会负担较重,目前农村门内障致盲率较高,高质量增加白内障复明手术是防盲治盲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虽不能预防但可治疗,经济而有效的手术治疗可以减少白内障盲。据初步统计,我国现有500万白内障患者中,每年有近40万人致盲。根据西藏自治区最新眼病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白内障是我区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患病率为14.6%。按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推算,约有3万名盲人,其中白内障致盲占46.8%,即全区约有14040名白内障致盲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新生的白内障患者也逐年增加,我区的防盲治盲工作任务将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是我国常见眼病,群体患病率为0.21%~1.64%。青光眼也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青光眼居致盲眼病的第4位。我国盲人的人群中5.3%~21%(平均8.8%)由患青光眼所致,眼压升高为青光眼的主要临床体征。测量眼压是诊断青光眼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对工厂8249名职工进行眼病调查研究,发现眼病总数4416人。占受检数的53.24%。沙眼为第1位,近视第2位,角膜薄翳第3位。眼球穿通伤的致盲率为45.45%,预防眼球穿通伤是工厂医院眼科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7.
西藏自治区墨脱县人群盲和低视力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了解西藏自治区墨脱县人群盲与低视力的流行病学变化情况。方法以村为基础,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原则,抽取6个行政村作为调查地点。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盲与低视力标准,对全县按2.05%抽样比例抽取样本进行盲与低视力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检录821人中,受检人数为735人,受检率为89.52%。双眼盲19人,盲率为2.59%(男性1.72%,女性3.40%);双眼低视力32人,低视力患病率为4.35%(男性4.02%,女性4.67%)。≥40岁盲及低视力患者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致盲的眼病依次为白内障(42.11%)、角膜病(21.05%)及青光眼(15.79%)。结论西藏自治区墨脱县人群中盲和致低视力的眼病以白内障居首位,因此手术治疗白内障仍是今后防盲治盲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盲校学生病因及视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上海盲校学生病因及视力调查分析,为防治儿童盲提出依据。方法对盲校224名学生进行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镜、眼压等眼部检查,并对病因和视力进行分析。结果224例盲校学生中97例为盲,低视力97例,矫正视力≥0.3者30例。第1位致盲眼病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占32.99%;低视力病因中第1位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占21.65%;124例患屈光不正学生中配戴矫正眼镜54例。结论上海盲校学生中ROP已成为第1位致盲性眼病,提示建立ROP筛查网络和开展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屈光不正儿童的早期验光配镜对于防治儿童盲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是目前我国致盲的主要眼病。作者在云南省边远贫困地区防盲工作中因条件所限,只能采用肉眼下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但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白内障168例,绝大多数为成熟期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方法: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120°角膜线切口(10-2点),开罐式截囊,双手压迫法挽核,10-0尼龙线缝合切口3针,用连接于平衡盐液的双管注吸针头冲吸皮质,切口加缝3-5计达水密状态。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月),矫正视力≥0.3者占893%,≥0.5者占67.3%。主要并发症;(1)术中后囊破裂(13.6%),多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近5年眼科住院婴幼儿的临床特征,为婴幼儿眼病的筛查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眼科住院婴幼儿的信息,包括病案号、性别、年龄、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主要诊断编码及主要诊断名称,回顾性分析患儿住院病历的年龄、性别及眼病的分布情况。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年龄的分布情况;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疾病的分布情况;性别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在全部8351人次的住院病历中,纳入本研究的病历为5902人次,年龄为3个月~3岁,平均年龄(1.9±0.9)岁。其中,男性3448人次(占58.4%),女性2454人次(占41.6%)。将纳入本研究的5902人次病历分为1岁组、2岁组及3岁组。1岁组,共计2577人次(占43.7%),男性1514人次(占58.8%),女性1063人次(占41.2%);2岁组,共计1559人次(占26.4%),男性890人次(占57.1%),女性669人次(占42.9%);3岁组,共计1766人次(占1766%),男性1044人次(占59.1%),女性722人次(占40.9%)。三组性别构成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608,P>0.05)。在全部纳入本研究的5902例病历中,患前五位眼病的婴幼儿共计3020例,占总数的51.2%。排名第一位的眼病为视网膜恶性肿瘤,频数1224(占20.7%);第二位的眼病为先天性白内障,频数989(占16.8%);第三位的眼病为先天性青光眼,频数494(占8.4%);第四位的眼病为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频数178(占3.0%);第五位的眼病为先天性内斜视,频数135(占2.3%)。在排名前五位眼病的病例中,1岁组,依次为先天性白内障657例(占25.5%)、视网膜恶性肿瘤468例(占18.2%)、先天性青光眼349例(占13.5%)、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87例(占3.4%)及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81例(占3.1%);2岁组,依次为视网膜恶性肿瘤500例(占32.1%)、先天性白内障149例(占9.6%)、先天性青光眼76例(占4.9%)、先天性内斜视69例(占4.4%)及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48例(占3.1%);3岁组,依次为视网膜恶性肿瘤256例(占14.5%)、先天性白内障183例(占10.4%)、间歇性外斜视89例(占5.0%)、先天性上睑下垂71例(占4.0%)及先天性青光眼69例(占3.9%)。 结论0~3岁住院婴幼儿常见眼病发生发展具有一定规律性,建议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重视儿童眼底和斜视专科相关筛查和早筛查。  相似文献   

11.
据国内文献资料,葡萄膜炎致盲率为1.4~9.2%,占眼病的第4~8位。杨氏等(1982年)对236例(300眼)葡萄膜炎致盲原因分析,其单眼致富率为23.38%(55/236)双眼致盲率为2.54%(6/236),而致盲主要原因由于并发病,其中以并发性白内障居首位,占35.82%(24/67)。白内障摘出术是并发性白内障唯一治疗方法,对葡萄膜炎后并发性白内障摘出术的指征,时机、术式,术前后处理及预后估计等问题,各家意见不同,回顾国内对这个问题的研讨,尤以临床分析的文献不多,为此作者就近四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宁波盲校在校学生视力情况并分析其原因,说明早期预防和康复对儿童视残的重要性。方法采用眼科常规检查方法对41名盲校学生进行眼科检查,并对致病原因、残存视力以及儿童视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先天性和遗传性眼病是致盲的主要因素,其中第一位为先天性眼球震颤、小眼球小角膜等,占总例数的34.15%,第二位为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占总例数的26.83%。有视力残存者即低视力及以上者(视力>0.02)28人占62.29%,视力为光感至指数之间者9人占21.95%,无光感者4人占9.75%,盲目者共计31.7%。结论宁波市盲校学生眼病致盲原因中,主要是先天性遗传性眼病,提示儿童眼病及早发现并治疗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我院1854例住院盲目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根据不同致盲眼病的治疗效果,探讨防盲治盲的策略和方向。方法:选取2010-09/2013-08在我院眼科住院患者5473例,其中盲目患者共计1854例,占住院患者的33.88%,按照国际WHO制定的最佳矫正视力<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者为盲,并排除小于3岁不能配合视力检查的患儿为纳入标准,对盲目患者的年龄和致盲病因进行分析,统计各年龄段的主要致盲眼病,记录各盲目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视力;并计算出各致盲眼病的脱盲率,对各致盲眼病经过治疗后未脱盲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盲目患者中,右眼盲728例,左眼盲767例,双眼盲359例,共计盲眼2213眼,盲目患者年龄以60~80岁居多,致盲眼病的前3位依次为: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在2213眼盲眼中,进行治疗者有2172眼,其中1762眼(81.12%)脱盲,410眼(18.88%)未脱盲,在所有未脱盲眼病中,前3位依次为:糖尿病视网膜病、青光眼和视网膜脱离。结论:近年来,致盲眼病的病因构成已发生了变化,但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及青光眼仍是致盲眼病的高发病因,虽然白内障的脱盲成功率较高,由于其致盲率较高,所以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青光眼及视网膜脱离等疾病的治疗是今后防盲治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南岸区部分人群盲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Liu S  Chen L  Ouyang L  Peng Q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8):722-725
目的调查重庆市南岸区部分50岁及以上人口低视力与盲患病率及盲原因,探讨防盲治盲工作的成效及盲和视力损伤的变化。方法2005年4至7月,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法,对重庆市南岸区29个基本抽样单位内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视力及眼部检查。受检人数5079人,受检率89.4%。在正式调查前两个检查组均经过一致性重复检验。结果以世界卫生组织视力损伤标准为依据,受检人群的盲患病率为1.8%。年龄越大,盲患病率越高,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更明显。白内障盲仍为第1位,但白内障盲患病率由40.0%显著下降为31.6%;眼底病上升为第2位盲原因;以后依次为屈光不正、角膜病、青光眼等。结论重庆市南岸区部分人群盲原因以白内障为首位,眼底病其次。因白内障所致的盲患病率有所下降,以白内障手术为主的防盲工作开展初见成效,建议加大对年龄相关性眼病、眼底病及青光眼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反弧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体会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评价反弧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对400例(486眼)白内障施行反弧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1d矫正视力≤0.318眼占3.7%,0.3~0.5359眼占73.9%,0.5以上109眼占22.4%。术后1wk矫正视力≤0.36眼占1.2%,0.3~0.5289眼占59.5%,0.5以上191眼占39.3%。术后3mo矫正视力≤0.33眼占0.6%,0.3~0.5125眼占25.7%,0.5以上358眼占73.7%。术中并发症主要为后囊膜破裂,瞳孔损伤;早期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虹膜炎:晚期并发症主要为后发性白内障。结论:反弧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安全易行,不需要添置昂贵的医疗设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特殊类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63例82眼并发性等特殊类型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22(平均16.72)个月,观察术后远视力、近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变化以及并发症,并调查患者对术后效果的满意度。结果:63例82眼术后远视力平均为0.85(0.2~1.5),≥1.0者42眼(51.22%);≥0.3者73眼(89.02%);0.3者9眼(10.98%)。术后近视力平均为0.76(0.2~1.5),≥1.0者34眼(41.46%);≥0.3者67眼(81.71%);0.3者15眼(18.29%)。并发于近视、葡萄膜炎及发育性白内障术后效果较好,而并发于青光眼及代谢性白内障术后效果稍差。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9.71%,未出现持久性角膜内皮失代偿现象;术后出现眩光感患者2例(2.44%);后发性白内障1眼(1.22%);术后短期多重复视及色觉异常1例(1.22%)。患者满意度为95.24%(60/63)。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于并发性等特殊类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不仅获得较好的远视力。而且具有较好的近视力,患者满意度较高。术后效果与特殊类型白内障原发疾病的性质及其对术眼的影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焦作地区50岁以上人群中白内障、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及白内障手术后视功能和生存质量情况.方法 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采用横断面研究,对焦作地区50岁以上居民14568人,进行视力和眼科检查;明确盲和低视力的患病情况,并对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进行视功能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结果 5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为23.45%,居第1位.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明显上升.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3.81%,女性为32.28%,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1).眼底病在低视力及盲者中居第2位.白内障手术后视功能平均得分为83.78±20.37.手术后生存质量平均得分为88.63±17.97,各视力等级组得分情况和视功能结果相似.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内障在焦作地区仍是一个应当引起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以白内障手术为主的防盲工作已初见成效,建议加大对年龄相关性眼病、眼底病及青光眼等致盲和低视力眼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对高龄老年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58例61眼高龄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植入PMMA-体型人工晶体,术后观察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力:(1)术后第1天〈0.1者12眼,占19.7%,0.1~0.4者32眼,占52.5%,≥0.5者17眼,占27.9%;(2)第7天〈0.1者5眼,占8.2%,0.1~0.4者19眼,占31.1%,≥0.5者37眼,占60.7%。并发症:术中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角膜水肿、后弹力层皱褶9眼,炎症反应、前房渗出、房水混浊7眼,均在1周内消退;瞳孔上移2眼;术后黄斑囊样水肿4眼。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龄老年白内障可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要求有术前详细的检查、心理疏导及术者熟练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在农村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共计258例(308跟)为治疗组,施行小切口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其中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者106例(126眼)。结果本组病人随访3~18个月,视力≥0.5者291眼,占94.5%;≤0.5者17眼,占5.5%。并发症:前囊膜残留8眼(2.6%),皮质残留11眼(3.6%),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6眼(1.9%),后囊膜混浊3眼(1.0%),明显角膜内皮水肿10眼(3.2%),未见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基层医院完全可开展小切口现代白内障手术,达到治盲目的。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弥漫性核性白内障一家系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赵玉玲,陈惠先天性白内障是较常见的眼病之一,国内统计本病占眼先天畸形的第二位n',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D.4%,占新生育儿的30%IZ],其发生率占小儿先天性眼病的3292qb.先天性白内障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