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期望能研制出癌症疫苗,使治疗癌症如同预防和治疗普通疾病一样简单。由于受到技术条件限制,这一愿望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法实现。但利用疫苗治疗癌症是战胜癌症的一个方向,疫苗疗法与传统疗法相比具有治疗简单、副作用小、疗效彻底等优点,它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来治疗癌症。通过给患者注射癌症疫苗,激发免疫细胞攻击癌细胞,从而达到提高自身免疫力、消灭癌细胞的目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基因重组技术、抗肿瘤免疫理论的发展,为癌症疫苗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条件。目前不少癌症疫苗已处在临床试验或即将上市的阶段。下面我们大致浏览一下。  相似文献   

2.
杨昆 《癌症康复》2001,(4):13-13
我们都有过接种预防传染病疫苗的经历,这种疫苗是用没有致病性的细菌或少量细菌蛋白质来制作的,疫苗足以使人体产生轻微的感染,但被接种者不会发生疾病.一个多世纪以来,用这种方式使人体产生免疫功能以对付许多传染病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那么,是否也可以接种癌症疫苗来预防或治疗癌症呢?  相似文献   

3.
癌症疫苗     
《癌症进展》2006,4(4):332-332
开发癌症疫苗的着眼点有两个,即治疗已有的癌症(治疗性疫苗)或预防癌症的发生(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在癌症患者中接种,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使之识别和攻击人体癌症细胞,并避免损伤正常细胞。预防性疫苗接种于正常个体,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使之攻击可能诱发癌症的病毒,预防病毒感  相似文献   

4.
2000年4月,在英格兰南部的皇家伯恩茅斯医院里,医生为一位42岁的淋巴癌女病人注射了癌症疫苗,这名患者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接种癌症疫苗的人.  相似文献   

5.
NY-ESO-1抗原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肿瘤特异性抗原,在乳腺癌、黑色素瘤、食管癌等 20多种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NY-ESO-1的广泛表达使其成为多种实体瘤特异性疫苗免疫治疗的首选抗原。在制备NY-ESO-1癌症疫苗时,目前主要围绕癌症疫苗的类型、抗原的加工提呈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现综述近年来NY-ESO-1癌症疫苗在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如果像用疫苗抗感染性疾病一样来对抗癌症,癌症就有可能被征服。这一设想正在慢慢成为现实。世界上第一个癌症疫苗——宫颈癌疫苗于2006年6月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目前,全球已经有160多个国家批准了使用宫颈癌疫苗,28个国家支持学生和青少年免费接种。  相似文献   

7.
如果像用疫苗抗感染性疾病一样来对抗癌症,癌症就有可能被征服。这一设想正在陉慢成为现实。世界上第一个癌症疫苗——宫颈癌疫苗于2006年6月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准上市。目前,全球已经有160多个国家批准了使用宫颈癌疫苗,28个国家支持学生和青少年免费接种。尽管现在使用宫颈癌疫苗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宫颈癌疫苗的开发和应用为其它癌症的防治指出了方向。我们在今年第2期中讨论了关于乳腺癌的两种疫苗,本期我们谈谈针对防治前列腺癌的疫苗。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发展,癌症疫苗逐渐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当今时代的背景下呈现出更加迅猛的发展势头。随着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中取得的成功,癌症mRNA疫苗的研发与应用也重新成为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基于癌症m RNA疫苗的临床研究更是层出不穷,并且在许多肿瘤患者中证明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将从癌症mRNA疫苗的优势、研究与应用现状、局限及挑战这几个方面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9.
德国鲁尔大学医学微生物系新研制的抗癌疫苗在动物试验中初步获得成功,在故意诱发癌症的条件下,接受注射的老鼠有70%免患癌症。 该大学医学微生物系的弗朗克恩伯格教授认为,这种新型抗癌疫苗的机理是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原则上可以对付所有种类的癌症。 这种抗癌疫苗含有一种细胞内传递信息的物质和经过放射处理、已经无害的癌细胞。这种疫苗注入机体后,可以刺激免疫系统“注意”癌症的发生与发展,并诱使机体产生特殊的防御物质。抗癌疫苗动物试验初获成功  相似文献   

10.
李建 《抗癌》2004,(1):10-10
治疗癌症的传统方法是手术、放疗和化疗,其弊端很多,而利用疫苗治疗就有很多优点。法国和美国各有一家公司已向美国FDA递交有关防治骨癌的疫苗的材料,首批癌症疫苗有望明年初在美国首先上市。  相似文献   

11.
NY-ESO—1抗原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肿瘤特异性抗原,在乳腺癌、黑色素瘤、食管癌等20多种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NY—ESO—1的广泛表达使其成为多种实体瘤特异性疫苗免疫治疗的首选抗原。在制备NY-ESO-1癌症疫苗时,目前主要围绕癌症疫苗的类型、抗原的加工提呈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现综述近年来NY—ESO-1癌症疫苗在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说到预防,不少人认为是针对传染病而言的,如肝炎、霍乱、麻疹等,只要注意饮食卫生、接种疫苗就可如愿。而癌症病因不明,又无有效疫苗可用,咋能预防呢?看来只有听天由命了。其实,这种无所作为的消极观点毫无科学根据。虽然,就目前而言癌症的真面目确实未被识透,但经科学家们的长期努力,已有不少相关因素被揭示,特别是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和癌症的渊源已有比较明确的结论,那就是大多数癌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被称为生活方式癌。所谓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起居作息、兴趣嗜好、个性脾气等方方面面,诸如吸烟、贪酒、便秘、熬夜、营养不良或过剩、空气污染、不良性格等都是致癌的祸根,“造就”了约80%的癌症病人。  相似文献   

13.
《抗癌之窗》2010,(1):6-6
这篇文章是关于未来药丸的一个集合,看来很像真的,可以让我们开开眼。1.癌症疫苗抗癌的药物千万种,现如今,战胜它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元旦献词     
趙平 《癌症进展》2007,5(1):1-1
21世纪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又一个新时代,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逐渐发现日益逼近的"幽灵"挥之难去,这就是癌症.癌症是人们尚无力战胜的恶魔,每年吞噬近千万人的生命,让无数家庭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癌症严重折磨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使患者及其家属感到恐惧和无奈,作为肿瘤学专业的医务工作者,我们为癌症的肆虐感到内疚.  相似文献   

15.
一、癌症即是一种基因病,我们还能改变它吗? 是的,癌症是一种基因病,但仅有一小部分是遗传性的.在人类长期的生命活动中,体内基因容易发生有益或有害的突变.流行病学证据表明,仅有约5~10%的癌症是直接由与癌症有关的遗传基因引起,大部分癌症与细胞内遗传物质改变和损伤的长期积累有关,损伤的原因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的.食物、营养、身体活动是癌症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素,而这些是可以改变的.这些环境因素包括:吸烟和通过其它途径使用烟草、感染、辐射、工业化学物和污染、药物以及食物、营养、身体活动等许多方面.国际抗癌联盟(UICC)发布报告称:若可戒烟、节食、限制饮酒,有规律锻炼和接种针对致癌感染的疫苗,43约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6.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仍是肿瘤科最大的挑战之一。尽管早期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治疗方式不断改进,使约20%的患者有根治性治疗的机会,但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仅有15%。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不断发展,发现癌症疫苗通过激活T、B淋巴细胞,增强免疫应答来清除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对于靶向黏蛋白-1(MUC-1)抗原表位的疫苗已经进行大量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将围绕MUC-1疫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在人们的一生中,1/3的人可能罹患癌症,并且当中3/4的人可能死于癌症.尽管癌症如此常见,但几乎所有的癌症患者都是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被宣布患了癌症.癌症粲然降临,尤如晴天霹雳.癌症对生命威胁的不可预知性,癌症治疗手段及过程的复杂性,使患者及家属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8.
某些病毒对癌症发生所起的明显作用促使研制防病毒感染疫苗有了新的进步。在今年召开的“病毒与癌症”国际会议上,M·A·Epstein报告了他主持抗EBV疫苗研究小组的工作进展。EBV已被证实牵涉到两种癌症:一、伯奇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全世界年发生5,000~10,000例,多发生在非洲疟疾区,是非洲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二、鼻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与评论江月7日发表的h:linlrethPendai的文章“少数人类癌症中发现猿猴病毒DNA”,对有关猿猴病毒SV40可能在人类癌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这一问题却未提及。其理由是SV40已被证明在体外能将正常人细胞转化为癌细胞Q自m年代在骨髓灰质炎疫苗中发现SV40以来,人们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将正常人细胞替代猴肾细胞为底物进行病毒复制以进行疫苗生产,这是Pedal文章阐述的重要原因。不同于原先的猴肾细胞,在正常人类二倍体细胞群(诸如有较好特性的M-38细胞株)没有发现外来的病毒,然而用WI38生产骨髓灰质炎疫苗被生物标准部门(现…  相似文献   

20.
肿瘤免疫基因治疗是肿瘤生物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如用各种肿瘤疫苗包括肿瘤细胞疫苗活体重组疫苗、肽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以及DNA疫苗等,用来诱导机体抗肿瘤之反应.然而研制这些疫苗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大部分肿瘤特异性抗原仍不清楚,机体对自身抗原免疫耐受,缺乏有效的抗原递呈等.因此有必要探索肿瘤免疫或基因治疗的新途径.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即自身耐受性,但当机体内隐蔽抗原释放、生物、物理化学因素使自身抗原改变等可导致自身免疫形成,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靶抗原所在组织及细胞,造成相应器官的病理性损伤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