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30)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6),所有病例在术前、术后第1、8天分别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血糖、谷丙转氨酶、血红蛋白和电解质(K^+、Na^+、Cl^-)。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吻合口瘘及测体质量。结果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无吻合口瘘。营养支持后EN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升高(P〈0.01)。营养支持后EN组与PN组对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P〈0.001)。临床观察生命体征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时间(P〈0.001),体质量下降减慢。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血糖的影响。方法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胃肠手术后随机分为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术后第2天起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并根据血糖情况配合胰岛素治疗。每天监测血糖,于术后第4、8天测各项营养、生化指标,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P〈0.01)。术后第4天观察,营养指标(HGB、Alb、TP)EN组较PN组改善(P〈0.01),生化指标(TF、ALT、TBIL)EN组较PN组术后第4天升高(P〈0.01)。患者均可耐受术后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胃肠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不会引起血糖较大波动,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体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食道癌、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15例食道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分别采取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并注意滴注速度,保持管道通畅及预防并发症发生,进行效果对比。结果早期采用肠内营养,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同时有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早日恢复。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更符合生理,给药方便,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0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5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及优质护理,参考组患者进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体重下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体重下降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控制体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食管癌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对124例食管癌患者依据术后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64例,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组:60例,食管癌术后给予全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情况,检测手术后生化指标。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内营养组明显低于静脉营养组(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内营养组较静脉营养组短(P<0.01),血浆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肠内营养组高于静脉营养组(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较静脉营养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合理、有效、经济、简便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方法将1998年1月~2001年5月我院可手术切除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观察患者术后的体力恢复状况、营养状况变化、并发症和住院费用等指标,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营养状况均无进一步恶化,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肠内、肠外营养均能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②与肠外营养比较,肠内营养可促进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和体力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低.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营养方法,肠内营养的输注途径以空肠穿刺置管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早期肠内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血糖影响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2—2010年手术治疗的90例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0例食管癌按入院先后时间随机分为两组:A组45例为食管癌术后应用双胃管早期肠内营养;B组45例为食管癌术后应用肠外营养。结果两组比较,其术后对血糖的影响存存明显的差异,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胃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维持血糖的稳定性,从而减少血糖波动对病人手术后的影响,有利于病人手术后的恢复,减少严重行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周岚  黄云超 《云南医药》2007,28(5):439-44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20例)和肠外营养组(24例)。均于手术后24h开始给予等热量(125.4kJ·kg^-1·d^-1)、等氮量(0.2g·kg^-1·d^-1)营养支持,持续9d,测定手术前1d、术后1d和9d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结果43例完成研究。两组术前各免疫指标比较无差别,术后第1d均有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术后第9d肠内营养组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回升,CD8细胞则回落正常水平,而肠外营养组CD8细胞仍处于高水平,其余指标仍处于低水平。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食管癌术后免疫功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李小平  刘一胜 《安徽医药》2009,13(8):957-959
目的总结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留置复尔凯鼻肠营养管及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体会。方法对50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术中均放置复尔凯鼻肠营养管,术后给予早期的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术中营养管的放置均顺利,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快了肠功能的恢复,促进了患者康复,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食管、贲门癌患者术中放置复尔凯鼻肠营养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伟 《中国实用医药》2013,(24):208-209
目的探讨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分别在术后进行肠内外营养护理,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A组50例患者采用肠内护理,B组50例患者进行肠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进行了护理支持后A组患者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较短,体重和B组相比下降较少,营养护理治疗费用较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安全有效,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11.
李志钢 《海峡药学》2011,23(2):119-120
目的 探索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实施营养支持的应用及其可行性.方法 选择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38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支持组(观察组)20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术后24h后给予相应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值、血糖)的变化,以及两组手术后恢复情况.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观察胃瘫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糖、肝功能和电解质变化.结果:肠内营养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16例均获痊愈.营养支持后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可满足胃瘫患者营养支持需求并且安全、经济、方便,对于容易发生胃瘫的手术推荐术中留置鼻空肠营养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500例食管、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肠内置管控制营养液滴注速度、温度,保持管道的通畅,观察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通过肠内营养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能力,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结论 肠内置管灌注营养液能促进食管癌、贲门癌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148例,并给予手术治疗,于患者术后12 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术前、术后1周、2周对患者进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的检测,并观察患者有无腹胀、恶心、腹泻等症状。结果我组收治的全部患者术后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各指标与术前监测的数据相当,且患者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采用肠内和肠外两种方法对患有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8例患有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9例。A组患者在术后进行肠外营养支持;B组患者在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B组患者的体重、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转氨酶升高幅度明显低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数目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在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明显优于肠外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徐银样  张凤芹 《河北医药》2003,25(3):174-176
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贲门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00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人随机分成EN组和PN组,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病人耐受性情况。结果 治疗10d,两组病人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各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增高,EN组免疫功能指标增高更为明显;病人耐受性指标中,EN组无显著变化,PN组血糖增高明显,胰岛素用量大。结论 EN和PN均有改善食管癌,贲门癌病人营养,提高其机体免疫功能,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EN优于PN,且病人耐受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全胃切除术后经鼻肠管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的观察,评价其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对42例行全胃切除术的病人,于术后第一天始应用能全力,整余过程持续7天,观察临床表现和测定营养支持前后病人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其它有关营养状况的指标。结果 所有病人在治疗期间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处于正常范围,病人的体重、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白蛋白术后第8天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灌注能全力给予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途径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评价食菅癌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4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食管癌术后,分别给予术后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测定术前1d、术后第8d体重、血浆白蛋白数值;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指标。结果各项营养指标恢复基本相当,但EN组价格明显降低。同时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消化道不适症状不明显。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吻合口和切口的愈合,而且肠内营养支持简便,经济,无严重并发症,是手术后简便,安全,有效地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186例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其中营养组108例,于术中将肠内营养管置入空肠起始处,术后24 h予以肠内营养,维持7~10 d,患者能较正常进食糊食或半流质后停止;对照组78例,术后常规行静脉营养治疗,胃肠蠕动完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分别于术前1日和术后第8日测量患者体质量,检测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记录肛门排气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肛门排气时间营养组为(48±4)h明显少于对照组(72±6)h(t=2.236,P<0.05);营养组术后在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恢复、体质量维持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轻(均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其临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食管癌术后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与非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明确食管癌患者是否从序贯性营养支持疗法中获益。方法 将92例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组(46例)和非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组(46例),比较两组临床结局指标(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肠内营养耐受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等)。结果 与非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组相比,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缩短,首次自然排便和肠内营养耐受性良好例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营养指标、人体成分、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和肠内营养耐受性的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