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7年Jervell 与Lange-Nielson 首次报告先天性耳聋病人合并Q—T 间期延长,可由情绪激动或劳累促发心室颤动而致昏厥,也称为心脏~听觉或耳聋~心脏综合征。后来发现无耳聋者也可有类似心脏综合征的表现。由于该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在心电图上Q-T 间期延长,故统称为Q-T 延长综合征。该综合征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先天性疾病,后来通过尸体解剖资料的积累,于1978年由James 提出该综合征的部分病例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本文报告一例经尸体解剖和病毒分  相似文献   

2.
1957年Jervell和Lange-Nielsen报告一组病人,特点为:①先天性双侧高频性耳聋;②心电图示Q-T间期延长;③因心律失常而发作晕厥、猝死。该组病人发生于挪威的一个家庭中,在兄妹6人中,4人生后一年内就开始发作晕厥,其中3人分别于3、4和9岁时,发作晕厥而猝死。此后屡有报告,称心脏-听力综合征、耳聋-心脏综合征或Jervell和Lange-Nielsen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1856年,Meissner首次报告Q-T间期延长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此后,国外与国内关于LQTS有多篇报告。目前大都认为LQTS是一个单基因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晕厥并可致死的综合征。目前对LQTS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原因之一是对本综合征的警惕性不够高,常漏诊、误诊,若未能及时合理治疗,就可能发生猝死。命名:临床上本病又称耳聋Q-T间期延长综合征。实际上有部分人并无耳聋,目  相似文献   

4.
Q-T 间期延长综合征是一种具有家族发病倾向,反复晕厥发作、Q-T 间期延长、易于发生室颤和猝死的疾病。近来我院收治2例以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报道如下。例1 男,11岁。因反复头晕1周入院。每次发作均与发热或剧烈运动有关,休息后好转。入院时查体无异常体征。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62次/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复极延长为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是一种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可引起昏厥或死亡。心电图出现Q-T间隙延长,室性心律失常。其由电解质平衡紊乱,服用影响心室复极的药物等。还可能伴有先天性耳聋,其中最常见的是JerveII-Lange-NeiL-son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Romano-Wavcl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患者有明显Q-T间期延长和形态异常,有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并可致死亡。发病时常用β受体阻滞剂首选恢复左右星状神经结的平衡,对心跳暂停依赖性治疗以提高心率为主。除纠正病因外,对症治疗用异丙肾、阿托品或起搏治疗。而禁用Ia、Ic或Ⅲ类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6.
长QT间期综合征又称为复极延迟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可伴T波及U波异常的一组综合征,其最主要临床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我院对收治的1例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并出院。  相似文献   

7.
长QT综合征(Long QTSyndrome, LQTS)是一种心脏电生理紊乱, 由于心室动作电位的复极时间延长而导致的疾病, 分先天性(遗传性)和获得性(后天性)两种。1 分类1.1 先天性LQTS: 先天性LQTS是心电图上校正的 QT间期(QTC) 异常延长, 反复发作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如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sde pointes, Tdp)或室颤],临床上发生心源性晕厥并常导致猝死为特征的家族性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1.1.1 传统分型: 分伴有先天性耳聋的 Jervell - Longe -Nielsen Syndrome (JLNS) 和不伴耳聋的 Romano-Ward-Syn drome (RWS)两型。除先天性…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是一种和遗传有关的、易致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晕厥,伴或不伴有耳聋,偶有猝死等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目前存在两种遗传类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见,通常后者更严重,经常但不完全是近亲结婚,经常伴先天性耳聋。它是一种少见疾病,人群发病率仅为1/30万,本征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发病率为男性2倍。现将本院2003年遇见1例被误诊为癫痫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Q—T间期综合征除Q—T间期延长外,还表现为心律失常,发作性昏厥、猝死。伴有耳聋者称Jervell或Lange—Nielsen综合征,不伴耳聋者称Romano—Ward综合征。本文就张姓一家三例Romano—Ward综合征作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例一:男、父、47岁。12—13岁时曾有两次昏到。1969年后常感阵发性心悸。多次复查心电图,P—R间期0.10—0.14秒,有房性早搏,偶有阵发性房颤,Q—T间期0.44—0.56秒。77年10月8日,开会时突然昏厥,小便失禁,一小时后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缓(44次/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继发性Q-T间期延长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Q-T间期延长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中,预后不良者42例,占33.3%,其中频发室性早搏3例,突然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纤颤(室颤)18例,猝死20例。继发性Q-T间期延长,出现T波形态改变的,提示有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的危险。药物引起的QT间期延长者46例,导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或室颤。4例在原发病引起Q-T间期延长情况下并发低钾,均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低钾合并低镁13例,均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结论Q-T间期延长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临床实践有许多药物都会导致Q-T间期延长甚至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TdP)。本文通过对1979年-2013年国内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药物致Q-T间期延长的个案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了56个病例的一般情况、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发生时间及转归等,致Q-T间期延长药物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抗心律失常药、抗微生物药、抗组胺药。大部分患者在用药后一个月内出现,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好转。临床医师应正确地认识药物致Q-T间期延长发生机制和易感因素,才能保证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2.
长QT综合征(LQTS)是以心电图QT间期延长,反复发生晕厥及高猝死率为特征的家族性遗传性疾病.我们于2004年5月成功救治1例频繁发作心脏骤停的家族性长QT综合征患者,并做了家系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翠兰  胡大一 《江西医药》2012,47(5):416-419
LQTS指具有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LQTS是最先发现的也是最常见的离子通道病,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遗传性LQTS按照是否伴有耳聋又可区为两种形式:RWS 综合征和 JLNS综合征.RWS综合征最常见,多数RWS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后代患病的概率为50%.RWS综合征患者只有心电图上 QT间期延长,临床表现可能还包括晕厥、猝死、癫痫等表现,偶尔还发生非心脏性异常.JLN综合征相对少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临床表现除与RWS综合征患者一样的症状外,还有神经性耳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pointes,Tdp)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及相关因素,提高对Tdp的认识,防治Tdp的发生。方法将18例确诊为Tdp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心电图特征。结果 18例患者中Tdp发作间期体表心电图均有Q-T延长,并且伴有各种心律失常。结论 18例患者伴有心脑血管基础病变,当存在Q-T延长时,容易发生Tdp,因此,提高心室颤动阈值,稳定膜电位,使心肌复极一致,阻断折返环,缩短QT间期是防治Td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同欢  蔡勇 《贵州医药》2009,33(10):937-938
长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是一组病因不明、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可伴U波及T波异常的综合征,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室速(TdP)、晕厥和猝死。本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常有家族史,属遗传性心脏电生理异常,但部分病例可无家族史。  相似文献   

16.
Q-T间期延长综合征(简称LQTS)并非罕见,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有关。近年来各国报告有增加的趋势,且有很高的猝死率。同时,由于本病有短暂性晕厥发作,易误诊为神经官能症、癫痫小发作和某些离子紊乱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本病的早期确诊实属必要。本病诊断的基本条件主要靠心电图。但不周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时间,心电图差异很大,易给诊断造成困难。因此,对本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做出明确  相似文献   

17.
余利英 《北方药学》2014,(7):123-123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致Q-T间期延长时电解质的变化。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病人150例,服用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后一个月查心电图、血生化。结果:150例患者一个月后心电图正常者89例,Q-T间期延长者27例,其他异常者34例。27例Q-T间期延长中低钾12例,低钙4例,低钾、低钙6例,低钾、低钠1例,低氯1例,正常3例。结论:在临床中应尽量选用对Q-T间期影响较少的抗精神病药物,常规复查心电图、血生化,有Q-T间期延长者可以补充电解质来纠正。  相似文献   

18.
新药简报     
<正> 扑痫酮的新用途 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的特征是Q-T间期延长,运动或情感激动易诱发室速、室颤并导致昏厥、猝死。过去治疗常用静注利多卡因、溴苄胺以消除室性快速心律失常,试用钾盐、钙盐、毛花丙甙或苯妥英钠以缩短Q-T间期,也有用β-阻断剂抑制情感兴奋或活动引起的交感兴奋,但疗效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属于一种特殊的多型室速,以心电图QRS 波的尖端围绕基线扭转而命名。长QT 综合征(LQTs)是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T 间期延长,易发生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TdP ,而在临床上表现为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TdP 多发生在LQTs 患者,但在临床上无QT 间期延长者也时常发生。本文就我院28 例TdP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发作及终止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Q-T间期反映心室除极和复极时间的总和,Q-T间期延长使心室肌复极不均一,容易诱发折返激动,导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所以,准确测量Q-T间期对临床治疗可以提供很重要的参考依据。但因Q-T间期会随心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临床提出Q-Tc,用以纠正Q-T间期受心率的影响。Q-Tc的公式为Q-Tc-(Q-T间期)/(√R R间期),我们用铃谦1203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与MICARD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分别测量了68例S-T水平下移大于0.5mV的各种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