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因此,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也逐渐成为护理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职能部门和各临床科室的密切配合,全方位管理。我院在采购、使用、处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各个环节中,加强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的体会是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严格采购管理,把好进货关严格控制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进货渠道,我院一次性医疗用品均由设备科统一采购或公开招标,购进的产品必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生产许可证及经营许可证,凡证件不全者,…  相似文献   

2.
单江波 《中国医药指南》2005,3(10):1307-1307
为了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禁止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再回收利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自2000年来就纳入了供应室工作范围.根据卫生部要求,我院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进、验收、贮存、发放、使用、回收等环节制定了一整套安全管理程序,在保证一次性医疗用品安全使用、杜绝不良后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一次性的医疗器具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种类繁多。与护理工作较密切的有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尿管、胃管、引流管等 ,对降低医院感染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医院管理局调查和临床应用中发现一次性物品使用不当 ,使一次性医疗用品易受污染。因此对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相应管理制度及措施也应随之出台 ,下面谈谈我院对一次性用品几点管理措施。把好采购关一次性用品的采购管理是第一环节 ,采购是由设备科主要负责 ,对购入一次性用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四证”检查(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推销员证 …  相似文献   

4.
一次性医疗用品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如使用及处理不当 ,不但造成环境污染 ,而且引起院内感染。为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 ,现将手术室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浅谈如下。1建立领取、登记制度确定各种一次性用品的基数 ,定时根据手术室使用情况 ,凭患者记帐处方 ,到供应室领取经医院感染办检验合格的一次性医疗用品 ,领取时检查有无过期、包装破损等情况。2严格保管、贮存按不同的种类 ,生产日期的先后顺序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并有消毒设备的无菌物品间。物架距地面≥20cm ,距墙壁≥10cm ,并保持室温20℃左…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医院感染认识的不断加深,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加强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既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又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我院一次性医疗用品和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方法:采用自制表格对我院目前使用的一次性攻疗用品和消毒来菌药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在108种一次性医疗用品和水毒灭菌药械的使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约85种医疗用品和消毒灭菌药械证件不齐全,其中有3种产品甚至是无证产品。结论:主要管理制度不完善;审查工作没有认真落实;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和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管理是我院感染管理较薄弱的环节,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7.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已在全国大、中、小型医院普遍应用.我院于1995年开始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一次性注射器用量最大,现以注射器为例将5年来在临床使用中发现的利弊分析及管理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院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进、验收、存放、使用、回收处理等环节制定了一整套程序化管理方法,确保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安全使用,杜绝了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本院112个临床科室抢救车内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尝试制作同一类别、同一数量的一次性无菌诊疗抢救包,统一发放到临床科室使用。应用2年来,使临床抢救车内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得到安全、规范管理,并减轻了临床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赵红 《北方药学》2014,(4):168-169
近年来,随着医疗耗材的快速研制,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耗材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医院,与重复使用的医疗耗材相比,一次性医疗用品具有包装规范、放置时间长、使用简单等优点,一次性医疗用品对控制医源性交叉感染效果显著,使用过程无需清洗消毒,既大大节省资源,也大大节省人力,广泛应用于临床。一次性医疗用品虽然使用快捷,但诸如输液器、注射器、灭菌敷料、穿刺包等的采购、周转、验收、贮存、发放、使用等环节及使用后产生大量医源性垃圾等问题,如果得不到严格管理,将会导致医源胜交叉感染的发生。目前如何在临床上安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成为当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医院中心供应室是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及发放的关键科室,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规范化管理,必须严把质量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防止使用后的医疗用品流入社会,保证医疗使用的安全降低医源性传染疾病的传播。方法:制订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监督,加强管理。结果:保证临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杜绝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流失,减少医院环境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结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的实施,加强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2.
我院消毒供应室对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了严格的科学管理,对购进、验收、储存、发放、使用、回收等环节制定了一套科学管理程序,以确保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安全性,杜绝了不良后果,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雪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7):208-208
目的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方法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验收、储存、使用、回收等各环节的管理。结果通过对各环节的规范和监督,形成了采购、验收、专人专管、用前核对、用后毁形、统一回收的科学管理工作程序。结论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能有效的预防医院内感染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在泌尿外科治疗及护理过程中,会遇到治疗及护理用品并不那么齐备,需要临床医护工作者变通、灵活地使用无菌物品柜内现成的医疗用品,这就需要医护工作者熟练掌握医疗用品的性能、用途及使用效果,使每一种医疗用品发挥最大的用途,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为此,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次性硅胶鼻导管在泌尿外科中有五大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1999~2001年连续3年对江津市各级医疗单位进行了消毒效果及1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监督监测。1对象与方法1 1监测对象:全市市直属医院15家,乡(镇)卫生院316家,村卫生所397家,个体诊所674家。1 2监测方法及项目:根据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1次性医疗用品、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无菌器械保存液、灭菌器械、环境空气7类样品进行无菌试验和需厌氧菌检测,其中1项有菌生长,均为不合格。2结果2 1将四级医疗机构3年的检测合格率进行比较见表1。四级医疗单位检测合…  相似文献   

16.
崔砚超 《中国医药指南》2005,3(9):1149-1150
目的探讨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的处理方法.方法通过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分类处理方法分析主要优势.结果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处理提出了相应对策.结论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处理的科学管理,保证处理质量,提高废物利用率,杜绝医源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基层医疗机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办法.方法 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现场检查、询问,了解基层医疗机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情况.结果 调查了解医疗机构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达100%;较普遍使用的有注射器、输液器、胃管、引流管、扩阴管、冲洗器等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货渠道不统一;入库验收、登记、索取检验报告、使用前监测极少;私营医院、个体诊所普遍存在现金交易,无进货单及购货发票;专人管理、专库、分类贮存的医疗机构极少、回收、浸沧消毒、毁形不规范,无害化处理无法达到.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不规范是基层医疗自身的现状所致;重视基层培训,强化管理,增强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是规范基层医疗机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积极可行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次性用品在医院的广泛使用,降低了院内感染的机率,防止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同时也方便了临床护理工作。但是,为了更符合无菌技术操作的要求,对现在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瓶(生理盐水瓶和葡萄糖瓶)进行建议性改良和研制,以更适合临床护理工作要求,符合人性化护理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替代了过去反复使用的乳胶输液管、玻璃注射器、注射针等。即减少了清洗,消毒等多种环节,便于保存,简单实用,又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和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次性医疗用品主要包括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穿刺针管、尿管、胃管、橡胶手套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这些医疗用品如果管理不严,流向社会,将会形成新的传染源,并形成白色污染,危害环境。我院地处海拔36 5 0m ,生态环境尤其脆弱的西藏高原,保护环境尤为重要。从1995年以来我院经过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杜绝一次性医疗用品外流的全方位管理模式,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1 组织学习、提高认识提高全院工作人员思想认识,统一思想,将一次性医疗物品管理切实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经常开展加强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