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纳入199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我院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治疗的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123例MTC患者的5年、10年和1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6%、77.9%和63.4%,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就诊时年龄、性别、术前血清降钙素水平、原发灶大小、有无局部浸润、确诊时cTNM分期、远处转移、是否接受手术影响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就诊时年龄、性别、原发灶大小、确诊时cTNM分期、远处转移和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是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确诊时年龄<40岁较≥40岁的预后好,男性、血清降钙素水平≥1000pg/mL、原发灶>4cm、cTNM分期为 IV期、有远处转移患者预后较差,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甲状腺髓样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Zhang YH  Diao L  Yang Q  Duo J  Liu YX  Liu SX  Yao X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10):752-75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在肾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肾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肾乳头状癌中VEGFR-1、VEGFR-2和VEGFR-3阳性率分别为82.9%(68/82)、63.4%(52/82)和34.1%(28/82),PCNA的阳性率为67.1%(55/82).VEGFR-1的表达与肾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VEGFR-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P=O.016)、组织学分级(P=0.034)和远处转移(P=0.002)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无关.VEGFR-3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P=0.028)、淋巴结转移(P=0.010)和远处转移(P=0.018)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无关.PCNA的表达仅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1),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VEGFR-2和VEGFR-3在死亡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生存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OR=0.380,P=0.021).结论 VEGFR-2和VEGFR-3均可作为判断肾乳头状癌预后的指标.VEGFR-3过表达是肾乳头状癌淋巴转移的预后指标,而VEGFR-2可以预测肾乳头状癌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对应的干预对策,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自2002年6月至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手术切缘、远处转移、总生存期等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23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6.9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9.5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2岁。<60岁患者68例,≥60岁55例,从发病到明确诊断时平均时间为9.8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6.1个月,1年生存率为69%,3年生存率为37.4%, 5年生存率为29.6%。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手术切缘、远处转移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性别、肿瘤部位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P分别为0.784、0.988。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年龄(HR=1.93,95%CI:1.06~3.50)及远处转移(HR=1.83,95%CI:1.24~2.72)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手术切缘、远处转移等是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年龄大、远处转移患者生存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4.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72例新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标本中CXCR4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XCR4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56/72)、76.6%(95/124),而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均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XCR4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成正相关关系(r=-0.714,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CXCR4的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但与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且CXCR4蛋白阳性表达组的预后显著差于CXCR4蛋白阳性表达组(P<0.05).结论:CXCR4阳性表达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较高侵袭转移潜能,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CXCR4可作为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具有恶性程度低、进展缓慢、病程长、预后好等生物学特点,但易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被膜受累/腺外侵犯、多灶性、中央区转移淋巴结数量等因素相关.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确定及其适应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的最佳治疗方案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影响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119例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的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1%和66.7%,就诊时患者的远处转移率为16.0%,3、5、10年累积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7.4%、29.6%和35.9%.术后行131Ⅰ治疗16例,治疗效果满意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直径、肿瘤生长方式、临床分期和脉管瘤栓均与患者的远处转移情况有关(均P<0.05);年龄、肿瘤直径、肿瘤生长方式、pN分期、M分期、临床分期、有无脉管瘤栓和肿瘤切除程度均与患者预后有关(均P <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患者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直径、有无脉管瘤栓、肿瘤切除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甲状腺滤泡状癌常呈弥漫性生长,伴有脉管瘤栓,预后相对不良.手术彻底切除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对于年龄≥45岁患者,建议行全甲状腺切除联合131Ⅰ治疗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髓样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收治的102例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统计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截止至2008年12月30日,患者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87.3%、74.1%、56.9%;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原发灶累及范围、原发灶大小、病灶外侵甲状腺包膜、远处转移、手术彻底程度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大小、远处转移、手术彻底程度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原发灶>4cm、有远处转移和姑息性手术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影响新疆地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01-2006-12收治的146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总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对影响患者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9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族别、地区分布、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侵犯程度、口服甲状腺素片以及吸碘治疗,10个因素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肿瘤侵犯程度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对于新疆不同民族DTC的患者,年龄<45岁、无远处转移、无淋巴结转移及包膜内型患者的生存率高,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金子良  李娜  张翠翠  陈程  李凯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9):1217-1220
观察肺乳头状腺癌(lung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LPA)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0年9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142例肺乳头状腺癌,分别分析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TNM分期等对预后的影响。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临床特征与其他类型腺癌相似,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34.5%、2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39)、吸烟史(P=0.001)、肿瘤大小(P<0.001)、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有无远处转移(P<0.001)、pTNM分期(P<0.001)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P<0.001)、肿瘤大小(P=0.003)、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肺乳头状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缺乏特异性临床表征,吸烟史、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miR-2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资料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组织47例以及甲状腺良性病变21例,RT-PCR技术检测患者组织中miR-221的表达,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X2检验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miR-22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miR-22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iR-221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甲状腺良性病变(P<0.05),癌旁组织与甲状腺良性病变表达未见显著差异(P>0.05).miR-22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体重无显著相关性,与患者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存在显著正相关性,X2检验得出相对一致的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及体重的患者miR-221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高的患者miR-221的表达较高,但肿瘤体积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高表达miR-221的患者比低表达患者预后更差.结论:miR-2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和进展程度正相关,不利于患者预后,是潜在的促癌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