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对策,提高护理水平.方法选择89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感染,并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术后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制订康复护理计划,观察护理康复情况.结果患者消除顾虑,术前积极配合治疗,术后按制定的康复计划及时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结论术前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术后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制订的康复计划进行功能锻炼,是保证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4例分别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半髋)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手术优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优良率分别为68.3%和90.2% 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行之有效方法,可促使老年人早期活动,减少并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1年11月在我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1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15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康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可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患者被归类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观察组):34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方案治疗;内固定术组(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内固定术方案治疗.结果:①经过治疗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对比内固定术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②经过治疗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术中出血量对比内固定术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③经过治疗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下床活动所用时间对比内固定术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情况更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标准比采用内固定术的方法理想,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提供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研究组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6.
杨辉  巴黎  陈国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484-5485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内固定术组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情况来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劣.结果 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卧床时间为(20.4±3.8)d,内固定组术后卧床时间为(60.0±13.5)d.两组患者均有并发症发生:内固定组出现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9.11%(13/68);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78% (7/90);内固定组和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功能评估优良率分别为69.12%和93.0%.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较好.在符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条件的情况下,要优先选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来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资料,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分别采取AO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种手术方法;术后全部病例均未发生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 积极的围手术期评估和中西医结合处理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雪莲 《现代保健》2011,(30):70-7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细心的术后护理及有效的康复指导,40例患者均达到预期效果,顺利康复出院。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拯救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极其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实施的观察及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以及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功能锻炼指导等。结果:68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老年股骨颈骨折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认真细致地做好患者的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的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5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对患者进行全身情况评估、有针对性地严密观察病情,订出个体化的积极预防并发症措施,术后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结果:随访6月~36月,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40例,良11例,中2例,优良率96.23%(51/53);术后髋痛率22.64%(12/53)。53例均在术后1~3周恢复下地行走,无一例伤口感染及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均获得生活自理。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只有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才能减少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孙欣 《现代保健》2014,(13):107-110
目的:探讨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科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服务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临床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护理服务满意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且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证明,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140例在本院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38例(观察组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9例(观察组B),骨折内固定53例(对照组)。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和术后下床锻炼时间,随访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观察组术后下床锻炼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两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状况、骨折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温州市某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4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统计患者术后谵妄发病率,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14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谵妄39例,发病率26.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75岁(OR=7.683)、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3 d(OR=7.831)、夜间平均睡眠时间≤5 h(OR=4.137)、全身麻醉(OR=5.023)、麻醉时间≥2 h(OR=5.960)、术中出血量≥300 mL(OR=5.458)、术后低氧血症(OR=12.794)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发病高危因素(P<0.05)。结论高龄、全身麻醉的股骨颈骨折后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是谵妄发病的高危人群。受伤后尽快安排手术、增加睡眠时间、缩短麻醉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预防术后低氧血症等措施有助于减少术后谵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朱雪峰 《现代保健》2011,(27):31-32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病例在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仔细进行围手术期治疗的基础上,均平稳度过手术关,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靠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颈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和骨折内固定术组,比较患者住院情况以及术后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骨折内固定组,术后下床功能锻炼时间明显早于骨折内固定组,而手术时间、功能评价和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下地时间,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DHS)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2009年7月,对具有完整资料且接受DHS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DHS组3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5例,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站立时间、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DHS组随访6~36个月,人工股骨头置换组随访6~24个月,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均明显高于DHS组(p<0.05),而在术后站立时间、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则优于DHS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优点,疗效均好,手术方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对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病人,可优先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7.
全髋关节置换与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THA)与双极半髋关节置换(B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92年1月~2002年1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HA27例,平均随访61个月,BHA23例,平均随访69个月。结果两组病例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BHA组的手术时间及失血量少于THA组(P<0.05)。两组病例的早期Harris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全髋关节置换的中、远期疗效优于双极半髋关节置换。结论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大多数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并发症少,关节功能好,疗效满意,应优先选用;双极半髋关节置换适用于身体虚弱的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8.
巨荣 《现代保健》2014,(23):52-54
目的:探讨在老年性股骨颈股骨折中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科室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股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引流量和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且随访3年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第1年与第3年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第1年与第3年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证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以及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但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因此可根据患者具体机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优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治疗股骨颈骨折,不仅有利于快速恢复髋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