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产后出血治疗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86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止血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41例(95.3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33例(76.7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血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产后出血患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快速止血,减少产后2 h出血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48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卡前列甲酯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产后2h、24h出血量、止血起效时间、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等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后2h、24h出血量较少,且止血起效时间、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较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3%)较对照组(66.67%)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6.67%vs对照组12.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卡前列甲酯栓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产后出血量,且止血起效快,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联合用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在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后出血产妇96例,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缩宫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阴道流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用药后的出血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联合用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较满意,可达到迅速止血的效果,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需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对两组产后2,24h出血量、第三产程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对照组治疗无效患者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所有患者若多次经重复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无效,应立即行手术治疗,并注意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2,24h产后出血量分别为(676±86),(751±70)ml,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38±62),(281±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为(5.1±1.9)h,显著长于观察组的(2.1±1.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后47例患者停止大出血,其总有效率为69.1%(47/58),而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无效的21例患者接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5.2%(20/21).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后的71例患者,血压上升2例,面部潮红2例,轻度头痛1例,腹泻3例,恶心、呕吐3例,共11例,其发生率为15.5%(11/71),但均较轻微,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在24h内缓解,并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用于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2例有产后出血倾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出血量、止血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95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后分别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进行预防产后出血治疗,并对患者产后的出血量,出血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观察组在产后2h、24h的出血量明显少于采用缩宫素治疗的对照组,产后的出血例数及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项内容的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基本接近。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孕产妇的产后出血的更为有效,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出血量,还能降低了出血例数,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联合用药方案在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预防效果,且观察产妇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收集东莞市寮步医院产科接诊的拟行剖宫产分娩的高危妊娠产妇120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3组:甲组40例,单纯给予缩宫素治疗;乙组40例,给予缩宫素与卡前列甲酯栓联合方案治疗;丙组40例,给予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方案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量,产后出血情况、治疗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乙组与丙组的术中和术后2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甲组(P〈0.05),其中又以丙组的差异更为显著。丙组的术后2~24h出血量显著低于甲组和乙组(P〈0.05)。乙组与丙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输血率、行其他止血措施治疗率均显著低于甲组(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联合用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高危产妇的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卡前列甲酯栓预防高危孕产妇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瘢痕子宫、双胎妊娠、巨大胎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有产后出血倾向的孕产妇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常规静滴催产素的基础上,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注射治疗;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常规静滴催产素的基础上,应用卡前列甲酯栓舌下含服。比较两组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24小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产妇在恶心、呕吐、腹泻和颜面潮红等副作用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于预防治疗有产后出血倾向的剖宫产产妇,较卡前列甲酯栓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70例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患者,通过随机抽取单双数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对照组(n=35)。观察组采取垂体后叶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比两组出血量、止血时间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两组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57%、40%,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患者通过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并能减少出血量,在短时间内实现止血的目的,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孕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孕产妇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和分析,选取时段为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2组患者均给予宫缩素,其中39例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39例采用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时间、产后2h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较优,比较差异均P<0.05.结论:在孕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次性宫腔压迫双球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64例,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n=32),对照组术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一次性宫腔压迫双球囊,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9.4%)低于对照组(40.6%)(均P<0.05);胎盘和子宫因素共同存在时子宫出血发生率更高(P<0.05);两组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术率、Blynch缝合术率、输血率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在剖宫产术中联合应用一次性宫腔压迫双球囊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有效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子宫切除风险,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贝缩宫素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于北京海军总医院行剖宫产的102例前置胎盘产妇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胎儿娩出后采取传统综合治疗措施作为基础治疗,使用卡贝缩宫素促宫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联合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止血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止血时间、输血及子宫切除例数)、手术及术后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止血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生化指标(白细胞计数、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输血例数、子宫切除例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贝缩宫素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联合卡贝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住院的80例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患者资料,其中40例给予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联合药物治疗(药物为卡贝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为研究组,40例给予胎盘剥离面子宫局部缝合联合药物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40.7±6.8)min]较对照组[(56.3±8.9)min]短;对照组产后出血量[(678.49±78.63)mL]明显高于研究组[(417.93±63.36)mL](P0.05);两组恶露持续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联合卡贝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减少前置胎盘产后出血量的效果优于胎盘剥离面子宫局部缝合联合卡贝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冯洁 《现代保健》2014,(12):55-56
目的:探讨分析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96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正常组各48例,正常组仅给予卡贝缩宫素进行治疗,而试验组则给予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孕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结果:两组产后2h的出血量均明显少于产后1d的出血量,且试验组产后2 h和产后1 d的出血量均明显少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预防孕产妇剖宫产术术后出血症状,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疗效,而且操作便捷、不良反应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应用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2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仅采用缩宫素,B组为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出血量、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出血量(24 h)的(337.51±11.26)mL优于A组的(547.36±14.27)mL;B组有效率的97.83%优于A组的80.43%;B组并发症发生率的8.70%优于A组的28.26%,均显示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产妇进行治疗时,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的方式治疗,能够有效控制产妇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赖翠婷  麦桂霞 《现代保健》2013,(12):128-129
目的:探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在防治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本院采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评估的100例孕产妇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传统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评估的100例孕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产后2、12、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0.5、1、2及6h的宫缩强度。结果:观察组产后2、12、24h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产后0.5、1、2及6h的宫缩强度均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在防治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价值较高,且可有效评估患者的情况并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改善宫缩、预防产后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葡萄糖酸钙对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产科106例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并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术中、术后2h与24h的出血量,产前及产后血清Ca2+、血红蛋白(Hb)浓度的变化,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率(χ2=5.671, P<0.05)、产后2h与24h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5.818、10.277,均P<0.05);两组产后血清Ca2+浓度均升高,Hb浓度均下降(观察组t值分别为10.255、2.589,对照组t值分别为 11.758、6.572,均P<0.05),而观察组产后血清Ca2+及Hb浓度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332、1.331,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153, 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葡萄糖酸钙可以有效防治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简便、高效、起效快及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张会恋 《中国校医》2022,36(2):137-139
目的 探讨欣母沛联合麦角新碱预防具有高危产后出血因素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科高危因素产妇1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90例.两组均行阴道分娩,在胎儿娩出时予以对照组马来酸麦角新碱,予以观察组马来酸麦角新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商品名:欣母沛).测定两组产后2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在乙肝孕妇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于我院行二次剖宫产的50例乙肝瘢痕子宫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欣母沛+卡前列甲酯栓)与对照组(卡前列甲酯栓).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