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科学开展灭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Ⅳ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并与敏感品系进行比较得出抗性倍数。结果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对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和双硫磷5种药物的抗药性倍数分别为53.93、40.25、14.91、15.33和9.13倍。结论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对常用5种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氯菊酯、溴氰菊酯产生高抗性,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中抗性,双硫磷低抗性。应加强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预防与减缓杀虫剂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动态,为白纹伊蚊的控制和登革热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测定白纹伊蚊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采用SPSS 25.0软件计算杀虫剂的毒力基线.[结果]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保持中抗,2015、2017、2019年的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成都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提出预防蚊虫产生抗药性的科学对策。方法在成都市城区5个区域(分别位于东、南、西、北、中位置)及郊县金堂县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WHO生物测试法进行抗性测定。结果成都市主城区及金堂县白纹伊蚊对敌敌畏抗性倍数分别为1.77和2.16,主城区呈敏感性,而金堂县已产生低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双硫磷抗性倍数分别为8.05、8.26、3.36和8.90、6.67、6.18,均已产生低抗性;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6.24和10.69,均已产生中等抗性。结论应继续加强对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预防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了解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攀枝花市5县(区)(分别位于东、南、西、北、中位置)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浸渍法进行测定。结果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83、2.04,已产生低抗性;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14、0.50、0.63,属敏感。结论应加强对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预防或延缓抗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上海市奉贤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幼虫浸液法进行生物测定。结果白纹伊蚊幼虫自然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 89和34. 5倍,属于中抗水平;对氯菊酯、双硫磷抗性倍数分别为5. 25和9. 06倍,属于低抗水平;对残杀威的抗性倍数最低,为1. 49倍,属于敏感水平。结论奉贤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对部分常用杀虫剂已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残杀威、氯菊酯、双硫磷等杀虫剂,减少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使用剂量和频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舟山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方法于2017年6—7月在舟山市定海区、普陀区、临城新区、岱山县和嵊泗县采集白纹伊蚊幼虫繁殖培育至子一代,幼虫采用浸渍法,成蚊采用接触筒法测定对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和敌敌畏均未产生抗性,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20×10~(-6)、4.39×10~(-6)、5.50×10~(-7)、4.36×10~(-5)和4.12×10~(-6)g/L;对比敏感品系,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倍数最高,为3.27。白纹伊蚊成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4种杀虫剂均敏感,对马拉硫磷有可疑抗性。结论舟山市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倍数最高,成蚊对马拉硫磷产生抗性,应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白纹伊蚊的抗药性水平,为控制登革热媒介伊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种深圳市常用杀虫剂,使用幼虫浸渍法对深圳市有代表性的5个区的白纹伊蚊进行抗药性试验。结果深圳市白纹伊蚊对5种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对残杀威均显示低抗性(抗性倍数为2.72~5.84);对双硫磷在福田区和南山区监测点均为高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34.74、37.57);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在福田区监测点均为高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77.29、129.46、72.44);对氯菊酯在罗湖区监测点表现敏感(抗性倍数为1.09);其余各监测点为低抗或者中抗性。结论在登革热重点防范区域进行灭蚊时,要考虑到对蚊虫抗药性增长的影响,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适当混用或者轮用药物,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016—2017年江门市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抗性变化趋势,为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控制登革热等伊蚊传染疾病在江门地区的暴发流行。方法在江门市6个街道的居民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3代,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进行检测。结果所有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均小于3,为敏感水平;有2个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达到了3.39~4.00倍,为低抗水平,其余属敏感水平;有4个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达到4.57~6.48倍,为低抗水平,其余属敏感水平;有1个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残杀威的抗性达到3.98倍,为低抗水平,其余属敏感水平;所有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的抗性达到3.14~5.27倍,均属低抗水平。比较2016年和2017年监测的数据,江门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无统计学差异;2017年对双硫磷的抗药性相较于2016年有升高的趋势。结论江门市白纹伊蚊幼虫对5种常用杀虫剂大多数处于低抗或敏感水平,应进一步加强对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及时了解抗性发生的程度,延缓抗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合理选择用药、提高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和2019年6-8月连续2年采用蚊幼虫浸渍敏感基线法和蚊幼虫浸渍诊断剂量法测定辖区内白纹伊蚊的抗药性水平。结果 2018年海淀区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1.05、19.37、1.24,2019年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80、11.75、1.74。诊断剂量法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2018年和2019年海淀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双硫磷抗药性分别表现为抗性种群(R)、抗性种群(R)、敏感种群(S)。结论海淀区白纹伊蚊对双硫磷敏感,对残杀威产生了中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在2018年表现为中抗性,在2019年表现为低抗性,且对2种杀虫剂的抗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淮安市不同生境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为科学选择杀虫剂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采集不同生境(城区、城郊、农村)白纹伊蚊成蚊在实验室进行饲养繁殖,对繁殖的Ⅳ龄初幼虫采用蚊虫幼虫浸渍法测定不同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淮安市三种环境白纹伊蚊对敌敌畏、双硫磷、乙酰甲胺磷、仲丁威、胺菊酯产生低度抗性,城市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低度抗性、农村白纹伊蚊对吡虫啉产生低度抗性;其余均为敏感。结论淮安市白纹伊蚊对多种杀虫剂均产生低度抗性,应注重其抗药性发展,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白纹伊蚊幼虫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合理选用灭蚊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3龄末4龄初的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95%可信区间,毒力回归线和抗性倍数等.结果 上海市宝山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抗药性倍数分别为85.6倍、53.3倍及14.3倍.结论 上海市宝山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3种杀虫剂均产生了较高的抗药性,其中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具有高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四川省部分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指导今后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卫生杀虫剂,提高蚊虫的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市等9个市州,分别在城区各处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饲养1代后,采用浸渍法进行生测。数据经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和抗性级别。结果内江市、绵阳市和泸州市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是114.50、45.18和35.49,呈高水平抗性;其余监测点抗性较低或敏感。绵阳市和自贡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49.60倍和198.57倍,呈高水平抗性;其他监测点氯菊酯监测结果较高效氯氰菊酯低一些,最高呈中抗性。绵阳市、内江市和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呈现高抗性;自贡市呈中等抗性;其余监测点抗性较低或敏感。大部分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敌敌畏和双硫磷敏感,个别呈现低抗性;只有自贡市的呈中抗性。结论各地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和溴氰菊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应加强和坚持抗药性监测,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城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控制登革热媒介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种常用杀虫剂,采用幼虫浸渍法对广州城区(越秀、天河、海珠)白纹伊蚊幼虫进行抗药性测定。结果越秀、天河区白纹伊蚊仅对敌敌畏抗药性指数〉2,属于低抗性;对其他〈2,均敏感;海珠区白纹伊蚊对倍硫磷、氯菊酯、溴氰菊酯抗药性指数〉2,有低抗性;广州城区白纹伊蚊均对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敏感。结论在登革热媒介防治中,杀虫剂的选择应考虑各区抗药性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使用,方能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华区白纹伊蚊对常见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方法使用幼虫浸渍法对深圳市龙华区有代表性的3个街道的白纹伊蚊幼虫进行抗药性试验。结果深圳市龙华区白纹伊蚊幼虫除对残杀威敏感外,对其他5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右旋苯醚菊酯、右旋反式氯丙炔菊酯和倍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73、3.51、7.01、5.11~15.60和3.97倍。结论深圳市龙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一定的抗性,应科学用药,防止和延缓抗性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不同地理株对敌敌畏等8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动态,为指导灭蚊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4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金华市淡色库蚊对氯菊酯的抗性处于中抗水平,抗性倍数为11.5倍;绍兴市淡色库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处于中抗水平,抗性倍数为11.2倍;各调查点淡色库蚊对其他一些化学杀虫剂均处于低抗水平;金华市白纹伊蚊对敌敌畏已产生高度抗性,抗性倍数为22.8倍,对氯菊酯和胺菊酯的抗性处于中抗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13.4和11.4倍;宁波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处于中抗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17.2和11.8倍;义乌市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高度抗性,抗性倍数为28.8倍,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性处于中抗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19.7和18.4倍;各调查点白纹伊蚊对其他一些化学杀虫剂均处于低抗水平。结论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各地理株对8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以菊酯类最高,应加强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监测及科学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2021年成都市成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情况,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成都市成华区有代表性的3个街道的白纹伊蚊幼虫对敌敌畏、溴氰菊酯、残杀威的抗性水平。结果 2021年成都市成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残杀威产生低中度抗性(抗性倍数3.18~12.43);对敌敌畏产生敏感至低抗性(抗性倍数2.03~3.57);对溴氰菊酯产生高度抗性(抗性倍数135.25~242.25)。结论 成都市成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残杀威和溴氰菊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应减少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轮换使用较为敏感的杀虫剂,以控制蚊虫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嘉定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及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水平,为制定有效的防蚊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及接触筒法测定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对溴氰菊酯及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水平。结果嘉定区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均表现出中等抗药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4.25和13.67。嘉定区白纹伊蚊成蚊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表现为抗性种群。结论嘉定区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应加强对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的监测,并在化学灭蚊时注意科学合理地轮换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上海地区白纹伊蚊对常见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检测白纹伊蚊幼虫抗药性。结果上海地区白纹伊蚊对菊酯类药剂抗性较高,尤其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其抗性范围分别为7~85倍和10~121倍,其中宝山地区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最高,抗性倍数达到85倍,徐汇地区溴氰菊酯抗性最高,抗性倍数达到121倍;除部分区白纹伊蚊对双硫磷和残杀威仍呈现敏感外,其他区均呈现低抗到中抗水平。结论应加强对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禁止使用高抗水平的杀虫剂,慎用中低抗水平的杀虫剂,合理轮用或混用杀虫剂,以此减缓抗药性递增进程,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白纹伊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科学开展灭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Ⅳ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并与敏感品系进行比较得出抗性倍数。结果上海市虹口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双硫磷和残杀威的LC_(50)值分别为0.010 3、0.020 4、0.006 1、0.000 4和0.625 1 mg/L,抗性倍数分别为:11.57、51.00、3.06、0.25和1.74。结论上海市虹口区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溴氰菊酯产生高抗性,高效氯氰菊酯中抗性,氯菊酯低抗性。应加强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及科学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松江区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现状,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饲养一代后,使用药液浸渍法,计算幼虫的LC_(50)值及其95%置信限,对比敏感品系得出抗性倍数(R/S)。结果松江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8. 23和17. 14,为中抗;对双硫磷的抗性倍数为3. 12,为低抗。结论松江区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发展相对较快。应定期做好蚊虫抗性的动态监测,并结合蚊虫不同季节的消长情况轮换使用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