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rjk》2017,(16)
目的 :探析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急诊绿色通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急诊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8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4)、研究组(n=44)。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急诊救治,研究组患者建立急诊绿色通道予以救治,对两组患者救治时间与临床疗效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颅脑外伤患者救治中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可明显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院前急救护理中流程管理法的实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选40例2017年8月~2019年7月期间本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其按照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急诊收治及救治中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收治及救治中实施流程管理法,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治疗中各项时间指标以及急救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入院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较少,研究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中流程管理法的实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缩短院前急救时间,尽早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提升急救成功率及急救质量,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与传统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急救效果, 并对两种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采用随机对比研究的方法, 按两种急救护理模式实施时间不同, 将研究对象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通过医院医疗信息系统提取一般人口学特征、病例资料等相关数据并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 对各组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研究组患者83例, 对照组49例, 研究组在院前急救平均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分别减少了2.9 min、5.6 min及5.8 d,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转科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转科前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相比传统的专科救治模式,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全程优化了急救护理管理流程, 提高了重型颅脑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冯艳萍 《中国卫生产业》2014,(2):166+168-166,168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后救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前救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救治方法进行急救。研究组采取急诊绿色通道方法进行急救。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急诊绿色通道救治后,手术率为2.2%、病死率为2.22%、复发出血率为1.67%,均低于对照组的5.71%、7.14%、6.19%(P〈0.05);研究组输血量(321±34.8)mL、住院时间(5.7±2.4)d、住院费用(3541.52±589.20)元,也均少于对照组的(451±41.6)mL、(7.5±3.8)d、(4785.42±1542.10)元(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的应用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及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省某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因原发性脑出血经绿色通道收治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急救护理路径实施前(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急救护理路径实施后(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于入院第7天和入院第15天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辅助检查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院第7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院第15天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7天,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能有效缩短脑出血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减少辅助检查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06至2019-10在我院120站救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救治流程进行分组,实施常规急救流程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n=61),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指导下实施急救流程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n=75),对比两组患者院前急救项目时间、救治效果及急救护理满意度。结果 (1)两组出诊反应时间及急救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现场救治时间、急诊室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及心肌总缺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院前急救人员到达时及治疗后症状缓解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急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心理护理、服务态度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时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现场救治时间、急诊室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及心肌总缺血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是提升院前急救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培训、宣传等模式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属自行救治水平,为患者心肌梗死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将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发挥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采用传统接诊模式接受救治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应用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救治44例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第一救治时间为(11.1±4.3)min、临床症状缓解时间(8.1±4.6)h、住院时间(15.4±10.3)短于对照组(16.3±8.8)min、(11.5±4.7)h、(22.1±12.5),痊愈率93.18%高于对照组80.6%,心律失常发生率4.5%和死亡率2.3%均低于对照组13.9%、16.7%,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一体急救绿色通道,能够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救护理路径对严重创伤接受手术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严重创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急救护理路径,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期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为(52.36±8.49)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5.38±9.65) min (P <0.05)。观察组的各项辅助检查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早期病死率分别为16.67%、 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 20.00%(P <0.05)。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患者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保证患者更迅速得到救治,对于提升抢救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本院急诊救治的12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依据患者的急救护理方式将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措施(62例),研究组实施急救护理流程(62例),观察比较组间患者的救治情况。结果:全部入选患者均通过救治后,对组间的救治时间观察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对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分析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中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对救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87例患者行绿色通道治疗,由专门绿色通道小组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处理,然后将患者送至急诊科进行相应的处理;138例患者采用急诊病房手术模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187例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进入手术室行急诊经手术治疗,成功186例,死亡1例,治疗成功率99.5%。138例通过急诊病房手术室模式行手术治疗。成功123例,死亡15例,成功率89.1%。绿色通道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5,P0.05)。且观察组患者手上至急救时间、急诊室逗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及入院至手上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设绿色通道是重度颅脑损伤救治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转运时间、病情评估时间、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残疾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其病死和并发症风险,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白永花 《现代养生》2023,(9):700-702
目的 探讨医联体模式下院前急救中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2年1-12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接受常规急诊救治)和观察组(采取医联体模式下院前急救急诊绿色通道)。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结果 实施院前急救中急诊绿色通道后,观察组患者静脉开通时间、CT检查时间、住院到开始溶栓时间(DN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DNT达标率为85.36%,高于对照组的56.09%;观察组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1.70%、2.43%,低于对照组的58.53%、17.07%;三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联体模式下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在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升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前病情评估在急诊集体食物中毒救治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收治的84例急诊集体食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院前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状态、医生检查护理处置时间、各个环节等待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评估结...  相似文献   

15.
万琦 《现代养生》2014,(10):198-198
目的:分析探讨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的配合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给予手术配合及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配合与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长、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3.3%,对照组满意度为70.0%,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过程中给予系统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的患者的院前急救与转运,对降低骨折的伤残率和病死率的作用.方法:150例骨折患者实行有效、合理、及时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以及预防并发症,总结对骨折患者急救及护理的效果.结果:150例患者通过快速评估伤情、现场急救处理、搬运等护理措施,为救治赢得时间,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及时给予院前施救是保证手术成功及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急救绿色通道建立近4年来124例创伤患者急救情况,以过去4年急救的30例严重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绿色通道组124例患者死亡6例,死亡率为4.8%,对照组30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6.6%(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和完善,缩短了患者的救治空间和时间,显著降低伤死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建设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对多发伤患者急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到2019年12月80例多发伤患者资料中实施传统专科专治救治模式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到2019年12月80例多发伤患者资料中建设实施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作为研究组,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救治时效展开对比。结果:建设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且救治时效经观测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建设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急诊治疗有效率,且可大大缩短救治时间,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2019年11月收治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60例,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对两组的平均术前等待时间及总住院时长,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及对比。结果:研究组的平均术前等待时间及总住院时长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及术前等待时间,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刘慧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455-6456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了急救的脑卒中患者20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实验组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存活率和满意度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急救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的数据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患者经救治的存活率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当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患者治疗和住院的时间,并且患者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