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内江市白纹伊蚊种群幼虫及成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内江市白纹伊蚊抗性治理提供相应对策。方法在内江市建城区范围内(东西南北中)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刘维德推荐的生物测试法测定白纹伊蚊幼虫抗性水平,WHO推荐的接触筒法测定白纹伊蚊成虫的抗性水平。幼虫抗药性监测结果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敏感品系(S-lab)为参照。结果内江市白纹伊蚊种群幼虫对溴氰菊酯为高度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为中等抗性,对双硫磷为低抗性,对敌敌畏敏感。成虫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为中抗,对敌敌畏和双硫磷为敏感。结论加强对内江市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宝鸡市白纹伊蚊抗药性情况。方法采用成蚊接触桶法和幼虫浸液法测定白纹伊蚊成虫的抗药性。结果成蚊接触桶法测定结果显示,宝鸡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敏感,氯菊酯疑似抗性;幼虫浸液法测定结果显示,宝鸡市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LC_(50)为0.000 74 mg/L,对溴氰菊酯的LC_(50)为0.000 71 mg/L,对氯菊酯的LC_(50)为0.003 42 mg/L,对双硫磷的LC_(50)为0.005 26 mg/L;抗性倍数分别为氯菊酯11.79、高效氯氰菊酯1.76、溴氰菊酯2.29、双硫磷3.68。结论在白纹伊蚊防治时,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杀虫剂,同时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气候特点,对蚊虫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减缓蚊虫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茂名市白纹伊蚊对常用卫生农药的抗药性情况,为科学使用杀虫剂防控白纹伊蚊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19年在茂南区站前街道、河东街道、红旗街道、官渡街道、城南街道等地段采集白纹蚊标本,按照《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生物测定法》(GB/T 26347—2010)对幼虫和成蚊进行常用杀虫剂抗性测定。结果成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产生抗性,对溴氰菊酯、杀螟硫磷为可能抗性;幼虫对右旋反式氯丙炔菊酯杀虫剂产生低度抗性,对右旋苯醚菊酯、双硫磷、倍硫磷等敏感。结论茂名市白纹伊蚊成蚊对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产生了一定的抗性,灭蚊时可使用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白纹伊蚊幼虫对右旋反式氯丙炔菊酯杀虫剂产生低度抗性,可使用右旋苯醚菊酯、双硫磷、倍硫磷等敏感杀虫剂杀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四川省自贡市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科学选择杀虫剂、制定防蚊灭蚊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种常用杀虫剂,采集城区各方位不同生境白纹伊蚊成蚊在实验室饲养繁殖,取Ⅲ龄末Ⅳ龄初幼虫采用蚊虫幼虫浸渍法测定不同杀虫剂的LC50,并与敏感品系LC50比较计算抗性倍数(RR)。结果自贡市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RR=1.88)敏感,对敌敌畏(RR=19.75)、溴氰菊酯(RR=19.23)呈中抗药性,对高效氯氰菊酯(RR=116.22)、氯菊酯(RR=198.57)呈高抗药性。结论自贡市白纹伊蚊幼虫4种常用杀虫剂产生中抗至高抗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产生高抗药性,用药时需注意,在防蚊灭蚊工作中应当科学合理使用卫生杀虫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台州市白纹伊蚊、家蝇、德国小蠊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杀虫剂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接触筒法、点滴法、药膜法分别测定白纹伊蚊、家蝇、德国小蠊的抗药性水平。 结果 白纹伊蚊成蚊接触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残杀威、马拉硫磷药纸后24 h死亡率均为100%,家蝇对残杀威、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72.40、5.70、155.21、66.87、10.94倍;德国小蠊对残杀威、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乙酰甲胺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5、0.87、1.30、2.67、1.42。 结论 台州市白纹伊蚊成蚊对测试的5种杀虫剂均敏感,家蝇对5种杀虫剂均产生了抗药性,其中残杀威已失效,德国小蠊对测试的杀虫剂为低度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科学开展灭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Ⅳ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并与敏感品系进行比较得出抗性倍数。结果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对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和双硫磷5种药物的抗药性倍数分别为53.93、40.25、14.91、15.33和9.13倍。结论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对常用5种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氯菊酯、溴氰菊酯产生高抗性,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中抗性,双硫磷低抗性。应加强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预防与减缓杀虫剂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静安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幼虫浸渍法、成蚊接触筒法测定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结果 高效氯氰菊酯、倍硫磷、残杀威、溴氰菊酯、氯菊酯和双硫磷对静安区白纹伊蚊幼虫的LC50分别为0.012 5、0.005 3、1.467 9、0.007 8、0.0044和0.0...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舟山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方法于2017年6—7月在舟山市定海区、普陀区、临城新区、岱山县和嵊泗县采集白纹伊蚊幼虫繁殖培育至子一代,幼虫采用浸渍法,成蚊采用接触筒法测定对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和敌敌畏均未产生抗性,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20×10~(-6)、4.39×10~(-6)、5.50×10~(-7)、4.36×10~(-5)和4.12×10~(-6)g/L;对比敏感品系,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倍数最高,为3.27。白纹伊蚊成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4种杀虫剂均敏感,对马拉硫磷有可疑抗性。结论舟山市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倍数最高,成蚊对马拉硫磷产生抗性,应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2016—2017年江门市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抗性变化趋势,为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控制登革热等伊蚊传染疾病在江门地区的暴发流行。方法在江门市6个街道的居民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3代,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进行检测。结果所有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均小于3,为敏感水平;有2个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达到了3.39~4.00倍,为低抗水平,其余属敏感水平;有4个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达到4.57~6.48倍,为低抗水平,其余属敏感水平;有1个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残杀威的抗性达到3.98倍,为低抗水平,其余属敏感水平;所有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的抗性达到3.14~5.27倍,均属低抗水平。比较2016年和2017年监测的数据,江门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无统计学差异;2017年对双硫磷的抗药性相较于2016年有升高的趋势。结论江门市白纹伊蚊幼虫对5种常用杀虫剂大多数处于低抗或敏感水平,应进一步加强对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及时了解抗性发生的程度,延缓抗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上海市奉贤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幼虫浸液法进行生物测定。结果白纹伊蚊幼虫自然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 89和34. 5倍,属于中抗水平;对氯菊酯、双硫磷抗性倍数分别为5. 25和9. 06倍,属于低抗水平;对残杀威的抗性倍数最低,为1. 49倍,属于敏感水平。结论奉贤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对部分常用杀虫剂已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残杀威、氯菊酯、双硫磷等杀虫剂,减少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使用剂量和频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城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控制登革热媒介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种常用杀虫剂,采用幼虫浸渍法对广州城区(越秀、天河、海珠)白纹伊蚊幼虫进行抗药性测定。结果越秀、天河区白纹伊蚊仅对敌敌畏抗药性指数〉2,属于低抗性;对其他〈2,均敏感;海珠区白纹伊蚊对倍硫磷、氯菊酯、溴氰菊酯抗药性指数〉2,有低抗性;广州城区白纹伊蚊均对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敏感。结论在登革热媒介防治中,杀虫剂的选择应考虑各区抗药性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使用,方能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白纹伊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科学开展灭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Ⅳ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并与敏感品系进行比较得出抗性倍数。结果上海市虹口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双硫磷和残杀威的LC_(50)值分别为0.010 3、0.020 4、0.006 1、0.000 4和0.625 1 mg/L,抗性倍数分别为:11.57、51.00、3.06、0.25和1.74。结论上海市虹口区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溴氰菊酯产生高抗性,高效氯氰菊酯中抗性,氯菊酯低抗性。应加强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及科学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四川省部分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指导今后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卫生杀虫剂,提高蚊虫的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市等9个市州,分别在城区各处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饲养1代后,采用浸渍法进行生测。数据经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和抗性级别。结果内江市、绵阳市和泸州市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是114.50、45.18和35.49,呈高水平抗性;其余监测点抗性较低或敏感。绵阳市和自贡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49.60倍和198.57倍,呈高水平抗性;其他监测点氯菊酯监测结果较高效氯氰菊酯低一些,最高呈中抗性。绵阳市、内江市和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呈现高抗性;自贡市呈中等抗性;其余监测点抗性较低或敏感。大部分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敌敌畏和双硫磷敏感,个别呈现低抗性;只有自贡市的呈中抗性。结论各地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和溴氰菊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应加强和坚持抗药性监测,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门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双硫磷、残杀威等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指导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延缓抗药性发展,提高白纹伊蚊控制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江门市6个街道办事处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3代,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进行检测。结果各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抗性倍数均3,属敏感;残杀威除堤东街道抗性倍数为3.88倍,属低度抗性外,其他属敏感;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除白沙街道对氯菊酯属敏感外,其余各监测点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5种杀虫剂的抗性有统计学差异(χ~2=73.43,P0.05),6个街道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有统计学差异(χ~2=40.44,P0.05)。结论大部分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应加强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抗药性监测,及时了解抗性发展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策略,减少媒介传播疾病的发生,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华区白纹伊蚊对常见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方法使用幼虫浸渍法对深圳市龙华区有代表性的3个街道的白纹伊蚊幼虫进行抗药性试验。结果深圳市龙华区白纹伊蚊幼虫除对残杀威敏感外,对其他5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右旋苯醚菊酯、右旋反式氯丙炔菊酯和倍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73、3.51、7.01、5.11~15.60和3.97倍。结论深圳市龙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一定的抗性,应科学用药,防止和延缓抗性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6年贵阳市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当地白纹伊蚊的防控及相关传染病疫情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广泛采集贵阳市不同区域的白纹伊蚊,并标记采集地点,记录采集试虫数量、虫态等信息。采用WHO推荐的蚊虫抗药性生物测定方法,幼虫采用浸渍法,成虫采用接触筒法,分别测定幼虫和成虫的抗药性,判断抗性程度。参考品系数据引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的实验结果。结果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和敌敌畏4种常用杀虫剂对贵阳市白纹伊蚊幼虫的LC50分别为0.006、0.000 7、0.003和0.074 mg/L,为参考品系的7.78、1.8、17.8和2.17倍。成蚊接触0.1%溴氰菊酯药膜1 h后,24 h的死亡率为79.6%,表明成蚊对溴氰菊酯已经产生了抗性;而对3%高效氯氰菊酯、3%氯菊酯、0.06%残杀威和8%顺式氯氰菊酯药膜接触1 h后,24 h死亡率分别为93.2%、90%、87.9%和97.4%,均表现为可疑抗性。结论贵阳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测试的4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除了对氯菊酯为中抗外,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敌敌畏均为低抗;成蚊对溴氰菊酯产生了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等抗性程度需进一步确定,应加强贵州省蚊虫抗药性监测,科学指导杀虫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坪山区不同生境白纹伊蚊幼虫对几种杀虫剂的抗性,探讨伊蚊代谢抗性机制。方法幼虫浸渍法检测不同生境(工业区、中心区及生态区)白纹伊蚊幼虫的抗药性,酶标仪法检测幼虫代谢酶活力。结果工业区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产生高抗性,中心区和生态区幼虫为中抗性,抗性指数为24.13、17.74、18.81;工业区及中心区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指数为19.40、16.50,对双硫磷的抗性指数为12.38、18.10,属中抗性,对氯菊酯、残杀威产生低抗性;生态区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双硫磷、氯菊酯的抗性指数为7.70、8.82、3.26,属低抗性,对残杀威敏感。工业区白纹伊蚊非特异性酯酶(NSE)、多功能氧化酶(MFO)、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力是敏感品系的1.31、1.56和1.21倍;中心区和生态区白纹伊蚊GST活力是敏感品系的1.43和1.19倍。结论坪山区3种生境白纹伊蚊幼虫对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工业区白纹伊蚊抗性与NSE、MFO、GST活力升高有关,中心区和生态区白纹伊蚊抗性与GST活力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了解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攀枝花市5县(区)(分别位于东、南、西、北、中位置)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浸渍法进行测定。结果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83、2.04,已产生低抗性;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14、0.50、0.63,属敏感。结论应加强对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预防或延缓抗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17年济宁市某县登革热疫情后,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幼虫测定采用浸液法,成蚊测定采用接触筒法。采集的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饲养繁殖1代后,取三龄末四龄初幼虫以及羽化3~5 d未吸血雌蚊作为测试蚊虫,分别测定幼虫及成蚊的抗药性水平并判断抗药性程度。【结果】2018年济宁市某县主要使用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cis-氯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和辛硫磷等有机磷类杀虫剂。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4种常见杀虫剂的LC_(50)值分别为0.006、0.021、0.209、0.016 mg/L,抗药性倍数分别为3.75、52.50、104.50和17.78倍;另外,对双硫磷低抗,对高效氯氰菊酯中抗,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高抗。成蚊对氯菊酯敏感,击倒率为97.62%,死亡率为100%;对残杀威和马拉硫磷可能抗药性,击倒率分别为97.06%和91.89%,死亡率分别是97.06%和93.24%;对溴氰菊酯、cis-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为抗药性,击倒率分别是88.00%、95.31%、91.04%、97.10%,死亡率均小于80.00%。【结论】济宁市某县白纹伊蚊幼虫、成蚊对常用杀虫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应定期监测白纹伊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延缓抗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对3种常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在广州市3个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蚊虫死亡率,测定其对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荔湾区白纹伊蚊成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产生了抗性;天河区和从化区成蚊对氯菊酯敏感,而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则具初步抗性。结论对于此次试验中的3个区来说,在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这3种杀虫剂中,氯菊酯的药效较好,天河区和从化区成蚊对此较为敏感,可作为目前首选使用的杀虫剂;从化区成蚊整体上来说对这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较高;天河区成蚊对于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抗药性强于从化区,荔湾区成蚊对于3种杀虫剂抗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