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蜂针螫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又称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古代医家很早就对本病做了详细观察和记载。正如:《诸病源候论·风痹候》说:“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灵枢·五变》篇说:“粗理而肉不坚,善病痹”。以上都说明,痹证发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其病机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流注关节、而致气滞血瘀,阳气难达造成小关节肿痛变形,这是本病的发病机制,也是辨证的关键。按临床见证可分为4型:湿热痹阻型、寒湿痹阻型、瘀血痹阻型、肝肾亏虚型,按照四型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6年来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40例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风湿病是一个常见而遍存于世界各地的疾病,祖国医学在两千年前就提到此病,内经素问痹论篇这样记载:“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①在灵枢经周痹篇提及“……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黄帝曰:愿闻众痹,岐伯对曰:  相似文献   

4.
叶旭霞  文国匡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169-2170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内径》称"肢节痛"、"骨痛"。《金匮要略》称"历节病"。本病属于多发病、常见病,临床常呈渐进性和反复发作性,部分患者的病情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其发病因素以正气不足为内因,以风、寒、湿、热为外因,其中尤以风、寒、湿三者杂至而致风寒湿痹者为多。2000年2月~2007年7月,我们用自拟"通痹散"治疗风寒湿痹患者84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历代各医家对本病均有不少论述。素问痹症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说:“痹在骨则重,在脉则血凝而不流……。”“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从以上几节经文可以说明本病是由于风寒湿之邪,侵袭肌肉关节,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化热入里,由血脉侵入心而引起。关于心痹发生后的临床所见,历代记载亦甚详细。素问痹症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  相似文献   

6.
杨维 《华夏医药》2009,4(1):52-52
风湿之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病者一身尽痛,日晡所剧者,名风湿。”《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同时指出”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以上均说明风寒湿之邪皆可致痹”。在《素问.评热论》指出”风寒湿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故正虚是风湿发病的内因,是病本。  相似文献   

7.
内外兼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寒湿痹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包括现代医学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我们于1998年1月至2001年5月采用中药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26例顽痹症疗效观察张二宝,肖爱兰(中国长城铝业公司小关矿医院451272)顽痹是指肢体关节疼痛较为顽固,其痛有定处或关节肿大,屈伸不利为其特点。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郁化而成。大多由风湿热转化所致。并有夹瘀,夹痰之分,但以夹瘀为主。王...  相似文献   

9.
痹证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皮肤、肌肉、关节、筋骨的疼痛、肿胀、重着、麻木、甚至活动不利的一类疾患。类似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刺病、骨膜炎、软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网球肘、肩周炎等病。根据病邪的性质《素问·痹论》将痹证分为行痹、着痹、寒痹、热痹。“风寒湿  相似文献   

10.
尯痹冲剂与痹病唐敏,刘艳真,梁强,赵玉杰(解放军第213医院沈阳116100)痹病是一个中医学上的名词,最早文献出现于“内经”。“内经”中“素问·痹论”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全书有四十二篇一百七十一处谈论痹,对痹病的概念、发病原因、机理...  相似文献   

11.
痛风性关节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有人以本病病变在骨质与关节,日久可引起骨关节畸形,故认为当属祖国医学中的"痹证"范畴,<内经>、<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才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名以其重感于'风寒湿也".近年来我科收治了34例此类患者均进行了X线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痹病是因风寒湿热外邪痹阻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关节、肌肉出现疼痛僵硬、重着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的疾病。李亚妤教授为杭州市名中医,从医30余年,对于从“治风先治血”治疗痹病具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跟师随诊,现将其应用“治风先治血”治疗痹病经验介绍如下:一、病因病机《严氏济生方·诸痹门》云:“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痹病的发生,盖因患者劳逸不当、起居失常等导致机体正气不足,体质亏虚,加之外来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机体,阻滞经络,  相似文献   

13.
慢性腰腿痛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其致病因素甚多,内由肝肾阴虚筋脉失养,或脾虚生痰流注经络,外因风寒湿三气杂至为痹,以及跌打伤损瘀血内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腰腿疼痛,痠楚、重着、麻木等症状。根据本病之病机及临床表现,将常见腰腿痛归纳为4种类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五加皮和香加皮均为常用药材。五加皮是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 的干燥根皮;而香加皮为萝摩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num Bge 的干燥根皮。前者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作用。一般用于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四肢拘挛、腰膝软弱、小儿行迟、体虚乏力等证。而后者有毒、具祛风湿、壮筋骨,强心之功,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几年来笔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中之“痹症”,是指风寒湿之邪侵袭人体肌表,容注于经络,气血被阻运行不畅,所致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关节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甚则关节肿大,不能活动等统称为“痹”。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等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16.
<正>坐骨神经痛是现代医学的疾病名称,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灵枢·周痹》中有"周痹中,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的描述,并进一步指出其病因病机为风寒湿之邪客于经脉,静脉痹阻不通而痛。现将坐骨神经痛的有关问题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乌头汤配合理疗治疗风寒湿痹的疗效。方法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筛选63例风寒湿型痹证患者,采用乌头汤加减煎汤内服,每天1剂,配合理疗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3例风寒湿型痹证患者经治疗,临床痊愈42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48%。结论乌头汤配合理疗治疗风寒湿痹,方法简便,疗效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康艳新  姜布平 《河北医药》2013,(22):3496-3497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OA)是属于中医骨痹范畴,发病率高,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以膝痛、僵硬、肿胀,关节积液及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1],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由肝肾亏虚、筋脉失养、风寒湿邪痹着关节、筋肉所致,如《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医院和邯郸市中医院科自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来运用痛点阻滞、针刀松解、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4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消痹壮骨止痛丸治疗风寒湿痹证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风寒湿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0例采用消痹壮骨止痛丸治疗,对照组120例运用青霉素点滴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0%。结论中药“消痹壮骨止痛丸”治疗风寒湿痹证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骨关节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的关节病变。传统祖国医学认为骨关节炎属于“痹证”、“骨痹”、“腰腿痛”等辨证范畴,多是由于肝肾阴虚复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