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两种耳声发射技术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8944例新生儿首先接受了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查;未通过者于出生42d左右接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仅再次检查;出生4个月左右对再次检查未通过者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结果:(1)8944例新生儿中1184例未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检查,正常和高危儿组通过率分别为85.12%、53.55%。(2)初筛未通过的1184例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复查,正常和高危儿组通过率分剐为96.10%、75.51%。(3)出生4个月左右对复查未通过的105例作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共9例确诊为先天性耳聋,新生儿脑损伤总发病率为1.006%。结论:耳声发射技术对早期发现出生6个月以内的耍儿听力障碍有重要意义,为先天性聋儿的早期干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区别。方法:对152例新生儿进行TEOAE和DPOAE检查。结果:初筛TEOAE通过率94.1%,DPOAE通过率8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筛TEOAE复查通过率66.7%,总通过率为98.0%,DPOAE复查通过率73.7%,总通过率为96.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复筛未过的患儿在听力诊断中心检查提示有听力障碍。结论:2种检测方法总通过率基本无差异,但TEOAE时间短,更适合新生儿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及听力损伤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将正常足月新生儿997例和同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241例分别使用手持式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跟踪筛查.结果:正常新生儿组TEOAE检查总通过率99.20%,8例未通过者经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1例(0.10%)确定为不正常;NICU组TEOAE检查总通过率92.53%,18例未通过者经ABR检查,10例(4.15%)确定为不正常.两组新生儿听力损伤发生率分别为0.10%和4.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OAE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客观、无创、快捷、方便等优点,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诱发性耳声发射方法对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婴幼儿听力鉴定效果。方法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及听性脑干反应(ABR)方法对北京市海军总医院妇产科138例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婴幼儿进行听力学诊断性检查,确定听力损失程度,并就具体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经 T EO A E筛查,138例中有89例婴幼儿未通过,49例婴幼儿通过,经统计分析,女性通过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89例经TEOAE筛查未通过的患儿进行ABR筛查,最终确诊听力障碍婴幼儿80例,其中单耳29例,双耳51例;轻度18例,中度27例,重度18例,极重度19例。结论 T EO A E筛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适用于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婴幼儿听力鉴定。  相似文献   

5.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丹麦公司生产的手持式耳声发射仪,对出生3d后的新生儿在同样的条件下,对同一只耳朵分别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检测,并对检测所需要的时间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新生儿听力测试的结果是一样的,无任何差异。而测试所需要的时间则为TEOAE比DPOAE明显缩短(P〈0.01)。结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以更加快速、简便、安全、无创、具有客观性为优势,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项常规技术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惠芬  方伟  李连娟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471-1472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初筛的适宜时间。方法对2748名新生儿做听力筛查测试,1848名和900名分别在出生后第3天和第10天进行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筛查,并进行分析。结果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第3天经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筛查通过率分别为74.03%和73.75%,经x2检验,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新生儿在出生后第3天初筛及在生后第10天初筛,通过率分别为73.92%和93.56%,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无影响;选择新生儿出生后第10天进行听力初筛可增加初筛通过率,减少假阳性的发生,并可降低对产妇及家属的不良刺激,同时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耳声发射仪时2916例出生3d后的新生儿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的检测,“未通过”者在生后42d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在生后3个月再次复筛。可疑者同时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的检查,以进一步确诊,并进行随访。同时时新生儿家长在入院时、入院期间进行听力筛查健康教育,并观察健康教育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依从性的影响。[结果]经过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后,初筛依从率为100%,复筛依从率为96.58%,最终确诊听力异常儿6例。[结论]健康教育能大大增加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依从性,达到听力筛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分析影响听力筛查的因素。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对119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对119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住院期间初筛通过率为92.88%,复筛通过率为98.32%。检出听力障碍患儿5例,检出率为4.2‰。住院期间初筛通过率女婴高于男婴,足月儿高于早产儿,正常及高出生体重儿高于低出生体重儿,P值均〈0.01。结论:TEOAE测试是适合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可靠、有效、快速、简便的好方法。新生儿性别、体重、孕周、检测时天龄对用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结果有显着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模式,初步了解听力损伤在此类人群中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2阶段筛查方案,对入住NICU的8 373例新生儿在出院或转入其他普通病房前以TEOAE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出院1个月后门诊接受AABR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3个月内转诊到儿童听力中心进行TEOAE和AABR全面的听力学诊断评估。结果 8 373例新生儿初筛未通过2 646例,42 d随访时未通过1 092例,生后3个月随诊时复查仍未通过652例。425例经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后确诊为先天性听力损害,占4.97%。结论 TEOAE和AABR两步法可能是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合适模式。  相似文献   

10.
耳声发射仪在婴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及检查前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耳声发射仪在婴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及检查前护理配合.方法:应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Echo-Screen)对生后3个月内来我院做耳声发射(TEOAE)测试的3250例婴儿进行筛查,内容包括初次听力筛查,第一次复查和第二次复查.计算其通过率.结果:生后3个月内的婴儿初次听力筛查通过2925例,通过率为90%;第一次复查通过率为89%;第二次复查通过率为86%.未通过者行脑干诱发电位(ABR)测试.结论:遵循听力筛查的基本原则,做好筛查前的护理配合,TEOAE是婴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应用TEOAE对1780名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以外耳道记录到耳声发射反应为通过标准。结果:初筛通过率为81.91%,测试时间以生后2天以上为佳。结论:TEOAE测试快速、无创、客观、灵敏、经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足月小样儿听力障碍发生情况,以便早期诊断、干预。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NICU住院的120例足月小样儿生后3~5d进行初筛,未通过者30-42d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3月龄时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所得结果与15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足月小样儿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率53.33%,复筛未通过率15.79%,ABR检查未通过率7.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初筛未通过率9.33%,复筛未通过率2.01%,ABR未通过率0.67%),差异均有显著性(x^2=8.04~63.83,P〈0.01)。结论足月小样儿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正常新生儿,应常规筛查,加强宣教,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3.
听力障碍是新生儿常见的出生缺陷,其发生率约为0.1%~0.3%,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可高达2%~4%。我院2075—09~2006—1d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方莹给入住NICU的783例新生儿做听力筛查,现报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技术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受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391例有听力损害高危因素新生儿,于出生后3~20d行听力损害检查(初筛),其中双耳TEOAE检查均未通过者193例(386耳)为未通过组,均通过者198例(396耳)为通过组。分别于出生后42d和3个月时再次行听力损害检查(第1、2次复筛),比较TEOAE法、AABR法、TEOAE联合AABR筛查(联合法)3种方式以及2组初筛、复筛的通过率。结果 TEOAE法在初筛及第1、2次复筛中的通过率分别为50.64%、87.60%、90.28%,AABR法分别为77.62%、85.04%和96.55%,联合法分别为43.09%、83.76%和89.13%,联合法筛查通过率低于TEOAE、AAB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通过组初筛及第1、2次复筛应用联合法的通过率分别为0、77.46%、81.61%%,通过组分别为85.10%、89.90%、96.46%,通过组应用联合法初筛及第1、2次复筛通过率高于未通过组(P0.05)。结论 TEOAE联合AABR用于高危新生儿听力受损筛查,可降低假阳性率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6(252耳)名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第7天、第30天及3个月,分别进行TEOAE检查及ABR测试并对两者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结果:TEOAE通过率随着出生后时间的增长分别为90.4%、96%、96.4%。与ABR结果对照其共同阳性率为100%,共同阴性率分别是因为3%、97.5%、97.9%。结论:TEOAE是一种快速、敏感、无创、简便易行的听力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状况,做好早期干预。方法采用丹麦生产手持式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MADSEN,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初筛,对复筛未通过者转耳鼻喉科确诊。结果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1.3g。(单耳和双耳)。双耳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0.5‰。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可及早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早期采取干预,有效促进婴幼儿语音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1 012例(2 024耳)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同时采用丹麦产AccuScreer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仪(TEOAE)和美国产ALGO3i自动脑干诱发电位(AABR)听力筛查仪进行听力复筛,其中有任何一项复筛未通过者均要在新生儿3个月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测试等诊断性检查。结果 TEOAE检查未通过率为25.4%,AABR检查未通过率为12.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筛未通过者,再经过2次ABR、声导抗等诊断性检查最后确诊有听力障碍214耳,TEOAE确诊率为41.6%,假阳性率为14.8%,AABR确诊率为82.9%,假阳性率为2.2%,二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BR具有方便、无创、快速、灵敏、客观等优点,是一种比较好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与应用TEOAE进行听力筛查比较,有较低的假阳性率和较高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动听觉脑干反应技术(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听力筛查未通过的1 212例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技术(OAE)和AABR对听力进行复筛,如果经过复筛仍未通过则进行听力脑干反应(ABR)等诊断性检查,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42d。结果经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仪(TEOAE)复筛的未通过率为23.3%,经ABR确诊后TEOAE确诊率为26.2%,假阳性率为17.2%。经AABR复筛未通过率为7.3%,经ABR确诊后AABR确诊率为83.1%,假阳性率为1.2%,两者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方面具有简单易操作、高敏感性等优点。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作用强于TEOAE,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1)评价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s)在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2)建立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模式。方法 对2094例新生儿(占全体96.23%),出院前行TEOAEs测试,术通过1个月后复查TEOAEs,仍未通过随后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对通过OAE筛查的高危因素登记(HRR)新生儿定期随访。ABR检查不通过在3个月内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评估。结果 1897例(90.59%)通过出院前筛查;1个月后191例复查,176例(92.15%)通过,15例接受ABR检查,5例未通过(33.3%)。最后确诊6例婴儿(2.87‰)有听力损失。结论 应用TEOAEs进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是切实可行的。筛查模式就是对筛查,跟踪和随访诊断,干预以及评估5项内容的具体实施。TEOASEs联合ABR三步法是适宜的筛查策略。对通过OAE测试的HRR婴儿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20.
总结462例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体会。新生儿行听力筛查,要做好筛查前后的护理配合工作,检查中安抚新生儿并保持环境安静。46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筛查通过450例(97.40%),未通过12例,复筛11例(91.67%),复筛通过11例(100%),未复筛1例。认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快速、简单、安全、无创,具有客观优势,可作为新生儿筛查的一项常规技术,同时做筛查前后的护理配合作,使听力筛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