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区化管治社区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区化管治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益及降低康复费用的作用。方法对27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分区化管治,分析管治前后的治疗情况、病情变化、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与79例未实施分区化管治的患者对照,并进行了卫生经济状况对照分析。结果分区化管治效果显著,研究组新参加康复的人数和新增参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而复发/恶化率逐年对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研究组的社会功能优于对照组而社会影响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平均年直接费用减少916元,间接费用减少564元,复工增加收入616元,效益(复工增加收入)与社区干预投入费用的比值为2.25。结论分区化管治模式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队伍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明显提高康复效果和减少资源浪费,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区化管治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对27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分区化管治,分析管治前后的治疗情况、病情变化、依从性、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并与79例未实施分区化管治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结果分区化管治4年效果显著,研究组每年新参与的康复人数(年增长率20.5%~72.0%)和治疗依从性(从29.1%提高到69.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而复发/恶化率逐年对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的社会功能(全劳力从2.9%提高到38.1%)显著优于对照组而社会影响(从36.3%降到0%)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区化管治模式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队伍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明显提高康复效果,减少资源浪费,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苏勉  王彩琴  凌礼雄 《热带医学杂志》2008,8(2):147-149,138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出院后对实验组家属和患者进行定期康复指导,实施社区干预,对照组不进行特殊指导.对两组患者随访2年,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GQOLI-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干预后实验组GQOLI-74中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DL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也高于对照组(P<0.05),SDSS的社会功能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干预有助于增进患者自我照顾能力,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延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衰退,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治疗依从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方法以182例复发再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应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评定,调查与本次复发住院的有关治疗依从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情况,并与100例首次住院且与研究组同期出院而未复发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作对照.结果①研究组治疗依从性差者占64.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研究组的生活事件发生率为58.2%,负性生活事件值更大为(17.5±12.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研究组的SSRS总分[(40.1±7.3)分]和主观支持分[(23.9±6.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6±8.3)分、(25.8±8.7)分,P<0.05~0.01].结论治疗依从性差、频遭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不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复发,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社会支持、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86 例2级甲等以上医院按照有关诊断标准确诊的相关慢性疾病患者进行临床药学服务干预,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及治疗依从性观察其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社会支持各维度的评分均无差异(P>0.05),而干预1周后观支持[(11.24±4.15)分;(9.02±3.25)分]、支持利用度维度[(8.05±2.40)分;(5.79±3.01)分]的评分差异即有显著性(P<0.05或<0.01).研究组从干预1周后,社会支持各维度的评分较干预前即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各维度的评分均无差异(P>0.05),而干预1周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的评分差异即有显著性(P<0.05或<0.01).研究组从干预1周后,生活质量各维度的评分较干预前即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干预前治疗依从性的评分无差异(P>0.05),而干预1周后治疗依从性的评分差异即有显著性(P<0.05或<0.01).研究组从干预1周后,治疗依从性的评分较干预前即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各维度与治疗依从性均呈显著正相关,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39和0.44.结论 临床药学服务干预能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并发现社会支持与治疗依从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治疗依从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与精神分裂症复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治疗依从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方法 以122例复发再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并与107例首次住院且与研究组同期出院而未复发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作对照,应用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评定,调查与本次复发住院的有关治疗依从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依从性差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负性生活事件患者发生率更高,负性生活事件数更多,负性生活事件值更大(均P<0.05);研究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回归分析显不患者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重要因素.结论 治疗依从性差、社会支持不足、负性生活事件可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发率,控制负性生活事件、提高服药依从性,加强社会支持是防治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对本院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组标准随机抽取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研究组进行干预,在出院时及出院3月末分别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治疗依从性问卷3月末进行评定.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主观支持和利用度两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客观支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研究组优于对照组.GQOIL-74中躯体功能和物质生活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心理、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x2=14.19,P<0.01).ADL中两组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出院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90例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46例,实施出院前健康教育;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结果: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研究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MR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复发率为7.0%,对照组复发率为2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85,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有效降低复发率,是改善患者近期疗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早期干预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36例精神分裂症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n=68)和对照组(n=68),研究组病人实施医护配合的综合性早期干预,对照组病人只进行常规的治疗护理.分别于治疗后2周末和4周末进行一次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治疗依从性、个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结果研究组病例在干预后BPRS减分值、治疗依从性、个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综合性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的影响.方法将首发精神分裂症经治疗达临床痊愈患者8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家庭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于1年时评定两组的复发率、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 结果研究组在复发率上低于对照组,在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抗复发和社会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