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烫疗用于改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选择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消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烫疗。比较两组在肢体肿胀程度、消肿时间、疼痛评分的时间。结果:观察组在肢体肿胀程度、消肿时间、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烫疗能有效促进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改善,减轻术后肢体疼痛,缩短消肿时间,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临床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意义及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8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依照骨科收治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n=34)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n=34)应用内院基础护理。评价及对比两组的肢体肿胀消退时长、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的肢体肿胀消退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肿胀程度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可缩短肿胀消退时长,缓解肿胀症状,且疼痛感轻微,可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有助于加速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复杂四肢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组合式外固定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的76例复杂四肢骨折患者都来自本院2017年7月-2018年8月这一期间,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传统外固定器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采用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并对2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固定后优良率97.37%,对照组患者固定后优良率76.32%,观察组患者固定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3697,P=0.0066);固定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t=0.0525,P=0.9583);固定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固定前(t1=15.1150,P1=0.0000;t2=10.3854,P2=0.0000);且观察组患者固定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4.1121,P=0.0001),观察组患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2.63%;对照组患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26.32%,对照组患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x2=8.6098,P=0.0033).结论:复杂四肢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组合式外固定器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64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有32例。对照组32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以及肢体肿胀程度。结果:两组患者通过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肢体消肿时间为(4.02±1.83)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肢体消肿时间为(6.72±2.81)d,两组患者的肢体消肿时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率为87.5%,对照组患者恢复率为46.86%,对比两组的肢体肿胀程度,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术后的肢体肿胀患者的康复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并抬高患肢,给予抗炎、抗渗出、消肿止痛等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术前进行宣教,术后加压包扎,持续冰敷,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疼痛程度以及肢体消肿时间。结果:研究组术后第7天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消肿时间为(5.8±1.5)d,对照组患者平均消肿时问为(6.9±2.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促进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88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分别进行基础性护理和强化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肢体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肿胀等级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疼痛、肿胀状况,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优质护理在四肢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中选取114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肿胀程度和消肿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正常率为63.16%,高于对照组的49.12%,且其消肿时间为(5.31±1.27)天,短于对照组的(7.19±2.02)天,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明显减轻肢体的肿胀程度,快速消肿,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干预组12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抬高患肢及应用消肿、抗渗出的药物,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宣教、术后加压包扎、持续冰敷及进行主动、被动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肢体消肿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肢体消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四肢骨折术后患者肿胀肢体的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3月—2012年12月四肢骨折肢体肿胀患者86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为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及消肿、活血化瘀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指导、早期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起到明显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天津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32例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作为常规组,选取天津市天津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32例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于此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肿胀、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肿胀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常规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可明显缓解患者肿胀及疼痛程度,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伤续断汤加减治疗四肢骨折后急性疼痛肿胀临床观察。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骨伤科治疗的86例四肢骨折后急性疼痛肿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新伤续断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胀及疼痛评分变化、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的VAS疼痛评分、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止痛时间、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伤续断汤加减治疗四肢骨折后急性疼痛肿胀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肿胀及疼痛,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孟河医派,马培之化瘀消肿贴治疗骨折后肢体肿痛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40例骨折后肢体肿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两组在抬高患肢等常规处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传统冷敷治疗,观察组给予化瘀消肿贴治疗。治疗5d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1d、3d、5d后的疼痛评分、肿胀周径比、肿胀评分、消肿时间、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肿胀周径比、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IL-1、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发生皮肤过敏,但观察组张力性水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河医派,马培之化瘀消肿贴能有效改善肢体疼痛、肿胀,治疗骨折后肢体肿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四肢骨折手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的消肿时间以及肢体肿胀程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对骨折术后疼痛患者采取直线偏振光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40例参与本次研究,将其随机编号后按照奇偶排序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镇痛,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直线偏振光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取VAS评分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止痛时间与消肿时间,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肿胀改善程度。结果经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肿胀程度显著改善,其Ⅲ度肿胀占比最高,显著多于对照组,Ⅰ度肿胀最少,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完整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止痛时间与消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线偏振光对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减轻其疼痛,加快病情康复,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就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采取优质护理对策,进一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提升护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入本院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为基础护理,观察组为优质护理,对比干预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得到改善,和对照组患者相比,两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同时,在对比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上,观察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最后,在疼痛度评分以及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水平中,观察组得分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针对四肢骨折患者,为其实施优质护理,不仅可改善肿胀程度,还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缓解手术病痛感,具备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并分析控制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9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5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肿胀程度恢复、SAS、SDS三个方面的指标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各项指导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情况,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医学》2017,(4):375-377
目的观察无痛护理化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6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痛护理化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VAS评分、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护理化干预能降低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四肢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术后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 d患肢无肿胀、Ⅰ级肿胀、Ⅱ级肿胀例数、术后疼痛指数及肿胀消除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并且有效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药物护理干预措施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58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2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术后疼痛时予以止痛治疗及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予以非药物护理干预措施,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72 h的疼痛评分及术后3 d肢体肿胀情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72 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后3d肢体肿胀轻度发生率为81.71%,中重度发生率为18.29%,而对照组患者术后3d肢体肿胀轻度发生率为60.53%,中重度发生率为39.4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结论 非药物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地减轻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肢体肿胀的程度,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四肢骨折怠者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行创伤性四肢骨折术的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术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缓慢静滴,1次/d;观察组将30 mL丹红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缓慢静滴,1次/d。密切观察两组术后肢体局部肿胀、疼痛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 d及术后7 d的肿胀程度、疼痛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肿胀消退总有效率(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72.41%)(P<0.05);观察组术后3周、术后5周骨痂X线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创伤性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程度,对减轻患者生理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