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赵义 《中国处方药》2014,(10):40-41
目的对阿莫西林在临床用药中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7例服用阿莫西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用药状况、剂量、不良反应及治疗、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因阿莫西林造成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皮肤过敏、过敏性休克等,而腹痛、尿血、幻觉、死亡等情况较少,在阿莫西林治疗中和治疗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本组67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65例经对症治疗,临床症状消失,治愈率达到97.01%。2例患者经治疗后无效死亡。结论使用阿莫西林治疗中,要对其禁忌证及适应证严格把握,合理用药,治疗过程中要强化监督和观察,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阿莫西林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7例使用阿莫西林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患者给药状况、使用剂量与不良反应及治疗、转归等具体情况。结果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是皮肤过敏与过敏性休克,幻觉、腹痛、瘙痒、血尿以及死亡等较为少见,阿莫西林不良反应易发于治疗期间与治疗后。67例患者经治疗出现2例(2.99%)死亡,6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治愈率达97.01%。结论在阿莫西林使用中,要把握其适应证与禁忌证,坚持合理用药,强化临床观察,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并进行药学分析。方法:选取70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立即停止给药,并根据不良反应给予对应治疗。观察70例患者给药时间,临床表现、临床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服药后1-7d内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最多,且明显多于其他时间段,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患者在发生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50例患者在停药5d后自行缓解恢复正常,19例不良反应症状较为严重者给予对应治疗后,不良反应逐渐消失,1例患者不良反应治疗无效,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57%)。结论:在使用阿莫西林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有必要掌握阿莫西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科学合理的控制给药剂量和给药方式,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阿莫西林致肝损害个案汇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阿莫西林致肝损害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79-2009年国内外医学文献中阿莫西林所致肝损害的病例报告,对阿莫西林致肝损害的患者年龄、用药情况、给药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和特点及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4篇个案报道文献纳入统计,涉及阿莫西林所致肝损害患者为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59岁。其中应用阿莫西林5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0例。不良反应可发生在用药期间,也可发生于停药数周后,发生时间中位数为开始给药后19d,治愈时间中位数为6周。死亡4例。结论: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均可致肝损害,老年人发生率高。临床使用中应注意其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替硝唑与阿莫西林结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长期接诊的固定老人66例,采用动态化随机单双号的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2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服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患者服用替硝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根据统计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痊愈例数为25例(75.76%),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患者痊愈例数为14例(42.41%),治疗总有效率为69.67%,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联合服用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未增加。结论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急性肠胃炎有显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未增加,在临床医学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中有8例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不良反应(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临床效果疗效明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实际病例,分析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9年1至2010年1月间7例服用完阿莫西林的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皮肤过敏等,罕见的反应为腹痛和手指瘙痒,以及过敏性死亡,血尿,幻觉等。结论加强观察阿莫西林的过敏性反应,尤其是过敏性死亡前的病症,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急性胃肠炎患者实施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胃肠炎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65例,给予阿莫西林治疗,实验组患者65例给予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低于对照组的15.38%,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6%高于对照组的76.92%,治疗效果显著(P0.05)。结论:采用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急性胃肠炎,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改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接收的13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69例,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甲硝唑、潘托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诊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193-194
目的观察运用不同药物联合方案对十二指溃疡进行临床诊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消化科十二指肠溃疡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和加替沙星三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在进行完1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复查,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中,观察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3例,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本次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阿莫西林以及加替沙星联合使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研究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不良反应对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应用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采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呼吸系统、骨骼肌肉和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感染性疾病采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的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较高,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急诊内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9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接受雷贝拉唑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经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观察组为95.65%。对照组Hp根除率为80.43%(37/46),观察组Hp根除率为93.48%(43/4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观察组为8.7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雷贝拉唑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治疗消化性溃疡的Hp根除率较高,疗效较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斌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74-575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胶囊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200例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观察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胶囊、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0%,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治疗后出现恶心,1例患者出现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观察组2例患者治疗后出现恶心,2例患者出现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5.0%)患者复发,对照组14例(14.0%)患者复发,复发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溃疡与Hp感染密切相关,根除Hp是治疗的关键。采用索拉唑胶囊、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治疗方案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以促进溃疡愈合,提高Hp转阴率,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并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的临床效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的过程中采取的是随机抛硬币的方式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分别应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与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7%,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7%,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 <0.05);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与治疗费用,观察组患者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与采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患者相比较,临床效率更明显,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作一报道。方法抽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根据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与参考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各为40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HP根除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与参考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反酸、上腹痛、烧心等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HP根除率,同时患者耐受性良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门诊感染患者经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门诊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的感染患者中选取168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9.76%,且其细菌清除率为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组间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治疗门诊感染可以明显提高有效率,清除病原菌,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使用果胶铋联合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使用果胶铋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6%,与对照组的18.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莫西林和果胶铋联合用药方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有效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降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状况及生活质量,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一克拉维酸钾的不良反应。方法本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3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160例患者使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B组140例患者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并及时加以记录。结果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B组患者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较A组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阿莫西林一克拉维酸钾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阿莫西林少,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阿莫西林联合碳酸铝镁片与兰索拉唑对消化道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消化道溃疡患者124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实验组采用阿莫西林、碳酸铝镁片与兰索拉唑三者联合治疗的方案,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单独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四、六周临床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略低于实验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的不良反应均比较轻微,继续用药后不良反应症状即自行消失,无须停止用药或者特别治疗.结论:采用阿莫西林、碳酸铝镁片与兰索拉唑三者联合治疗消化道溃疡具备临床效果佳、见效快等特点,临床上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HIS筛选2016年2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0例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抽取给予阿莫西林治疗的10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的116例作为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高热、脓点、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降钙素(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较阿莫西林应用于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治疗能够加快症状的消失,加快康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