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随着检验医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室大型检验设备的引进,LIS系统和HIS系统的无缝连接,已经成为医学实验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方法:通过对传统检验工作模式和LIS与HIS系统连接工作模式进行对比。结果:以科学合理的检验流程为基础,以无纸化工作模式为载体的信息体系,更能够全面保证检验质量,提高实验室自动化程度,优化检验流程,降低差错率。结论:LIS系统与HIS系统的应用,对医院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管理,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是为深圳市实行医疗保险制度设计的。它的建成,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保证了医疗保险这项崭新工作的顺利开展。该系统是一大型分布集中式管理系统,它由深圳市医疗保险管理局信息中心的主机系统和各医疗单位电脑记帐系统组成,主要完成投保及证件管理、基金征集及财务管理、费用记帐、医疗费用汇总及偿付、医疗服务监督、调研咨询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卫生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制卫生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取代传统手工方式进行检验申请、原始记录、结果计算、卫生学评价及出具检验报告。[方法]在Windows 2000 Server网络环境下,以SQL Server 2000为后台数据库,采用VB6.0和VC 6.0为系统开发工具。[结果]以样品代码引导的关系型数据库结构不仅允许评价标准、检验项目和检验依据的变更或增减,而且有利于样品代码的拓展和系统的维护;样品信息登录后,系统自动生成样品卡、收费清单;实验值登录后,系统对应检验方法的计算公式和评价标准自动计算和评价结果、自动合成检验报告。系统现有功能模块8个,样品代码392个,评价标准信息4059条,检验依据信息4615条,理化记录格式151种,微生物记录格式25种,打印报告格式≥22种,已完成检验报告19925份。[结论]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对卫生检验整个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切实可行,它在信息共享、减少差错、提高工效、实施规范、确保质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人发展,血站对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依赖性增强,逐渐成为各项业务的信息平台.保存着各种重要数据,甚至关系到工作岗位和业务流程的安排。同时,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系统运行平台改变,系统面临的升级就成为血站信息化建设中关系全局稳定的大事。  相似文献   

5.
手术病人信息管理是手术室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计算机管理,可以迅速地收集、储存、统计、查询所需的动态资料,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系统的适用性、可靠性、科学性、先进性、法律效应性是开发的前提。本人应用Foxpro3.0软件研制开发的“手术病人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使用一年来已显示出其良好的功能,现就该系统的开发、运行、管理中的作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单分析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一些问题,就医院信息系统的要素,系统开发模式和系统体系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一睦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野战环境下血液保障的特殊需求,基于Windows平台,应用Powerbuilder、SQL Server、无线网络等技术,系统设计了野战血站信息管理系统的四个功能模块:血液出入库管理、库血管理、实验项目和综合项目。经过应用,该系统有助于提高野战环境下的血液保障能力和血液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口腔修复科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发出一种专门适合口腔修复科医疗信息管理的软件,提高修复科医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方法:采用C/S网络数据库结构,在Windows2000平台上用Delphi 5语言编写C1ient端程序,采用SQL Server7.0完成Server端的数据库管理功能。整个系统设门诊信息管理、收费管理等七大模块。每一大模块又包括若干功能子模块。结果:使用该系统能够将门诊信息、收费信息、人事信息、工作量统计、资产管理等修复稠目关重要信息随时、全面输入计算机,又储存、调用、查询、统计功能极为方便。结论:该系统具有界面友好、功能强大、易于扩充、结构开放、安全性好等多项优点,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章成伟在科技管理工作中,信息是管理的基本投入和重要资源,信息系统被称之为管理的“神经系统”,科技管理中的科学预测、科技决策的正确与否,都与信息密切相关,可见信息在科技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一、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1.科技统计系统科技...  相似文献   

10.
我院是东北地区较大的一所综合性医院,日门诊量平均2000人次,现有开放床823张,年收入1.2亿元。我院在新住院大楼设计和门诊楼、机关楼改造中,把信息系统的建设列为重点,与新楼建设和旧楼改造同步进行。综合布线范围横跨住院楼、门诊楼和办公楼,信息点涵跨住院楼、门诊楼和办公楼,信息点涵盖医疗、护理、财务、供应、物资及行政管理等与医院人财物管理息息相关的所有部门,是省内医院系统中较大信息网络之一。  相似文献   

11.
吴勇  杨琛 《医疗装备》2008,21(4):16-18
本文对医院数据中心的建设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数据信息在医院使用中的现状,指出了数据中心对于实现医院数据的共享,提高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改善主机系统的使用环境的作用,提出了数据中心建设的几个重点:机房系统的建设;主机系统的建设;网络系统的建设;备份系统的建设;数据库的设计;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孕产妇是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人群,一旦感染,病情发展迅速,易进展为重症,因此,应高度重视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避免孕产妇院内感染暴发。结合医院实际,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孕产妇分级防控体系、分区分类管理、接诊处理、信息报送、日常督查及出院远程随访等内容进行探讨,旨在探索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孕产妇感染防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县级实施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为制定相应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定点医院活动性肺结核疫情,借鉴社会学定性研究方法,对相关人员个人访谈,并将疫情与访谈资料进行SWOT分析。结果 2013年试点县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试点城区的涂阴患者登记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登记率(P〈0.05),在实施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前后3年时间,试点县的肺结核患者的登记情况和治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定点医院解决医疗机构执业问题,加强基层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队伍;但结核病防治工作涉及到医院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两家单位,医院对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精力与意识日益削弱;定点医院已纳入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符合新医改总体目标;防治经费筹资渠道不通畅,未能将结核病防治工作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密结合。结论积极稳妥、逐步构建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防治服务体系;应严格掌握定点医院的准入制度;应完善各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傅申 《中国卫生资源》2008,11(1):29-30,50
政府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注重导向作用,关键在于唤起社会民众健康防病的意识,帮助民众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规范,构筑起全社会坚实的公共卫生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建设社区为基础的疾控、医院、社区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尤为重要。从政府层面建立起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渠道;公立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和机制,更好地承担临床救治;在社区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全科医师工作团队,以加强健康教育,帮助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健康促进以减缓慢性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因治疗疾病消耗的卫生费用。  相似文献   

15.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分析与防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保障医院网络信息的安全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对网络安全进行分析和部署。方法:在原有医院网络环境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安全隔离、计算机病毒和防火墙的防护、数据备份和恢复、物理安全管理等措施。结果:部署了比较完善的网络安全措施后,能更有效地保护医院信息和数据的安全,防御内部和外部网络带来的安全威胁。结论:该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的部署能够更好地发挥管理信息系统对整个医院高效运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卫生保健相关感染通常被称为“院内感染”或“医院感染”,是影响卫生健康,特别是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和衡量卫生健康质量的关键指标,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卫生健康服务获得感最直接、最直观的来源。文章主要分析了影响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并对相关防控措施进行了探讨。认为影响医院感染发生与防控效果的因素多且复杂,应科学循证、综合施策,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始终是实现患者安全目标、促进卫生健康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分级诊疗实践的医院感染防控正逐渐成为热点问题。在分析具有中国特色分级诊疗制度特点的基础上,认为医疗服务体系整体医院感染风险正在发生变化,二级以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风险增大,应重视“非传统”医院感染风险。并提出:应将医院感染防控概念的树立和能力提升纳入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之中,促进医院感染防控理念在分级诊疗推进过程中的转化,以及围绕实践推动感染防控重点工作的落实等。  相似文献   

18.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建设现代医院应急防控体系。通过文献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全面梳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应急防控信息化工作"一网络""三体系"的主要实践及成效,并就进一步通过信息化建设完善现代医院应急防控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Extensive evidence demonstrates that a hospital's organizational ownership structure impacts its overall performance, but little is known concerning the influence of hospital structure on the health of its communit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US hospital referral region (HRR) health rankings and hospital ownership and performance. Data from the 2016 Commonwealth Fund Scorecard on Local Health System Performance, the American Hospital Association dataset, and the Hospital Value‐Based Purchasing dataset are utilized to conduct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36 quality measures across 306 HRRs.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association among hospital ownership, system performance measures—access and affordabilit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voidable hospital use and cost, and healthy lives—and performance as measured by value‐based purchasing total performance scores. We found that indicators of access and affordability, as well a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across all 3 hospital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Hospital referral regions with a greater number of not‐for‐profit hospitals demonstrated greater indications of access and affordability, as well as bett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rankings than for‐profit and government hospitals. Hospital referral regions with a greater number of government, nonfederal hospitals had worse scores for healthy lives. Furthermore, the greater the total performance scores score, the better the HRR score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rankings. The greater the per capita income, the better the score across all 4 dimensions. As such, this inquiry supports the assertion that performance of a local health system is dependent on its community's resources of health care delivery entities and their structure.  相似文献   

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构建现代医防结合机制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讨论了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对构建现代医防结合机制的反思及其对策措施。透过SARS危机,暴露出我国现行公共卫生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医防分离的严重性,提示我们应改革现行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增加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分值比例;改革医学教育模式,促进多学科、跨专业的合作;加强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建设,规范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统一规范建设卫生信息网络;以构建现代疾病预防控制临床沟通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