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变应原检测结果,了解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变应原及血清总IgE水平变化,探讨总IgE水平对诊断疾病的意义.方法:采用敏筛变应原检测系统对134例AR患者血清变应原及总Ig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34例AR患者中,体外测试变应原阳性患者92例,检出率68.7%,吸人性变应原以户尘螨/粉尘螨最高,阳性率为90%;其次为动物毛皮屑组合/真菌组合,阳性率分别为16%和9%.72例血清总IgE阳性,阳性率为54%.血清总IgE 100~200 kU/L者21例,占29.2%,其中7例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为阴性;血清总IgE>200 kU/L者51例,占70.8%,其中4例变应原sIgE为阴性.结论:血清总IgE和变应原sIgE检查,可寻找相应变应原,为AR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通过血清特异性IgE(slgE)检测掌握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与非变应性鼻炎的患病情况.方法 使用敏筛过敏原sIgE检测方法,对330例有AR症状的门诊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①sIgE检测330例,其中,阳性222例(67.27%),阴性108例(32.73%).②sIgE检测变应原分类阳性率比较发现:尘螨类变应原占首位(阳性率为15.15%),其次为霉菌类(阳性率为10.99%).③sIgE与IgE相关性结果:45例总IgE大于200IU/ml,sIgE阳性18例(40%),116例总IgE介于100~200IU/ml之间,sIgE阳性85例(73.28%);169例部IgE小于100IU/ml,sIgE阳性110例(65.09%).经检验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①我们对330例有AR症状患者进行sIgE检测,其阳性率为67.27%,表明330例中大多数是变应性炎症,且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②血清总IgE与sIgE及AR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其对AR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3.
辽宁地区288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辽宁地区变应性鼻炎(AR)主要变应原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耳鼻喉科拟诊断为AR的2 8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20种变应原特异性血清IgE(sIgE)检查,统计并分析变应原分布情况特征.结果 2 883例AR患者血清中,2 565例(89.0%)至少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为78.4%(2 260/2 883),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为28.7%(827/2 883).只有一种变应原阳性者638例,占阳性患者的24.9%;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应原阳性者1 927例,占75.1%.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尘螨组合1(屋尘螨/粉尘螨)、狗上皮、蟑螂,阳性率依次为68.9%、37.3%、25.4%;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3位为花生、鸡蛋白、牛奶,阳性率依次为18.3%、15.6%、14.3%.结论 尘螨、狗上皮、蟑螂是辽宁地区AR患者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花生、鸡蛋白、牛奶是主要的食入性变应原.变应原特异性血清IgE (sIgE)检查在AR的诊断和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中户尘螨的地位及其与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的关系。方法102例具有常年性AR临床表现的疑似患者行吸入性变应原过筛试验(Phadiatop)、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IgE,sIgE)及血清ECP检测,分为阳性组(Phadiatop与血清户尘螨sIgE均阳性),阳性对照组(Phadiatop阳性,血清户尘螨sIgE阴性),阴性组(Phadiatop与血清户尘螨sIgE均阴性)。结果阳性组45例(44.12%),阳性对照组7例(6.86%),阴性组48例(47.06%),其中2例Phadiatop阴性而血清户尘螨sIgE阳性者未入组。102例对象中,Phadiatop阳性者52例(50.98%),血清ECP阳性者66例(64.7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5.16,P〈0.05);阳性组与阴性组血清EC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阳性组血清户尘螨sIgE与ECP之间存在相关性(r=0.448,P〈0.01)。结论在常年性AR患者中,户尘螨过敏者占大多数;对于具有常年性AR临床表现的疑似患者,血清ECP检测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采用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变应原的相关性与优化的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sIgE的诊断能力,为AR患者的实验诊断提供更好的变应原检测手段。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诊治的AR患者289例,采用SPT及优化的ELISA检测方法对珠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变应原屋尘螨、粉尘螨、蟑螂、霉菌、猫毛、狗上皮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检验方法对此6种变应原阳性诊断的一致性较高(66.44%-95.16%),除狗上皮外,其中屋尘螨、粉尘螨及猫毛的血清sIgE的检出率高于SPT,蟑螂、霉菌的血清sIgE的检出率则低于SPT。两种检测方法对此6种变应原阳性强度分级别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差(r=-0.053-0.383)。优化ELISA检测的诊断效力波动在96.42%-50.67%。结论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较高,阳性强度分级一致性稍差,优化ELISA检测AR患者血清sIgE的诊断能力较强,综合运用两种检验方法可获得更为准确的变应原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变应性因素及变应性鼻炎(AR)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将200例研究对象分为A、B组,A组诊断为AR(110例),B组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90例),通过欧蒙印迹法定量检测血清sIgE浓度并观察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AR并发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率。结果:A组sIgE总阳性率为89.09%,B组sIgE总阳性率为74.44%。B组中sIgE阳性者术后复发率为58.21%,sIgE阴性者术后复发率为8.70%。A组41例(37.27%)并发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血清sIgE阳性率为97.56%;69例(62.73%)未并发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血清sIgE阳性率为79.71%;组内slgE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P〈0.01)。结论:变应性因素及AR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避免接触变应原、合理治疗AR能够有效控制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蒙古草原环境下鼻炎患者居室尘螨变应原暴露水平与致敏的关系,评估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血清特异性IgE( specific IgE,sIgE)两种检测方法诊断尘螨致敏的一致性.方法 集中招募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具有鼻炎症状的患者314例,接受病史询问、前鼻镜检查、变应原体内检测(SPT法)和体外检测(sIgE法).采集患者卧室床垫尘埃,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验检测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Der p)和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Der f)主要变应原Der p 1和Der f1的含量.以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x2检验等.结果314例鼻炎患者中,变应原检测结果为:Der p SPT阳性率5.7%,sIgE阳性率9.2%;DerfSPT阳性率22.0%,sIgE阳性率7.6%,均低于花粉的阳性率.花粉变应原中以艾蒿阳性率最高,SPT为51.9%,sIgE为47.1%.以尘螨变应原SPT作为判定致敏与否的“金标准”,sIgE检测Der p和Der f的阳性似然比分别为4.27和10.64,Kappa值分别为0.20和0.35.共计276例鼻炎患者进行了床垫尘埃检测,Der p 1阳性2例(0.7%),Der f1阳性4例(1.4%).Der p 1暴露水平与SPT阳性呈正相关(rs =0.156,P=0.01),但与sIgE阳性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s=0.116,P=0.055);Der f1暴露水平与SPT和sIgE阳性均无明显相关性(rs=0.05,P=0.931;rs=0.07,P=0.245).结论 内蒙古草原环境下尘螨暴露水平很低,Der p和Der f不是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主要致敏原,尘螨的暴露与致敏之间也非简单的剂量-反应关系.在此特殊环境中,尘螨变应原SPT与sIgE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强度较低,故建议采取体内和体外检测手段相结合进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获得河北地区生活村民(简称河北村民)与天津市生活市民(简称天津市民)以及其中AR确诊患者的变应原分布情况.方法 自2007年4月至2010年5月,通过随机整群和多级抽样,抽取河北村民与天津市民,进行直接面访调查和血清特异性IgE( specific IgE,sIgE)检测,应用SPSS 13.0软件对变应原分布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共计1524例.其中,河北村民1024例、天津市民500例,血清sIgE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7.2% (279/1024)和21.2% (10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3,P<0.01);AR患病率分别为9.2% (94/1024)和9.0% (45/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狗上皮、猫上皮是河北农村地区AR的首要变应原,其次为粉尘螨、屋尘螨、桦木花粉(桦木)、牧草花粉(牧草);粉尘螨、屋尘螨是天津市区AR的首要变应原,其次为狗上皮、桦木、猫上皮、牧草.河北村民与天津市民AR变应原存在明显差异的变应原种类为:屋尘螨、粉尘螨和狗上皮(x2值分别为11.36、9.14、5.28,P值均<0.05).狗上皮变应原AR致病率河北村民较天津市民高,屋尘螨和粉尘螨变应原AR患病率天津市民较河北村民高.结论 变应原在AR患病中起重要作用,变应原存在地域和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金华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变应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AR提供参考。方法 对222例具有AR症状的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分析金华地区AR患者的变应原分布特点。结果 ①222例患者中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者128例(57.7%),其中单纯吸入性变应原阳性63例(49.2%),单纯食物变应原阳性18例(14.1%),食物和吸入性变应原双重阳性47例(36.7%)。②单纯吸入性变应原组阳性率前3位的依次为户尘螨/粉尘螨组合(73.0%),柳/榆/栎/梧桐/三角叶杨(12.7%),猫/狗毛皮屑组合(6.3%);单纯食物变应原组以牛奶+牛/羊肉混合为主,阳性率为33.3%;食物和吸入性变应原双重阳性组以户尘螨/粉尘螨组合+牛奶混合为主,占21.3%。结论 金华地区AR患者的变应原主要为户尘螨/粉尘螨组合,据此可制定最优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湖北省襄阳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谱的分布,为襄阳地区AR防治提供依据,为我国AR的变应原频谱分布特征提供有益补充。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就诊的1 000例拟诊为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定量检测法测定患者血清总免疫球蛋E(IgE)及特异性IgE(sIgE)抗体的分布,以确定变应原;分析阳性变应原的分布情况;年龄与变应原阳性检出率的关系。结果 襄阳地区1 000例拟诊AR患者中,血清sIgE检测呈阳性反应907例,总IgE阳性936例。血清sIgE检测结果分析:吸入性变应原(705例,77.73%),其中粉尘螨户尘螨组合阳性率60.86%、霉菌组合9.26%、猫狗毛组合7.06%;食入性变应原(356例,39.25%),其中牛奶阳性率24.48%、牛羊肉组合17.20%、鸡蛋白13.12%。血清总IgE与血清sIgE同时也是阳性的例数为881例(97.13%)。sIgE阳性的患者人群中,3~14岁年龄段(422例,46.53%);15~35岁年龄段(249例,27.45%);36~65年龄段(236例,26.02%)。儿童组与青年组、儿童组与中老年组间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和少年时最主要的易患人群;襄阳地区AR的变应原频谱具有地域特征。血清总IgE与血清sIgE二者存在很强的一致性。据此,儿童是AR防治的重点人群;尽管螨虫AR是防治的重点,但在襄阳地区要兼顾其他吸入性变应原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The management of base of tongue cancer has evolved steadily over time. Organ preservation with primary radiation therapy has produced excellent oncolog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Concomitant chemotherapy has become important in patients with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disease. Planned neck dissection after organ preservation therapy continues to be an integral step for regional control.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literature review of base of tongue cancer emphasizing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obtain optimal results in terms of cure and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耳廓开放性外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23耳耳廓开放性外伤经彻底清创,肝素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对位缝合。术后用抗生素抗感染、丹参扩张血管、罂粟碱改善微循环。结果 23耳中2耳失访,18耳完全成活,1耳部分成活,2耳完全坏死。结论 耳廓撕裂伤、断伤、带有皮蒂的耳廓离断伤,由于断端双侧血管丰富,经对位缝合后容易成活。但耳廓完全离断伤由于缺乏血供,经对位缝合后不易成活,可采用去皮血管植入包埋法,带肌蒂皮瓣移植法或尝试显微外科技术施行血管吻合,以提高耳廓完全离断伤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