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蕲艾提取液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正常)组,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蕲艾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和丹参组。猪血清腹腔内注射法构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蕲艾提取液组可下调Cyclin D1 mRNA及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蕲艾提取液可下调Cyclin D1的表达,发挥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使细胞复制停滞于G0/G1期,抑制细胞增殖,进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γ-谷氨酰转移酶(GGT)、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P)阳性灶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30只、正肝方小剂量预防(小剂量)组30只、正肝方大剂量预防(大剂量)组30只、正常大鼠对照(正常)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氨基芴(2-AAF)处理各组大鼠造模。大、小剂量组在造模期间,将正肝方水剂(0.6g/ml,0.3g/ml)按10ml/kg分别灌胃;模型组用无菌蒸馏水10ml/kg灌胃。8周后处死大鼠,肝组织取材。组织化学法做肝组织GGT染色、免疫组化法做肝组织GST-P染色,电脑图像分析系统测量GGT和GST-P阳性灶的数量、大小。[结果]大剂量组大鼠肝组织GGT阳性灶为(10.91±4.25)个/cm^2,灶总面积为(2.94±1.52)mm^2/cm^2;GST-P阳性灶为(24.75±10.99)个/cm^2,灶总面积为(4.80±2.75)mm^2/cm2,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正肝方能减少AFB1诱发的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GGT和GST-P阳性灶的数量和大小,对AFB1诱发的肝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30只、正肝方小剂量预防组30只、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30只、正常大鼠对照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氨基芴(2-AAF)处理各组大鼠造模。正肝方大、小剂量预防组在造模期间,将不同浓度正肝方水剂(0.6g/ml,0.3g/ml)按10ml/kg分别灌喂大鼠;模型对照组用无菌蒸馏水按10ml/kg灌喂大鼠。8周后处死大鼠,肝组织取材。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IGF-Ⅱ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肝组织IGF-Ⅱ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LI)和表达强度(PU)最高,并且IGF-ⅡmRNA表达水平也最高(P0.01)。正肝方能降低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IGF-Ⅱ蛋白和mRNA的异常高表达(P0.01),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正肝方能通过下调IGF-Ⅱ异常高表达,从而减弱IGF-Ⅱ通过自分泌生长刺激机制导致的AFB1启动的肝细胞异常增生。  相似文献   

4.
正肝方对诱发性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l)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30只、正肝方小剂量预方组30只、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30只、正常对照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先后用AFB,和2-乙酰氨基芴(2-AAF)处理各组大鼠造模,正肝方大、小剂量(0.6g/ml,0.3g/m1)预防组在造模期间,将正肝方水荆按10ml/kg分别灌喂大鼠。8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内γ-谷氨酰转肽酶(GGT)阳性肝细胞增生灶的数量和大小(个/cm^2、mm^2/个、mm^2/cm^2)。结果:正肝方大剂量组大鼠肝组织GGT阳性灶的数量和大小,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正肝方能减少AFB。诱发的大鼠肝组织GGT阳性灶的数量和大小,具有预防AFB1诱发的肝癌前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AFB1)诱发的肝癌前病变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30只,正肝方小剂量预防组30只、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30只、正常大鼠对照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氨基芴(2-AAF)处理各组大鼠造模。正肝方大、小剂量预防组在造模期间,将不同浓度正肝方水剂(0.6g/ml,0.3g/ml)分别灌喂大鼠;模型对照组用无菌蒸馏水灌喂大鼠。8周后处死大鼠、采血,肝组织取材。采用酶动力学法测定大鼠血清ALT、AST、ALP、GGT活性,亚硝酸钠氧化法测定血清TBil,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定Alb。结果:AFB,可导致大鼠血清ALT、AST、GGT、TBil水平显著升高,Alb水平下降。正肝方能有效降低AFB,导致的大鼠血清高ALT、AST、ALP、GGT、TBi1水平。结论:AFB1可导致大鼠严重肝损伤,具有很强的肝毒性。正肝方具有抗AFB。导致的肝损伤,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甲胎蛋白(AFP)的影响.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正肝方小剂量预防组、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各30只,正常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氨基芴(2-AAF)对3组大鼠进行造模.造模期间,将不同浓度正肝方水剂(0.6g/ml,0.3g/ml)分别灌喂正肝方预防组大鼠;用无菌蒸馏水灌喂模型组大鼠.8周后处死大鼠,肝组织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PCNA、AFP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CNA、AFP染色标记指数(LI)、阳性单位(PU)值最高,正肝方大剂量组大鼠PCNA和AFP染色的PU值、LI值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大剂量正肝方能有效降低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PCNA和AFP的表达,减轻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的异常增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产物蛋白(phospho—Rb)在He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3份HCC组织中MIF、Cyclin D1、CDK4和phospho—Rb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93份HCC组织中MIF、Cyclin D1、CDK4和phospho—Rb的表达率分别为71%、41%、82%和14%,MIF和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与正常肝脏组织表达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K4和phospho—Rb阳性表达率与正常肝脏组织表达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5cm的肿瘤中MIF表达率为79%,明显高于在〈3.5cm肿瘤中的表达率48%(P〈0.01);有转移的肝癌组织中Cyclin D1阳性率为62%,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织中的阳性率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F表达强弱与Cyclin D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CDK4和phospho—Rb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是否转移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F和Cyclin D1在HCC发展进程中可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及其依赖性激酶(CDK)2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组织中的表达及养心通脉片的干预作用。方法:参照“高脂饲养喂饲法”造模,设养心通脉片组和辛伐他汀片组、模型组(高脂饮食喂养)和健康对照组,分别用养心通脉片、辛伐他汀片稀释液及蒸馏水灌胃。30d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四组血管组织中Cyclin E和CDK2的表达强弱。结果:养心通脉片组Cyclin E和CDK2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或〈0.05),而与健康对照组、辛伐他汀片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辛伐他汀片组Cyclin E和CDK2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与Cyclin E和CDK2表达增加有关,养心通脉片能调节Cyclin E和CDK2的表达,从而可能抑制细胞的异常增殖,有效地逆转或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下调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ATAD2)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过表达ATAD2胃癌细胞株MGC-803分为4组,A、B、C组分别给予siRNA1、siRNA2、Neg.siRNA转染48h,D组不转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GC-803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ATAD2蛋白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DK4、Rb。结果与C、D组比较,A、B组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P均<0.01),S期细胞比例降低(P均<0.05),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DK4表达减少,但不引起Rb的表达变化。结论下调ATAD2表达能够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其作用机制与降低Cyclin D1、CDK4等细胞周期相关调节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HSC-T6与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共同培养24小时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5%、10%、20%)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与空白对照组及血清对照各组比较,可明显抑制cyclin D1 mRNA及其蛋白表达(P〈0.01)。结论: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通过抑制HSC cyclin D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发挥对HSC细胞周期的调控,这可能是该药抗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Res低剂量干预组、Res中剂量干预组、Res高剂量干预组、DXM干预组.博莱霉素(5 mg/kg)气管内灌注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各组均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HYP含量测定.观察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结果 Res中、高剂量干预组及DXM干预组大鼠一般情况均较模型组好.HE染色、Masson染色显示Res低剂量干预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没有显著差异(P均>0.05).Res中、高剂量干预组及DXM干预组病理组织染色可见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在各时间点均明显轻于模型组(P<0.05).HYP含量测定中Res低剂量干预组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Res中、高剂量干预组及DXM干预组各时间点HYP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不尽相同.中、高剂量白藜芦醇的干预作用基本同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致新西兰家兔关节损伤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对新西兰家兔膝关节软骨和滑膜的损伤.方法 将15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饲养,高、低剂量组分别投予0.10、0.05 mg/kg剂量的DON,经耳缘静脉注射隔日染毒.20 d后处死家兔,取双侧膝关节,进行常规病理检查,测定关节冲洗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光镜下,可见低、高剂量组家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变性、坏死.滑膜组织炎细胞浸润.关节冲洗液IL-1β、TNF-α、NO,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396、18.195、22.136,P<0.05);与对照组[(0.113±0.043)、(0.138±0.087)μg/L、(23.56±9.35)μmol/L]比较,高剂量组[(0.451±0.091)、(0.575±0.122)μg/L,(70.27±11.53)μmol/L]和低剂量组[(0.295±0.107)、(0.387±0.131)μg/L,(45.32±12.24)μmol/L]明显增高(P<0.05),且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DON可导致家兔关节软骨和滑膜损伤,其损伤类似于人骨关节炎病变.DON可能是骨关节炎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模型组、TGP高剂量组、TGP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采用免疫诱导联合心理应激法建立IBS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黏膜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Th2细胞因子IL-5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结肠黏膜IL-2水平明显增高(P<0.01),IL-5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TGP高、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血清、结肠黏膜IL-2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IL-5水平增高(P<0.05)。[结论]IBS大鼠血清、结肠黏膜Th1/Th2表达失衡,TGP有调节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味左金丸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以饮用甲硝基亚硝基胍为主24周制成的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维甲酸组,加味左金丸高、中、低剂量组,治疗16周,采用免疫组化SP法,TUNEL法检测胃黏膜组织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蛋白及凋亡指数(AD)的表达情况。[结果]加味左金丸能明显下调胃癌前病变组织细胞的PCNA、Bcl-2的表达,上调AI。[结论]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该方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莪蚕健胃方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增殖、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莪蚕健胃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配合饥饱失常法诱导造模.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莪蚕健胃方大、中、小剂量组,进行常规病理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TUNEL法检测胃黏膜组织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Bcl-2蛋白及凋亡指数(AI)的表达情况.[结果]莪蚕健胃方各剂量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中、重度异型增生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均P<0.05);莪蚕健胃方能明显下调胃癌前病变组织细胞的PCNA、Bcl-2的表达,上调AI.[结论]莪蚕健胃方对大鼠实验性胃黏膜癌前病变有逆转作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该方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退黄方对阴黄证大鼠肝细胞凋亡,相关调控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阴黄证模型组,阳黄对照组,阴黄证模型加温阳活血退黄方高、低剂量组,菌陈术附汤组。采用TUNEL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细胞凋亡和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阴黄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凋亡程度明显高于阳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温阳活血退黄方高剂量组肝细胞凋亡程度明显低于阴黄模型组(P<0.05)。温阳活血退黄方高、低剂量组肝组织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阴黄模型组(P<0.0l,<0.05),且其bax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阴黄模型组(P<0.01,<0.05),体现较好量效关系。结论:温阳活血退黄方可能通过促进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阻断阴黄证大鼠肝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治疗阴黄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加味左金丸对大鼠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 2)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CAG癌前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SP法检测大鼠胃癌前病变自然恢复组,加味左金丸高、中、低剂量组,维甲酸组和正常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PCNA、Bcl -2 蛋白表达的情况,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结果] 各治疗组PI及Bcl- 2 蛋白阳性率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或<0 .05);其中加味左金丸各治疗组PI值与维甲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加味左金丸可能通过对抗PCNA、Bcl 2的激活而抑制PCNA、Bcl -2蛋白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