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量元素与脑血管意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直接参与一些重要蛋白合成、影响许多重要酶的活性 ,与脑血管疾病关系较密切。近年来研究表明 :脑血管病的发病可能与血清 Ca、Co、Zn、Cd、Mg等水平异常有关。钙镁含量的变化与脑梗塞关系密切 ,同时 Mg2 +可能通过降低缺血后 Glu含量达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发挥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因此 ,微量元素检测和调整人体元素的平衡对防治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镁与老年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镁与老年脑梗塞的关系郭玉兰高晓梅安翼曹燕飞董志军(内蒙古赤峰市医院赤峰024000)随着脑血管病病因研究不断深入,微量元素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实验观察了46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发中锌、铜、硒、镁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与此病临床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病人血清镁含量与相关因素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80例急性脑血管病人血清镁含量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及补镁观察。结果表明:(1)急性脑血管病人血清镁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急性脑血管病人中,出血性脑血管病人血清镁水平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人。(2)急性脑血管病人血清镁水平与红细胞内镁水平呈正相关,与尿镁呈负相关,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与血浆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呈负相关;尿镁与空腹血糖、尿糖呈正相关。(3)急性脑血管病人补镁3周后,其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血清镁由0.81±0.20mmol/L升到1.50±0.31mmol/L,两者差异显著(P<0.01);出血性脑血管病人血清镁水平由0.96±0.10mmol/L升到1.04±0.25mmol/L,两者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国内有关肺心病患者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变化已有报道,但对肺心病患青老年前期与老年期之间及性别之间微量元素的差异尚少见有关报道。人发是一种排泄金属废物的器官,它取样方便,易保留,元素浓度高且含量相对稳定,是一种理想的微量元素检测材料。本文对138例肺心病患者测定头发中钙及七种微量元素含量,除与418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外,对肺心病患者老年前期与老年期间及性别间也进行了比较,并就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的年龄日趋年轻化,青年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成为临床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根据国际上趋向流行的标准,将18~45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初步定为青年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本研究旨在分析青年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点,为预防青年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量元素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按1∶1 配对病例对照方法分析了50名脑血管病患者与50名对照者头发中九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用配对多因素Hotelling T2 检验进行两组比较,并用条件Logistic回归研究多种微量元素与脑血管病间的关联状况。结果 发现所测定的9 种元素中病例组有7种(Cu、Mn、Se、V、Cr、Ca、Mg)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而元素Zn、Na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微量元素Cu、Cr、Mg、Se、V对脑血管病有保护作用,Zn、Na则是危险因素。结论 提示脑血管病发病的可能病因之一是多种元素含量异常及其综合作用,对中老年人应注意增加保护性元素的摄入减少危险因素元素的摄入,从而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TIA组或合并CI组双侧颈总动脉(CCA)的斑块检出率和IMT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二试验组(TIA组与CI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EH患者合并TIA和cI的脉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数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脉压呈显著正相关(P〈0.01和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脉压有关。上述指标可为疾病的诊断和观察疾病的进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进行分析,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缺血性脑血管病组80例,对照组50例。结果与结论缺血性脑衄管病患者hcy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C反应蛋白的临床评价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高低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评价步长脑心通对缺血性脑梗死CRP的干预作用。方法126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浓度,并分析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对其中68例缺血性脑梗死采用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应用步长脑心通4片3次/d治疗4周后复查CRP,其它治疗2组相同,观察2组4周时CRP的变化。结果老年ACVD的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就诊时CRP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二者呈正相关(r=0.695,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分率与入院时CRP浓度,二者呈负相关(r=-0.501,P<0.05)。死亡病例CRP值明显高于存活病例CRP值(P<0.01)。对68缺血性脑梗死中部分应用步长脑心通治疗4周(n=38)的CRP值的下降比对照组(n=30)更为明显(P<0.05)。结论CRP测定对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有重要的意义,并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有较大的价值,简便价廉,值得临床的推广。步长脑心通有望干预老年缺血性脑梗死CRP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胆红素是否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关。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10名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和79名普通人群的胆红素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了胆红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联。 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分别为(10.0±4.7)μmol/L、(4.5±2.3)μmol/L和(5.5±3.2)μmol/L;健康对照组则为(14.1±3.5)μmol/L、(5.6±1.4)μmol/L和(8.4±2.3)μmol/L。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鉴别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对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1、075和0.83。在校正了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间接胆红素仍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独立相关,其优势比为0.74。 结论 胆红素降低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关,建议进一步论证间接胆红素降低是否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世界25个国家心血管病与微量元素关系的调查表明:缺血性心脏病与硒呈负相关.而且硒与心血管的结构、功能、疾病的发生及防治密切相关.本文试图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硒含量的测定来分析其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48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治疗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治疗后PAL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抗血小板凝聚功能及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结论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中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和脑梗死体积大小的关系以及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发病6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80例,其中脑梗死(CI)组57例,短暂性脑缺血(TIA)组23例,CI组中大体积梗死19例,中体积梗死22例,小体积梗死16例,各取血清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血清Glu和GABA.结果 TIA组的超早期血清中L-Glu、GABA含量高于对照组,低于CI组;CI组超早期血清中L-Glu、GABA含量高于对照组和TIA组;超早期梗死灶体积大小与血清中L-Glu、GABA含量呈正相关,含量越高,梗死灶体积越大.结论患者血清中L-Glu、GABA含量高低,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中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和脑梗死体积大小的关系以及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发病6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80例,其中脑梗死(CI)组57例,短暂性脑缺血(TIA)组23例,CI组中大体积梗死19例,中体积梗死22例,小体积梗死16例,各取血清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血清Glu和GABA。结果TIA组的超早期血清中L-Glu、GABA含量高于对照组,低于CI组;CI组超早期血清中L-Glu、GABA含量高于对照组和TIA组;超早期梗死灶体积大小与血清中L-Glu、GABA含量呈正相关,含量越高,梗死灶体积越大。结论患者血清中L-Glu、GABA含量高低,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潘筱 《职业与健康》2007,23(12):1058-1059
目的探讨尿中微量元素水平与小儿肠痉挛关系。方法选确诊的肠痉挛患儿160名为实验组,年龄3~16岁;选健康小儿150名为对照组,年龄3~12岁,检测2组小儿尿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肠痉挛患儿尿中钙、铁含量分别为(138.6±12.1)mg/L和(178.3±33.6)μg/L,与对照组(159.2±19.7)mg/L和(194.1±41.3)μ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其他微量元素Zn、Pb、Cu、Cr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肠痉挛可能与体内缺少Ca和Fe有关,对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从1990年4月至1992年6月使用体外反搏和蝮蛇抗栓酶(以下简称抗栓酶)治疗22例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试图从改善血液流变学的角度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设单用抗枪酶治疗20例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为对照组,我们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1)治疗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血沉、血沉K值、全血粘度低切,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有显著差异。(2)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红细胞压积有非常显著差异、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血沉K值有显著差异。体外反搏和抗栓酶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降粘作用优于单用抗栓酶。  相似文献   

17.
探讨蓄电池厂工人尿中铅与其他微量元素的相关性,为铅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用ICP-MS分析蓄电池厂工人尿中铅与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蓄电池厂25名工人尿中铅超标者为8人,超标率为32%。发现尿铅与尿锌、硒、铬、锰含量呈正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893、0.848、0.775、0.895。提示,长期暴露在铅环境下易发生铅中毒并引起体内其他元素含量的变化,铅中毒者补锌和硒可能有助于铅的排除。  相似文献   

18.
血液和尿液中化学元素与尿石症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血、尿化学元素及尿石症发病的关系。方法:基于医院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1:1配对选取尿石症新发病人和对照60对,收集空腹血清和尿液,ICP-AES法测定血清和尿液中钙、镁、钾、钠和微量元素,离子分析仪检测尿液中草酸、柠檬酸和尿酸,自由溶液毛细管电泳测定尿肌酐。结果:血和尿液中钾、钠、钙、镁含量在病例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尿钙/镁比值尿石症病例高于对照组;血12种微量元素中,除钴和锶,其余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尿液中经肌酐调整的锂和钼病例组高于对照组,而锌含量病例组较低,其余10种微量元素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尿液中枸缘酸对照组高于尿石症病例组。结论:血钴、锶和尿锂、钼、锌含量与尿石症发病有关,尿枸缘酸可能是尿结石的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9.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除应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和以神经、消化、血液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外,主要依靠有关血、尿的实验室检查。由于发中微量元素含量可以反映体内微量元素的营养代谢情况,故对铅作业工人的头发中微量元素进行测定,供铅作业工人体检和铅中毒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轻度认知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概率预测模型。方法选择收治的87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可能影响其认知功能水平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起病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数量、伴发高血压、糖尿病等为影响患者发病后出现轻度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年龄、神经缺损程度和病灶数量是危险暴露因子,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则是保护因子。结论建立的认知功能损害概率预测模型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轻度认知损害的治疗和护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