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人工鼻泪管经鼻腔逆行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行人工鼻泪管经鼻腔逆行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泪囊炎50例设为观察组,与43例单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人工鼻泪管经鼻腔逆行植入术在术后流泪改善,降低复发率及减轻术后疼痛上明显优于单纯泪囊鼻腔吻合术(P<0.01).结论 人工鼻泪管经鼻腔逆行植入术有效杜绝了泪囊炎的复发,减轻术中术后疼痛,是治疗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泪小管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上、下泪小管阻塞或泪总管阻塞的疗效。方法 48例(51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上、下补小管阻塞或泪总管阻塞。采用泪小管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 治愈44眼(86.3%),好转5眼(9.8%),无效2眼(3.9%)。结论 泪小管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上、下泪小管阻塞或泪总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慢性泪囊炎82例(83眼)采用人工鼻泪管植入术,分析其疗效.结果 随访6~28个月,65眼溢泪消失,泪道冲洗通畅,9眼有间断溢泪,泪道冲洗通畅或加压后通畅,9眼泪道冲洗不通畅,总有效率为89.16%(74/83).结论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操作简捷,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以及应用价值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8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4例患者采取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对照组24例患者采取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方式。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在慢性泪囊炎治疗中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于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且减少了出血量,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老年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泪囊炎确诊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对照组患者行激光泪道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慢性泪囊炎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为86.84%,观察组患者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16,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63%,对照组为18.42%,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x2=5.029,P<0.05)。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具有视野清晰、损伤小、出血少、复发率低的特点,对老年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李永杰  潘莉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39-140
目的回顾分析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植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2007年曾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的慢性泪囊炎105眼,其中行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植管45眼为观察组,单纯行泪囊鼻腔吻合60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43眼(95.56%),复发2眼(4.44%);对照组治愈48眼(80.00%),复发12眼(20.00%),两组治愈率、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明显优于单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泪囊鼻腔吻合术、鼻泪管逆行硅胶管植入术及鼻泪管激光重建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泪囊炎患者252例(313眼)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3组:第1组(泪囊鼻腔吻合组),第2组(鼻泪管逆行硅胶管植入组),第3组(鼻泪管激光重建组),观察手术后连续1个月溢泪及冲洗泪道通畅情况。结果第1组105眼中治愈95眼(90.48%);第2组104眼中治愈81眼(77.88%);第3组104眼中治愈95眼(91.35%)。第2组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与第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术式相比较第1种与第3种手术方法治愈率较高,而疗效二者相近。但是第3种术式创伤小,对于年老体弱不能接受第1种者尤其适合,此外,它无需皮肤切口,颜面部不留瘢痕,不影响外观,而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形导管泪道留置术加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对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阻塞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61例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阻塞患者施行环形导管泪道留置术加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观察术后溢泪症状及泪道冲洗通畅变化情况。结果:61例患者仅1例仍有溢泪,但症状较术前好转,且泪道冲洗通畅,其余均无溢泪症状,泪道冲洗均通畅。结论:环形导管泪道留置术加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阻塞患者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泪湖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 :对泪小管阻塞部位距泪点均在 5mm之内 ,用直接鼻咽镜观察鼻泪管下口 ,看到开口处有疤痕粘连或闭锁者 ,采用泪湖泪囊鼻腔吻合术。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 0 .5~ 8年 ,45例患者泪道冲洗通畅 ,自觉溢泪症状消失 ,9例泪道冲洗有轻度狭窄或有部分阻力 ,自觉溢泪减轻 ,4例无效 ,总有效率 93 .1%。结论 :泪湖泪囊鼻腔吻合术可使泪小管阻塞合并鼻泪管阻塞的泪道重建 ,防止角膜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对49例(56只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术后泪道完全通畅53只眼(94.64%),通而不畅2只眼(3.57%),完全不通1只眼(1.78%)。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鼻泪管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表麻后在导丝引导下将人工鼻泪管从鼻泪管下口逆行植入人工鼻泪管达泪囊.结果 50例患者中49例一次性植入成功,术后观察6~12月,无溢泪、溢脓,泪道冲洗通畅,治愈率达98%,95%可信区间86%~99%;1例患者术后3月再次复发溢泪,无溢脓,冲洗通畅,总治愈有效率100%.结论人工鼻泪管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不破坏正常解剖结构,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高频电泪道成形术后,通过人工泪液大剂量点眼及泪囊按摩等方法,造成对已成形鼻泪管高频率的持续冲洗,观察能否提高疗效。方法:门诊接受高频电泪道成形术治疗的单侧慢性泪囊炎患者11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5例,术后采用常规泪道冲洗;实验组59例,除采用常规泪道冲洗外,给予人工泪液大剂量点眼及泪囊按摩,每天4次,持续4个月。观察两者的治愈率及依从性。结果: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的治愈率为94.9%。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1.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人工泪液大剂量点眼及泪囊按摩的依从性较好(点药率平均为80.0%)。结论:人工泪液大剂量点眼及泪囊按摩依从性较好,能提高高频电泪道成形术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泪道激光治疗不同类型泪道阻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楠  刘翔  刘兰 《重庆医学》2004,33(1):52-53
目的讨论泪道激光治疗不同类型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泪道阻塞组、鼻泪管阻塞组、多部位阻塞组、慢性泪囊炎组的一次激光治愈率.结果泪道激光成形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显著优于其他组,单纯泪道阻塞的疗效优于慢性泪囊炎组.结论泪道激光成形术是泪道阻塞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和鼻泪管支架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3例(10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应用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另一组应用鼻泪管支架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应用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57眼,有效39眼(68.42%);鼻泪管支架术治疗45眼,有效40眼(88.89%),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P<0.01)。结论鼻泪管支架术相对于同样微创的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更加稳定,手术成功率更高,不失为微创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泪道插管术与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泪囊炎69例(70眼),分为泪道插管术组24例(25眼)和泪囊鼻腔吻合术组45例(45眼),观察2组疗效.结果 随访6~42个月,泪道插管术组治愈18眼,好转2眼,无效5眼,总有效率80.00%;泪囊鼻腔吻合术组治愈38眼,好转6眼,无效1眼,总有效率97.78%.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泪道插管术与泪囊鼻腔吻合术均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泪道插管术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微创,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疗效,并对泪道不同阻塞部位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利用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822例(910只眼),按泪道阻塞的部位分为泪小点阻塞(21只眼)、泪小(总)管阻塞(122只眼)、鼻泪管阻塞(402只眼)、慢性泪囊炎(228只眼)。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泪小点阻塞、泪小(总)管阻塞、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的治愈率为75%,79.4%,82.3%,70.1%,有效率为87.5%,89.7%,90.2%,75%.经Ridit分析,4种疾病激光泪道成形术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效果最好,其余依次为泪小(总)管阻塞、泪小点阻塞、慢性泪囊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对30例(30眼)行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并术后随访观察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28眼(93.3%)术后症状消失或减轻.结论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不破坏正常鼻泪管解剖结构,创伤小,操作简便,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联合环形电极泪道成形术是否能提高鼻泪管支架管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设计临床
随机对照试验,比较施行鼻泪管支架管植入联合环形电极鼻泪管成形术(联合组),与单纯鼻泪管支架管植入术(单纯组)的植管
成功率、植管耗时,术中患者的疼痛程度等,观察拔管并发症及疗效等。结果入选病例总的例数为119例。拔管后6个月时,总
的治愈率为70.9%(83/117),联合组(80.6%,54/67)疗效比单纯组(58.0%,29/50)好,χ2=7.09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的
植管成功率为98.3%(117/119),有2例患者无法完成支架管植入。植管成功率原联合组比原单纯组高,χ2=6.282,P<0.05,单纯组
的植管耗时较长,单纯组中位数为33 s,联合组中位数为12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722,P<0.05)。联合组与单纯组术中疼
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3,P=0.405)。入选病例总的泪点损伤率为43.6%(51/117),两组泪点损伤率比较,χ2=
1.459,P=0.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的拔管困难发生率为9.4%(11/117),联合组(4.5%,3/67)比单纯组(16.0%,8/50)低,χ2=
4.4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总的断管发生率为4.3%(11/117),两组断管率比较,χ2=2.964,P=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Spearman双变量相关分析,植管耗时与疗效的相关系数r5=-0.584,植管耗时与拔管困难的相关系数r6=0.491,拔管困难与
疗效间的相关系数为r10=-0. 511,均P<0.05。结论鼻泪管支架管植入联合环形电极鼻泪管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鼻泪
管阻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平  袁安  杨静 《四川医学》2009,30(11):1755-1756
目的研究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慢性泪囊炎的患者行逆行扩张鼻泪道后国产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结果36例36只眼均成功植入鼻泪管支架,术后随访1~6个月,有效率为100%。并发症包括出血、冲洗时眼睑水肿、支架阻塞。结论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是目前治疗慢性泪囊炎最为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