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军事训练是部队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保证,必须常抓不懈。扎实有效地抓好以防治训练伤为重点的卫勤保障,对于保证训练质量和效果、维护官兵身心健康、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军事训练必须讲究科学的组训方法,绝不能为了片面追求训练成绩而盲训蛮训,这样不但提高不了训练成绩,反而会事与愿违,出现大量的训练伤,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提高打赢能力,我军大力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训练热情空前高涨,但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在增加训练难度、严格训练标准的情况下,如何科学组织训练、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是当前军队卫勤系统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该文就目前基层部队官兵军事训练伤防治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进行探讨,以期为部队军事训练伤防治研究提供参...  相似文献   

3.
军事训练伤是指部队官兵、民兵或其他接受军事训练的人员因参加军事训练而直接导致的运动系统损伤,而因训练所致的非运动系统的其他损伤和相关疾病,则另列为非特指类训练伤(病)。把军事训练伤较严格地固定在运动系统,有利于把严重影响部队军事训练和健康的肌肉、骨骼系统损伤作为重点,提高训练伤的防治效果,而且不至于与其他伤病防治研究重复。  相似文献   

4.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部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提高战斗力的根本途径。扎实有效地抓好以防治训练伤为重点的训练卫勤保障,对于保证军事训练质量和效果、保护广大官兵的爱军习武热情、维护官兵身心健康、提高训练水平、巩固战斗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预防训练伤。  相似文献   

5.
<正>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落实,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为了保障和提高部队的训练效果,需要分析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下面,笔者就结合基层连队的训练情况,浅谈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发病原因,分析致伤因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部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提高战斗力的根本途径。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对进一步做好卫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扎实有效地搞好军事训练伤的防治,已成为部队官兵十分关注的问题。认真抓好以防治训练伤为重点的卫勤保障工作,对于保障军事训练质量和效果,保护广大官兵的爱军习武热情,维护官兵健康,提高训练水平,巩固和提高战斗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预防训练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正军事训练伤是部队军事训练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影响到部队开展军事训练进程和官兵军事素质的提高。而军事训练考核期间是训练伤的集中高发期。调查发现,军事训练考核期间的训练伤主要以骨关节肌肉损伤为主,如膝关节、踝关节的肌肉拉伤损伤等。其致伤原因主要是过分强调了训练成绩的提高,忽视了科学施训,突击式加大训练力度、训练强度;反复从事同一课目训练,  相似文献   

8.
信息动态     
杨泉生 《武警医学》2016,(11):1081-1084
本刊讯 今年以来,武警山西总队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军事训练特点,把有效防治训练伤作为确保部队战斗力生成和维护部队安全稳定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通过科学制定训练计划,精心安排合理施训,防治知识普及教育,战伤自救、互救培训演练,及时有效处置伤病等措施,实现了训练伤病率逐年下降、官兵身体健康、部队安全稳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部队的重要任务,是生成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自新训练大纲正式发布施行以来,训练科目难度不断加大、考核标准全面升级。但从现实看,由于军事训练组训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广大官兵的训练热情与科学组训的现实要求不相适应,部队训练伤病呈频发高发趋势。为此,必须认真分析导致军事训练伤发生因素,并确定有针对性防治原则,优化训练伤防治的思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制定《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的说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昌林  张莉  薛刚 《人民军医》2002,45(10):559-560
由于全军缺乏统一的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 ,使各类伤情的报告、资料统计、成果推广存在难以比较与表达的问题 ;由于缺乏统一的防治原则 ,难以有效控制军事训练伤。这些都不利于军事训练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因此 ,根据总后勤部卫生部指示 ,解放军15 0医院原全军军事训练伤防治研究中心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及《部队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负责起草了《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简称 :《标准》) ,并于 2 0 0 1年 8月 1日批准在全军执行。其目的在于 :规定和明确军事训练伤的定义、诊断标准、临…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训练是提高战斗力的根本途径,是军队履行职能的重要保证,是和平时期部队工作的中心.近年来,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对进一步做好训练卫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扎实有效地搞好军事训练伤的防治,已成为广大部队官兵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军事训练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途径,而军事训练伤防治是军事训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保证军事训练效果、增强部队战斗力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其他部队相比,两栖步兵部队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及防治有共同点,也有其独特性。两栖步兵训练伤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3.
张林平 《人民军医》2006,49(12):749-749
新兵军事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章说,由于部分部队军事训练安排不够科学,加之组训人员急于求成,容易发生训练伤,从而影响军事训练质量。因此,加强新兵军事训练伤防治尤显重要。作者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科学组训。针对新兵的特点和军事训练规律,探索有效的施训方法,严防盲目加班、超时或延时训练。二是严格监督。每年开训前,应对新兵及一线带兵人进行训练伤防治专项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训练伤防治的重要性。医务人员要随身携带训练伤急救用品,深入训练场地巡诊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循序渐进。无论是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14.
军事训练伤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部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提高战斗力的根本途径。近几年来,我军的训练伤防治研究工作紧密结合部队实际,突出为兵服务的宗旨,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一、军事训练伤的定义、诊断与分类军事训练伤是指军队(现役和预备役),民兵或其他接受军事训练人员因训练直接导致肌肉骨路系统的损伤,简称训练伤。训练伤主要涉及创伤骨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诊疗技术,故其诊断标准应以现代骨科诊断技术为基点,并结合其发生机理、影响致伤的内外因素等特点来进行判断。根据我军训练伤的发生特点,结合ICD-9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可将…  相似文献   

15.
杨传海  王军 《人民军医》2014,(2):174-174
军事训练作为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军事训练伤损害官兵健康,影响训练和战备。减少军事训练伤,预防是关键,应重点做好“两加强”和“两重视”。  相似文献   

16.
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强军事训练伤预防是确保军事训练质量,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方面。《部队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颁布实施以来,许多单位都把预防军事训练伤工作做为部队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予以抓好。但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部分单位在训练伤预防知识的宣教手段、官兵健康保护意识、部队科学施训观念、训练场地设施规范等方面,与训练安全保护要求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张林平 《人民军医》2006,49(12):749-749
云南昆明77200部队门诊部易晓阳来稿:新兵军事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章说,由于部分部队军事训练安排不够科学,加之组训人员急于求成,容易发生训练伤,从而影响军事训练质量。因此,加强新兵军事训练伤防治尤显重要。作者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科学组训。针对新兵的特点和军事训练规律,探索有效的施训方法,严防盲目加班、超时或延时训练。二是严格监督。  相似文献   

18.
正新兵是部队训练中容易发生训练伤的群体。加强军事训练伤防治,是保证新兵军事训练质量及部队战斗力生成与提升的重要举措。可穿戴设备作为一种穿在身上或整合于衣服及配件的便携式设备,通过软硬件支持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整合功能。基层部队防治训练伤,可借助可穿戴设备进行健康监测、疾病防治、远程康复、疗效评测,探索新兵军事训练伤防治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按纲施训,依法施训,加强军事训练伤预防,是确保军事训练质量,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方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单位在抓军事训练伤预防工作上,存在着思想认识不足的现象。我们认为,驾驭好训练、管理“两套车”,把科学管理与预防训练伤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是抓好军事训练伤预防工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易晓阳 《西南军医》2006,8(3):85-85,87
新兵训练是实现老百姓向军人转变的第一步,是年度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参训新战士对人体的生理机能了解甚少和部队训练安排不够科学,加之组训指挥员偏向于急于求成,往往容易发生训练伤,不权损害了官兵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军事训练质量和部队的战斗力。因此,加强军事训练伤防治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