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提高患者血糖达标率及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的依从性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对2型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的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经过头脑风暴、原因分析及拟定对策,制订胰岛素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指引,加强护士2型糖尿病相关专科知识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操作技术培训,制订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健康教育路径及健康教育手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对策实施前、后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的依从性及血糖达标率。结果对策实施后2型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依从率分别由40.00%提高至79.00%,更换注射部位依从率由41.00%提高至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0,P0.05);同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制订的对策能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更换注射针头、注射部位的依从性,提升患者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糖尿病管理护士开设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的效果,探索社区一专多能专科护士管理及工作的新模式。方法由经培训的糖尿病管理护士牵头,建立糖尿病健康教育团队,设立糖尿病护理门诊,为门诊糖尿病患者提供形式多样的个体化健康教育。以2016年3—4月就诊于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护理门诊的4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调查问卷"于患者门诊入组时及6个月后评价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监测患者这两个时间点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经糖尿病护理门诊随访6个月后,40例患者糖尿病知识以及服药、饮食、运动锻炼、血糖监测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明显优于入组时,且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达标率高于入组时(P0.05)。结论以一专多能糖尿病管理护士主导的社区护理门诊能有效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规范血糖管理,改善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价基于医院-社区慢病防控网络的体验式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宿迁市黄河社区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试验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医院-社区教育干预,建立医院和社区之间的糖尿病管理小组团队,由内分泌专科医生、营养师、内分泌科护士长、糖尿病专科护士、社区医生、社区护士组成一个管理团队,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的要求对社区患者给予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及治疗管理[1]。试验组在对照组管理基础上优化教育手段,将运用“医院-社区慢病防控网络的体验式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的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的HbA1c、空腹血糖水平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HbA1c、空腹血糖水平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bA1c、空腹血糖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HbA1c、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医院-社区慢病防控网络的体验式教育模式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血糖的控制水平优于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1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而干预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同伴支持干预,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依从性问卷调查和自我管理行为改变观察,并对血糖达标率进行统计。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注射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遵医嘱用药、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及复诊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 h血糖值及HbA1c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专科护士指导下的同伴支持,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有明显提高,改善自我管理行为,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专科护理门诊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19年8月31日就诊于航天中心医院社区中心的2型糖尿病患者11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由全科医生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社区专科护理门诊进行健康教育,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教育前后体质指数(BMI)、腰围、血糖、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和焦虑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教育后,观察组BMI、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腰围、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低于对照组(P0.05),SDSCA中饮食行为、血糖检测行为、足部护理和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社区专科护理门诊对2型糖尿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缓解焦虑情绪,同时有效控制体重、血糖,为推动社区专科护理门诊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移动医疗教育下基础胰岛素临床规范化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择初次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在专科医生、专科护士、患者三者的共同参与下,应用基础胰岛素临床规范化使用管理项目提供的一体化管理系统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期间包含首日教育、名医热线、患教会等教育活动,及短信推送相关教育小知识,对患者及时进行血糖管理及健康指导。结果 140例患者入组,有95例完成12周随访,并在5个随访关键周至少提交了1次空腹血糖(FBG)数据。在12周的随访期内,患者总体FPG达标率为70.5%(67/95),糖化血红蛋白[(6.81±0.53)%]较治疗前[(8.90±1.21)%]明显下降(P0.05)。结论移动医疗教育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促使FPG达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藏族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现状。[方法]选择2015年8月—10月甘孜州某医院就诊的藏族2型糖尿病病人100例。采集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观察指标分析病人血糖控制情况,采用糖尿病知识量表(The Diabetes Knowledge Test,DKT)、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for Diabetes,SED)、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SDSCA-6)调查藏族2型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藏族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分别为27%、24%、11%。未使用胰岛素病人糖尿病知识得分为36.22分±19.88分,使用胰岛素病人得分为39.33分±16.40分;自我效能得分为5.50±1.47分;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8.85分±4.85分,采用药物口服/注射治疗病人得分为17.53分±7.58分。[结论]藏族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较低,健康教育需求迫切,应进一步开展符合藏族2型糖尿病病人文化特色、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东莞市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与血糖控制现状,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东莞市多家综合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354例为研究对象。调查病人的基本资料,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研制的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and behavior,KAB)简化量表调查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分析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与血糖控制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知识分量表(55.13±25.05)分、行为分量表得分(42.22±22.48)分及总分(58.74±22.03)分较低。糖化血红蛋白<7%的病人为87例,血糖控制达标率为24.58%。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及各分量表得分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人的年龄越大,自我管理行为越差;其文化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健康教育情况越好,自我管理行为越好。结论: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与血糖控制呈正相关;东莞市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低,血糖控制达标率低,今后要加强东莞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方谈工具包在2型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3月我科就诊200例初次自行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模式。实验组采用胰岛素访谈工具包进行教育。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进行随访,测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HbA1C达标率及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血糖水平均有所改善,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HbA1C达标率改善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访谈工具包的应用,可以更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让患者更好地自我管理,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社区开展2型糖尿病患者家属参与式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评价患者自我管理、幸福感、血生化指标,探索社区多形式的健康教育途径.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护理门诊随访的75位患者及75位患者家属,由糖尿病健康教育团队,随机分成5组,每组15位患者和15位家属.于2018年1月—12月开展每组每月一次,共六期的家属参与式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结果 经糖尿病健康教育团队开展的一年期每组六期的家属参与式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糖尿病患者知识掌握、自我管理、幸福感明显优于活动前;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达标率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 社区开展家属参与式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能有效提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和幸福感;规范血糖管理、改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糖尿病教育和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南京西路社区在册管理的339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血糖监测情况及有关糖尿病知识、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等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社区糖尿病患者家庭血糖监测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中能按要求进行家庭监测血糖者占37.2%。患者就诊和监测血糖的间隔时间,57.2%的患者间隔l~2个月,32.7%的患者间隔较长时间才复查或监测血糖,8.3%的患者是在感觉身体不适时才就诊,1.8%的患者确诊后从未再就诊。患者的血糖自我监测水平与经济收入、血糖监测等技能掌握得分、健康信念呈正相关(p<0.01)。结论 应强化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意识,扩大教育途径范围,提高自测血糖技能,倡导患者家庭成员教育和同伴支持教育,以解决目前糖尿病监测管理薄弱环节,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自我管理实践在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玲  刘玉琼  邱琳  唐蕾 《全科护理》2011,9(27):2447-2449
[目的]评价城市社区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病人代谢控制、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的管理模式给予病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随后定期接受电话随访;自我管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调病人自我管理重要性,传授自我管理的知识,使用"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并定期随访评价实施情况,针对性给予干预。对两组病人进行1年的管理后,评价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变化。[结果]1年时2组病人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入组时有所下降,但自我管理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自我管理组的自我管理技能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病人自我管理模式在提高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和代谢指标的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的糖尿病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对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治疗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血糖管理,观察组采用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干预后采用住院期间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总达标率、围手术期血糖监测方案执行的准确率、围手术期糖尿病专科护士会诊率以及患者入院、出院时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率、围手术期血糖监测方案执行的准确率、糖尿病专科护士会诊率及出院时糖尿病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可提高围手术期患者血糖达标率,提高住院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监测的规范执行率,增加患者住院期糖尿病专科护理会诊率,提高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保障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社区自行注射胰岛素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5个社区182例自行注射胰岛素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4周、每周1次的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2周、4周末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的调查。结果社区老年自行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在健康教育2周及4周后,对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更换胰岛素保存方式、针头处置、消毒方法、进针角度等知识和技能与健康教育前有显著差别(P<0.01);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及局部皮肤情况与健康教育前也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改善血糖水平;同时,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宜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自我管理问卷对205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7.07%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总体处于一般水平,29.27%处于较好水平,0.98%处于非常好水平。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指标由高到低依次为:药物管理、饮食管理、糖尿病足管理、低血糖管理、血糖监测、运动管理。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总体水平不高,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分析其与健康素养之间的关系,探讨自我效能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北京市120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75.00%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63.33%的患者不具备健康素养;自我管理、自我效能、健康素养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自我效能作为中介变量对自我管理产生影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以及健康素养水平均偏低;自我效能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pilot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n intervention on diabetes knowledge and self‐management among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Wuhan, China.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29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participated in a 6‐week diabetes intervention in a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Data on diabetes knowledge,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 blood pressure,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were collected pre‐ and postintervention and at 1‐month follow‐up. The level of diabetes knowledg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postintervention, increasing from a score of 12.97 (± 4.04) to 17.14 (± 3.00) and remaining at 17.03 (± 2.23) at 1‐month follow‐up;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and medication adherence were not fou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However,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s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from baseline to postintervention and 1‐month follow‐up.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was thu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diabetes self‐care in this Chinese sample.  相似文献   

18.
彭蓓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3):3994-3996
目的 通过规范的健康教育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使患者树立健康信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轻其心理负担,控制血糖,以降低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对96例糖尿病患者针对个体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即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干预,进行自我效能训练.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自我效能是健康行为改变最佳的提示因子,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患者的自我效能,可以帮助其更加注重提高自我管理行为,建立院外健康行为模式,积极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