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微量元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微最元素硒、锌、镁之间的关系。方法9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并依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两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45例、DR组47例,同时设对照组42例。所有检测者均测定微量元素硒、锌、镁的浓度。分析病例组微量元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微量元素硒、锌、镁降低(在NDR组P〈0.05,DR组P〈0.01),NDR组与DR组比较微景元素降低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病人有缺乏微量元素硒、锌、镁的倾向,糖尿病有视网膜病变者比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者更低。微量元素的缺乏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1例,无视网膜病变者34例)及正常对照组3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62p和CD63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间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显著高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P〈0.01)。结论活化血小板的测定对于判断糖尿病患者血小扳活化与提示在血管病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炎症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静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2):244-24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0例DR患者血糖(BS)、糖化血红蛋白(HbAlc)、sICAM—1、IL-6和CRP水平,并与24例未并发DR的T2DM(NDR)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组BS、HbAlc、sICAM—1、IL-6和CRP等各参数均高于与正常对照组(P〈0.01),DR组sICAM—1、IL-6和CRP高于NDR组(P〈0.01)。结论ICAM—1、IL-6和CRP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损伤,并在DR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型Hp感染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及感染率。方法:对130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照相诊断,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两组,70例有并发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60例无并发视网膜病变组(NDR组)及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有无Hp感染,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结果:130例2型糖尿患者中Hp感染者58例(44.61%),其中70例DR组中Hp感染者36例(51.42%,60例NDR组中Hp感染者22例(36.66%。50例正常对照组中Hp感染者18例(36.00%。DR组Hp感染率高于正常组和DR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与正常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HbAlc、TG、CHO、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DR组(P〈O.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p感染率高于正常人,尤其是伴有视网膜病变者;Hp感染与DR、糖化血红蛋白增高、脂代谢紊乱的发生可能有—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γ-干扰素(IFN-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N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及正常人血中NO、IFN-γ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DR组N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0;DR组NO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明显低于糖尿病无眼底病组(P<0.05);DR组IFN-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明显低于糖尿病无眼底病组(P<0.01)。结论 NO、IFN-γ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NO、IFN-γ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对NO、IFN-γ的深入研究,有望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N)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54例,散瞳后行眼底检查。同日测定血尿素氮、肌酐、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清白蛋白,同时留取8h尿液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DRD公式计算肾功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DN各组之间,DR各期的发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DR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DR的损害程度与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排泄率、TC呈正相关(P〈0.01或〈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1)。结论DR与DN二者的发病有高度正相关性,其损害程度有一定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7.
生长激素、C肽、血脂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彬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2):153-15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与生长激素、C肽、血脂、血糖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肾脏病变组40例,有肾脏病变组42例,正常对照组39例,进行血糖(BG)、生长激素(GH)、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结果糖尿病2t组各时相血糖及HbAlc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HbAlc、FGH、TC、TG、EDL—C及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无肾脏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脏病变组C—P(0h)及C—P(2h)均显著低于无肾脏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脏病变组病程明显长于无肾脏病变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bAlc与FGH呈正相关(r=0.912,P〈0.01),与C.P(0h)呈负相关(r=-0.803,P〈0.01),与C—P(2h)呈负相关(r=-0.771,P〈0.01),FGH与TC呈正相关(r=0.413,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长期高血糖和脂代谢紊乱。空腹生长激素水平升高、高血压及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DM)合并干眼症(DE)患者进行临床检测,探讨2型DM患者的泪膜功能及其与眼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2型DM患者48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对照纽为非DM健康体检者140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DE症状问询及相关检查,包括眼底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等。结果DM组DE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UT和SITE检测,DM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FL率DM组高于对照组(P〈0.01)。泪膜功能改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和DM控制不佳有关(P〈0.05),与病程无关(P〉0.05)。结论2型DM患者泪膜功能发生改变,是DE的易患人群。其泪膜功能改变与DM控制情况和DR有关。  相似文献   

9.
王润彪  薄真真 《中国保健》2009,(20):938-939
目的:分析糖尿病的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85例(145眼)通过散瞳详细检查眼底和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者2年为21眼(14%),5年为49眼(34%)。其中Ⅰ、Ⅱ、Ⅲ期发展为Ⅳ期的发展率为Ⅲ期〉Ⅱ期〉Ⅰ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要高度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给以积极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
杨桂珍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259-1260,127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空腹血糖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并检查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统计分析HbAlc水平与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①208例患者中有眼部视网膜病变者(DR)31例,无视网膜病变(NDR)者177例,DR组HbAlc值为(6.539±1.377)%,NDR组HbAlc值为(5.588±0.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HbAlc水平的升高,DR检出率呈增高趋势。②208例患者中有微量蛋白尿(UMA)的患者27例,无微量蛋白尿(N1mdA)患者181例,UMA组HbAlc值为(6.276±1.191)%,NUMA组HbAlc值为(5.696±0.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HbAlc水平的升高,LIMA检出率呈增高趋势。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血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对于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50名疗养的离退休干部为对象,其中63例患有2型糖尿病为糖尿病组,87名无糖尿病者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糖、血脂相关指标检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血管进行检查,并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对两组的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与检测的各项血脂指标作分析,评价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颈动脉超声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硬化表现,但糖尿病组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斑块检出率及累及多支血管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流峰值流速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与检测的各项血脂指标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组的复相关系数为0.870(P〈0.01),对照组为0.902(P〈0.01),两组结果均说明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脂水平存在相关。结论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重要促进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较好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西安市细柳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方法选择在细柳中心卫生院进行健康检查的老年人3482例中血糖升高患者567例,根据OGTT结果进行分组,对各组血脂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等进行测定。结果三组之间BMI及收缩压、舒张压、年龄及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IGT组患者TG较NGT组有显著增高(P〈0.05),但TC、HDL、LDL并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TG、HDL、LDL较NGT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TC较NGT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Hcy及IMT较NGT组有显著升高(P〈0.05),HbAlc未见显著变化(P〉0.05)。DM组患者Hcy、HbAlc及IMT较NGT、IGT组均有显著增高(P〈0.05)。IMT与TG、HDL、HbA1c显著相关(P〈0.05),与TC及LDL无显著相关性(P〉0.05)。IMT与Hey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Hey升高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其监测对判断糖尿病发生不同阶段颈动脉等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对颈总动脉的影响以及与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186例,平均年龄79.82±6.04岁,根据动态脉压水平分为高脉压组(脉压≥60mmHg)和低脉压组(脉压〈60mmHg),测定颈总动脉内径(CCA)、内膜-中膜厚度(IMT)以及血浆CRP水平。结果高脉压组CCA、IMT及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25±0.72mm、1.32±0.15mm和73.53%)高于低脉压组(分别为7.97±0.74mm、1.01±0.19mm和59.52%)(P〈0.05)。高脉压组CRP水平(5.72±2.89mg/L)高于低脉压组(3.81±2.56mg/L)(P〈0.05)。IMT与动态脉压及CR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2(P〈0.05)和0.41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脉压促进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其机制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肾及血管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年龄〉160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检测hsCRP、晨尿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ACR)、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LVH组hsCRP水平和收缩压明显高于非L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hsCRP水平和收缩压明显高于正常I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U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MA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LVMI、IMT、AC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4、0.431、0.384,均P〈0.01)。hsCRP是LVMI、ACR及IM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sCRP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70例MH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max)及斑块等进行检测,计算阻力指数(RI),并结合患者的粥样斑块、有无糖尿病等具体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病程≥5年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组(P〈0.05);粥样斑块阳性组的年龄较阴性组高,其IMT明显增厚,RI显著升高,Vmax、Vmin降低(P〈0.05);糖尿病组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病程、糖尿病等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22例CKD患者按不同分期分为Ⅰ~Ⅱ期、Ⅲ~Ⅳ期、Ⅴ期3组,并选取同期体检的40例非CKD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比色法测定血尿酸(SUA)浓度,并采用彩超行双侧颈动脉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CKD组SUA浓度、HUA检出率、动脉硬化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Ⅰ~Ⅱ期、Ⅲ~Ⅳ期、Ⅴ期组SUA浓度逐渐升高,HUA检出率也逐渐增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UA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负相关(P0.01)。Ⅴ期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高于Ⅰ~Ⅱ期组和Ⅲ~Ⅳ期组(P0.05);HUA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高于非HUA组(P0.05);SUA浓度与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CKD患者SUA浓度升高,易发生HUA,而颈动脉硬化程度与SUA呈正相关,提示CKD合并HUA患者易发生颈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7.
陈云  王欣  齐惠英 《职业与健康》2009,25(8):890-891
目的研究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05例疑似冠心病的病人行颈动脉的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无冠心病组52例)和总冠心病组(单支病变64例,双支病变48例,3支病变41例)。结果对照组及总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冠状动脉单支和多支病变与对照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IMT≥0.85mm及(或)粥样斑块发生率来预测冠心病的特异性为81.6%,敏感性为75.3%,阳性预测率为71.1%。结论测定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积分对冠心病的预测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评价老年单纯收缩期(ISH)高血压在杓型与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时的血管健康状况。方法按照动态血压仪检测结果,分为非杓型组(74例)、杓型组(78例)和正常血压组(72例),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baPWV、ABI、IMT。结果非杓型组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IMT值显著高于杓型组(baPWV1801.614±314.27,1658.674±274.80,P〈0.01;IMT0.964±0.22,0.874±0.19,P〈0.05),ABI值显著低于杓型组(1.034±0.17,1.12±0.18,P〈0.01)。当baPWV〉1400cm/s、ABI〈0.9时,三组检出数依次为61例、59例、41例,以及18例、9例、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P〈0.01;χ^2=9.74,P〈0.01);三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数依次为43例、32例、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9,P〈0.01)。结论老年ISH患者易出现外周动脉损害,非杓型高血压尤为明显,无创性baPWV、ABI、IMT指标可较好的评价血管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冠心病症状人群使用超声波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冠状动脉cT造影(CTA)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l生。方法选择250例健康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冠状动脉CTA筛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未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80例(无斑块组)和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0例(斑块组)。同时采用高频超声波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颈动脉IMT。结果ANOVAs分析显示年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显著相关(P〈0.05)。x2检验显示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显著相关(P〈0.05)。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IMT、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肌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显著相关(P〈0.05)。将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标记物带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呈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无冠心病症状人群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CTA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CAA)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空腹血浆Hcy、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叶酸、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的测定,并且进行彩超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大小、狭窄程度及血流速度的检测,按照颈动脉狭窄程度及IMT值分为A、B、C、D四组;对Hcy水平与叶酸、VitB12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随着CAA程度的加重,Hcy水平升高,A、B、C组和D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叶酸与VitB12的水平随着CAA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仅在A组和D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统计学分析表明血清Hcy水平与血叶酸和VitB12水平负相关(r=-0.328、-0.442,P〈0.05)。结论:高Hcy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