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性脑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肝性脑病常可发生于失代偿肝硬化或各种重型肝炎,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诱发因素固然重要,但对已发生的肝性脑病,在去除诱因的基础上采取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更为迫切,其中,药物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药物。降血氨治疗动物实验和临床患者监测表明,血氨与肝性脑病的症状和脑电图异常程度相关,所以,氨中毒仍然被认为是肝性脑病的重要机制。而且,降血氨治疗对于缓解肝性脑病的症状有效,所以,降血氨是肝性脑病药物治疗的主要部分。减少氨的产生与吸收1. 乳果糖 乳果糖是人工合成的双糖(6 半乳糖5葡萄…  相似文献   

2.
毒消肝清颗粒对肝性脑病大鼠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以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病症~([1]),治疗方法目前主要以病因和对症治疗为主.研究表明,毒消肝清颗粒是增液承气汤加味而得,用于肝性脑病肝肾阴虚腑实证的治疗,滋阴增液、泄热通便,具有清肠毒、降血氨、泻宿便、减少肠道内毒素吸收、护肝脑、防治肝性脑病的作用.本研究观察毒消肝清颗粒不同剂量对肝性脑病大鼠脑电图的影响,探讨其对肝性脑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各型肝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肝性脑病患者的发病诱因、发病经过、肝病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阵脱逃 本组急性肝性脑病38例,慢性复发性肝性脑病30例,肝脑变性型肝性脑病1例,亚临床型肝性脑病5例。Ⅰ期(轻型肝性脑病)17例,Ⅱ期(中型肝性脑病)20例,Ⅲ期(重度肝性脑病)17例,Ⅳ期(深昏迷)15例。患者在12小时时清醒11例,24小时清醒19例,48小时清醒12例。急性肝性脑病死亡22例,慢性复发性肝性脑病死亡5例,但多有复发。结论 肝性脑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应注意亚临床型肝性脑病的诊断。肝性脑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而不是血氨水平,肝性脑病尚无特效疗法,治疗应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经验治疗,可提高苏醒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2022年欧洲肝病学会肝性脑病临床实践指南围绕肝性脑病的定义、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为一系列临床关键问题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答案,以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对照和结局(PICO)的格式呈现。本编译版共识不涉及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学,亦不枚举肝性脑病的全部现行治疗选择,主要就上述临床关键问题的推荐进行摘译汇总,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建立的方法和与这些证据解读相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肝性脑病的诊断与治疗泰安市中心医院(271000)肖德明万宝美封扬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严重肝病或门-体分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现结合文献及临床体会,对其发病机理及诊治情况作一介绍。1发病机理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迄今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肠道...  相似文献   

6.
肝性脑病是肝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高,而大多数肝性脑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实了营养支持治疗对肝性脑病的治疗是有益的,因此营养治疗正逐渐被得到重视。介绍了肝性脑病发生营养不良的机制,并对肝性脑病患者的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方式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郭建强 《山东医药》1996,36(6):41-42
肝性脑病的防治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赵宪,郭建强肝性脑病为肝脏疾病的主要死因之一,临床上主要采取综合治疗。1消除诱因急性病毒性、药物性或中毒性重症肝炎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肝性脑病多无明显锈因,而因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症行门体分流术的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8.
肝性脑病的诊断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肝脏功能衰竭或门体分流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精神综合征。对肝性脑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与识别非常关键,因为早期肝性脑病易于控制与逆转,发展至肝昏迷时治疗效果差。然而,肝性脑病(包括轻微型肝性脑病)尚无诊断的金标准。本文就近年来肝性脑病的主要诊断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轻微肝性脑病(MHE)是肝性脑病发病的起始阶段,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现代医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去除诱因和药物治疗两个部分。介绍了轻微肝性脑病的相关治疗,并对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了客观评价。认为现治疗方案主要是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但没有试验证明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和亚临床肝性脑病14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进一步评估乳果糖对肝硬化肝性脑病和亚临床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观察乳果糖治疗前后患者的精神状态、扑翼状震颤、脑电图、静脉血氨浓度和数字连接试验的改善情况。结果 乳果糖对肝性脑病组的脑病表现总有效率达96.5%,治疗前后静脉血氨浓度和数字连接试验的改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亚临床肝性脑病组治疗前后血氨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数字连接试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乳果糖治疗观察期间,无一例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发展为肝性脑病。结论 乳果糖适合于肝硬化肝性脑病和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长期服用,可作为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1.

肝性脑病(HE)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表现为程度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失调。肝硬化患者合并肝性脑病的治疗策略主要是去除诱因、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改善肝脏功能、预防肝性脑病的复发。患者的健康教育对于避免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乳果糖灌肠、利福昔明,L 鸟氨酸 L 门冬氨酸静脉滴注、支链氨基酸以及肝移植等是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有效措施。临床上需要根据肝性脑病的不同分期、发生的诱因、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采取综合治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据《Aging》2019年10月报道】题:输注人血白蛋白可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作者Bai Z等)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30%~40%左右,1年生存率为50%左右,3年生存率仅为25%左右。目前用于肝性脑病治疗的主要药物包括乳果糖、利福昔明、门冬氨酸鸟氨酸、精氨酸等,而人血白蛋白在肝性脑病中的疗效仍存在争议。因此,该项研究探讨了输注人血白蛋白对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肝性脑病是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该类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及昏迷。我们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瑞苷)治疗肝性脑病患者3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虹 《肝脏》2008,13(5):421-423
一、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按肝性脑病的性质,目前将此临床综合征分为三种类型:A型肝性脑病,为与急性肝功能衰竭相关的肝性脑病,即原来所称的“暴发性肝衰竭(FHF)”所致的急性肝性脑病;B型肝性脑病,即门体旁路性肝性脑病,患者肝脏组织学正常,故无肝脏本身的疾病,但临床表现与肝硬化伴肝性脑病的患者相同,表明肝性脑病为单纯门体旁路所引起:C型肝性脑病,即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肝性脑病,这些患者通常已进展至肝硬化期,并已建立了较为丰富的门体侧支循环,肝功能不全是脑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肝脏循环的短路分流居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腹水限钠治疗诱发低渗性脑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和方法:对血浆钠<135mmol/L的233例肝硬化腹水病人分限钠与不限钠两组,观察因血浆钠及渗透压低致低渗性脑病与静脉输注高渗NaCl对低渗性脑病的治疗作用。结果:限钠组(139例)27例并发低渗性脑病,占194%,不限钠组(94例)无1例低渗性脑病。在并发低渗性脑病的27例中,16例给予补钠治疗,低渗性脑病均被治愈,对照的11例继续限钠者均死亡,其中9例被误诊为肝性脑病。结论:结果提示肝硬化腹水病人限钠、利尿治疗会诱发低渗性脑病,而非肝性脑病。应用高渗NaCl是治疗低渗性脑病的重要措施。且能增强利尿剂作用,使尿量增多,腹水减少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肝性脊髓病、周围神经病、脑膜脑炎和癫痫等。肝性脑病是主要、常见的并发症,其诊断和治疗手段相对成熟,而其他并发症相对少见,治疗方面也尚未完善。主要介绍各并发症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并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病毒性肝炎神经系统并发症寻找一条最佳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肝性脑病仍是一个诊断和治疗上的难题。目前对这种疾病的病因了解有限,但对慢性肝病患者肝性脑病的治疗尚称满意。对诱发因素的确定和治疗以及乳果糖的反应仍是最重要的处理方法。特殊肝性营养配方的效果未能在有良好对照的试验中证实。在难治性肝性脑病病人,肝移植已成为一种现实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肝炎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疾病。肝性脑病是重症肝炎和慢性肝炎晚期经常发生的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肝损伤和肝性脑病的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一直为各国学者所重视。用半乳糖胺诱导肝损伤和肝性脑病被认为是目前较理想的动物模型。过去我们曾报道过肝损伤时脂质过氧化的变化。但对肝损伤时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  相似文献   

19.
肝性脑病是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从轻微认知障碍到昏迷等一系列神经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微肝性脑病、明显肝性脑病和昏迷;依据基础肝病的类型,HE分为A、B、C 3型。10%~50%接受门体静脉分流术的患者1年内可发生明显的B型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是影响预后的不利因素,1年内病死率为54%~85%。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通过对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阐述,以期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肝性脑病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性脑病是由于肝功能衰竭或者肝硬化失代偿等严重肝病,引起一系列代谢及内环境紊乱所致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精神和神经症状的临床综合征。肝性脑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对其诱因、发病机制、治疗等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及报道,本文旨在与同行探讨肝性脑病的诊治,预期积累更多的经验,更好地为此类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