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比甘精胰岛素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40例我院就诊的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利拉鲁肽针,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针。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体重指数、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经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脂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和甘精胰岛素均可有效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低血糖发生率及胃肠道反应均较低,利拉鲁肽比甘精胰岛素更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体重,改善血脂,更适合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促泌剂与强化胰岛素交替治疗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病程0~10年2型糖尿病498例,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病程〈5年为A1组,162例,5~10年为A2组,167例,治疗24个月,对照组169例,平均(6.57±3.18)岁。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的变化,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治疗24个月后,三组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1、A2组空腹、餐后2h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0.01),对照组较治疗前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A1、A2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对照组无变化;A1、A2组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空腹、餐后2h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显著高于A2组(P〈0.05),而A1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A2组(P〈0.05);A1、A2组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空腹、餐后2h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胰岛素促泌剂与强化胰岛素交替治疗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可有效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越早使用交替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体化处方饮食与单一处方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21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实行个体化处方饮食+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单一处方饮食+胰岛素治疗。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三餐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结果 营养干预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三餐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三餐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水平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处方饮食可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住院的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并分析。方法将选妊娠糖尿病56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干预组)与对照组,从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进行胰岛素注射和个体化饮食与规律运动行为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胰岛素注射和一般的护理。患者出院后继续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随访和相关检查。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注重个体化饮食治疗、运动干预,配合心理护理及自我监测,减少妊娠糖尿病并发生,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岑兴鸣 《当代医学》2014,(16):143-144
目的分析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初发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5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9例,对照组2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胰岛索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3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实施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与胰岛素指标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空腹胰岛素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对血糖可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与常规健康指导对妊娠糖尿病孕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400例确诊妊娠糖尿病孕妇进行干预研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进行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干预至生产,记录患者的孕前、孕期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OGTT结果、血红蛋白值等生化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孕期体重和围产结局。结果试验组的平均体重指数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干预后试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孕妇进行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体重增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针灸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调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标本配穴组与药物对照组各25例,药物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标本配穴组给予降糖药物辅助标本配穴针灸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治疗1个月后随访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变化及治疗后治疗效果。结果标本配穴组治疗后及随访期较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对照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期胰岛素注射用量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配穴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6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配穴"针灸疗法配合口服降糖药可以增加血糖的控制效应,远期随访疗效明显,同时可以降低患者每日胰岛素用量,恢复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社区综合干预对2型糖尿病防治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对本社区90例首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给予口服用药加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做常规原则性普及教育加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1年。结果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压均值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社区综合干预,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亚于胰岛素治疗,使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有了正确的认识,显著降低了血糖和血脂,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我院诊治的20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2周、4周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的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所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护理干预及饮食护理干预均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状况,但饮食护理干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预防效果。方法:2型DM患者一级亲属(子代或同胞)共86例,随机分为中药干预组46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时间为1年。所有观察对象均参加我院糖尿病俱乐部开展的宣传教育课程,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饮食及运动方案。对照组每月进行电话随访,重复宣教饮食、运动干预的意义。中药干预组每月按时发放药物活血降糖饮。所有观察者在干预前和干预结束后进行OGTT(75g葡萄糖)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FINS),OGTT后2 h血糖(2hPG)和胰岛素(2hINS);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体重指数(BMI)。结果:(1)对照组和中药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OGTT 2 h后血糖和胰岛素、BMI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2)对照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HOMA-IR降低,ISI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HOMA-β无明显变化(P〉0.05)。(3)中药干预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HOMA-IR降低,HOMA-β和ISI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4)干预后,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HOMA-IR降低,HOMA-β和ISI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5)观察期1 h结束,对照组糖耐量异常占23.3%。中药干预组占11.2%。2组干预后糖耐量异常转化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3.09,P〉0.05)。结论:早期实施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糖尿病最基本的干预措施,养阴活血中药干预可恢复胰岛素敏感性,阻止和(或)修复β细胞的损伤,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策略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策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及两组患者治疗后遵医率、两组患者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和自我监测管理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不遵医率5.0%,对照组治疗后的不遵医率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总遵医率达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遵医率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及自我监测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策略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并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陈鸿尔  郑亚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34):115-116,119
目的探讨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糖尿病知识教育,出院后在家进行自我糖尿病饮食管理。对照组在复诊时来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干预组在家进行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观察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运用24h膳食回顾法调查评价饮食的依从性。结果 6个月后,干预组的BMI﹑FBG﹑PB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饮食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个体化饮食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提供个性化的可视性血糖数据,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和体重。  相似文献   

14.
吴宇静  陈骏  张蓉 《右江医学》2014,42(5):602-604
目的 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干预,观察其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帮助.方法 将上海某社区201 1年1月~2012年3月的10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胰岛素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社区干预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运动指导、饮食、心理和定期遵医行为及病情监测等.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多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干预后均明显下降,且干预组下降更明显(P<0.001),而干预后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对照组则下降不明显,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在合理饮食、按时用药、坚持运动及自我监测血糖方面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干预治疗,可有效锻炼患者的自控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甲状腺激素、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18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在入院后第二天凌晨抽取肘静脉血测定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甲状腺激素、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并匹配健康查体者120例作对照.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重症组与对照组空腹胰岛素浓度、空腹血糖、空腹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轻症组与对照组在空腹血糖、空腹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T3、T4、FT3轻症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T3、T4、rT3重症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FT3、FT4重症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CD8、CD4/CD8重症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随着糖尿病的慢性加重,甲状腺的功能也逐渐下降,机体的免疫系统紊乱现象愈加严重,理想的控制血糖、及时补充甲状腺素对终止疾病的恶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模式的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应用行为分阶段改变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应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Type 2 Diabets Self-Care Scale,2-DSCS)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0d和90d对2组患者进行测评.同时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30d和90d试验组患者饮食控制、规律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预防及处理高低血糖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相比,以分阶段改变模式为依据制定的健康教育方案,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胃旁路术(gastric bypass,GBP)联合营养干预,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疗效。方法 76例实施GBP的肥胖型T2DM患者,随机分为联合营养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于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其糖代谢、胰岛细胞功能、营养状态等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结果术后,患者临床完全缓解率为84.21%(64/76),部分缓解率15.79%(12/76);两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血清铁水平显著下降(P〈0.01),空腹胰岛素和空腹C肽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联合营养治疗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脱发、贫血等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GBP对肥胖型T2DM病情控制疗效满意;联合营养治疗可维持GBP患者更好的营养状态,并显著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授权赋能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15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分别采用授权赋能教育模式和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教育。结果干预前后观察组DMSES和DSQ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DMSE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DSQ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DMSES、DSQL评分差异均显著(P〈0.05)。干预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每日自测血糖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每日自测血糖次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授权赋能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配合治疗和监控血糖主动性和自我效能,血糖控制平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王定 《吉林医学》2014,(34):7664-7665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糖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临床特征及胰岛素抵抗(IR)特点。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新诊断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NAFLD分为NAFLD组140例与非NAFLD组60例。记录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生化、肝酶等。计算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C肽指数(HO—MA—C肽)。比较两组指标特点。结果NAFLD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FB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基转肽酶(GGT)及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于非NAFLD组(P<0.05);与非NAFLD组比较,NAFLD组患者的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HOMA—IR、HOMA—C肽均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TG、GGT、uA是新诊断T2DM合并NAFLD重要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1.82、1.53、1.37、1.09)。结论肥胖、高尿酸血症、高TG血症以及GGT升高是新诊断T2DM发生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当新诊断T2DM同时合并NAFLD时,IR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