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玄参中的苯丙素苷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中药在Srcophularianingpoensis的正丁醇部位共分得4个苯丙素苷,经理化常数、波谱数据解析,分别鉴定为angrosideC(Ⅰ),cistanosideD(Ⅱ),acteoside(Ⅲ)和decaffeoy-lacteoside(Ⅳ)。其中Ⅱ-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李冲  张承忠 《中草药》1999,30(7):482-484
从黑参根中分得2个去甲基单萜苷,edichlaris-lactone-1-O-β-D-glcoside(Ⅰ);ning-pogosideB(Ⅱ)。上述化合物系首次从马先蒿属植物中分得。其中Ⅰ为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以及其相对构型主要通过IR、MS、NMR光谱,包括2DNMR和NOEsy技术确定。  相似文献   

3.
彭江南  冯孝章  梁晓天 《中草药》1999,30(3):170-172
从中药黄毛耳草Hedyotis chrysotricha中分离并鉴定出10个化合物,经鉴定为:咖啡酸,东莨菪内酯,2,6-二甲氯基对苯醌 ,七叶同酯,异落叶松树脂醇,β-谷旮醇,胡萝卜苷,异鼠李素03芸香糖苷,水仙苷和芦丁,除Ⅱ和Ⅵ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钩藤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峻  杨成金  吴大刚 《中草药》1998,29(10):649-651
从钩藤Uncariarhynchophylla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非生物碱化合物,经光谱鉴定,IX为新化合物,3β,19α-dihydroxyurs-512-dien-28-oic-acid,命名为钩藤元苷元D,X和X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的化合物,3β,19α-dihydroxyurs-23-oxo-urs-12-en-oicacid(X),3β-hydroxyurs-12-en-27,2  相似文献   

5.
苦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肖志艳  陈迪华  斯建勇 《中草药》2000,31(8):571-573
为寻找降糖活性成分,利用多种层析技术,从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果实的醇提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根据包括2D-NMR在内的各种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苦瓜脑苷(momor-cerebroside,Ⅰ)、大豆脑苷Ⅰ(soya-cerebrosideⅠ,Ⅱ)、苦瓜亭(charantin,Ⅲ)、尿嘧啶(uracil,Ⅳ)及β-谷甾醇。其中化合物Ⅰ、Ⅱ为本属中首次分得;化合物Ⅲ为文献报道的降  相似文献   

6.
尖萼耧斗菜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首次从毛莨科植物尖萼耧斗菜Aquilegiaoxysepala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6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其中4个为氧化阿朴菲生物碱即lysicamine(Ⅰ),isomoschatoline(Ⅱ),liridine(Ⅲ),oxostephaniene(Ⅳ),另2个为胡眩苷(Ⅴ)和β-谷甾醇(Ⅵ)。  相似文献   

7.
马山前胡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西特有的前胡属植物冯山前胡Peucedanum mashanense根中分得4个化合物,经理化常烽和波谱分析,鉴定为3′(R)-(+)-亥茅酚(Ⅰ),3′(S)-(-)-亥(Ⅱ),褐煤酸(Ⅲ)和甘露醇(Ⅳ)。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自然界分得,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从中药黄毛耳草Hedyotis chrysotricha中分离并鉴定出10个化合物,经鉴定为:咖啡酸(caffeic  acid, Ⅰ),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 Ⅱ), 2, 6-二甲氧基对苯醌(2, 6-dimethoxy-1, 4-benzoquinone,Ⅲ),七叶内酯(aesculetin,Ⅳ),异落叶松树脂醇(isolarisiresinol, Ⅴ),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Ⅶ),异鼠李素-3-芸香糖苷(nicotiflorin,Ⅷ),水仙苷(narcissin,Ⅸ)和芦丁(rutin,Ⅹ)。除Ⅱ和Ⅵ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灯盏花黄酮苷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从菊科植物灯盏花Erigeron brevis capus中分得4个黄酮苷类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灯盏乙素(scutellarin,I)、5,6,4′-三羟基黄酮-7-O-β-D-半乳糖醛酸苷(5,6,4′-trihydroxy flavone-7-O-β-D-galactonic acid,Ⅱ)、灯盏素(4′-hydroxy baicalein-7-O-β-D-pyranglu  相似文献   

10.
刺蒺藜果实中两种甾体皂苷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层析分离技术,从刺蒺藜Tribuls terrestris果实中分离出2种甾体皂苷,利用各种光谱分析,鉴定为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Ⅰ)和海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Ⅱ)。化合物Ⅰ为首次从刺蒺藜果实中分得,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蒺藜原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的组织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的组织结构差异。方法:利用石蜡切片法、徒手切片法及解离组织等方法对两种植物的茎、叶、花等器官的解剖学特征进行比较,显微观察并照相。结果:管花肉苁蓉与荒漠肉苁蓉在内部构造上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两者在形态结构方面都有抗旱的适应性,荒漠肉苁蓉更能适应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12.
刘志红  党应川 《中草药》2001,32(2):169-170
目的,对兰州肉苁蓉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性状、显微、TLC和UV光谱鉴别、结果,详细描述了兰州肉苁蓉性状、显微特征,并绘制了显微特征图,建立了TLC和UV鉴别方法。结论为该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盐生肉苁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盐生肉苁蓉的化学成分,为该中药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盐生肉苁蓉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I)、香草酸(vanmillic acid,Ⅱ)、丁二酰亚胺(succinimide,Ⅲ)、丁二酸(琥珀酸)(succinic acid,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Ⅴ)、2,5—二氧—4—咪唑烷基—氨基甲酸[(2,5—dioxo—4—imidazolidinyl—carbamic acid,Ⅵ]和半乳糖醇(galactitol,Ⅶ)。结论 化合物Ⅱ,Ⅲ为肉苁蓉属中首次分得,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4.
中药肉苁蓉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产地肉苁蓉的宏量及微量元素特征谱,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处理,依据聚类谱系图对样品进行分类,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5.
肉苁蓉花粉生活力测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肉苁蓉花粉在自然条件下的寿命。方法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对自然生长的肉苁蓉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肉苁蓉花粉萌发的最佳条件为初花期花粉,在恒温25℃,以0.6%琼脂 10%蔗糖 0.1%硼酸为离体培养基进行培养,有利于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低温(4℃)条件下可进行短期的花粉贮藏,延长花粉的寿命。结论为采用肉苁蓉花粉进行优良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人工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肉苁蓉种子的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改进TTC法测定肉苁蓉种子活力的方法和调查肉苁蓉种子于5℃贮藏时种子活力的变化。方法研究了TTC法中种皮、TTC溶液、次氯酸钠(NaClO)溶液和染色时间对肉苁蓉种子活力的影响,并用改进的方法测定了于5℃贮藏了不同年限种子活力。结果肉苁蓉种子于40℃下用0.5%TTC溶液染色48h后,再用0.2%NaClO溶液漂白2h后镜检;采收后贮藏于5℃保存1~2年的种子,其活力没有明显变化,但高活力种子的百分比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提供了一套方便快捷的测定肉苁蓉种子活力的方法;肉苁蓉种子于5℃贮藏有利于提高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7.
盐生肉苁蓉愈伤组织培养与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郭志刚  于金梅  刘瑞芝  巨勇  肖强 《中草药》2004,35(2):204-207
目的 利用肉苁蓉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苯乙醇苷类活性成分。方法 研究碳源、生长素和培养条件对细胞中松果菊苷、洋丁香酚苷(类叶升麻苷)和2′—乙酰基洋丁香酚苷3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 葡萄糖有利于上述3种成分的合成,6—BA 1mg/L与IAA 1mg/L或6—BA 1mg/L与2,4—D 2mg/L的激素配比有利于松果菊苷和洋丁香酚苷(类叶升麻苷)的积累。15℃黑暗和25℃光照处理可以促进松果菊苷和洋丁香酚苷(类叶升麻苷)的积累。其中IAA 2mg/L与6—BA 1mg/L、25℃黑暗条件下培养时3种苯乙醇苷类的总产量达到1937.7mg/L。盐生肉苁蓉愈伤组织中的主要成分与天然肉苁蓉基本相同,而且愈伤组织中的松果菊苷、洋丁香酚苷(类叶升麻苷)和2′—乙酰基洋丁香酚苷含量高于天然肉苁蓉。结论 盐生肉苁蓉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可以代替肉苁蓉生产苯乙醇苷类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肉苁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坤  焦智浩  张根发 《中草药》2006,37(1):140-143
肉苁蓉由于采挖过度而濒临灭绝,组织培养是合理利用肉苁蓉,防止其资源枯竭的有效方法。组织培养研究较多的是荒漠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分别对这两种肉苁蓉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的优化和药用成分的诱导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应用组织培养生产肉苁蓉药用成分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以及利用组织培养进行肉苁蓉快速繁殖的实践意义,浅析了肉苁蓉大规模细胞培养的产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9.
管花肉苁蓉产地适宜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应用TCMGIS-Ⅰ系统分析濒危药材管花肉苁蓉产地适宜性,为管花肉苁蓉的科学区划及种植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以新疆南疆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野生分布区的最适宜生长环境因子为依据,分析管花肉苁蓉的适宜产区及分布面积。结果: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5省区是管花肉苁蓉适宜产区,其中最适宜产区包括新疆、内蒙古、甘肃3省区的56个县市,总面积为190952.1km2,占所在县市总面积的11.45%;适宜产区包含新疆、甘肃、青海3省区46个县市,总面积为41217.37km2,占所在县市总面积的2.71%;次适宜产区包含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4省区56个县市,总面积为421145.2km2,占所在县市总面积的28.38%。在各级别的适宜产区中,新疆包含的县市数最多、总面积最大,其次为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省区。结论:应用TCMGIS-Ⅰ系统分析管花肉苁蓉产地适宜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濒危药材管花肉苁蓉的引种栽培及科学区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肉苁蓉花序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为其综合利用和种子繁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研究近自然状态下肉苁蓉花期花序挥发物成分。结果:现蕾期到盛花期共从肉苁蓉花序中鉴定出40种挥发性化合物。现蕾期主要为烃类与绿叶挥发物,随着肉苁蓉花序上花朵开放,部分挥发物相对含量消失或减少,部分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并出现一些新化合物。初花期和盛花期肉苁蓉花序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芳香性酯类与苯环类化合物,其相对含量较现蕾期显著增加。结论:肉苁蓉花序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多,且随开花进程出现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变化,构成了肉苁蓉不同花期的香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