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小儿院外心跳停止(OHCA)的病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2000年1月~2003年4月我院急诊创伤中心接受OHCA67例,全部病例经过正规的心肺复苏(CPR)。详细记录患儿原发病史和或急性发病经过,从心跳呼吸停止到CPR的间隔时间,转运方式,院前有无CPR,复苏前后心电图。创伤患儿记录脊柱、颈椎保护措施。结果死亡65例(97%),存活2例(3.0%)。OHCA主要死亡原因:意外伤害22例(32.8%),伴有原发基础疾病者21例(31.3%),急性感染性疾病14例(20.9%)。心跳停止到CPR平均时间15min(5~30min)。全部病例没有院前CPR经历。创伤患儿院前无脊柱、颈椎保护措施。患儿转送医院方式以乘坐公交车为多,由120救护车转入占10%。来院时ECG无电活动60例(89.6%),心电机械分离7例(10.4%)。结论小儿OHCA发生率低、病死率高、预后差。小儿心跳停止的EKG波型以心室无收缩、一直线等电位为主。小儿OHCA病因顺位的前三位分别是意外伤害、原发基础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要降低OHCA病死率首先应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全民普及急救知识,加强医疗人员高级生命支持的培训,加强急诊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和转运系统,从而提高小儿OHCA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儿科院外心跳停止(OHCA)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急诊创伤中心(EDTC)收治的OHCA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年龄、性别、转运工具、有无目击者、是否现场给予心肺复苏(CPR)、OHCA发生地点、OHCA可能原因及治疗等].结果 9年中共收治221例OHCA患儿,男女之比为1.15:1,经急诊抢救恢复自主循环(ROSC)77例(34.84%),出院时存活21例(9.50%).OHCA发生时有目击者、现场给予CPR、初始复苏时使用.肾上腺素使用次数、OHCA发生场所、救护车转运是急诊复苏成功的良好预测指标.初始复苏时肾上腺素使用次数、目击者现场CPR及OHCA发生地点是OHCA患儿最终存活的独立预测因子.意外伤害性疾病(69/221,31.22%)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46/221,20.82%)是儿科OHCA主要原因.小于1岁年龄组是儿科OHCA的最好发年龄段(145/221,65.61%).结论 儿科OHCA患者存活率低,预后差,加强意外伤害预防、早期目击者CPR,能减少DHCA的发生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儿科院外心跳停止(OHCA)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急诊创伤中心(EDTC)收治的OHCA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年龄、性别、转运工具、有无目击者、是否现场给予心肺复苏(CPR)、OHCA发生地点、OHCA可能原因及治疗等].结果 9年中共收治221例OHCA患儿,男女之比为1.15:1,经急诊抢救恢复自主循环(ROSC)77例(34.84%),出院时存活21例(9.50%).OHCA发生时有目击者、现场给予CPR、初始复苏时使用.肾上腺素使用次数、OHCA发生场所、救护车转运是急诊复苏成功的良好预测指标.初始复苏时肾上腺素使用次数、目击者现场CPR及OHCA发生地点是OHCA患儿最终存活的独立预测因子.意外伤害性疾病(69/221,31.22%)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46/221,20.82%)是儿科OHCA主要原因.小于1岁年龄组是儿科OHCA的最好发年龄段(145/221,65.61%).结论 儿科OHCA患者存活率低,预后差,加强意外伤害预防、早期目击者CPR,能减少DHCA的发生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儿科急诊心肺复苏特点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小儿院外呼吸或心跳停止(或呼吸、心跳停止)的病因、临床特征及影响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儿科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改善预后寻找可行方法。方法对急诊创伤中心(EDTC)2001年3月至2007年3月急诊心肺复苏(CPR)患儿的临床资料、心肺复苏原因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有199例患儿在EDTC进行CPR。就诊时呼吸停止84例(42.21%),出院时存活54例(64.29%);心跳停止115例(57.79%),急诊CPR后恢复自主循环(ROSC)38例(33.04%),出院时存活9例(7.83%);呼吸停止与心跳停止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2,P=0.000)。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时157例(78.89%)有现场目击者,其中137例目击者为家长(87.26%),42例(21.11%)无目击者;有目击者予院前CPR20例(12.74%);有目击者与无目击者最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45)。意外伤害性疾病(58例,29.15%)是导致小儿急诊CPR的首要原因,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49例,24.62%)和严重感染性疾病(32例,16.08%)。院前救护车转运52例(26.13%)。结论小儿院外呼吸或心跳停止者病死率高,尤其是院外心跳停止者;意外伤害是儿童期急诊CPR的最常见原因,家长是儿童呼吸或心跳停止最常见的目击者;要提高儿科急诊CPR成功率,需要加强监护人对儿童的监护意识,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同时需要对监护人普及儿科急救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第一时间救护患儿的能力,从而改善院外呼吸或心跳停止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儿科院外心跳停止(OHCA)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急诊创伤中心(EDTC)收治的OHCA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年龄、性别、转运工具、有无目击者、是否现场给予心肺复苏(CPR)、OHCA发生地点、OHCA可能原因及治疗等].结果 9年中共收治221例OHCA患儿,男女之比为1.15:1,经急诊抢救恢复自主循环(ROSC)77例(34.84%),出院时存活21例(9.50%).OHCA发生时有目击者、现场给予CPR、初始复苏时使用.肾上腺素使用次数、OHCA发生场所、救护车转运是急诊复苏成功的良好预测指标.初始复苏时肾上腺素使用次数、目击者现场CPR及OHCA发生地点是OHCA患儿最终存活的独立预测因子.意外伤害性疾病(69/221,31.22%)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46/221,20.82%)是儿科OHCA主要原因.小于1岁年龄组是儿科OHCA的最好发年龄段(145/221,65.61%).结论 儿科OHCA患者存活率低,预后差,加强意外伤害预防、早期目击者CPR,能减少DHCA的发生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小儿心肺复苏中的几个问题:附24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儿科急诊室243例心肺复苏(CPR)结果112例(46%)心跳恢复并送入住院。门诊心跳停止组CPR成功率高于院前停跳组(DOA);新生儿组和1~5mo婴儿组复苏成功率高于>5mo小儿组;气管内插管组高于未插管组。入院病儿最终治愈好转出院14例。结果表明:复苏时气管插管和正确使用肾上腺素是提高CPR成功率的有效措施。加强对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抢救有重要意义,提出了DOA病儿的抢救指征。  相似文献   

7.
溺水的急救(附1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降低溺水患儿病死率,探讨最佳的院前、院内急救方法及预防方法。方法对近5年我院急诊与ICU救治的19例溺水病例作回顾分析。结果19例患儿中5例在现场进行了人工呼吸,2例进行了胸外按压,无一例通过救护车转运至首诊医院。平均到达医院时间1.02h。至我院急诊时,心肺停止、瞳孔散大者6例;意识障碍者7例;抽搐者1例;完全清醒5例。对心肺停止的6例患儿立即启动“急救绿色通道”进行复苏。1例急诊室死亡;其余5例均恢复自主循环,其中1例心肺停止30min复苏成功,目前基本恢复正常。1例3h后放弃而死亡,3例于入ICU后11~19h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非心肺停止组13例患儿中4例遗留轻度缺氧性脑病,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溺水有着较高的病死率,及时的现场心肺复苏、完善的转运机制、一体化的急救体系,是成功复苏、降低伤残率的有效保障。意外伤害的预防应关注高危人群,加强卫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降低溺水患儿病死率 ,探讨最佳的院前、院内急救方法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近 5年我院急诊与ICU救治的 19例溺水病例作回顾分析。结果  19例患儿中 5例在现场进行了人工呼吸 ,2例进行了胸外按压 ,无一例通过救护车转运至首诊医院。平均到达医院时间 1 0 2h。至我院急诊时 ,心肺停止、瞳孔散大者 6例 ;意识障碍者 7例 ;抽搐者 1例 ;完全清醒 5例。对心肺停止的 6例患儿立即启动“急救绿色通道”进行复苏。 1例急诊室死亡 ;其余 5例均恢复自主循环 ,其中 1例心肺停止 30min复苏成功 ,目前基本恢复正常。 1例 3h后放弃而死亡 ,3例于入ICU后 11~ 19h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非心肺停止组 13例患儿中 4例遗留轻度缺氧性脑病 ,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 溺水有着较高的病死率 ,及时的现场心肺复苏、完善的转运机制、一体化的急救体系 ,是成功复苏、降低伤残率的有效保障。意外伤害的预防应关注高危人群 ,加强卫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随着急救复苏水平提高,院内小儿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增高,但对小儿院前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仍不力,以致不少患儿失去抢救时机而死亡。本文通过对21例小儿院前呼吸心跳骤停及其抢救情况分析,就目前基层医院小儿急救存在问题及如何加强此项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改善儿科急诊危重患儿的预后及提高其生存率寻找可行途径。方法 对我院急诊创伤中心(EDTC)2000年3月~2007年3月经急救绿色通道抢救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急救绿色通道的运作模式与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80例患儿,剔除来院已死亡者50例,余230例,其中心肺功能衰竭108例,呼吸衰竭79例,休克43例;在急诊室死亡70例(其中放弃抢救18例),急诊复苏成功率76.4%;年龄小于1岁169例(占本组病例数的60.4%),死亡83例(占本组死亡数的70.3%)。疾病谱中意外伤害82例(占本组病例数的29.3%),其中死亡41例(占本组死亡数的34.8%)。在EDTC进行“仿真模拟急救”演习,对演习前后医护人员在急救的基本技能、整体配合、综合能力上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儿科急诊急救绿色通道能为危重病和创伤儿童提供快速、有效的急诊救治;对EDTC人员进行“仿真模拟急救”演习将对急救绿色通道高水平的运行提供质量保证;加强1岁以下年龄组的保健和加强意外伤害的预防是减少儿科危重患儿发病和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儿童烧烫伤发生的原因、年龄、院前干预与住院时间的关系,以进一步采取防范措施。方法 对1997—2001年期间我院住院的烧烫伤患儿做回顾性分析,包括烧烫伤发生的原因、性别、年龄分布、是否实施院前干预及与患儿住院时间的关系等。结果 5年期间我院共收住院患儿23392人.意外伤害457例.占住院患儿的1.95%,烧烫伤179例,占意外伤害39.2%.平均年龄1.29岁,好发年龄1~3岁,男女比例1.32:1。结论 烧烫伤大多数为监护人的疏忽所造成,及时、正确的院前干预可以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儿童意外伤害相关因素分析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5年中儿童意外伤害的病因,寻求降低意外伤害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12月急诊创伤中心就诊的3 744例意外伤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 744例中各意外类型的年龄分布有显著差异,各意外伤害原因的时间分布有显著差异。意外伤害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意外创伤占意外伤害发生率的81.62%;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占意外伤害发生率的65.01%;家中发生意外伤害占意外伤害发生率的43.14%;意外伤害急诊死亡27例(0.72%),占同期急诊患儿死亡数的26.47%。结论儿童意外伤害以意外创伤为首位,学龄前是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年龄段,意外伤害发生以春夏季节为主,家庭是意外伤害最易发生的场所,其急诊病死率已占其他急诊疾病病死数的1/4以上,要降低儿童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儿意外伤害的原因,并了解其心理变化过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8年~2002年收治的610例意外伤害病人,并根据年龄分析其病因和心理变化。结果 610例病人中,交通事故引起的伤害比例最高,占44.09%。经积极抢救,98.3%患儿顺利恢复健康;住院病人中,发生心理改变的病人占37%,需出院后继续调节。结论 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是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关键,同时应该注意调整好住院期间患儿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4.
30064例住院患儿中心跳呼吸骤停及心肺脑复苏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0,064例住院患儿进行了心跳呼吸骤停和复苏措施的调查。系统总结了小儿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特点,发现年龄愈小其发生率愈高,原发疾病以感染多见(占84.55%),窒息是发生骤停的主要直接因素,多为缺氧后极缓窦律而停搏,即时存活较成人高但常可反复骤停,复苏后体温不升、脑水肿、呼吸循环功能不全和严重腹胀较易发生。通过比较发现气道通畅是复苏的关键,宜道选肾上腺素静脉注射,而心内注射和联用‘三联针  相似文献   

15.
儿童中毒相关因素分析与干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儿童意外中毒的原因,以寻求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急诊创伤中心就诊的175例儿童意外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75例儿童意外中毒,药物中毒(过量)101例(57.14%);1~3岁意外中毒99例(56.57%);家中发生意外中毒146例(83.43%);乡村意外中毒105例(60%);城市儿童药物中毒(过量)74.29%,乡村药物中毒(过量)44.76%,其次灭害药(灭鼠、灭蟑、灭蝇)及农药中毒22.85%;意外中毒死亡率1.14%。结论 儿童意外中毒的发生乡村高于城市,均以药物中毒为首要因素,家中的意外中毒发生率明显高于户外;1~3岁小儿是意外中毒发生的主要年龄,与这一年龄段的发育特点有关,儿童意外中毒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6.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特点与儿科高级生命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56年首次除颤器的应用,到1960年Kouwenhoveu等公布胸外按压是恢复心跳骤停患者的有效方法,现代心肺复苏(CPR)技术开始形成,1966年全美复苏会议对CPR技术标准化,1974年制定CPR指南,多次修订再版,最新CPR指南于2005年公布,是一个全球性的国际CPR指南。一、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  相似文献   

17.
104例小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桦  林峰 《中国小儿血液》1997,2(5):206-207
对104例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增多的住院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感染性疾病47例占45.2%,慢性感染16例占15.4%,肾功能不全12例占11.5%,贫血12例占11.5%,硬肿症7例占6.7%,高胆红素血症4例占3.8%,其他6例占5.8%。提示:多种疾病都能引起血小板增多,尤以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为多。它往往是一种反应性现象,在小儿中很少为恶性疾病。5岁以下的小儿较常见的是急性感染所致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随着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逐渐控制,意外伤害正逐渐成为威胁儿童生命的危险因素,其中溺水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意外死亡原因。溺水获救后心肺脑复苏的成效与患儿预后有直接关系。尤其脑复苏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患儿未来的生存质量。分析我院近10年来所救治的溺水患儿的资料,对比脑复苏早期用药的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104例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增多的住院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感染性疾病47例占45.2%,慢性感染16例占15.4%,肾功能不全12例占11.5%,贫血12例占11.5%,硬肿症7例占6.7%,高胆红素血症4例占3.8%,其他6例占5.8%。提示:多种疾病都能引起血小板增多,尤以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为多。它往往是一种反应性现象,在小儿中很少为恶性疾病。5岁以下的小儿较常见的是急性感染所致的反应性血小板增多,5岁以上患儿较多是由于慢性感染,肾功能不全、贫血所致的血小板增多。  相似文献   

20.
其它     
942500 30 06遵例住院思儿中心跳呼吸骤停及心肺脑复苏的调查/祝益民…//临床儿科杂志一19洲,12(1).一22~24 调查30 064例,其中符合心跳呼吸骤停(CP八)标准者589例.cPA平均发生率1.%%,即时存活223例次(30.68%),长期存活85例,最后死亡504例。男391例,女198例。年龄<28天277例,一l岁210例,l岁以内共占82.68%。原发疾病:感染性疾病占84.55%,其中肺炎260例(利.14%)。骤停直接原因多为窒息。复苏时首选肾上腺素睁注和及时补碱对复苏有利。复苏后原发疾病常加重,明显酸中毒,高碳酸血症及高血糖等。本组223例次即时存活患儿发生体温不升98例(4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