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测定对小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487例3个月~2岁小儿进行末梢血NBAP活性检测,并按1986年卫生部颁发的婴幼儿佝偻病预防方案对487例小儿进行佝偻病临床筛查。结果487例3个月~2岁小儿中NBAP阳性率为34.91%,而临床筛查佝偻病患儿为65例,阳性率为13.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BAP检测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对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预防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小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燕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28-29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测定对小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年10月~2009年4月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487例3个月~2岁小儿进行末梢血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活性检测,并按卫生部颁发的婴幼儿佝偻病预防方案对487例小儿进行佝偻病临床筛查。结果:487例3个月~2岁小儿中NBAP阳性率为34.91%,而临床筛查佝偻病患儿为65例,阳性率为13.35%。结论:NBAP检测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对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预防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活性测定对小儿佝偻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血干化学和免疫浓缩技术检测血液中NBAP活性,并与临床诊断为佝偻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006例婴幼儿中,408例测定结果阴性,占40.6%,547例测定结果为可疑,占54.4%,51例测定结果为佝偻病诊断值,占5.1%。结论 NBAP检测方法简单,对小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建 《黑龙江医药》2014,(6):1440-1441
目的:探讨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小儿佝偻病早期筛查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集小儿末梢血应用NBAP试剂盒测定BALP。结果:本实验结果显示,BALP<200的儿童中未出现1例佝偻病患者,而BALP>300的儿童中佝偻病的诊断率高达42.6%。结论:骨碱性磷酸酶有助于小儿佝偻病的早期筛查及诊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密度测定在早期诊断儿童晚发性佝偻病中的价值。方法对198名儿童进行骨密度测定,采用GBD-928单光子骨矿物质密度测定仪测定尺、桡骨骨密度。同时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X线片。结果晚发性佝偻病患儿的骨密度测定均明显低于健康儿童,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检查。结论骨密度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儿童晚发性佝偻病。  相似文献   

6.
儿童晚发性佝偻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对婴幼儿因体内维生素 D(V- 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 ] ,而对 4~ 14岁的儿童因体内 V-D缺乏引起的骨钙化障碍和代谢性骨病引发的晚发性佝偻病研究则较少。我院采用免疫渗滤和全血干化学技术 ,对儿童保健门诊的 878例儿童血清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进行了检测 ,对临床诊断该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均系我院儿童保健门诊 2 0 0 0年 8月至2 0 0 1年 9月就诊过的全省各地儿童 ,总例数为 878例 ,年龄最小者 6岁 ,最大者 14岁 ,男女之比差异无显著性。1.2 试剂及仪…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在亚临床性小儿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为亚临床性佝偻病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由儿保门诊医生按照“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初诊疑为佝偻病的患儿110例。正常儿童87例,应用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对上述197例儿童进行骨碱性磷酸酶含量测定,可疑组同时进行左腕关节 X 线正位摄片。结果可疑受检儿童 BALP 活性≤200 u/ L 21例,其中 X 线摄片异常1例(4.8%);BALP 活性200~250 u/ L 32例,其中 X 线摄片异常10例(31%);BALP 活性≥250 u/ L 57例,其中 X 线摄片异常28例(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6,P<0.01)。结论对佝偻病的诊断 BALP 活性测定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影像学的检查,证明骨碱性磷酸酶在小儿佝偻病早期筛查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晚发性佝偻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儿期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但也可发生在年长儿,称晚发性或迟发型佝偻病,亦称青春期佝偻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概况 佝偻病是否也存在于年长儿,曾为儿科医生所争议。1977年Ellis调查发现78%亚裔儿童血中25-(OH)D(25羟维生素D)接近佝偻病水平。1980年Stamp认为晚发性佝偻病的症状是肢体疼痛、无力和抽搐。1981年英国的Rewitt对晚发性佝偻病  相似文献   

9.
佝偻病是儿科常见疾病,但传统观念认为佝偻病只发生于婴儿期,2岁后多为后遗症期,而不存在活动期。因此,晚发性佝偻病很少受到家长和临床医师的重视,诊断率低、误诊率高笔者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门诊诊断的162例晚发性佝偻病总结分析,以期了解其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密度B超、血钙、磷、碱性磷酸酶、X线对晚发性佝偻病临床诊断的敏感性。方法采用骨密度B超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线对昆明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139例晚发性佝偻病患儿进行骨密度、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左手腕摄片检查。结果晚发性佝偻病患儿骨密度B超检测参数Z值和百分位数比较,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有效;血生化检测血钙、碱性磷酸酶比较,治疗前后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Z值呈负相关(r=-0.67),百分位数呈高度正相关(r=0.75)。结论骨密度B超检测对晚发性佝偻病的诊断较传统佝偻病诊断手段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特异性,且检测方便,无痛、无损伤性,易于普及推广,对晚发性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俐 《河北医药》1991,13(3):150-150
临床上具有典型佝偻病的症状、体征、生化及X线变化,常规剂量维生素D治疗无效的佝偻病统称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简称抗D佝偻病),我院1985~1989年其住院32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住院后常规查血钙、磷、碱性磷酸酶、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肝功能、空腹血糖和尿素氮、24小时尿钙、尿磷及尿糖。查眼底和肾脏B超。可疑病人查血铜氧化酶和氨基酸尿。全部病人拍长骨干骺端或腕关节X片。经上述检查后诊断为低血磷性佝偻病16例,肾小管酸中毒15例,肾性佝偻病1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维生素D联合复方锌铁钙颗粒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某院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维生素D联合钙制剂治疗,观察组予以维生素D联合复方锌铁钙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25-(OH)D_3、NBA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5%(39/42)较对照组73.81%(31/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25-(OH)D_3水平较对照组高,血清NBA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复方锌铁钙颗粒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可改善治疗效果,提高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血清NBAP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临床晚发性佝偻病的诊治,提高对晚发性佝偻病的认识和重视.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就诊的200例患儿进行临床诊治分析.结果 经治疗,200例患儿临场症状消失,同时发现晚发性佝偻病与儿童行为问题密切相关.结论 要重视和积极预防儿童佝偻病.  相似文献   

14.
病是儿科常见疾病,但传统观念认为佝偻病只发生于婴儿期,2岁后多为后遗症期,而不存在活动期.因此,晚发性佝偻病很少受到家长和临床医师的重视,诊断率低、误诊率高.笔者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门诊诊断的162例晚发性佝偻病总结分析,以期了解其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对佝偻病的诊断分析及早期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新生儿血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对结果阳性的患儿同时测定血钙(Ca),血磷(P),碱磷酶总活性(ALP),用以鉴别佝偻病。方法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用免疫渗滤和全血干化学技术对0~4岁,284例小儿进行测定,对15例可疑小儿进行手腕关节X线检查。结果284例小儿中BAP阳性率24.7%。其中,以0~1岁阳性率最高,15例有佝偻病临床特征小儿BAP与性别没有显著的关联。结论骨源性碱磷酸可敏感反映出新生儿钙营养状况。对小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田勇 《儿科药学》2000,6(3):33-33
本文采用抗佝偻病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51例,与单纯补液、收敛剂治疗51例比较,抗佝偻病治疗缩短腹泻天数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3~12个月婴儿佝偻病发病情况。方法对325例婴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分析。结果检测3~12个月婴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325例,检出佝偻病86例,检出率26.46%,其中,男孩检测195例,检出佝偻病50例,检出率25.64%;女孩检测130例,检出佝偻病36例,检出率27.69%。结论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对婴幼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检测方法简单,为佝偻病的防治提供有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骨硷性磷酸酶对小儿佝偻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评价骨硷性磷酸酶(BALP)在小儿佝偻病诊断上的实用与推广价值,并找出该方法实施的适宜检测人群,提高检测效益。方法 我们对28名0-3岁可疑佝偻患儿全部进行了BALP检测并对其中部分患儿完成了血钙,磷,总硷性磷酸酶的测定,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预测值,误诊率,漏诊率,结果 当骨硷性磷酸酶值≥200时其灵敏度为75.63%,特异度为77.42%,其阳性预测值达83  相似文献   

19.
0~3岁婴幼儿骨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佝偻病是我国小儿常见病 ,它不仅使患儿骨发育迟缓 ,骨骼变形 ,而且还可引起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异常。因此 ,早期诊断尤其重要 ,为了了解太原地区婴幼儿佝偻病发病情况 ,现将我院 2 0 0 2年 1月至 12月 0~3岁婴幼儿骨碱性磷酸酶 (NBAP)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帆  刘凯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01-202
<正>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hypophosphatemic vitamin D resistant osteomalacia,HVDRO)是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中较常见的一种。此病在我国并非少见,大多有家族史,其特征为血磷明显降低,尿磷明显增高,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无效。常常误诊为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而延误治疗,导致骨骼畸形,生长障碍。本文收集我院收治的8例HVDRO,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